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案

时间:2021-12-27 17:26:58 教案 我要投稿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指导

  2、把握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唐师曾在历史上大放异彩,并且一直影响到一千年后的今天。杜甫的作用举足轻重,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尊称为“诗圣”。我们曾学过他的《春望》(请同学们齐声背诵),在这首诗中,我们曾为他的忧国忧民之情而肃然起敬。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杜甫的感情世界:(板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展示课件:杜甫简介写作背景

  题目)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对其中的难辨字进行点拨。

  2、教师做一般朗读,意在正音。学生边听边为难辨字注音。(投影部分字词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把握诗歌节奏。

  三、品味语言

  “这首诗你们至少读了两遍了,在语言上有什么感觉呢?里面有哪些字词使你特别留意的?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再让代表发表观点。教师相机点拨。提点完毕后,全体朗读一遍诗歌。

  (教师可在做示范,对诗中的部分词语进行赏析评价)

  四、师生讨论

  提示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思考诗歌的内容意义。在其中贯通对难重点的把握。

  1。把握诗歌的内容。

  ⑴问:由题目看,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形下作的?(单独提问,学生举手回答)

  点拨:由题目看,可初步了解到这是在八月的时候,诗人因茅屋被秋风刮破之后写的诗。“为”在这里是“被”的意思。

  ⑵问:诗人写这首诗,仅仅是发泄因茅屋被秋风吹破而产生的.不满么?联系诗中所描写的情况推测作者的境遇和思想感情。(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观点并提出新问题)

  点拨:诗人的不幸是接二连三的。秋风、群童、薄衾、夜雨使老杜甫的痛苦逐层加深。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战乱后国家由盛转衰的社会状况。诗人当时非常贫困,这些可以从居所的简陋、茅草的难得、寝具的陈旧等看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的心情无疑是非常的沉重。

  2。思考诗歌的意旨。

  ⑶问:面对这重重的不幸,换了主角是你,你会有什么心理活动?而诗人的表现如何?

  点拨:诗人的心情无疑十分沉重悲苦,“长夜”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苦难结束的迫切心情。“长夜”明指当时的苦雨长夜,暗喻当时动荡艰苦的时局。诗人由己及人,由个人的悲惨遭遇想到天下的穷苦之人,从而产生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牺牲自己的愿望。诗人的大声疾呼,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为人的人道主义宽广胸襟的展示。

  ⑷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表达诗人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抒情的高潮部分是哪一句?

  (学生集体找出答案,并朗读之)

  点拨:(略)

  ⑸问:诗人的理想你们看来,在当时可以实现吗?那为何还要如此不切实际?

  点拨:诗人的理想在当时是不能实现的。即使他甘愿自我牺牲也是一样。

  他生出这样的愿望,是基于对人民困苦生活情况的深切体会,诗人个人所具有的人文关怀意识迫使他自己为民疾呼,这在于他是自然的,毫无功利色彩。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突出了现实的残酷,一方面也凸显出诗人“兼济天下”的情怀,那一颗热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诗人超人一等的博大胸襟,将个人与社稷命运紧密相连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正是这首诗最大的艺术价值所在。

  (6)对比一下,那么她是不是范仲淹心目中的故仁人呢?

  五、小结

  1、课堂小结。

  2、录音范读,(注意节奏和重、拖音)

  3、学生借鉴录音的方法,自由吟读诗篇同时背记诗歌内容。

  4、学生共同朗读。

  六、能力拓展

  赏析杜甫的其他现实主义风格的诗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七、作业

  结合自己的理解反复吟诵本诗并背诵。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案】相关文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06-16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1-26

改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文12-22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2-0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文4篇11-29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作背景03-04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学赏析07-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诗鉴赏10-28

改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文(5篇)12-22

改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文5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