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的安排》教案

时间:2024-06-08 21:38:51 丽华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星期日的安排》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精选6篇)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学情:

  本节课是分数加减法的第三课时,因为前面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本班学生“星期日安排”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观察(“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图)师:你观察到了什么?通过引导学生得出一个具体的“星期日的安排”,通过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展开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怎么列算式呢?现在就来试一试怎样列出算式。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提醒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入运算。围绕总数“1”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确算式的算理。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本题涉及的是分数中的剩余问题,其理解比整数要困难得多,首先把教学重点放在算式的讨论与交流上。分数问题中,单位“1” 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知识点,也是课堂教学中应重点确定的问题,因此,适时为学生提醒单位“1”是本节课突破难点的关键点。

  3、活动三:自主探索,具体的运算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讨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这样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计算方法,知道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联系和区别,在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们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计算(出示2道算式,先由学生独立计算,个别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2、解决实际问题(出示练一练第70页的第4题)

  四、总结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那些数学知识?

  学会总结学习所得,是数学课的一项必要的技能训练项目,此处要有意识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归纳出来,即:

  1、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加减。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 2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事情呢?

  生:有的去书城看书、有的看电视、有的去公园玩

  师:大家的答案有很多,老师调查了同学们星期日的活动,你们想知道大家主要都在干什么事情吗?

  生:非常想知道。

  二、创设探索环境,探究学习过程

  1、读题审题,感知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出示题目(星期日的安排的情景图)

  师:请大家观察图片,找一找条件问题。

  生:3/8的同学外出游玩,1/6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2、引导思考,探究怎么样列出计算算式。

  师:同学们,我们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的几分之几,怎么列出算式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

  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究。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合作。

  师:谁能说说你们的探索结果呢?

  生:1-3/8-1/6 1-(3/8+1/6) 1-1/6-3/8 1-(1/6+3/8)等。

  全班探讨,围绕着总数 1 的问题老师归纳,明确算式的算理。

  师:我们把全班学生人数看作整体1, 减去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就能求出剩下几分之几。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3、 自主探究运算的过程

  师:我们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大家看看这些题目和以前我们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是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算式一样,有加法也有减法,里面的数不一样,以前是整数或者小数,现在是分数。

  师: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以前学习的计算方法,自己选择一道算一算怎么样?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自我探索。

  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小组交流合作探讨。

  师:请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自己的计算过程?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计算过程,我们通过计算可以知道,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有小括号的必须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没有小括号的必须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学生小组进一步探讨,全班交流。进一步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算理。

  三、实践运用,练习巩固。

  1、看图列式计算。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全班交流,在计算过程中要强调运算顺序。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独立完成6页第2题,可引导学生画图分析解答,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灵活解决其他的题目。(具体看自己学生状态而定)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通过学习掌握了那些知识呢?

  五、作业

  教材第6页第3题。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 3

  教学目标:

  理解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会安排自己星期日的时间。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今天想和同学们一起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谁来说说你星期日做什么了?

  生:我在家里写作业、我去叔叔家玩了、我帮妈妈洗衣服了……

  新课

  调查统计活动

  师:同学们,星期日能做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学会统计,我们来统计一下吧!哪位同学想做一个小统计员。(找几位小统计员)

  生:(汇报)留在家里的同学是8人,占全班人数的十一分之四,出去玩的同学有五人,占全班人数的二十二分之三。

  师:那还剩下一部分同学,那剩下的这部分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呢?

  生:把这两部分的人加在一起,再用全班人数减去这部分。

  师:能用全班人数去减吗?

  生:不能。

  师:那么,用什么减呢?

  生:可以用“ 1 ”减去。

  师:为什么用“ 1 ”呢?

  生:把全班人数看做单位“ 1 ”。

  师:为什么把全班同学看做单位“ 1 ”呢?

  生:因为我们在全班同学里调查,调查出来的'人数是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所以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 1 ”。

  师:那怎么列出算式呢?

  生讨论列出算式。

  师:如何计算呢?

  生小组合作,找出算法,讨论发现了什么?

  师:从这两道题里我们可以看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有一定顺序的,谁能说说。

  生: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巩固练习

  延伸结束

  师:我们在统计同学们星期日的安排时,有的同学星期日的时间安排的非常好,大家应学会安排星期日的时间,请同学们安排下你本周星期日的时间吧!

  生:做星期日时间的计划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 4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活动的能力。

  3、能用所学的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了要你们去调查自己同桌的“星期日的安排”。现在我们来看看淘淘和笑笑给我们带来的“星期日的安排”调查表。(揭示课题:星期日的安排)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求什么?(课件出示淘淘和笑笑调查图)

  2、提问:留在家中的男同学占男生总数的`几分之几,怎么列算式呢?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自己的算法。(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汇报的算式里每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4、全班交流。围绕把全班总数看做“1”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确算式的算理。

  5、师:刚才有很多同学汇报了他们的探索过程,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计算过程不一样,是不是都正确呢?(课件展示学生两种不同的算法。)

  6、小组讨论:这两种算法对吗?各有什么特点?

  7、全班围绕运算过程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第一种算法是先将分数全部通分在进行加减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第二种算法是把同分母的放在一个括号里先计算,再算括号外面的,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一样。

  8、再试着用刚才的两种算法算一算,留在家中的女生人数占女生总数的几分之几?

  9、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汇报自己的算式。

  师: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计算过程不一样,是不是都正确呢?各有什么特点?讨论分数混合运算的算理。

  10、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

  11、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主要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一是先将所有的分数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的;二是先根据需进行部分的通分。这两种方法哪种合适,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算式特点来确定的。

  12、观察淘淘和笑笑计算时不同的算法,说一说她们两个这么算对吗?为什么?

  13、学生讨论交流,举手发言。

  14、老师总结指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而且更简便。

  三、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2、一个人一天中大约有1/3时间在学习和工作,1/8的时间在用餐,1/6的时间参加文娱或体育活动,剩下的时间睡觉,睡觉的时间占一天时间中的几分之几?

  四、总结

  提问:今天大家都学会了那些数学知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具体运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写什么?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 5

  [教学内容]

  星期日的安排(第68~70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准备]

  调查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3/8+1/2 5/6—3/4 11/12—1/6

  问: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板书课题:星期日的安排。

  二、探索新知

  1、展开“星期日的安排”调查活动。通过对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2、讨论出算式。先让学生们独立尝试列式,然后再引导学生们将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行运算。

  3、讨论具体的`运算过程。可以是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可以是先从“1”中减去部分,再用剩余的减去另外部分;还可以先计算两个部分的和,再从“1”中减去“和”。

  4、做“试一试”题目。

  5、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一练”的第1、2、3题。

  第1题,请学生独自完成计算。

  第2题,先作草图,再进行解答。

  第3题,先填表,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行一段山路,山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行时间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会不同?”。建议作草图来帮助理解本题目。

  2、课后完成“练一练”的第4~7题。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学会制定简单的日程安排。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我规划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制定日程安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难点:如何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合理设置日程安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日历表、彩色笔、贴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时间管理的短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平时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星期日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

  二、新课讲解(10分钟)

  讲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合理安排时间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浪费。

  展示一个示例日程安排,包括学习、休息、娱乐等内容,并解释每个部分的作用。

  讲解制定日程安排的基本步骤:列出任务、评估时间、分配时间、调整优化。

  三、学生活动(15分钟)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列出自己星期日想要完成的`任务和活动。

  制定日程: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日历表上画出自己小组的星期日日程安排。要求考虑任务的优先级、时间分配和休息娱乐时间。

  分享交流:每组展示自己的日程安排,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其他组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

  四、教师点评(5分钟)

  对学生的日程安排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强调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建议,如设置提醒、避免拖延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技能。

  强调时间管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作业布置(课后)

  让学生回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完整的星期日日程安排。

  要求学生记录一周内按照日程安排执行的情况,并写下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制定简单的日程安排。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引入更多关于时间管理的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相关文章:

星期日的安排教学设计07-07

星期日作文07-16

星期日的野炊07-30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星期日的安排》说课稿09-25

愉快的星期日作文11-03

我的星期日作文11-16

星期日祝福语11-03

快乐的星期日作文500字10-07

我的星期日周记300字08-23

快乐的星期日作文(通用30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