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司马光》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司马光》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教材简析
本课安排了两篇浅显的文言文:一篇是《司马光救友》,另一篇是《矛盾》,都是孩子们很熟悉的故事。
《司马光救友》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人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这两则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前,应让孩子们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一、司马光救友
1.词语解释。
戏:游戏。于:在。瓮: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这里指陶制大水缸。没():淹没,沉下去。皆:都。弃:放弃,扔掉。持:拿。击:打,敲打。迸:向外溅出或喷射。
2.重点内容提示。
“与群儿戏于庭”中的“戏于庭”与现在的表述方式有明显的区别,要引导学生体会;“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通过其他小孩和司马光行为的对比,突出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3.全文大意。
司马光七岁时,与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游戏,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掉进缸中淹着了,其他的小孩子都吓得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
《司马光》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司马光临危不慌、砸缸救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向司马光学习遇事镇静、机智过人的情感;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认识走(走字底);
3)学习并会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4)能根据语言内容读出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学习课文了,先请你们看课题:22.司马光(齐读)
2)(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
2)通过交流,概括出课文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数数课文有几个小节,标上小节号。
4)用手势告诉老师,课文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课文)
5)用引读法学习第一小节。
①从前,有个孩子叫什么?
②什么时候,有个孩子叫什么?
6)在投影片上找出谁是司马光。
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二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他是谁?)
②比较句子:一天,他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课文第二小节要用 他而不用司马光?
③出示练习。
一个小朋友掉到_______里去了。
学习掉(动作演示)缸(看图介绍)。
④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焦急吗?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
⑤齐读第一、二小节。
(2)学习第三、四小结。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a.找出小朋友慌了的句子,用____划出来,找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用------划出来。
b.看这个练习,想想该怎么填?
________都慌了。司马光_________一块石头,使劲________那口缸,缸_______了。
②交流从小朋友们慌了的句子中圈出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板书: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学习喊。(分析字形)
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试着喊、叫)
③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读第三小节。
④小朋友们都慌了,如果你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简要板书)
⑤司马光怎么做,找出动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学习起(析字形,动作演示)砸(动作演示,书空)使劲(找同义词:用力)
⑥用镇定的语气读课文第四小节。
⑦同桌对读第三、四小节(男女生对读),试着背背。
2)学习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司马光使劲砸缸,结果怎样?
②交流,学习流(看投影片)。
③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课文第五小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想法,概括全文
1)四人小组讨论:你们想的方法和司马光的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2)学习课文,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略)】
【附板书】:
22 司马光
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
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附对本课教学的说明】
《司马光》是一篇讲读课文。司马光是900多年前的一个人物。在备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地学,能在有限的40分钟内,学到知识,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有获得知识后的愉悦体验。
一、引导学生乐学。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才能获得认知与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愉悦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体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有些学生连大缸也没见过,课文语言比较简练抽象。在导入教学时,我用复合投影片让学生比较形象地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出众智慧和意义所在。那么课文中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这样就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课文的需要。
课文第三小节写了小朋友都慌了,叫着,有的跑去找大人。这一节内容如果由教师讲解,学生就会觉得平淡,提不起劲。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一个个边做动作边喊叫。喊叫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学习语言,而接下去的评价喊叫是否合理的过程,更是一种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表达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理解了喊、叫的意思,而全体学生都参与了喊叫和评价,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原则。
二、指导学生会学。
学生在一堂课上的所得,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是素质的提高,学会学习的方法和形成能力。
课文第二小节有一句话:一天,他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我让学生先读读、想想,比较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吗?为什么课文中用他而不用司马光。学生通过读,明白两句话是一样的,用他就避免了重复。这中间还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读下文,这是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又如课文第三、四小节分别写了小朋友慌了和司马光没有慌的表现。如果由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就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索然无味。我让学生先读读这两节,讲讲读懂了什么?再读读课文,用_____划出小朋友的表现,再用-------划出司马光的表现,然后思考下面这个填空题:( )都慌了。司马光( )一块石头,使劲( )那口缸。通过这样的读读、划划、讲讲、填填,使学生学习、内化了课文语言,学会了读懂课文的方法。通过对小朋友和司马光不同表现的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司马光临危不慌的愿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三、让学生有利于发展地学。
学会课堂上所教的知识,这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结,也不是课堂教学的终结。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在学习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前,我先请学生讲讲他们救小朋友的方法。有的说推缸倒水救人,有的说用绳子把落水的小朋友拉上来,也有的说用抽水机将缸里的水抽调,还有的说打110报警电话学生的这些想法有的不合理,有的不符合当时情况,但学生都通过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与司马光的做法哪一个更适合当时的情况。这样,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种发展。
《司马光》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慌”的意思。
3、通读课文,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体会其沉着冷静、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司”“爬”两个生字,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体会其沉着冷静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班级来了一位小英雄(出示图片司马光)。你们看,他穿的衣服和我们不同,他是古时候的人,他是谁(一起说)注意读准“司”司是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而且啊它还是我们的生字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用儿歌记住:同字左边藏起来就是司。板书课题。
2、知道了他的名字,我们来看看司马光自我介绍吧!
出示课件:司马光资料语文老师姓一个字郑,而他姓两个叫司马,司马是复姓。
再 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司马 —— 光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让我们走进他,看看他是怎样的小英雄。
请打开书本,听课文录音,思考一下课文到底说一个什么故事?
(听完录音,表扬听得认真的小朋友)
二、检查生字词
过渡: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小朋友们的预习情况。下面的生字谁敢来挑战一下。
我会读:(红字显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司马光 假山 水缸
别人 慌张 吓哭了
叫着 一块 使劲
砸缸 破了 得救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大家生字都掌握了,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吧。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观察图片,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指名说。
出示: 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你们玩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啊?(说一下“他”是指司马光)
2、你瞧,孩子们你躲我藏玩的多开心啊。谁来开心地读一读。
3、读的真开心呢,那我们再来看看,花园里还有什么呢?(出示图片)
你感觉这个水缸怎么样?和我们小 朋友的个子比一比呢?它不仅大还怎么样啊?我请小朋友来读一读。(真大啊)
出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 个)
4、看到这个假山你想干嘛?(爬上去)
随文识字:我们经常说什么爬啊,手和脚都巴在地上,动物的手与脚又称为爪子,所以我们用个儿歌来记住它:伸长爪,翘尾巴,顺着地面爬呀爬。
有一个小朋友和你有相同的想法,他爬上来假山,但是结果怎样?
出示: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5、有个小朋友 “ 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 。那么别的小朋友们都怎样了?(都慌了) 别的小朋友为什么都慌了?( 小朋友有着生命危险)
(1 )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 )看图边读边思考:别的小朋友“ 慌” 成了什么样子了。
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你们说的和课文一样呢,
出示课文(出示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我会说:练习“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
同学们,想想当时的场景,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其他小朋友都慌成一片,但是司马光又是怎么样的呢?他想出了什么办法?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 )指名读第一句。
你能学这他的动作来读一读吗?
5、结果怎么样呢?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6、孩子得救了,这时孩子的父母和其他家长还要那四个小伙伴过来了,他们会对司马光说什么呢?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四、指导生字词
过渡:小朋友们课文读的真好,我想下面的这些生字对于你们来说也很简单了,那我们就来摘下苹果吧。
1、游戏,摘苹果
2、指导生字:出示司。司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右上包围左下,写这个字要注一和口要伸出外面一点点。教师范写。
出示爬。左右结构,第一笔平撇,第二笔直撇,张开幅度不能打,与竖靠得很近,捺张开的角度稍大,以便托住巴字。儿歌:伸长爪,翘尾巴,顺着地面爬呀爬。
五、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举石头砸缸救人
想办法
《司马光》教案4
一、 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填空)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仔细看图,孩子们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古时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衣服)花园是什么样子?指名读第一段,板画出现花园的景象。比较句子:
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了水。
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能读出来吗?
2、齐读第一自然段。司马光和小朋友们特别喜欢这个花园,经常在这里做游戏,每天都玩得很开心,一天,他们正在玩捉迷藏,突然发生了一件事?什么事情呢?
(二)自己读第二段。
①请学生完成填空:有个小朋友( )假山,(),()了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②小孩怎样掉到水缸呢?
③老师读,学生表演。
老师感受到你们当时很慌张,也都很想帮助这位小朋友,表演得很好,那能不能读好呢?
④读得真好,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吗?
出示幻灯片: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我还会:大课间的时候,同学们有的,有的 ,还有的。
班级大扫除的时候,同学们有的,有的 ,还有的。
我还会:, 有的,有的 ,还有的。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当别的小朋友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我们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自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2、请生回答(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老师读,学生表演,采访:为什么你要拿这么大的石头呢?为什么这么用力砸呢?你心里慌张吗?
(2)看到你们这么认真,老师忍不住想再读一遍,你们听听能体会到什么?
2、此时,(示多媒体):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高兴吗?指导朗读,个别读、男女读,齐。
三、拓展思维
(一)小朋友被救了,许多大人和孩子都过来了,他们都伸出大拇指夸他呢。
大人们这样子夸:司马光,你真 。
小朋友们这样夸:司马光,我真。
(二)、这时人们又议论开了,其实还有许多方法可以救那个小朋友的,我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也能想出其他办法的对吗?
生说方法,讨论方法是否可行。
(三)难怪人们都说司马光是小时侯司马光这么厉害,长大以后更不得了,他成了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还写了一本著名的书《资治通鉴》。
四、配乐朗读课文(机动)
五、作业:课后查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一读。
《司马光》教案5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网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释疑
司马光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教案6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九个,句子两句。
技能目标: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节。
情感目标: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砸缸救人的故事,领悟司马光的机智。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九个。
教学准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安排教的活动学的活动教学意图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板图),他叫司马光(板题)
2、学习“司”,介绍“司马”是复姓。
1)学习“司”,给“司”找朋友。
2)师述:司马是复姓,你还知道有哪些复姓?
(上官、诸葛、欧阳、端木……)
3、过渡: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讨论、交流
二、看录像学习课文
1、播放课文录像,思考: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时,发生了什么事?
2、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指导朗读。
师述:请看图,这口缸这么深,里面的水那么满,像你们这么矮的小朋友掉在缸里有什么危险?
3、师述:在这紧急关头,小朋友们都慌了,叫着喊着去找大人,可是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三节,圈出生字,小小组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
慌:理解意思。什么时候你会很慌张?
找:组词
劲:提醒是前鼻音
4、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读读司马光和小朋友的表现。
1)出示句子
2)指导:前句紧张可以读得快些;后句要读得不慌不忙;“使劲”读得有力度。
5、我们再来看看图,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大声地叫喊,那他们会喊些什么呢?
1)出示相关插图。
2)出示填空
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大家都慌了,有的急得大叫:“。”有的哭着喊着:“。”还有的。
6、集体讨论小朋友的这些方法好不好?司马光的办法好不好?
过渡:正是司马光急中生智,才使这个落水的孩子得救了。
7、学习第四节
1)自学生字,重点指导:
破:与“被”作比较,分别找朋友
流:用好方法记
救:与“球”作比较,找朋友
2)指导朗读
8、学完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机智,勇敢,遇事不慌张)
讨论、交流
自己练一练,读出紧张的语气
个别读
小小组学习
自己练练
两大组配合读
配动作读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完成课后练习
自己口头练练
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相互评价
自学生字
用平稳的语气读读第四节
谁能背一背借助录像,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演绎成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的兴趣。
用描述感受的方法,理解词义,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通过合理的想象,适时地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运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司马光的聪明之处,教育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复习巩固
1、读生字
2、“摘葡萄”游戏
3、读课后句子
四、作业课外阅读
《皮球浮上来了》
《司马光》教案7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同时感悟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好听的故事,大家齐读课题;司马是复姓,注意节奏,再读;“光”是因为当时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在“光山”这个地方做官 ,所以起名“光”,再次读好课题。
2、词宝宝看到我们小朋友坐那么好,急着要和大家见面呢!
3、读得真好,告诉大家,这几个词还能编一个小故事呢,你来试试。
二、精读感悟
第一自然段:
1、 你喜欢故事中的谁?带着你的喜欢读读他的名字。
2、 司马光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出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你能读好吗?谁能把大家带到很久很久以前,齐读。
第二、三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发生什么事?
2、自读,交流,什么样的大水缸?
3、出示:假如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评:不错,你的水缸最大,里面的水也很多,齐读。
4、就是这么大,这么满的水,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去了。
5、“一不小心”?出示:练习,你能试说说吗?
6、一不小心掉进去了,你什么心情?试读读。(害怕、着急)
第四、五自然段
1、过渡:你为什么不救他呢?水缸太高了。
2、其他小朋友什么表现,先看图,看看书上怎么写的?
3、交流:都慌了。慌成什么程度?
4、生活中遇到两种以上情况都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
5、出示填空。通过说话告诉老师你理解了,那齐读,读慌张样子。
6、小朋友可能会喊什么?再读读。
7、过渡: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怎么做的?
8、找两个小朋友读。
9、老师把“搬”换成“拿”你觉得好不好?指名交流
10、谁上来把司马光砸缸样子通过朗读读出来?
11、司马光当时怎么想的?再读。
第六自然段
1、 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高兴齐读。
三、总结升华
1、出示全部填空。
2、司马光当时怎么想的,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3、大人会说,同伴会说,你会说?
四、拓展延伸
1、如果商场迷了路,你会怎么做?
2、司马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学习他勤奋好学,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小朋友:慌了
司马光:没有慌
《司马光》教案8
设计思路:
歌曲选自我国传统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音乐也再现了这一故事。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说说、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增强孩子们对故事的了解,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当遇到意外的时候要冷静、机智、勇敢。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理解歌词内容。
2、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尝试根据不同的角色,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感受音乐游戏的趣味性。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重点:
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
活动难点:
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能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司马光砸缸》完整的音乐、自制大石头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欣赏前奏,引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很久以前,小朋友很早就起来读书,司马光小朋友和他的小伙伴一样也很早就起来读书,读书读累的时候,他们还会做游戏呢!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二、分段分析和欣赏音乐,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现音乐情境
情节一:快乐游戏
1、 围着水缸尝试玩游戏。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大水缸。
2、我们一起捉迷藏。看谁又轻又快藏得好。
3、一起表演。
情节二:伙伴落水
1、不好了,有人掉到大水缸里了,伙伴们快出来吧。
2、他该怎么办呀?
3、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坏了,吓坏了是什么样子?
情节三:砸缸救人
1、司马光是怎么救小朋友的?
2、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砸缸?
3、刚破了,小朋友得救了快点钻出来吧。
4、小朋友得救了,真开心!看来和好朋友玩游戏,可不能做危险的事,你们记住了吗?
情节四:向司马光学习
司马光可真聪明,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事不慌张动脑筋。
三、完整欣赏表演歌曲,并表演游戏
1、完整欣赏歌曲,集体表演
师:我们来完整地听一听歌曲,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么玩游戏的。
2、集体完整表演游戏
请把椅子移到教室旁边,和好朋友找个空地方围成圈,做一个结实的大水缸。请两个小朋友当落水的小朋友,老师当司马光,玩游戏。
教师总结:
玩了这么久我们也该休息了,回去后,可以把这个游戏带给你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以幼儿自己感受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为主,通过游戏的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再分段欣赏歌曲,让幼儿充分理解歌曲内容,表现自己的情绪体验,最后以游戏结束。幼儿能在游戏中表现故事情节,也能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能通过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整节课幼儿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在活动时我的一些语言引导不够明确,还有上升的空间。
《司马光》教案9
课题:音乐欣赏《司马光砸缸》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选择打击乐器和探索自然音源为故事的情节配音响。
2、参与歌曲《司马光砸缸》的欣赏和表演过程,表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寓故事于思想教育之中,使学生懂得遇到以外的事情要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重点: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故事情节配音响
教学难点:学生边听歌曲,边用自己认为合适的乐器和演奏方法为故事的不同情节配音响。
教学准备:
A教具:CAI课件,歌曲CD,场景布置,打击乐器(三角铁一个、木鱼一个、沙锤一对、铃鼓两个、镲一对、钹一对、小鼓两个、大鼓一个)呼啦圈8个,皮球一个,丝巾一条。
B学具:学生一人一张各种颜色的A4纸
教学环节:
主要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听故事
1、导入故事:出示司马光画像,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看动画,初听叙事歌曲《司马光砸缸》
从听觉上欣赏叙事歌曲《司马光砸缸》,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过程
说故事
1、讨论:A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为了救人)
2、为什么大家都夸司马光是聪明勇敢的好孩子?
3、我们应该向司马光学习什么?
让学生简单地讲述故事《司马光砸缸》
展开讨论,懂得要向司马光学习什么,能简单复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语言的角度体验和表现故事的情节。
配音响
1、看书上的画面,听叙事歌曲《司马光砸缸》
2、同学们喜欢捉迷藏吗?请学生上台捉迷藏[捉迷藏]
A、请学生用动作和表情表现自己的高兴的心情
B、用一种乐器表现捉迷藏时的高兴。
3、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到水中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扑通扑通]
A、学生用人声模仿这种声音
B、选五名学生上台自由选择一种乐器,自己决定演奏方法来表现人掉到水缸中的声音。
4、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时候大家着急吗?他们在干什么呢?[怎么办]
A、学生用动作表现一下大家着急地想办法。
B、用你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发出表示紧张的声音
C、选五名同学上台自由选择一种乐器表现大家很紧张和着急。
D、其他同学用自己身边可以利用的东西表现紧张的气氛。
5、司马光表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A、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B、大家一起表演砸的动作。
6、砸缸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A、让学生上台选择一种乐器表现砸缸的声音。
B、其他同学用人声表现砸缸的声音。
7、缸被他砸破了没有呢?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没有?
A、学生用人声、手中道具表现水流下来的声音。
B、学生自由选择用乐器表现水哗哗地流的声音。
8、小孩得救了吗?大家高兴吗?
选五名学生上台自由选择一种乐器,自己决定演奏方法来表现大家高兴的心情。
9、请部分学生上台,边听歌曲,边用自己认为合适的乐器和演奏方法为故事的不同情节配音响。台下学生可用自己身边可以利用的东西进行配音。
按歌曲中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情绪要求,选择合适的乐器和演奏方法为故事的不同情节配音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
演故事
1、请部分同学通过协商和自选角色、自选道具的方法进行即兴表演
2、配合歌曲进行合作。
3、加上乐器组的音响效果合作表演《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通过协商和自选角色的方法进行即兴表演,主要注重学生共同合作协商进行创作、参与音乐的过程。
想故事
1、想一想,讨论:还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2、动脑筋,回答问题:
(1)在教室里,你的同学不小心摔伤了,而且出了血,你发现后首先应该要:
A、马上去找到老师和同学,让大家来帮助他。
B、马上打电话给受伤的同学的爸爸妈妈让他们快来学校。
(2)你去游乐场玩,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了,你首先应该要:
A、马上找到游乐场的保安叔叔请求帮助。
B、自己一个人在游乐场到处找爸爸妈妈。
《司马光》教案10
通过《司马光砸缸》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教育学生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识记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两个部首“足字旁”、“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明白砸缸救人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司马光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或老师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学习“司”字,字谜: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九百多的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为什么要救人,又是怎么救人的呢?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展开图上画的故事的。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从前”是什么意思?
(3)在这一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
(4)思考: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从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子的?
(3)相机学习“叫”“跑”,请学生列举其他带有“足字旁”字,说说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4)小结: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辞职,司马光表现怎样呢?
3、第三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讨论:
司马光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
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
(4)相机学习“使、劲、砸、破”。学习“石字旁”,说一说带有“石字旁”的字有哪些?都与什么有关?
(5)结果怎样了呢?
(6)学习“出”、“终”、“于”、“救”。
(7)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8)让学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五、朗读课文
六、课后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复述课文。
3、让学生说一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复习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活动——连线。
3、完成课后活动二,涂色。
4、完成课后活动三,读词语。
三、指导书写。
司:注意第一笔先写“横折勾”
跑:注意“足字旁”的写法。
出:注意笔顺
四、课后作业。书写生字。
拓展阅读:《司马光砸缸》课文
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旁边有一口大缸。有一回,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儿,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小朋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终于得救了。
《司马光》教案11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司马光》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齐读、赛读等形式,能够正确读出“司、假”等14个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通过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练习,能够正确书写“别、导”等6个生字。
2、通过教师范读、小组合作读、表演读等形式,能够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在课文中划出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遇到紧急情况的不同表现。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说出司马光与其他小朋友的的不同表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识字。
1、借助注音读通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
3、在小组内读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4、自学检测,我会正确读出下面的词语。
司马光 假山 水缸 别人 慌忙 吓人 使劲 砸破 救出 一块石头
二、快乐书写。
1、认真观察田字格内的生字,用红笔标出易出错的地方,并在小组内交流。
2、自我检测,我会书写得很漂亮。
三、合作探究
1、观察文中插图,并和课文结合,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
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再读课文,划出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后,司马光与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表现。
拓展延伸
司马光用砸缸的办法救出了小朋友,你还有别的好方法能救出落水的小朋友吗?快和小伙伴说一说吧!
课堂检测
1、我会正确书写下面词语。
fēn bié dào chù nà lǐ xià rén
2、选字填空。
快 块
太阳公公( )要下山了。
老松树下有一( )大青石。
我比小光跑的( )。
《司马光》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司马光为什么砸缸,其道理是什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课题,司马是姓,叫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让学生打开书,看本课的内容,除课文以外,有一幅插图,课后有3个作业题。
2.范读:边听边想,这一课写的是谁的一件什么事?
(1)范读。
(2)看插图上画的都有什么?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本课写的是司马光砸缸,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w2n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孩子朋友跑去叫有一回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同学们,老师现在指名来汇报学习情况,老师叫到的同学,你不仅是代表你自己,而且是代表你同桌,因为刚才是你们两人讨论的,一个说完后,同桌还可以补充。
利用熟字记字形的有以下几个:
古:上边“十”,下面“口”,
时:左边“日”,右边“寸”,
回:大口套小口,笔顺:回。
朋:左边“月”,右边“月”,
玩:左边王字旁,右边“元”。
跑:左边足字旁,右边书包的包字,笔顺是包。利用偏旁加部分记字:
候:左边单人旁,中间一竖,右边是:。
孩:左边“子”,右边笔顺:丶亠。
友:一横加一撇,带上一个“又”。
让学生理解词语和一字组多词帮助理解字义:
古时候:很早很早以前称古时候,昨天,前天叫古时候吗?不叫。
古(古代)(仿古)(蒙古)
时(时代)(时间)(小时)
候(气候)(等候)。
朋友:关系不错的人称朋友,本课小朋友,指关系好的小孩。
友(友谊)(友好)(亲朋好友)
玩(玩耍)(玩艺儿)(贪玩)
跑(跑步)(跑来跑去)
(四)在学习生字、生词的同时,把课文读通顺。
1.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得”的音。
请同学读词语:长得又大又圆。
这里的“得”读de轻声;本课“得救”了,这里的“得”读二声d6,是得到的意思。比如:我得到妈妈的宠爱。我得到同学们的帮助。
2.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一是注意生字词在句中的读音和字义,二是把课文读通顺。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格中的位置,包括每一笔的位置。
2.重点指导下列字:候、孩、跑。
3.学生在本上描一遍田格中的生字。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二)进行句子训练,体会词的作用。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遇事不慌,动脑筋想办法,在紧急情况下,做事果断的教育。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指名读。
古时候小孩朋友跑回去
(二)谁能告诉老师,司马光姓什么?叫什么?
(三)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2.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四)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古时候”是指很早很早以前,从图上可以看出,小朋友全是古代人的着装。
2.学习第2自然段。
(1)小声读这一段,数一数共有几句话,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每一句话,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找重点词理解。
①第一句话中“他”指的是谁?(司马光)
②学习第二句话时,让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插图,思考:
a.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几个孩子,哪个是司马光?
b.从图上假山和水缸的位置,再看这口水缸怎么样?从句子中哪儿看出来的?
“假山”是用石头人工堆砌成的,大树下面有假山,假山脚下有口大水缸。
让学生观察水缸到底有多大,和几个小孩子的个头比。里面装满了水。
(3)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句要突出“他”的音,第二句话要突出“大”,“装满”,让大家能够通过你的读听出来这口水缸怎么样,里面装的水是怎么样。
通过看图,指名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也为理解后面的课文打下基础。最后说一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4)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课文的时候,是先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接着找重点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学习第3自然段。
小朋友们和司马光在花园里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边读课文,边看插图,想象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里的。
司马光和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的。
(2)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再读这段,想一想,缸这么大,里面又装满了水,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一方面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理解下段课文奠定基础。
4.学习第四段课文,小组学习。
(1)小声读课文,自己想一想掉进水缸里小朋友的处境,再想一想别的小朋友的心情会怎样,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谈自己的理解:
从“别的小朋友”看出是除司马光之外的小朋友。“都慌了”和后面句子中的“有的……有的”,“叫”、“喊”、“跑”、“找”是相对应的。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被水淹死的危险,小朋友们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叫喊”目的是叫大人们听到呼救的声音,来救小朋友;“跑去找大人”,也是这样。再让同学们想象,时间就是生命,这样做能来得及吗?为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果断打下基础。
(4)指名朗读:要读出小朋友们那种心里焦急的紧张气氛。读“有的”“有的”时和逗号前面的句子接得紧一点。
5.学习第五自然段。自己学习。
同学们,小朋友们都慌了,因为他们知道,时间长了,那个小朋友有生命危险。想通过叫喊,跑去找大人来救小朋友。这时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1)按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这一段。
①提醒同学们自学时,抓表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去理解句子。
②看图,哪个是司马光,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司马光没有慌,从表情上看出来的,其他小朋友惊慌地咧着嘴,而司马光的神情表现很镇静,不慌张。
③指名读自己理解。
“举”、“使劲砸”、“几下子”说明什么?遇事不慌,认真动脑筋,想办法,聪明、果断。缸破了,水从破洞里流出来,落水的小朋友就不会被水淹死了。④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6.学习最后一段。
同学们,司马光遇事不慌,他机智勇敢地举石头砸破了缸,救出小朋友,这时大家的心情如何?带着轻松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得救”重读。
总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句子训练。课后作业第2题。
1.投影出示句子。
2.让学生自己填空。
3.填空后,自己读一读每一组的两个句子,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4.指名说一说。
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意思更具体,更明白。“在花园里玩”限制了玩的地点。“石头”说明司马光用“石头”砸缸,不是用别的,意思比第一句更明确,更完整。
(六)作业。
1.巩固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字词。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内容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边读课文边注意生字在句子中组成的词的写法。
2.听写。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且同桌听写完后,互相看是否正确。这也是进一步强化记忆的一种好方法。
有一回,古时候,小朋友,跑去,孩子,叫。
(二)小声读全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大家。提醒按上节课告诉同学们的句式来说。段意:
1.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2.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有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4.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哭着,喊着,去叫大人。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破大水缸。
6.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能看着插图,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1.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2.同桌互相讲一讲,强调不是背课文。按自己的理解,照课文内容讲故事。
3.出示投影插图,指名让同学讲故事。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向他学习什么?
(五)你学习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谈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1.字词方面:学会了哪些字词,或者是在识记生字过程中,学会了哪种识字方法。
2.本课语文知识方面:比如按句式说话,学习课文的四步方法。
3.受到的思想教育方面:这是最重要的,要学会做人。
教师根据学生谈的,进行总结、深化,表扬好的,使大家都有所启发。
【板书设计】
(4)“我”字第一笔是撇,“找”字左边是提手旁。
同学们,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有很多字,音相同,还有很多字字形很相近。所以,我们学习要认真、仔细,区别它们的不同之处,不要弄混了。
《司马光》教案1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 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 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 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 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 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 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 21·司马光
没有慌 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 有主张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i jian shi hou men kou shi jin
( ) ( ) ( ) ( )
hua yuan diao xia pa shan liu shui
( ) ( ) ( ) ( )
二、搭配词语。
一座 水缸 找 石头
一口 石头 砸 大人
一块 假山 搬 水缸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二,司马光,希望对你有帮助!
《司马光》教案15
【教材简析】
俄国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弯,不会思考的人则晕头转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上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遇到突发事件,害怕、紧张、焦急、慌乱,这些都可以理解。然而,机智、灵活地分析、解决所出现的难题,则令人称赞。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二、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这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放映幻灯片1:仿课文插图,是小朋友掉进水缸前的画面。)大家观察一下这幅图画,说说除了有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还有些什么?请同学看图上的这些小朋友,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
⑴ 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⑵ 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⑶ 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四、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大家看黑板上的图画。司马光用石头砸缸的办法救出小朋友,如果当时我们小朋友在场,你能想出比司马光更好的办法吗?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你们部肯动脑筋,也能想出很多好办法。但大家看看
图画,画面上有你们刚才说的绳子、盆吗?水缸又高又大,小朋友们推得动吗?
(学生仔细观察图画,陷入沉思。)
师:司马光当时想:只要让水流出来,小朋友就会得救。怎样让水流出来呢?──砸破水缸;于是他救出了小伙伴。大家思考一下,能否从司马光的办法中得到启发,想出更好的办法。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三、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厢。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四、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司马光》教案15篇】相关文章:
司马光课件教案讲义05-17
司马光说课稿11-04
闲居司马光阅读答案11-10
司马光和王安石的故事11-03
司马光教学反思(15篇)11-10
《司马光》教学设计(集合15篇)12-26
《司马光》教学设计(集锦15篇)12-19
《司马光》教学设计合集15篇12-17
《司马光》教学设计(汇编15篇)12-17
《司马光》教学设计(通用15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