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桌子有多长》教案及反思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桌子有多长》教案及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桌子有多长》教案及反思 1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版数学14-1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和体会1厘米的意义,初步培养估测意识,学会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测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正确进行简单的测量。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合作意识,锻炼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小熊遇到了难题,想让小朋友帮忙,难题是桌子有多长。
二、知识探究
1、自主探索,感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测量桌子的长度,并汇报结果。
师生一起观察测量的结果,引出尺子。
2、认识尺子,认识1厘米。
活动一:通过认真观察、交流,总结出:
(1)尺子上有数字0、1、2、3、4……,0在尺子的最左端,表示起点。
(2)有一条一条的线,有长的短的,我们把这些一条条的线叫做刻度线。
(3)有cm-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学生通过打招呼认识它。
活动二:认识1厘米。
尺子上从0到1这一段的长度是1厘米,尺子上每一大格为1厘米。
活动三: 1厘米到底有多长?
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对准尺上的0和1,比划一下就能感受到1厘米的长度。
寻找身边的1厘米:大拇指指甲的宽度、拇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
有了1厘米的基础,进而认识3cm、5cm。(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三、用直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1、当0刻度完整无缺时,将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看另一端与尺子上的哪个刻度对齐。(生动手测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在测量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物体的一端与0刻度线对齐,而另一端却不能于某个刻度对齐,这时我们就看它的末端离哪个数字近,就说大约()cm。)
2、尺子上0刻度找不见的时候,物体的一端对准一个整刻度,看另一端与尺子上哪个刻度对齐,此时,物体的长度为两刻度值的差。
四、应用练习。
小熊量东西。
五、课堂小结。
小熊在大家的帮助下,顺利地通过了老师的测试,高兴极了,说想让小朋友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可以吗?
板书设计:
桌子有多长
尺子 cm—厘米
教学反思:
《桌子有多长》一课,重点是让孩子认识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以及能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次进行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机智,然而,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东西,导致整节课进行得杂乱无章,秩序混乱,所以这是一节失败的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以小熊做客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动手量桌子这一环节,学生没有完全参与进来,这与我有很大关系,教师的示范作用本应该体现出来,但是自己也没有做到,这是不应该的。
3、认识1cm,体会1cm的实际意义这一环节,我做的准备不够充分,学生只是用手比划了几次1cm,不如给学生准备一些1cm的实物让他们体会好。
4、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少,只是单纯的看了小熊的错误,这种间接的方式肯定不如亲身体验好。
5、另外,平时的习惯养成没做好,导致课堂中间经常出现一些突发现象,我处理得很不到位,也没能及时的处理好,这些方面的技巧还需要自己一点一滴的去积累,慢慢去摸索,多动脑思考,多请教其他老师。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桌子有多长》教案及反思 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善于与人合作、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作准备。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安排了丰富的活动。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估测的意识,学习测量的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研究式的学习方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滨湖小学是天津市河西区一所现代化教学设备较齐全,学生生源较好的学校。我所执教的一年级一班是小班,全班共有学生30人,男生16人、女生14人。该班学生自入学以来,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意识以及交流、合作的习惯,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思维比较活跃。本节课学习测量的有关知识,可以说,学生没有什么知识基础,惟一认识的是学生用尺,但也只是知道用尺子画横线,其他了解得很少。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几张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照片上的人都在做什么。
教师出示一组照片:
照片1――妈妈给孩子量衣服;照片2――叔叔量玻璃;照片3――教师给学生量身高;照片4――木匠量椅子腿的长度。
教师每出示一张照片,都请学生介绍照片上的内容。然后,教师再问:照片上的人都在做什么?
生:(异口同声地)都在量东西。
师:看来,测量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你们知道吗,量东西里还有许多学问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它,好不好?(教师板书课题“量长度”。)
(此环节为学生创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师:同学们每天都要用到课桌,你们知道你用的课桌有多长吗?
生:(互相看了看,摇头)不知道。
师:现在,就请你想办法量一量,告诉大家。
(学生热情高涨地投入到测量活动中,不一会儿就测量出了结果。)
师:说一说你用什么工具量的,量的结果是多少?
生1:我用手量的,这样是一,有5多长。
生2:我用书量的,有2本半那么长。
生3:我用铅笔量的,有3枝铅笔那么长。
生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还多一点那么长。
……
师:(表情惊讶地)为什么量的是同一张桌子,可是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用的工具不同,所以量的结果就不同。
师:(兴奋地点了点头)因为测量工具不同,标准不一样,所以量的结果就不同。那么,如果用同一枝铅笔量结果会怎样?
生:(争先恐后地)如果用同一枝铅笔量结果就一样。
师:用哪一种工具测量更好一些?
生:(异口同声)用尺测量最好。(投影出示直尺。)
(教师请学生把尺子拿出来,并请学生认真观察直尺,与同桌交流,说一说在尺上找到了什么秘密。学生手拿直尺与同桌同学边认真观察边交流。)
(教师请学生到黑板前指着投影上的直尺汇报。)
生1:尺上有小道道。
师:谁知道,“小道道”是什么?
生:是刻度。
生1:尺上还有数字,有0,1,2,3,…,0表示尺子的头。
(这时候教师规范学生的说法:0表示起点。)
生2: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距离一样长。
(教师指着直尺介绍: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距离为1厘米。如:刻度0~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1.教师请学生举例说一说见过的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同时,教师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学生也跟着教师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然后,想了想答道: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大拇指的指甲长约1厘米;有的豆芽长约1厘米……然后请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哪些数字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学生非常踊跃地举手回答道:刻度1~2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刻度3~4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刻度10~11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2.教师请学生估计2厘米的长度,然后在尺上找出哪些数字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
(学生用手先比划出1厘米长的一段,再增加同样的一段,即2厘米。然后再到尺子上去比一比估计得是否准确。)
(教师请学生举例说一说见过的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2厘米。学生用手比划着2厘米的长度,想了想答道:我的橡皮长约2厘米,有的钉子的长大约是2厘米……)
3.教师再请学生估计3厘米的长度,然后在尺子上找出距离是3厘米的一段。
4.教师请学生再来估计一下小棒的长度,然后试着量一量。同桌交流说说怎样量的。
汇报:学生演示。(有的学生从0量起,有的学生从1量起……)
讨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学生展开激烈地讨论后总结出测量方法:(1)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2)读出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的数值。)
(此环节的设计力图为学生创设自由讨论的氛围,通过讨论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并配以直观的学具辅助教学,这一环节主要以“放”为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人合作的精神,发展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三)在活动中巩固新知
1.测量长度,填写下表。
2.量一长,一步长。(小组合作完成)
(1)先估计,再测量。
(2)说一说,知道了一长、一步长有什么用处?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测量工具用得比较熟练了,但是在测量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如一步长应该怎么算,从哪到哪是一步?在交流争论中学生逐渐达成共识。)
3.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一样东西进行测量。
(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测量活动中,有的学生量桌子长,有的学生量同学的耳朵长,有的学生跑到黑板前量黑板的长度,还有的学生量同学的.眼睛……)
(测量中,学生逐渐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如有的学生用尺子量桌面的长度时,尺子不够,大家想办法,一名学生拿尺子,另一名学生做标记,这样一步一步地测量,最后再算总的长度。)
4.量易拉罐一周的长度,看谁的方法最好。
(1)有的学生转动易拉罐用尺子量。
(2)有的学生把易拉罐压瘪了量。
(3)有的学生想把直尺压弯了量,但是一使劲,尺子折了。
(4)有的学生借助绳子量。
……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情绪再次被调动起来,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许多方法,虽然有可行和不可行的,但是他们在交流中得到启发,丰富了生活经验。)
(四)评价
师:下课的铃声就快响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说给大家听?评价一下这节课的表现好吗?
生1:这节课我认识了直尺,学会了测量。
师:那能说说是怎么测量的吗?
(生2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
生3:我会用今天学的知识测量弯曲的东西的长度。(这是刚才把尺弄折的学生。)
生4:(高兴地说)我更加理解,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非常喜欢上数学课。
生5:我觉得××同学这节课表现非常突出,她善于动脑,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我今后应向她学习。
(通过评价,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的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体,安排大量的测量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如:自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测物体的长度,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在组织学生自选工具测量课桌有多长时,学生想出许多办法,如:有的学生用尺量,有的用书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用手量……当学生汇报结果时发现量的结果不一样,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学生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测量,验证他们的发现。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样东西测量时,学生表现极为活跃,有的学生测量桌椅长度,有的跑到讲台上测量黑板长度,还有的学生测量同桌的眼睛、耳朵的长度,量鞋子的大小等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让学生量易拉罐一周长度,学生给出多种方法,发挥思维的创造性。整堂课气氛活跃,收到较好的效果。
〖编者点评〗
1. 教师在课的开始为学生出示一组照片,让学生说说照片上的人都在干什么。这一情境的创设贴切、自然,使学生体会到量长度的必要性,以及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2. 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学生任选工具测量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估测与实际测量体会到厘米的实际意义,形成估测的意识,掌握测量的技能。教师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比较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小组合作。把探索性学习与合作学习较好地结合起来,练习中设计的任选喜欢的东西测量,非常有效地调动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后,学生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很有创意。这节课的课堂气氛活跃,收到极佳的效果。
《桌子有多长》教案及反思 3
教学内容:
教材14页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估计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建立1厘米长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
铅笔、书、本、红领巾。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
新学期开始了,学校为每个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课桌,请大家估计一下讲台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画一下,讲台大约有这么长。
请同学们再估计一下,你使用的课桌有多长?
二、测量活动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尺子量,你能有哪些方法说明你的课桌有多长?
2、生小组合作测量。
三、讨论质疑
1、大家测量的很认真,并且测量出桌子的长度。但又发现一个问题,桌子长度一样,我们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四、学习厘米
:我们统一了测量的工具,得出的结论就一样了,到底课桌有多长?我们可以用尺自量。
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1、量一量
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画出1厘米和铅笔的长度。
问: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2、做书上的练一练。
五、教学板书:
桌子有多长
(板书略)
教学反思:
在本次《桌子有多长》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实际测量桌子的长度,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然而,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测量时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此外,课堂时间分配上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测量成果。
未来,我将加强对学生测量技能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准确掌握测量方法。同时,我会合理规划课堂时间,为学生留出更多的展示和交流机会,以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这样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的教学会更加有效和精彩。
《桌子有多长》教案及反思 4
精选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表象,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并会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老师接到了新成立的动物学校校长长颈鹿的电话,他们也想购买一批
和我们一样的桌椅,可长颈鹿校长不知道买多大的,他想让咱们同学帮忙测量一下我们的桌子有多长,你们愿意帮忙吗?
二、通过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引出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
1.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进行测量,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测量的结果。
2.汇报测量结果:
3.教师提问
都是测量桌子有多长,为什么他们得到的.数不一样呢?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1.观察尺子,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些什么。
2.在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有多长。
3.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5.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多长(为估计作准备)
四、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掌握测量的方法,并能比较准确地估计物体的长度。
1.试着测量数学书的宽度,同桌之间互帮互学。
2.学生自己介绍测量的方法及结果。
教师总结测量的方法: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出示一把断了的没有0刻度的尺子。
教师提问:用这个尺子能进行测量吗?怎么测?
强调:一端对准0刻度的测量方法只是我们实际测量中常用的方法,因为这样便于读数,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4.出示几个测铅笔长度的例子,让生判断对错。
五、小组合作,进行估计和测量。
小组自主选择几件学具,先进行估计,然后再测量,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提示:首先要进行分工:大家一起估计,再由一名同学负责测量,并由另一名同学进行验证,最后由一名同学将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际测量桌子的长度,引导学生掌握测量方法和长度单位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实际操作非常感兴趣,但在理解和应用长度单位时存在困难。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我增加了互动环节,让学生相互测量并讨论结果,有效提升了课堂氛围。未来,我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设计更多与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也会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学习进度。
【《桌子有多长》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桌子有多长》教学案例设计及反思范文(精选12篇)10-24
《花边有多长》反思03-01
《花边有多长》教学反思01-02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02-02
《铅笔有多长》 教学反思04-09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01-21
《铅笔有多长》 教学反思04-09
《花边有多长》教学反思04-23
《花边有多长》反思小结01-02
铅笔有多长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