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备课教案模板(精选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备课教案模板(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1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感受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板书设计:
推敲
贾岛韩愈
斟酌
尽善尽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古诗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出示四句名诗,指名读。
这些诗句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它们字字珠矶,是诗人精心构思、反复锤炼的结果,凝聚着诗人的智慧和心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有关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在读的过程中划出难读的词。(读得快的学生上黑板板书难读的词)
2、读词。
补充:门闩(附图片)门没有闩的意思就是门没有上闩。
3、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
(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不仅没有怪罪他,还帮他解决了难题。)
[板书:贾岛韩愈]
贾岛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能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他吗?
(他是一位苦吟诗人。)
故事中他苦苦思索的是什么诗句?哪个自然段写贾岛苦苦思索?
三、研读课文:
1、出示第3自然段,默读,划出你感兴趣的词句,在空白处写写感受。
交流:读读你划出的词句,并说说感受。
预设:(1)贾岛做事认真,连一个字都不放过。
(2)贾岛推敲诗句入迷。
从哪些地方看出贾岛入了迷?(抓住“吟哦、不知不觉、一边……一边……”来谈。)
①“吟哦”什么意思?贾岛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②现在你就是贾岛,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师生共同边吟诗,边做动作)
(4)出示插图:当时的贾岛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大街上的人都――
(5)贾岛就是这样吟哦了一路,做了一路,人们笑了一路,他都不知不觉。你能用个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他?
(忘我、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旁若无人、聚精会神、浑然忘我……)
(6)想象着贾岛的样子读读这段话。学生练习读。指名两读。
2、还从哪些句子能看出贾岛的入迷?
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后出示课文第4段。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1)能说说仪仗队是什么吗?出示仪仗队图片(图在上,文在下)插图就是古代的仪仗队。
看,迎面走来这么浩荡的队伍,贾岛竟然视而不见;听,迎面传来这么宏亮的声音,贾岛竟然充耳不闻。他对这些都不知不觉,他的心思全用到了----这是一种怎样的专心致志,这是一种怎样的聚精会神哪!
2、学习韩愈推敲部分:
过渡:贾岛沉迷于推敲诗句,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按照常理,他应该抓起来,轻则关几天,重则打板子。路人都不禁为贾岛担心,可是结果呢?
(1)结果皆大欢喜,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再现这个场景。出示具体要求:
想象着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小组分角色朗读,一人读贾岛的话,一人读韩愈的话,两人读叙述部分。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读。
(4)韩愈说的有没有道理呢?投影出示第七自然段。
指名回答。咱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5)小结:贾岛想了一路还犹豫不决,韩愈想了一会就有结果,他不但不怪罪贾岛的冲撞之罪,还帮他解决难题,看来,韩愈不仅是大官,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大文学家。
(6)两个人留下了一段佳话,也留下了千古名句,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古诗。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学生齐读。现在再来想一想为什么这两句诗能成为千古名句?(围绕贾岛、韩愈品质来谈)【不仅是因为敲字用得巧妙,更是因为贾岛和韩愈两位诗人孜孜以求的创作态度】
(6)推敲本来是表示推和敲两个动作,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推敲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呢?(板书:斟酌)(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点击课件: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齐读]这小小的一个词背后蕴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这就是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
(7)小结: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就要像贾岛、韩愈这样不断地推敲,不断地斟酌。推敲的意思就是斟酌,斟酌的意思就是――反复地推敲,作品才能尽善尽美,广为流传。[板书:尽善尽美]
3、拓展:
其实,像贾岛这样推敲斟酌诗句的诗人还有很多,(出示诗句,体现“推敲”的词语变红)王安石千锤万凿,这个“绿”字就曾经一改再改,从“到”改为“过”又改为“入”,改为“满”,先后改了十多次。宋祁的这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也是几易其稿,才有了这最能体现春来杏枝摇曳杏花斗艳的“闹“字。
此处快速出现诗句,让学生抢着答出每句诗中哪个字用得特别恰当,特别妥帖?
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闹
师:同学们真有一双慧眼,这一个“绿”字,一个“闹”字特别形象、传神,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得来的,你想不想推敲一下试试?
出示:
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句子哪句用词好?为什么?
①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②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找到李凝的家。
总结:看来,大家都喜欢上了推敲,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是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的自己的作品,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做到勤推敲、细斟酌,写出尽善尽美的好文章。
四、布置作业:
1、必做题:上次写的读后感,请推敲用词的准确,看谁改得精彩。
2、选做题:(1)背诵《题李凝幽居》。
(2)搜集古今中外作家推敲文章的事例。
(3)给本课排个课本剧,演一演。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容表达清楚的。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配乐导入。
1、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把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2、学生借助学习网站中“忆海畅游”网页自由选择浏览一下图片、录象或文字资料,加深理解时代背景
[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了,今天的孩子不容易理解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量,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浏览,对于理解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帮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同时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
[讨论这个环节打开学生相互交流的闸门,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在读中获取的信息内容表达出来。]
三、再读课文 。
1、师: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再读课文,在文章开始和结尾处找出两个带问号的句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后齐读。
3、第一句是将军的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在课文中找一找。
4、学生找出四个“可能”后,师生合作读句子。
[在初读了课文之后,学生能很快地找到有关句子,同时,也有意识地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
师生合作读句子,把老师放在了学习的合作者的位置上,是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既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重点突破,精讲赏读。
1、(过渡)如此恶劣的环境,让所有人都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那么这支队伍有没有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队伍在继续前进,展现在将军面前的是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
(CAI课件出示画面,教师配乐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2、 师: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借助网页“自学天地”中“自学向导”“词语导航”的帮助进行自学,最后还可以选一段你认为最合适的音乐进行朗读。
3、学生自由学习,自主浏览网页。
4、学习小组交流自学收获和疑难。
5、交流反馈。
6、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你为这段选择了什么样的音乐?
(指名读;同学推荐读;全班模仿读)
7、面对着这样的感人画面,将军的神态发生了变化,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将军神态的有关句子。
8、学生进入“自学天地”自由复制粘贴描写将军神态的句子,并思考将军为什么发怒?
9、(广播教学)根据学生回答,调用学生机。[]
10、师:将军指导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吗?这时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学生齐读这一段。
11、师问:将军由发怒到现在愣住了,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12、师:将军的千言万语只能化作一个动作:敬了一个军礼。让我们带着对这位军需处长的敬意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配乐朗读)
[两个自然段的借助网页自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本环节教学设计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配上恰如其分的音乐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动情地去学习朗读,发展语感,同时在思想感情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小组学习,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体现了师生、生生、人机的多项互动。]
五、理解感悟。
1、(过渡)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同时课件出示插图)
同学们,你们见过碑吗?碑是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纪念物的石头。军需处长是一个人,为什么这时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同座位互相讨论。
3、交流反馈。
4、师:、同学们,可敬的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并和高高的云中山化为一体,然而在人们的心中,他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却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高高矗立着,它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永远前进,让我们把对军需处长的深深敬意化成我们笔端的文字,请同学们打开网页中“童心飞扬”,在这儿有一座我们为军需处长建立的纪念碑,请你们为这座丰碑配上简短的题词。
(教师电脑监控学生,调用学生留言。)
5、谁能用肯定的语气来说一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6、师:对,我们的军队中有这样关心战士的将军,有这样无私忘我的军需处长,有这样勇于克服困难的战士们,胜利怎么会不属于我们呢?
[学生通过近一节课的学习、体会,对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充满了敬意,对于理解“丰碑”的含义自然是水到渠成。让他们书写题词,也使他们积淀的感情得以宣泄,同时也将写的练习落到了实处;交流题词,则使他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总结拓展,升华中心
1、现在让我们进入“网海采撷”,去回顾一下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
2、生浏览网页,实现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3、总结:(再次出示插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座晶莹的丰碑。
[给学生们进入教师提供的网站自由浏览的时间,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并且习惯使用这种工具。]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4
[目标预设]
1、认写本课生字。认识比喻句。
2、通过搜集瀑布等有关水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资料
2、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互动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交流搜集的有关瀑布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同桌互读互评。(是否读准、读通)
2、指名逐节读文。
3、认读生字。
4、在文中找生字的朋友,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
5、齐读词语
6、齐读课文。
三、初读感知,认识比喻句。
(补充:①“一道白银”指的是;②如烟、如雾、如尘。)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课题。
2、复习词语,(出示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齐读课文。
二、美读诗歌,感悟诗境。
1、同桌互读互评。
师:这节课,我们要举行个师生诗歌朗诵会。我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呢?(生:好了。)那你就挑自己读得的一个小节,读给同桌听听。同桌读得好,你就夸夸他;哪个地方读得不好,你就给他提提建议。
2、学生展示读。师生评议,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预设:
师:为了朗诵会的成功举行,我们先互相听听是不是把每个小节都读好了。谁愿意把第一小节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①第一小节:感受瀑布的声音之美
生1:(读第一小节)
师:谁愿意当小评委,给他评一评。
(指名评议)
师:瀑布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课件:瀑布的声音)
师:第一小节里说这声音好像——
生: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我们班哪些孩子到过海边?浪涌上岸滩的声音,你们能学一学吗?
生:哗——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竖起机灵的小耳朵,展开想像的翅膀,想一想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播放瀑布的声音)
师:下面,就让我们在瀑布的轰鸣声中,再次读读这两个比喻。
(女生读,男生读)
师:听到这样的轰鸣声,你最想干什么?
生:快一点去看看瀑布是什么样的!
师:我们就听着瀑布的轰鸣声,怀着想早点看到瀑布的急切心情读读第一小节。(齐读第一小节)
②第二小节:感受瀑布的色彩之美。
师:瀑布先声夺人的非凡气势,让人急切地想一睹它的真面目。我们继续往前走,请看第二小节,谁来读?
生:(读第二小节)
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该生自评后,再指名评议)
师:老师听出来了,“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一句,你把两个感叹号读出来了。这里为什么用了两个感叹号?
生:因为作者看到瀑布很激动。因为……
师:联系上句和第一小节,想想,还有什么原因,让作者连续用了两个感叹号?
生:第一小节讲作者只听见瀑布的声音,急切地想看到它的样子。现在“山路忽然一转”,就一下子看到了瀑布的全身。
师: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谁再来读读一、二行的诗句?(指名读,再齐读)
师:这“瀑布的全身”到底是什么样的?请看大屏幕。
(课件:白色的屏幕上只出现一条瀑布)
师:你们能看出这瀑布很美吗?
生:看不出来。
师:再认真看——(课件:瀑布的背景渐渐变成了“千丈青山”)
师:现在,你觉得瀑布美吗?
生:太美了。
师:是啊,雪亮的瀑布在千丈青山的映衬下,好像一道白银,是那样的光彩夺目。这就是“衬着”。
(课件:出现“衬着”,生齐读;再出现整句话“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生有感情读。)
师:我们一起读第二小节,把这般景象的美读出来。(生齐读)
③第三小节:感受瀑布的形态之美
师: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多迷人的景象,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近它吧。请看,我们来到了瀑布脚下。(课件:瀑布的录相)
师: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有什么感觉?
生:兴奋、激动、陶醉……
师:景物一样,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自己读第三小节。
生:(自由读第三小节)
师:谁愿意到瀑布脚下来读?(指名上台读,边播放瀑布的录相)
师:同一节诗,刚才这几个同学读出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语气。下面,让我们一起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3小节。
师: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创设语言情境,帮助理解)
一阵阵微风吹来,吹散了珍珠帘,飞沫慢慢上升、飘舞,漫天浮游,如同轻烟;又渐渐扩散、弥漫,一切若隐若现,好似薄雾;再过会儿,终于化作尘埃,纷纷飘落……
师:这是何等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站在瀑布——让学生反复读,体会这种情境。
(看有瀑布视频和文字的课件,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①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②瀑布的声音好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③雪亮的瀑布在千丈青山的映衬下,好像一道白银,是那样的光彩夺目。④)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像一座珍珠的屏。
三、吟读成诵
1、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把整首诗美美地读一读。(看书齐读)
2、听了大家的朗读,我相信我们的诗歌朗诵会一定会很成功。下面,我宣布,山霞中心小学202班师生朗诵会正式开始。
(看有文字和瀑布景象的课件生配乐齐读)
3、同学们的朗读让老师陶醉了。谢谢大家带给我这么美的享受。愿意再让老师享受一次吗?
(看只有瀑布景象的课件配乐齐读。)
4、读着读着,我们就把课文背下来。同学们朗诵完了,该轮到我了。我试试能不能也给你们带去美的享受。
(师配乐朗诵,生边听边观赏课件)
5、这就是叶圣陶笔下的瀑布,孩子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李白描写瀑布的那首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描写的瀑布是那么气势雄伟,而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瀑布是那么秀美,可见瀑布是千姿百态的。在我们祖国,在世界各地,还有着许许多多的瀑布,孩子们想不想看一看?
四、拓展延伸
1、欣赏中外名瀑,师简要解说。
2、师小结:大自然赋予我们伟大的奇观,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吧。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瀑布》给家长听。
2、说说:大自然还创造哪些和水有关的伟大奇观呢?请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板书设计:
听见:浪风
瀑布望见:白银伟大的奇观(赞美、热爱)
仰望:珍珠的屏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5
一、谜语导课
1、说谜语:它生活在水中,不属于鱼类,它有两只大眼睛,大大的嘴巴,一条长尾巴。(边写边板书:鳄)
2、你知道鳄鱼吗?(学生说老师更正其中的错误。)
3、过渡:有位生物学家经过仔细的观察,给我们介绍一些有关鳄鱼的故事。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质疑:(学生根据题目提问)
6、通过预习了解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文中是谁与谁争斗?
7、指导读好“宾”与“槟”区别。“侵”的读音是前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它们怎么争斗的内容。划出鳄鱼之间争斗的规矩。
2、指导读“矩”,轻声的读法。
3、学生汇报两句话。找出“兴风作浪”、“点到为止”两个词。
三、精讲“兴风作浪”
(一)理解“兴风作浪”这个词语的意思
1、板书“兴风作浪”,先读准音。开火车读。
2、文中有个句子直接写出了兴风作浪的意思,出示“罗宾用自己的尾巴掀起了比入侵者更大的风浪。”找出“兴风作浪”的意思(掀起风浪)
3、出示字典中“兴”的义项。选择义项。
4、出示“兴风作浪”的比喻义,挑选意思。
(二)学习文中有关“兴风作浪”的文字。
1、指名读第二小节,入侵者如何“兴风作浪”,挑起事端?括出其中的句子。
2、自由读句子,你感觉如何?(嚣张,骄傲,挑衅)像这样就是嚣张的意思。指导识记“嚣”与“器”区别。在书中描红“嚣”。
3、通过指导朗读,将这种感受读出来。练读,指名读,从语气,从表情指导,再指名读。
4、它会吼叫什么?你能想象一下罗宾怎么“兴风作浪”吗?仿照书中描写入侵者的句子,说一说。再想一想罗宾会说什么。
5、“技不如人”什么意思?“技”指哪一方面的本领?
四、精讲“点到为止”
1、指名读第三小节,划出罗宾是怎么做的句子,小组交流。
2、补白设计:罗宾好像在说什么?指名交流;持续五分钟,好像在说什么;挪开好像在说什么。
3、一切都似乎在警告——引读第三小节最后的句子。
4、理解“点到为止”。“止”的意思,选义项。再说词义。
五、总结“约定俗成的规矩”
1、习惯上这样,就叫“约定俗成”。板书:约定俗成
2、小结本节课所学
3、本文想告诉我们: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你会有所发现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3、激发对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听,孩子们,欢快的音乐响起来,小手拍起来,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听《春晓》)
2、听完这首儿歌,你能感觉到哪个季节的气息扑面而来?(春)
3、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春天的面纱,走进春天。(欣赏图片)你能用一个词来描绘春天吗?
4、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春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景象。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板书课题)指导“惠”字书写。
5、作者是谁?(简介苏轼)
6、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请同学们轻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7、认识画家,引出全诗
(1)关于这幅画,你想知道些什么?
(2)引导质疑:这幅画是谁画的?
(3)简介惠崇
过渡:苏轼就以《惠崇〈春江晓景〉》为题目作了一首题画诗,他是怎样写的呢?
二、岀读古诗,整体感知
1、初读古诗,放声读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到自己满意为止,开始。
2、检测生字,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全诗,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
4、读出诗的节奏感,听老师范读,画出停顿来。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七言律诗用二二三的节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5、齐读。(指名读,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课件)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境
1、师:知晓诗人,读通诗句,是学好古诗的前两步,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理解诗意,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2、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小组合作学习,
一读:读景物,把看到的景物划出来。
二读:读诗文,把诗文的意思读到心里。(根据课文插图和课后注释,小组内讨论交流诗句的意思。)
三读:读自己,把你的情感读出来。(课件)
3、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4、交流前两句
师:诗歌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汇报,随机点拨。
①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河豚。
思考: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诗中那句诗写的,读出来。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诗人又是怎样感受到的呢?
理解“三两枝”“鸭先知”
②作者站在江边,看到这春意盎然的美景,心情怎样?假如你就是诗人,你会说些什么?
师:孩子们,画中清波漾漾,有青青是的翠竹,三两枝的桃花,江面上有戏水的鸭群,诗人由远及近向我们展现了这么优美的画面,让我们用朗读把它的没读出来吧!
5、交流后两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
(出示后两句)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
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可以食用。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师:诗句中“短”能否换成“壮”?(春天刚到,芦苇才抽出嫩芽,用短突出芦苇是春天才生出的,用壮显然不合适。)
师:哪些景物诗中有,画中没有?(河豚)这是作者的想象。
为什么作者看到蒌蒿,芦芽就想到河豚呢?苏轼不但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美食家。听老师讲个小故事,就明白了。(出示小故事)
过渡:孩子们,后两句多有趣味,这三种景物蒌蒿,芦芽,河豚配在一起就是一道美味佳肴,想必苏轼写完这首诗已是垂涎三尺了,让我们把这种趣味读出来吧!
6、指导朗读:
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眼前这情景,鸭子陶醉了,河豚陶醉了,诗人陶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加上表情、动作去感受春天之美!)
(出示课件,整首诗)生齐读。熟读成诵。小结(板书)体会作者的情感?
9、古时候,诗、歌、音乐、舞蹈是融为一体的,诗配上好听的音乐就可以吟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一起唱起来,用歌声来感知春天的美好!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模板(精选6篇)】相关文章:
语文备课教案12-13
《谜语》语文备课教案05-11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2-13
小学五年级语文《爱如茉莉》备课教案12-14
小学科学备课教案13篇12-14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范文12-23
精选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8篇11-26
精选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九篇11-15
精选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八篇11-09
精选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模板10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