《治水必躬亲》优秀教案

时间:2022-02-16 17:49:54 教案 我要投稿

《治水必躬亲》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治水必躬亲》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治水必躬亲》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熟读成诵,掌握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根据注释翻译全文。

  2、了解海瑞其人其事,认识到不但治水,干任何事情都要“躬亲”“清廉”的道理。

  3、理清文路,学习本文以正反对比为代表的多种论证方法的恰当运用。

  教学重点:

  实虚词的落实,对比论证的运用。

  教学难点:

  认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了解海瑞形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躬亲”,了解作者

  1、大家都熟知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实际上他还有一句教子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投影全诗)躬行即躬亲,亲自实践。从题目看应是什么文体?

  2、走近作者钱泳

  (1)自读注释,补充其关注士农,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著名诗人。

  (2)出示作者名言,验证其身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善治农田者,必资乎水利;善治水利者,必溯其源流。

  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

  但愿这些话能帮助大家理解这篇课文。

  二、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

  三、研读注释,理解课文

  1.研读课文重点字词(略)

  2、读注释发现古今异义

  3、解释一词多义:以于而(落实课后第二题)。

  4、尝试翻译,同位交流,老师抽查。

  四、议论文知识回顾

  五、精读课文

  ㈠本文论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是怎样论证的?

  ㈡课文第1段和第2段是什么关系?

  ㈢课文理解

  1.作者认为治水成功必须要避免哪些不良现象?

  答:执一,泥于掌故,妄意轻信人言;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

  2.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躬亲治水、勇于担责、讲究方法。

  3.请结合文章简要谈谈作为领导者,海瑞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答:从“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可看出海瑞是一个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严律下属的人。

  4.对文中“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中的“如是”作解释,并指出“是”指代文中哪些内容。

  答:像这样。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5.海瑞墓室后扩建了“扬廉轩”,亭柱上刻有海瑞的两幅对联,其一是“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海瑞,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海瑞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大公无私。

  六、认识海瑞,仰慕“圣人”

  1、钱泳拿海瑞说事,证明治水必躬亲,谁知道海瑞乃何许人也?请告诉大家。(可以照读资料)

  2、用四字词语从第二段中提取品质信息。

  3、老师补充,概括。(投影)

  明朝清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朝元老,事必躬亲,务民刚正,留名千古,弃官保节,扒贪画皮,九州巡阅,逝于任上。

  七、拓展

  1.举“海瑞治水”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我国历史上治水的名人很多,你还能举几个吗?

  答:做任何事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李冰父子,孙叔敖,范仲淹,王安石,西门豹,陈璜,勒辅。

  2.“实践出真知”你能说出与实践有关的名言警句吗?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八、谈谈本文对你有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

【《治水必躬亲》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治水必躬亲说课稿11-02

防治水规定01-24

大禹治水评课12-17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1-27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11-10

防治水会议纪要01-28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课件09-19

大禹治水的古代故事11-04

大禹治水读书笔记12-22

将进酒教案优秀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