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时间:2022-02-09 16:36:33 教案 我要投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欣赏文章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情感目标:

  1.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懂得去发现平凡生活的美好;

  2.了解丽江的历史故事,热爱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去发现平凡宁静生活的美。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课前让学生画出丽江风景地图。假想自己是一滴水,会经过哪些地方,想象看到的风景。

  2.朗读教学法。学习散文离不开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3.品读鉴赏法。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赏析,并仿写。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读读写写”的字词,搜集有关丽江的民俗、故事,了解丽江的各个景点和地理位置,画出丽江风景地图,写一段导游词。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跟着导游游丽江

  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在名山大川游览,昨天去看了壮观雄浑的壶口瀑布,今天我们去宁静别致的世外桃源丽江。有请我们的导游先给我们作丽江介绍。

  2名同学预先准备好了导游词。学生介绍丽江。

  (二)整体感知——跟着水滴游丽江

  这一板块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扫除生字词的障碍,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梳理游踪,即一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让学生圈点勾画表明地点的词。

  学生梳理出路线图:玉龙雪山山顶——丽江坝——黑龙潭——玉河——四方街——中河——浇花人的大壶——兰花上——壶——中河——金沙江。

  老师总结游记文章可以以地点变换为线安排结构。

  (三)品味探究——怎样的丽江,怎样的水滴

  1.让学生联系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最喜欢哪处的风景,为什么?

  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朗读写景的句子,在谈为什么喜欢的时候,老师适当引导赏析句子。

  2.根据对课文的品读对语言的品味,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这是_________的丽江。

  (美丽、祥和、宁静、美好、人们安居乐业、充满文化氛围……)

  3.品读“水”的形象。

  这是_________的一滴水。

  学生找文中描写水的句子,说说“水”的形象。参考:憧憬和向往美好、执着追求、善于发现美好、敬仰传统文化、对未知充满好奇和热情、积极快乐……

  4.探究主旨

  这滴水为什么一定要流过四方街?

  结尾作者写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如何理解这句话?

  示例:因为丽江古城(四方街)的美好,这滴水憧憬和向往美好,它从玉龙雪山山顶奔流而下,就为了去往这美好的地方。作者其实是借“一滴水”来讲述自己的心愿,“终于”一词表现出作者对丽江的赞美和喜爱,对宁静淳朴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的歌颂。

  (四)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一滴水

  学生小组交流:如果你变成一滴水,你想去往什么地方,会有怎样的经历?(启发学生想象,锻炼想象和联想能力)

  (五)体验反思——一滴水的视角

  请学生仿照此文写一篇以物为叙述角度的作文,以一株花、一只猫、一堵墙……的角度来写作。

  附:板书

  这是_________的丽江 丽江游记

  这是_________的一滴水 叙述角度(物)

  如果我是一滴水(一株花、一堵墙)……

  《一滴水经过丽江》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阿来阿来,藏族,作家。代表作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阿来成为茅盾文学奖最年轻的获奖者。

  二、故事背景

  2012年,阿来到甘肃武威作关于藏文化圈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工作,武威之行结束后又到了丽江。丽江市人民政府听说作家阿来到了当地,就邀请他写一篇关于丽江的、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文章。《一滴水经过丽江》就是应丽江当地政府此次邀请所作。

  三、理解词义

  1.矗立:高耸地立着。

  2.映照:照射。

  3.苍劲:①(树木)苍老挺拔;②(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

  4.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5.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6.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⑤):叙述一滴水经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后,游览丽江的情形。着重展现丽江古城的自然风景之美。

  第二部分(⑥—⑩):叙述一滴水再次醒来后,游览丽江的情形,展现了丽江古城的建筑之美。

  第三部分(?—?):叙述一滴水经历玉河中的徘徊后游览丽江的情形,展现丽江古城的民俗之美。

  第四部分(?、?):交代一滴水离开丽江,奔向大海。

  五、问题归纳

  1.文章开篇“我是一片雪”的作用是什么?“轻盈”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开门见山地点出“我是一片雪”,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表明作者将以物的口吻来叙述故事。“轻盈”一词准确传神地刻画出了雪落到玉龙雪山上时姿态轻柔优美的样子。

  2.“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句子中的两个“喧

  哗”意思一样吗?各是什么?

  意思不一样。第一个“喧哗”指水多声大而显得水声嘈杂;第二个“喧哗”指“我们”由冰化成水、获得自由后喧闹、嬉戏的样子。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纳西族人口中对丽江坝的赞美,侧面写出了丽江坝的美丽和闻名。

  4.“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赏析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明代”意在表现四方街的历史悠久,“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说明四方街建筑的奇特。

  5.“看见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这句话用四个“看见”有什么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第一个“看见”写出了到这里的游客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表现了游人之多,侧面描写出了古城丽江的出名;后三个“看见”从正面概述了古城丽江的景色。

  6.“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说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描写方法,通过不同语言中频频出现“丽江,丽江”,从侧面写出了游人对丽江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7.“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本题运用排比效果分析法。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丽江古城的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房屋、老街等人文景观的高度融合的特点。一气呵成,使人震撼。

  8.“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细节描写,描绘了丽江古城民众的悠闲生活的场景,体现了丽江人民恬静平和的生活。

  9.“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古城是平静、纯朴的,在古城的氛围里,人们浮躁的内心如水滴一般晶莹,即使欢笑、歌唱,内心也是沉静、安定的。

  10.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以一滴水的方式走过丽江的喜悦之情,也表现出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11.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名义来写自己游历丽江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以一滴水的名义,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通过一滴水的视角来看丽江古城,以一滴水自述自己在丽江古城的所见所闻,让一滴水来替自己思考、说话。通过拟人化的描述,向读者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这样写,便于作者在描绘丽江古城的美景的同时,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情感,能带给读者强烈的现场感。

  六、课文主题

  本文以一滴水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了一滴水游历古城丽江的旅程,着重展示了古城丽江风景、建筑及民俗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古城丽江的无限热爱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静夜思》语文教案01-15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怎么都快乐》语文教案01-16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01-15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14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六》 教案01-13

编部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九课知识点02-08

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下册词语积累12-06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02-04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14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案模板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