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正方体》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正方体》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正方体》教案1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材强调要学生自己多动手。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要求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立体图形的具体研究,学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比较,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平面图上的立体图形,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在教案设计中,安排实物观察、动画图像的生动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图上虚实线画法的理解,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看立体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1.在合作中发现长方体的特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
过程、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2.渗透子集思想,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索、发现长、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正方体的棱长)。
教学过程
《认识正方体》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数量 形状 大小 数量 长度 数量 位置
(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 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习: 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认识正方体
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独立观察提纲:
(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
(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面 棱 顶点 正方体 数量 形状 大小 数量 长度 数量 位置 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 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不同点:形状、大小、长短不同,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个棱长都相等。 3.引导学生认识长、正方体的关系:
(四)新课小结
这结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看书质疑(略)
四、巩固练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2)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
(3)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认识正方体》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所有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3、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出示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制作长方体。
制作准备:
橡皮泥八小团,细棒十二根(分成三组,每组四根长短相同)
制作过程:
1.按下图的顺序,逐步搭成一个长方体的架子。
2.成品如图。
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一说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2)
(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
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
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
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
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完成p29的“做一做”。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
3.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设备:
幻灯片、一个正方体纸盒、一个长方体纸盒、直尺。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出示实物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幻灯显示)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物体你们认识吗?你能从中找出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吗?
生:墨水瓶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汇报,教师进行分类。
说出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生:牙膏盒的形状是长方体,骰子的形状是正方体的。
生:……
指名发言要更多倾向于差生。
二 自主探究
1.认识面、顶点、棱的特征。
指出面、棱和顶点。
师:生活中这样的物体有很多,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像老师这样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上面有平平的面,还有边和尖尖的角。
师:这个平平的面我们就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之间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也可以试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称)教师板书。
拿出正方体物体:你们能指出面、棱和顶点吗?
再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
面的特征。
师: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生: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
师:你是怎么数的?这些面有多少特征?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数)
生: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师:你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呢?(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用一定的方法验证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我用算的方法来验证……
生:我用剪的方法验证,是这样做的……
生:我用画的方法……
顶点、棱的特征。
师:观察用细棒和珠子做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多少颗珠子?(珠子也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所用的小棒就相当于"棱"。)
生:正方体用了8颗珠子12根小棒,证明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
生:……
师: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它们的棱各有什么特点呢?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整理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找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你能把它们的特征整理在表格中吗?
名称 面 顶点 棱
正方体 6个面,所有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条棱,所有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长方体 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条棱,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先自己整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表格,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不同的地方是……
学生汇报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认识长、宽、高。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谁知道叫什么名字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这样放着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如果这样放呢?(变换不同的方向说出)
师:你们能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吗?
师:你能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那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叫做正方体的棱长。
练一练第二题。
三 巩固新知
练一练的第三题。
师:看练一练的第三题,谁能把题读一读,然后回答。
生:……
师:前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
总结
回顾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正方体》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行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培养动手动脑及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长方体纸盒若干个、画有花的长方形若干;2、正方体、长方体物品若干;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1、观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来玩个"找朋友"的。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这个纸盒老师给它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先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数一数它总共有几件衣服,再帮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样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请你把这对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颜色,涂好后再将这些衣服穿回到纸盒的身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分析幼儿操作结果(1)将每组幼儿的长方体展示在上面,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观察。
(2)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过了,你们说它有几件衣服呀?(6件)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教师逐一将衣服"脱"下展示在黑板上。那你们说这个纸盒有几个面啊?
(3)你们看看这6个面谁和谁是好朋友?也就是它俩的大小是一样的?(教师将6个面是一对的两两放在一起)(4)现在我将它们都穿回去,这个面在这里,这个面……(5)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左右两个是一样大的,前后两个是一样大的。
5、教师小结:像纸巾盒、牛奶盒这样的盒子,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的形体我们叫长方体(出示字体:长方体)二、认识正方体1、(教师出示正方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是长方体吗?是的请举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们来看看,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它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正方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像这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这6个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样,这样的形体我们叫正方体(出示正方体字体),正方体也是长方体。
三、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在后面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的物体,请你到后面去挑选一个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看哪个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2、提问个别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体?
3、请幼儿将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放入两筐子。
四、寻找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
2、观看放映幻灯片。
五、延伸活动(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它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请小朋友回去后可以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会发现一个秘密。
《认识正方体》教案5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知识点多,都是概念性的,巩固学习时,幼儿易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者改变了传统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另行设计了以幼儿熟识的实物为载体,使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及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培养幼儿愿意探索的习惯。
《认识正方体》教案6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在操作活动中,努力学会独立完成制作正方体的任务。
3.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正方体 正方形 学具:《幼儿用书》各种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正方体
师:老师这有一个大魔方,请你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幼:正方形(正方体)教师把正方形和正方体进行比较。
(1)师:请你看一看这个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吗?
(2)再来比一比,这么多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吗?
(3)数一数,这个魔方有多少个面?(6个)
师:像这样的形状就叫正方体。
小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二、巩固学习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请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正方体(验证)
三、操作练习
制作正方体。
四、抛骰子游戏
《认识正方体》教案7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行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培养动手动脑及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长方体纸盒若干个、画有花的长方形若干;
2.正方体、长方体物品若干;
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
1.观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
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这个纸盒老师给它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先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数一数它总共有几件衣服,再帮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样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请你把这对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颜色,涂好后再将这些衣服穿回到纸盒的身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分析幼儿操作结果
(1)将每组幼儿的长方体展示在上面,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观察。
(2)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过了,你们说它有几件衣服呀?(6件)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教师逐一将衣服“脱”下展示在黑板上。那你们说这个纸盒有几个面啊?
(3)你们看看这6个面谁和谁是好朋友?也就是它俩的大小是一样的?(教师将6个面是一对的两两放在一起)
(4)现在我将它们都穿回去,这个面在这里,这个面
(5)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左右两个是一样大的,前后两个是一样大的。
5.教师小结:像纸巾盒、牛奶盒这样的盒子,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的形体我们叫长方体(出示字体: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教师出示正方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是长方体吗?是的请举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们来看看,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它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正方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像这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这6个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样,这样的形体我们叫正方体(出示正方体字体),正方体也是长方体。
三、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在后面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的物体,请你到后面去挑选一个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看哪个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2.提问个别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体?
3.请幼儿将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放入两筐子。
四、寻找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
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
2.观看放映幻灯片。
五、延伸活动
(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它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请小朋友回去后可以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会发现一个秘密。
《认识正方体》教案8
教学目标
(一)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用具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用手摸一下前面(面对学生的面),说明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再用手摸一下左边的面,说它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它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教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
教师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盒子也摸一摸,同时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再请同学拿着正方体盒子,两人一组边摸边说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拿着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能一眼全看到吗?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全看到?
学生讨论。(把六个面展开放在一个平面上。)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同学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用展开图折上)。教师:请量出它的长、宽和高,说一说哪些面大小相等?指出相邻的三个面各用哪两条棱作为长和宽?
学生四人一组边操作边讨论后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教师:对长方体实物,我们已经会找它每个面对应的长和宽了,在平面图上会不会找呢?
请同学用自己的展开图练习找各面的长宽。然后再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指出黑板上展开图中相等的面和对应的长和宽。
(2)请同学们用新学的知识来解答下面的问题:例1(投影片)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厘米2硬纸板?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看看自己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2)试解下面的题。
例2(投影片)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请同学们填在书上,一位同学板书:
32×6
=9×6
=54(厘米2)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厘米2。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教师: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3)练习:课本P26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做本上。)
用学生投影片集体订正。
(三)巩固反馈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学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第二部分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认识正方体》教案9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辨认长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四、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五、教学过程
1.分类、操作、引出新知
(1)教师出示一幅图:你能将它们根据一定标准分类吗?
(2)师生共同概括:像粉笔盒等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排球、土豆等都占据一定空间把它们称为立体图形。
请同学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呢?
(3)拿出一块橡皮,横切一刀,露出一个面,让学生触摸,并说说感觉,教师明确这部分叫面。再切一刀,再让学生触摸两面相交的线,说出感觉,明确这在立体图形中叫做棱。什么叫棱?
将橡皮的一个面扣放在桌面上,与两个面垂直再切一刀,触摸三条棱相交的点,说出感受,明确它叫顶点。什么叫顶点?
(4)找实物指出它的长、宽、高。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2.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那么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量一量、比——比后,完成表格。
(提示: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学习用具独立探究、自主发现面、棱、顶点的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如下:
①数面、棱、顶点时,如何数比较科学。
②采用多种学习方法。
(提示:如测量、计算、比较及用身体某个部分去接触面、棱、顶点等。)
③独立填写“我的发现”一表。
面
棱长
顶点
(学生在学习时,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多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除了各部分的数量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
a.按棱的长度可分为3组,每组内4条棱平等且长度相等;
b.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3条,长度不一定相等;
c.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d.长方体的形状、大小是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的;
e.面的特殊情况。
完成做一做,反馈订正。
小结。
五、课堂练习
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计算棱长总和。
综合练习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长方体的三条棱长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 )
(3)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的形体一定是长方形。 ( )
(4)长方形纸是长方形不是长方体。 ( )
(5)有6个面,且6个面都是长方形,它一定是长方体。 ( )
实践与应用
(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已知长是8厘米,高是7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2)用一根168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教具,长20厘米,宽1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3)用一根长100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长·9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后,还剩多少厘米?
《认识正方体》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区别两者的不同。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各若干、每人一张作业图、一张制作正方体的纸。
活动过程:
1、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
(1)、观察:每人三块积木(一块正方体、两块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观察,找出每块积木在形体上的特点。如:三块积木各有几面?教师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告诉幼儿:六面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体;长方体也有六个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面是长方形,两面是正方形。取出两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观察。
(2)、找找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在桌上的一堆积木中,根据教师的指令,拿出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积木。
幼儿运用积木建构简单物体。请幼儿数数自己用了几块正方体的积木,几块长方体的积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儿园里有那些东西像正方体,那些东西像长方体?
2、幼儿操作活动:
(1)、每人一张作业图。数数每一个图形是由几块积木组成的,并在旁边的圈中写上相应的数字。
(2)、每个幼儿用准备好的纸制作一个正方体。
3、教师点评幼儿操作结果,并对整个活动进行小结。儿童
《认识正方体》教案11
认识正方体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认识正方体。
2、 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 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2、 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
一、 准备部分
复习几何图形。
1、 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 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 出尝试问题
1、 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 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幼儿教案《认识正方体》。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
3、 提示记录方法。
三、 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 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 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 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 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 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 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 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 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成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 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认识正方体》教案12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
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3、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
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
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
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 12条棱长的和是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图纸上的立体图?
五、课后作业 .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认识正方体》教案13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①教师准备:实物,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框架、投影仪。②学生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开头的小纸盒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 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2、你能将这些学过的图形分类吗?(平面立体)
3、揭示课题:长方体也好、正方体也好都是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长方体的认识”
二、探索实践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让学生分组讨论)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
再根据学生的发言用投影归纳出: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摸)。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来做,最后统一为“棱”)
再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
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
教学过程
备 注
①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顶点)
②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投影显示)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2、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找几名代表将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投影显示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三、课堂实践
1.量一量教科书的长、宽、高。
2.练习的第2题。
3.练习的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口诀:
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
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
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
六、课外延伸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喜欢的图案。
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去,摸、碰,说长方体、正方体各个部分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很遗憾这个环节处理的不是很好。
《认识正方体》教案14
活动目标
1.了解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学习观察、比较与合作,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毛线、纸、水彩笔、正方体若干、立方体若干、大小不同的泡沫板。
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
用礼物的形式引出认识的对象——正方体,初步认识正方体。
2.基本部分
(1)玩一玩:幼儿进行第一次探索。
幼儿观察正方体的特征,自由拼搭。
教师总结:正方体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正方体有6个面。请幼儿进行验证。
(2)搭一搭:幼儿进行二次拼搭。
在第一次拼搭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拼搭,要求6人一组合作搭出正方体。
总结:幼儿在拼搭的时候要找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泡沫板才能拼搭出一个正方体。少一个正方形和六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都不能拼成一个正方体。
(3)量一量:找出正方体
利用提供的工具量一量找出正方体。
总结:突出个别的,把不正确的进行讲解。
3.结束:找一找
小朋友真棒,在我们幼儿园中也有好多的正方体,我们出去找找吧。
《认识正方体》教案15
设计意图:
几何体的数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孩子们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的异同,发展孩子们的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并能说出名称及其特征。
2.仔细观察、乐意探索。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事先收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
2.黑板,记录表一张;吸管、剪刀、笔、A4纸;磁力棒若干,3个大筐、3张桌子。
3.长方体盒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巩固正方形特点。
1.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提问:你们看这张是什么形状的纸。
2.幼儿进行观察,说说是什么形状的纸。如:正方形的纸。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纸呢?
4.幼儿说说。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是正方形。如:看出来的,折一折、量一量等。
5.小结:四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是正方形。
二、探索正方形特点。
1.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盒子,提问:它们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A、幼:一样的,都是正方形。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呢?谁有方法证明盒子的这个面是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纸贴在盒子上,与其中的一个面进行比较验证。
师:那另外的面呢,谁有办法能验证?
3.B、不一样,盒子好像有几个正方形。一个是立体图形,一个是平面图形。
4.刚才有小朋友说盒子上有几个正方形?到底有几个正方形呢,我们一起来数数?
5.集体交流。
A.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B.教师事先准备若干正方体图形贴在黑板上,根据幼儿的回答方法进行小结,并用图示表示。如:按颜色、做记号、方位等。
6.教师小结:原来每个盒子都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
7.那么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8.出示验证工具。这里有一些工具,请你们用这些工具来验证刚才的猜测,你们看有哪些工具呢?
9.教师讲解要求:每位幼儿拿1个正方体选择位置坐下,3张桌子上分别放一个筐,里面有5只笔、5根吸管、5张A4纸、5把剪刀、磁力棒若干。幼儿可以运用这些工具进行验证,盒子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比比哪个小朋友能干,能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
10.集体交流,说说验证方法。
A.你们有结果了吗》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B.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各自的结果。如:用重叠的方法、吸管、磁力棒平铺等方法进行验证。
11.出示记录表,总结盒子的特征。
12.总结:原来由6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正方体。你们手里拿的盒子都是正方体。
三、活动延伸。
1.我这里还有一个盒子,它是正方体的吗?
2.拿现在我们回教师用今天学过的新本领来验证吧!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认识正方体》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说课稿 认识正方体11-0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秀说课稿12-25
《圆柱的认识》教案12-16
《认识时钟》大班教案12-16
小班教案--认识图形01-05
认识钟表教案范文7篇12-31
秒的认识教案九篇12-30
关于认识时间教案四篇12-31
认识时间教案合集九篇12-29
有关认识钟表教案四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