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导入新课
1、书课题后提问: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对此很不服气,那么,他是怎么说的?
请快速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谁来读一读?
2、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1)你从这句话中都读明白了些什么?
(2)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3、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会闹僵,为了能使将相和,你现在的任务是劝劝正在气头上的廉颇。愿意承担这个重任吗?
二、解析“完璧归赵”
(一)自读故事,感悟人物特点。
1、大家先读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看看蔺相如到底有什么能耐。为了使你的劝说词更具说服力,老师建议你把蔺相如与文中其他人物作作比较,看看在秦赵两国围绕和氏璧发生的这一外交事件中,其他人都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而蔺相如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把有关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通过比较你或许很快就能发现蔺相如的过人之处。
2、自己就近找有相同体会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通过和这些人物的比较,你发现了蔺相如的哪些过人之处,依据是什么?
(二)集体交流,深化认识。
1、蔺相如与赵王及文武大臣对比,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2、点拨要点:
(1)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
a、为什么非常着急?
b、生体会秦赵双方实力差距。
c、想象一下赵王能急成什么样,谁能用自己学过的词语形容一下?
(2)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a、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
b、加思索便成竹在胸,读一读这句话,想想强调哪些词,才能读出这种胸有成竹的从容。己先练一练。指名读。
3、教师小结。
4、蔺相如与秦王比,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1)生阐述结论,师追问:课文中哪些描写表现出了这一点,要言之有据呀!
(2)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点拨。要点:
A、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a、理直气壮”什么意思?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b、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
c、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B、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这句话中有一处细节充分体现了蔺相如不仅胆大而且心细,发现了吗?
(3)体会蔺相如洞察人心,秦王的映衬作用。
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a、王老师有个疑问,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是蔺相如,大家来看这个重点段,一共三百来字,其中近一百五十字用来写秦王,作者这样写秦王,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呀?
b、认为这样安排不合适的请举手,认为这样安排挺好的请举手。好,真理愈辩愈明,我们开一个小型辩论会,请大家各抒己见。
c、学生讨论。
d、这样的描写故事中还有吗?读一读,你有什么感悟?
5、读完这个故事,了解了蔺相如,你会怎么劝廉颇呢?谁来说说?
三、解析“渑池会见”
1、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大夫,不久,他在渑池会上又立新功。那么这一次是不是如廉颇所言:“没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呢?”
2、见时廉颇并不在现场,你能不能给他讲一讲当时都发生了什么?为了让大家更能入戏,请你从“赵王、赵王侍从、赵国大臣”这三个角色中选择一个,以这个角色的口吻给廉颇讲讲故事中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帮他分析分析蔺相如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了哪些过人之处。
学生根据发言提纲准备发言,师巡视。集体交流。
3、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为什么?
4、自己学过的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
四、小结全课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阅读,感悟,探究,我们深刻体会到蔺相如两次为赵国立下大功,绝不仅仅只耍些嘴皮子功夫,那张嘴后面是拳拳的爱国忠心,是超过常人的智慧和胆识。聪明的廉颇在冷静下来以后定然会明白这一点,接着还会发生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下课。
【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将相和》12-28
将相和说课稿11-11
将相和说课稿11-04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23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刷子李》01-13
将相和课件下载11-29
《将相和》教学反思01-03
《将相和》原文全文07-24
五年级语文下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10-13
将相和的教学反思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