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时间:2022-06-29 11:40:06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通用11篇)

  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1

  第一单元复习

  单元要点:

  1领略祖国山水的美丽风光,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默写指定的课文及段落。

  4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诵读品味语言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提高表达能力、积累优美词句。

  一、字词

  洞庭 江南 玩赏 无瑕 扩散 攀登 泰山 骆驼 屏障 浙江 油桐 拥挤 孔隙 仰卧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蜿蜒 依据 敬亭山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连绵不断 突兀森郁

  描写山的词语: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危峰兀立连绵不断 突兀森郁

  ABB: 白皑皑 AABB: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多音字:卷[juàn][juǎǖ] 似[sì][shì]转[zhuàn][zhǎun]

  重[chóng][zhòng]

  二、 日积月累

  1、 背诵第一课《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2、背诵第二课《桂林山水》全文;

  3、 背诵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自己喜欢的段落。(建议选背课文第七自然段)

  4、 背诵园地中描写祖国山水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祯)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

  三、课文重点内容

  《古诗词三首》,

  1、读古诗词,说说词与古诗的不同。默写古诗。注意“亭”与“庭”的区别,写好“庭”

  2、注意个别字词的意思。厌?;闲?;和?潭面?谙?蓝?尽:完;胜:强过超过;如:如同;谣望:远看。

  3、说诗句的意思。课后三句。

  4、体会作者的情感:

  《独坐敬亭山》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当时因怀才不遇而孤独寂寞的心情,其中最能表现这份心情的诗句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尤其是尽、孤、独、闲。

  《望洞庭》诗人用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秋月洞庭图,表达了作者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的感情。“白银盘”指的是洞庭湖,“青螺”指的是君山。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洞庭山水秀美的诗句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忆江南》是诗人对江南的赞美,“能不忆江南?”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怀念的感情。

  运用:清晨,我来到洞庭湖,远远看到君山迷人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吟颂起刘禹锡的诗句: ;近看湖水被朝霞染得通红,又吟颂起白居易的诗句: 。

  《桂林山水》,采用一步一景、再把所看到的景融为一体的方法来描写桂林山水的,还要学习把“……比作……”的形象的描写方法,发现排比句式的主要特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对身边一二处景物的描述中。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谰、瑕、攀、泰、峦、绵”的写法,“红叶似火画卷倒映迷蒙”的读音

  2、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突出漓江的水的特点静、清、绿;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文将大海、西湖与漓江水进行比较,将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是为了说明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的意思是天下第一。

  3、桂林山水真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画卷中有山、水、竹筏小舟、云雾、绿树红花等景物,让产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与这句有前后照应的是“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4、仿照课文第二三段仿写,读读。

  5、《课堂》P3第4题P4第6题第(1)题,(可讲可不讲)

  《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让学生复习作者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的方法,以及初步了解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浙、臀、擦、蜿、蜒”《课堂》P6第4、5、6题

  2、作者游览的顺序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文中还有一条线索:作者多次写到了水。途中“一路迎着溪流”,来到洞口,发现“那溪流就是从洞口流出来的”;“在外洞找了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内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听到“声音轻轻的”。

  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洞口外的景色,特点是很有气势,再写了洞口,特点是很宽,然后写了外洞,特点是大。

  “孔隙”的特点是窄小。表现在:a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见书b船的进出方式是: ,c乘船必须 d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

  内洞的特点是黑、大、奇,重点写了奇的特点。

  3、读句子,说说从带点的部分体会到了什么。见书P11

  《七月的天山》,在写法上既按照浏览的先后顺序,又体现了一步一景的描写方法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注意生字

  2、填空: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第2段从高到低,由近及远,依次写了天山的雪峰、雪水、雪水汇成的溪流(向我们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又解释了盛夏进入天山凉爽的原因)。第3段依次写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第4段着重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

  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天山的美景。

  (水:无限生机;树:相映成趣;花:耀眼绚烂)

  4、第5段换种说法。

  《语文园地一》

  1、词语盘点:读词语,听写

  2、口语交际:略 习作:即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我的发现:排比句式,这样写,不仅使语言优美,而且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

  4、日积月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背一背,用一用

  5、宽带网:是本组走进千山万水的拓展内容,了解五岳,五湖

  第二单元复习

  单元要点:

  1懂得诚实、首信比金钱更重要。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默写指定的课文及段落。

  4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诵读品味语言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提高表达能力、积累优美词句。

  一、字词

  维持 财富 精湛 器重 属于 百货 情形 道德 号码 橡皮 尊严 逃难 善良 朴实 款待 例外 喉结 赞赏 捶背 僵硬 许配 拨电话 缓缓驶过 闷闷不乐 迷惑不解 面呈菜色 疲惫不堪狼吞虎咽 骨瘦如柴

  AABC:缓缓驶过 闷闷不乐

  多音字:卷[juàn][juǎn] 似[sì][shì]转[zhuàn][zhǎun]

  重[chóng][zhòng]

  二、 日积月累

  1、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 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梁惠王上》

  2、说“信”

  确实地相信叫确信。非常地相信叫深信。

  坚决地相信叫坚信。忠实地信仰叫笃信。

  对自己怀有信心叫自信。履行自己的诺言叫守信。

  取得别人的信任叫取信。讲究诚实和信用叫诚信。

  三、课文重点内容

  专题是“以诚待人”。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课文。训练的重点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初步了解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方法。

  《中彩那天》,找出母亲讲的话和描写父亲的神态、动作语句,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德、属、驶、惑、拨”

  2、找出文中“我”心情变化的句子。说说“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的意思

  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2

  复习内容

  七个单元23篇必学课文、听说训练、习作训练及练习

  复习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3、复习掌握部首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

  4、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懂得意思,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5、复习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复习讲述一件完整的事,复习听写一段话的能力。

  6、复习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复习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复习课文与课题之间的联系。复习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7、熟读23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8、复习有顺序地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事物的方法,能有条理地记述一件事;复习留言条、信件的书写格式。

  复习重、难点

  1、 从汉语拼音入手,正确认读、默写学过的词语,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掌握拼音的标调规则,能正确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 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3、 根据每个单元的训练类型进行训练讲解,使学生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4、 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认真审题,正确选材,叙事完整,条理清楚。

  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3

  复习目标:

  1、了解修改病句的步骤。

  2、知道病句的一些类型。

  3、正确判断病因。

  4、正确修改病句。让学生懂得修改病句的原则。

  复习重点:了解修改病句的步骤。正确判断病因。正确修改病句。

  复习难点:正确判断病因。正确修改病句。

  复习准备:小黑板,有关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引入:有一个外出读书的女孩子,因为没有钱了,就写了一封信寄回给母亲说:“妈妈,我的线(钱)已经用完了,请快点寄点线来。……现在,经过几年的锻炼,我的肚子(胆子)越来越大了。……”

  二、学生听完故事后,说说那个女孩子的信有什么毛病,然后结合自己实际(比如写信、写作文、写日记)说说出现过什么样的语病,最后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说说平常常见的病句类型都有哪些。(学生先同桌讨论,然后组长汇报,老师板书:)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①误用错别②用词不当

  ③词序颠倒④前后矛盾

  ⑤成分残缺⑥答配不当

  ⑦误用标点⑧分类不当

  ⑨重复啰嗦⑩不合事理

  三、老师出示小黑板,学生分析小黑板上病句,找出不当之处应用自己学过的修改符号(删、补、调、换)进行修改,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修改的。

  1、小黑板练习题:

  ①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贯彻推广普通话的号召。

  ②在文娱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③这道题最后终于被解答出来了。

  ④数学作业他都做完了,只剩下最后一道题还没算出得数来。

  2、学生说了之后,老师帮助学生归纳修改病句的方法:

  ①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表达的意思

  ②查:查出病因。

  ③改:对没有表达清楚的部分进行修改。

  ④检查:检查句子是否改通顺,看看还有没有其它语病,是还改了句子原意。

  老师总结出方法之后,再出示一道练习题给学生按照以上方法进行修改。

  四、老师出示小黑板已经修改好的病句,让学生说说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

  ①星期天,我穿上洁净的衣服,把脏衣服脱下来。

  (修改为:星期天,我穿上洁净的衣服。)

  ②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修改为:大家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学生讨论之后,老师进行总结:修改病句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洁的方法修改。

  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4

  一、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周公吐哺(bǚpǚ)家给人足(gěijǐ)

  人间天堂(jiānjiàn)亲密无间(jiānjiàn)

  支支吾吾(wǔwú)

  二、将下列的成语补充完整。

  ()乱反正一衣()水和()相处

  ()前启后()前毖后兴()勃勃

  ()扬顿挫精()求精()上添花

  相得益()()断丝连欲说还()

  谈笑风()

  三、妙填成语。

  ()前()后()前()后()前()后

  ()前()后()前()后()前()后

  ()前()后()前()后

  ()()()花()()()花()()()花()()()花

  四、用所给的成语填空。

  喜闻乐见兴致勃勃喜怒哀乐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别具一格雅俗共赏自娱自乐

  ()、()的乡戏是农闲的时候,农民()的一种活动。它()、()、()。台上的演员()、()。台下的观众听得()、()。

  湖光山色人间天堂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水光接天相得益彰

  江山如画鱼米之乡

  江南秋夜,放眼望去(),真是()啊。明月清风、(),水光接天、()。江山如画,徜徉在这(),真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五、补充成语,并按照要求归类。

  欲说还()()()吐吐闪烁()词()()吾吾

  口若()河妙语()珠谈笑风()眉飞色()

  想说又不敢说、有顾虑:

  搪塞应付、含含糊糊:

  滔滔不绝,精彩巧妙:

  兴高采烈有说有笑

  六、填字成词,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荣辱()()藕()丝()()()相照同病()()

  千丝()()唇()齿()同忧()()亲密()()

  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5

  四年级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

  1.能够独立完成是自学词的任务。

  2.学习独立完成识字学词的任务。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利用背景资料帮助学习。

  5.学习修改习作,培养修改习作的习惯。

  6.(认字183;写字214)×80%

  7.背诵≧15(;段)×2

  8.习作≥12次/学期

  9.综合性活动≥4次/学期

  复习要点:

  一、积累与运用:

  1.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正楷字。(运用钢笔)

  2.充分利用摘录笔记,从生字的音、形、义进行辨析,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为五六年级的生字学习打下基础。

  3.积累语言材料,正确地运用于表达中。

  ①分类积累。

  ②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目及课文中的精彩、重要句段。

  ③结合单元主题词,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4.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遵循“知——懂——会——熟”的过程)

  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能运用。

  (如比喻句、反问句、祈使句)

  ②认识连绵词,理解语气词表达的情感。

  ③成语中的对应。

  ④在原有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⑤理解同一字或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二、阅读与理解:

  方向:阅读即思维

  1.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一定的阅

  读速度。

  2.感受不同的文体样式。

  ①读文学作品,能通过分段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概括或复

  述,要素完整。

  ②读信息类文章,能抓住关键词语、题目等获取重要信息。

  3.根据不同的文体提出问题,并自行解答。

  4.理解课文题目,能抓住重点词语、动词理解课文。

  5.能设身处地地阅读,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心情。

  6.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7.对照阅读古文和译文,了解古今词义的演变。

  三、习作:

  1.引导学生本期习作及课堂练笔,根据学生习作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叙事及想象的评改,做到文从字顺、内容具体、层次清楚,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2.习作修改标准:

  ①有根有据——真实;

  ②有情有意——有真情、有中心;

  ③有血有肉——内容充实具体;

  ④有声有色——语言生动(尽量做到)

  错别字控制在2%以内

  复习建议要点:

  1.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学习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复习。

  2.在复习中,重方法的领悟,获得知识与学习能力的提升。

  3.重视金钥匙,课后思考题的教学要落到实处。

  4.以儿童的视野,设计复习活动。

  5.为学生创造阅读环境,阅读资料,通过语文小报、自制的阅读卡、习作集等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5、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了解游览顺序,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路上景色)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初识课文:

  你喜欢旅游吗?都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的溶洞,叫双龙洞。去过溶洞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见闻。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

  听朗读录音。

  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有很多孩子没有去过溶洞,对溶洞不了解,让去过溶洞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见闻,师生之间相互补充,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二、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

  1、导语:“就听一遍,大家肯定觉得不过瘾,现在我们来细细学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要注意读准生字、理解新词,用“…”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并随机让学生读读这一段,注意正音,指导读顺,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如:仰卧、臀部、水程等词语。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板书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3、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分别请6名学生来读对应的段落,注意不多读也不少读)

  4、随机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双龙洞的石灰质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

  (设计意图: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让学生按示意图说一说作者的游踪。)

  三、引导学习第一、二自然段,阅读,体会路上景色

  读课文。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

  1、引导学生读中感受。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位同学读出作者的心情了吗?”

  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展示朗读,点评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2、放映课件,辅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这是映山红,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色彩多明艳啊。

  (设计意图:在深入研读时,要求学生找到途中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体会其用词选句的准确与实在。)

  3、感悟课文写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情趣,对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品味“时而……时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

  (设计意图: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学生读懂课文以后,可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句式造句。)

  四、课堂小结

  附:课堂检测:

  相关链接,资料平台:

  溶洞地下水沿着可溶岩层层面,节理或裂缝进行溶蚀,坍陷扩大而成的洞穴。洞体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洞内有各种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如钟乳石、石笋、石柱。并常有地下河通过,洞内温度变化小,冬暖夏凉。溶洞分两大类型:水平型溶洞和垂直型溶洞。

  映山红映山红是半常绿或落叶灌木,生长在浅山丘陵中,花开时满山遍坡呈现玫瑰红色,故得名。又名“山石榴”、“杜鹃花”,属杜鹃花科。春季或夏季开花,花冠呈阔漏斗形,多朵簇生于顶端。除红、白、黄色外,还有砖红色、粉红色、紫色等多种颜色,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主要分布于亚、欧和北美洲。全世界杜鹃花有八百多种,我国是世界杜鹃花的分布中心,有六百多种,四川峨眉山和云南的玉龙山是我国杜鹃花的盛产地。杜鹃花与报春花、龙胆花是我国的“三大名花”。杜鹃花的根很奇特,形状多样,姿态各异,将其挖出后稍加雕琢,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杜鹃花喜欢温暖而潮湿的地方,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尤为茂盛。在园艺工作者的培育下,杜鹃花不仅能在春夏开花,在秋冬两季也能开花。

  第二课时

  (欣赏景点,品读文章,体会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作者怎样把特点写清楚的)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乳汁收据河源

  2、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春光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

  二、按照游览路程来欣赏景点、品读文章

  1、讨论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

  (洞口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简图上补板书:宽、高、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理解“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不禁使人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3)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4)这里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

  (它仿佛是向导,作者顺着溪流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2、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1)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齐读。

  2)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看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3)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

  谁来读读,读出作者的感觉、心情。

  你觉得哪些语句真切地写出了作者这种紧张的心情,能把它背出来吗?

  复述或者背诵这一自然段。

  3、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蜿蜒”是怎样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课件,让学生作描述。

  2)结合课件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a.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来表明观看顺序,读一读,感觉这样写条理就比较清楚了。

  b.指名看着图像,试着给图配音,描述洞内景象。

  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

  (设计意图:为切实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感情朗读、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抓住“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等重点句子,注重加强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训练,力求全面、综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的能力。)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出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3、推荐课外阅读,背诵、摘录精彩语句。

  像这样的课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你读了,仿佛跟着作者在游览观光,这就是游记,你喜欢读吗?都读过哪些游记?你都摘记了精彩语段吗?能背记这些精彩语段吗?

  (设计意图: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

  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单元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4、复习掌握本单元《词语表》中的词语,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按要求正确搭配词语和将词语分类。

  5、复习巩固对句子的认识,会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和把句子写具体。

  6、复习学过的各种句式,初步认识比喻句和学会改写反问句。

  7、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理解句、段、篇之间的关系,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和自己的作文。

  教学难点:

  能围绕中心,具体地叙述一件事。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总课时)

  主题“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

  第1课

  《观潮》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蒙、雾、昂、贯”的写法,注意多音字的读音:薄,号,度、称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的是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而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奇观”指的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些词句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重点朗读,要求背诵的。是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闻其声,再观其形,思其序。

  大潮来之前,钱塘江将面很平静,观潮的人们急切地昂首东望。大潮终于来了,开始只是一条白线;近些,只见白浪翻滚;浪潮越来越近,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两丈有多高,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潮头很高,范围很宽,感受到潮水来势汹涌澎湃。

  3、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

  《教参》P3.4

  4、造句:依旧、犹如、好象

  第二课时(总课时)

  第3课《鸟的天堂》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茫,规律”的写法。

  多音字:乐、干、数、泊、应、盛。区分“陆续、继续”感知全文大意: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第一次经过时,只看到生长茂盛的大榕树,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产生了“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儿的想法。第二次再去时,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见《教参》P14

  课文第7、8、12自然段要求背诵

  2、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鸟的天堂”指的是天马河上的一株榕树。

  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生活在那株榕树上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

  3、“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枝上又生根……)

  4、课后第3题,见《教参》P15

  5、课堂第5题照样子写句子,意思不变。

  课堂第7题读一读写一写。

  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理清课文的条理,初步感受爱因斯坦的伟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外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出示

  说说是什么意思?

  2、谁能向大家介绍爱因斯坦?(学生介绍)

  教师介绍:爱因斯坦,德国人,世界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证实,人们还利用这个理论建立了核电站,为人类造福。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认为整个人类历的科学巨人。

  3、板书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齐读、读完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可以看看生字表,读准字音,将句子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课文,你将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听,老师和其他同学作评委。

  3、逐段指导

  第二段

  (1)你觉得读的怎么样?

  (2)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

  (3)理解:蓄、蓬乱、裹、趿拉、冷不丁

  A、重点指导:“蓬乱、裹、趿拉”的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归纳?(衣衫不整)

  B、指导“冷不丁”的读音,比较“衣衫不整”的读音。

  第三段:主要指导“纳闷”是什么意思?(不理解的意思)

  第四段

  (1)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2)指导

  “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读好语气词:噢、嘛。(一个是平淡的语气,一个是得意的语气)

  (3)说说“踱步”与“散步”的区别。(散步比较随意,踱步是走方步,仿佛在思考什么?)

  第六段

  (1)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2)“一塌糊涂”是什么意思?房间里还有什么一塌糊涂?爱因斯坦还有什么一塌糊涂的?

  4、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1)三次交往。

  (2)小姑娘教爱因斯坦如何穿衣、布置房间。

  (3)爱因斯坦生活随意,研究科学入迷,关心小朋友。

  三、默读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课文讲的是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相遇,在书上找出有这些时间的语言。

  2、出示

  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3、读了这些语言,你有什么发现?

  (1)是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写文章就要按照一定的循序来写)

  (2)第一次小女孩撞上了爱因斯坦,第二次是小女孩遇上了,第三次爱因斯坦等小女孩,第四次讲小女孩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成了好朋友)。

  (板书:撞、遇、等、每天坐坐)

  (3)看了最后一句话,联系前面几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小女孩与爱因斯坦之间由不熟悉,到越来越熟悉,最后成为好朋友)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情感。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书,通过读书,理解词句,通过读书,了解文章的层次,下面,我们要通过读书感受文章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读老人和小女孩“相撞”的一个片段,读出感情来。(之后再谈体会)

  2、交流感悟,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有了很多的体会,下节课,我们来研究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再收集一些爱因斯坦的资料。

  板书设计:

  18、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撞→遇→等→每天坐坐

  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课文按游览顺序写的,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教学目标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要求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来介绍景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注重评价过程。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景点,培养想象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教学构想

  由导读引入,先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然后以小导游的身份去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然后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自己做出解答。最后由录像引导学生理顺课文,并总结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录音带、投影片、录像带。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学习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提出问题,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跟爸爸妈妈去哪里旅游过?你在旅游中有什么感受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九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3、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2、自由小声读课文,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3、指名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内洞---出洞)

  三、读懂课文,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看到的景色的?

  2、自由读,思考:路上的景色有哪些特点?

  3、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哪些知识?着重理解:“映山红”“新绿”“或浓或淡的新绿”“明艳”“眼前一片明艳”“时而”“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随着山势……”

  四、练习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1、个人自由读,边读边想路上看到的景色。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外洞、内洞的特点。

  1、默读,想想外洞和内洞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在这些自然段中,你读懂了哪些知识?着重理解:

  (1)外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大)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2)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理解“变化多端”和“形状各异”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洞叫做双龙洞吗?(因为内洞有两条龙。)

  (5)这两条龙实际上是什么?(石钟乳)理解“蜿蜒”

  3、课文哪一部分是讲作者由外洞进入内洞?

  (1)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2)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什么?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熟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作业设计

  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板书设计

  19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游览路线:

  路上---洞口---外洞---内洞—--出洞[明线]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印象。理出泉水流经的路线,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爱的景点,培养想象力。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你喜欢哪个自然段?能给同学们背诵一下吗?

  2、指明说说外洞和内洞的特点。

  二、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找出课文中写水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讨论,巡视指导。

  3、集体讨论。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随着山势流下山

  三、教师小结。

  课文把双龙洞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游洞的过程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结合起来写,条理很清楚。

  四、画图,发挥想象力。

  1、同学们,你喜欢双龙洞的哪处景点呢?当一次小导游,跟着录像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好吗?

  2、同学们说得真好,能把你喜欢的景点画出来吗?

  作业设计

  1、把你喜欢的景点画出来。

  2、根据画面,把自己喜欢的景点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9记金华的双龙洞

  泉水流经的路线:

  深黑的山洞--内洞--外洞--洞口--随着山势流下山[暗线]

  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造诣、私塾、心领神会、铭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领会,这样才能有较快进步。

  4.学习细致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领会,这样才能有较快进步。

  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结合实际谈谈所受启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书法家,米芾(板书),谁能通过课前预习简要介绍一下他?(生简要介绍米芾)

  2.(出示米芾字画)米芾的书画2002年在拍卖会上拍出了2999万元的中国书画最高纪录,可见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之高。可是他天生就是一位书法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米芾小时候的故事(板书学书)学书的意思是(学习书法,学写字)

  二、交流字词

  1.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生词想和大家分享?(生交流)

  2.了解生词对我们读通文章很有帮助,现在请大家快速默读文章,思考文章讲述了什么事?思考后小组交换意见,争取概括得简洁完整。

  3.全班交流概括

  三、自主质疑,小组交流

  1.通过预习,你觉得这篇课文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预设:1.米芾是什么样的人?

  2.米芾写好字的诀窍是什么?

  3.这篇课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2.请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快读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并批注,之后小组交流,分享你们的想法。

  3.全班交流

  4.师总结:米芾能够写好字的诀窍其实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心领神会,就像课文20自然段秀才的话一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20段秀才的话)其实不单是写字,学习任何本领和技巧,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领悟,这样才能有较快的进步。

  四、自我提升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你能结合你的实际生活说说学完这课后你的收获吗?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像米芾一样,勤奋,用心,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11

  复习内容:

  学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

  复习目标:

  学会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体会祖国语言文化的精妙。

  复习重点:

  学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

  复习难点:

  学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造句并正确区分两种修辞手法。

  复习准备:

  小黑板,收集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拟人句。

  复习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引入。

  2、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拟人句

  二、复习比喻句、拟人句的特点

  1、比喻句有什么特点?

  2、说比喻句有什么特点。个别说。

  3、生总结:比喻句的特点--比喻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此类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

  4、拟人句有什么特点?

  5、说拟人句有什么特点。个别说。

  6、生总结:拟人句的特点:按着人的想象和联想直接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或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描写。有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感情。

  7、比喻句、拟人句有什么区别?

  8、小组讨论。

  9、个别发言

  10、师生总结: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拟人句利用事物与人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拟人句的最重要的标志。

  三、随堂练习。

  1、说出下面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

  2、造比喻句、拟人句。

【四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复习教案06-04

语文复习的参考教案11-28

语文韵母复习教案10-18

语文写字复习教案10-06

语文拼音复习教案01-03

语文期末复习教案07-20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02-28

四年级上语文复习教案10-29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07-27

小学语文复习课教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