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案

时间:2022-02-08 11:23:10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文言文教案四篇

  上学期间,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文言文教案四篇

文言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理解文言词语,学习摹状的说明方法;熟读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侧面描写的运用;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特殊用法。

  教学难点:

  侧面描写的作用;古今词义、用法的异同。

  教学性质:

  讲读课。

  简要的步骤如下:

  (一) 介绍“口技”,导入新课。

  (二)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思考问题,分析课文,并注意文言知识点。

  1.文中哪一句话是全文内容的概括?

  2.第1段交代了什么,作用何在?

  3.文章怎样从正面和侧面表现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的?

  4.文章描写了几个场面,各是什么?由同学朗读,体会意境。

  5.结尾有何特点?

  6.本文侧面描写的作用何在?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1—3题,串讲知识点。

  (五)归纳.写作特点。

  (六)练习背诵。

  (七)布置作业。

文言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认识活板的发明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深刻影响及重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

  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

  ②认识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会整理归纳文言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同义词及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教学时间】 ( 第一 学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

  1、由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3、释题并简介作者

  (二)自学

  自学内容(一)走进文本,疏通文意

  自学方法1、朗读课文

  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2、读出节奏。

  (1)给下面加粗的生字注音。

  昇( )炀 ( ) 砥( ) 贮( ) 燔( ) 讫( )

  又为活板( ) 薄如钱唇( ) 蜡和纸灰( )

  数十百千本( ) 更互用之( ) 以纸帖之( )

  予群从( )

  (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已 后 典 籍 皆为 板 本

  其 上 以 松 脂、蜡和 纸 灰 之 类 冒之

  则 以 一 铁 范 置 铁 板 上

  以 备 一 板 内有 重 复 者

  用 讫 再 火 令药 熔

  其 印 为 予 群从 所 得

  2、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要求: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识,解释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将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集体解决。

  方法指导:留、换、增、删、调。

  (三)当堂检测(归纳总结):

  1、通译全文。

  2、通假字

  (1)活板 板通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通

  (3)若止印三二本 止 通

  (4)文理有疏密 文 通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A、板印书籍

  B、火烧令坚

  C、木格贮之

  (2)名词作动词

  A、则以纸帖之

  B、用讫再火令药熔

  4、一词多义:

  (1)为

  唐人尚未盛为之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又为活板

  每字为一印

  满铁范为一板

  未为简易

  每韵为一帖

  不以木为之者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2)印

  板印书籍

  每字为一印

  (3)就

  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4)帖

  则以纸帖之

  每韵为一帖

  (5)其

  其法

  其上以松脂……

  按其面

  其印自落

  其印为予群从……

  (6)火

  火烧令坚

  持就火炀之

  用讫再火令药熔

  (7)之

  唐人尚未盛为之

  之类冒之

  持就火炀之

  更互用之

  则以纸帖之,木格贮之

  旋刻之

  不以木为之者

  以手拂之

  (四)作业:

  1、归纳总结本文的重要实词、虚词。

  2、翻译课文。

  3、预习:

  (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活板的制作过程吗?

  (2)在说明活板制作技术时,采用的顺序是什么?(结合文中句子归纳)

  (3)活板有什么显著特点?体现在哪里?

文言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2.指导学生背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明确方法,小组学习。

  三、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

  1、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相机出示对句子的理解。

  2、整体归纳回顾:(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3、教师分析其中原因,帮助学生解开疑惑。 (多媒体出示“走进科学”)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在学生充分的交流后,引导简练归纳。(多媒体出示启示)

  4、复述故事,熟读成诵。(1)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

  作业设计:

  1、有感情背诵课文。

  2、向学生推荐阅读《 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文言文教案 篇4

  1、学生试读课文,标出难读或不会读的字,划出不会停顿的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并重点指导:

  ①正确读写加点词语:

  学奕( ) 鸿鹄( ) 弓缴( ) 弗若( )

  ②正确停顿下列句子:

  思/援弓缴/而射之

  二、自由练读,读通读顺。

  1、根据试读,师生一起归纳朗读文言文的要点:

  ①读准字音;②停顿适当;③语速稍慢。

  2、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

  ”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

  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讲故事内容。

  四、再读课文,体会道理。

  1、两个人各是怎样学下棋的?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2、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3、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热门】文言文教案四篇】相关文章:

【热门】文言文教案4篇01-29

【热门】文言文教案3篇01-18

文言文《观潮》教案11-17

苏幕遮范仲淹文言文教案11-21

文言文《观潮》优秀教案11-18

文言文教案汇总8篇02-07

【实用】文言文教案4篇02-06

【推荐】文言文教案3篇02-01

文言文教案汇总五篇02-04

关于文言文教案九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