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走近法律》教案
一、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三、教学难点
法律的三大特征
四、教学重点
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
五、教学方式
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请大家阅读一则案例。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教师: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
学生1:不赞同,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学生2:不赞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学生3:不赞同,因为这位父亲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受教育权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他这一说法体现了不懂法、不知法。
教师:是啊,在现实学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因此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
(二)新课新学: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板书)
第一框 走进法律(板书)
活动一、“方”“圆”大赛──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分别徒手和用尺子、圆规画一个方、一个圆。
教师:同学们观察比较他们的画有什么差异?
学生:第一名同学画得不是很好,因为他是徒手画的,第二位同学画得要好些,因为他用尺子和圆规画得。
教师:这种差异用中国的哪句古训可以说明呢?
学生: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第86页上的漫画,并讨论: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③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可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道路畅通无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图则刚好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者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的北往的,东行的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争抢阻塞,其结果是谁都不能顺利地通过。交通规则在这儿起到了维护道路畅通的作用。
教师:我完全同意同学们的观点。交通需要规则,社会生活也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像右图一样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规则。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
教师: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
学生: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生活必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在社会中活动的目的、动机往往各不相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规则。
1.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板书)
活动二、齐心协力
教师:请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同学们从自身经历或直接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学习等方面),并想象没有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学生1:在学校自觉遵守班规校纪,按时到校,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学生2: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抱小孩的妇女或老人让座。
学生3:遵守交通法规,不攀折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
学生4:如果没有规则的话,每个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社会就会混乱不堪。
……
教师:由此可见,规则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保障,是自由的前提。
活动三:分门别类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回答我们可以发现,调节我们的行为规则有很多种,如:纪律、道德、法律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为我们提供行为准则或者行为模式,对我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
大家分析一下,刚才所说的规则哪些属于纪律,哪些属于道德,哪些属于法律。
学生1: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是道德要求。
学生2: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是属于纪律要求。
学生3: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场所秩序是法律要求。
教师:道德、纪律、法律这些规则有什么不同?请大家举例说明。
学生1: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学生2: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
教师:那么,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则,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最为显著的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教师:因而我们说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7页的三幅图,说说各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1:第一幅图说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学生2:第二幅图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学生3.:第三幅图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活动四:规则比拼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教材第88页上的表格。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没有道德、法律、纪律,将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混乱不堪,违法乱纪现象得不到制裁,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因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尤其离不开法律这种规则。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活动五:看“小郑”谈法律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8页,小郑的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
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么?为什么?
2.最后执法部门依照什么规则阻止舞迷夫妇的行为?
3.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4.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学生1:舞迷夫妇的行为是不对的,因为他们的行为扰乱了他人的生活,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违法了我国法律相关规定。
学生2.:执法部门依照我国有关法律阻止了他们侵权行为。
学生3: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混乱不堪,我们将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事错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4:它体现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教师: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又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板书}
教师:《刑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做斗争,以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的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欧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教师:请大家思考,这些法律条文的规定说明了我国法律有什么作用?
学生: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教师:正是法律的规范作用使人们知道了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从而约束了舞迷夫妇的错误行为,最终保护了小郑的合法权益。可见,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不但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保护人们合法权益的作用。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板书)
活动六、集体智慧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9页中的图画,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小叶和小静为什么能够如愿以偿?
(2)如果没有法律的相关规定,情况会如何?
(3)这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一种什么作用?
学生1:因为我国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劳动法,所以小叶和小静的合法权益才可以得以实现。
学生2: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他们二人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学生3:这体现了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
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回答,我们知道,解决纠纷和制裁犯罪需要通过法律,维护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支持。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因此,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其中,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得态度。
七、板书设计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 走进法律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文章
八、教学反思
本堂课基本上能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完成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由于从教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足,再加上准备不够充分,本堂课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谈一下本节课的可取之处。
1. 学生展示的声音洪亮,姿态自然。可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2. 学生能及时给予小组评价,是每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及不足。
3. 教师能对重点内容及时进行考查、追问。在讲完第五题法律的三个特征后,能出示两个材料,判断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
4. 及时板书,使本节课的知识点清晰,一目了然。
但同时,更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1 . 教师讲课没有激情,语调平淡。
2. 板书由于着急,写得有点乱。
3. 学生在举例子时,有不恰当的(吃饺子),教师没有及时进行指导。
4. 在讲第三个问题“身边的规则”时,说得少,应多启发学生多讲一些。
5. 另外,学生的评价,应制定一个详细的评分标准。
6. 没有形成书写副板书的习惯,其实在课堂中把学生的一些回答记载下来。然后用于后面的教学是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是最最贴近学生实际的体现。如在给规则分类时,让学生从大家所感受到的规则中来提炼出道德、纪律、法律三类规则。
7.对于法律的强制性,应予以讲解,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正确把握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在重难点知识突破上应再下功夫。
【七年级政治下册《走近法律》教案】相关文章:
《走近李白》教案设计11-04
七年级政治下册期中试卷07-19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反思05-06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学反思04-13
七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07-30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政治复习提纲04-29
政治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07-10
《爱莲说》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07-29
《台阶》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2-06
走近王安石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