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

时间:2024-09-29 18:35:18 欧敏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精选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精选5篇)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 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2.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愿意跟老师学习各种本领。

  3.激发幼儿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有折纸、涅泥、绘画和搭积木等经验。

  2. 美工角展示老师的作品。

  活动过程:

  (一)教师展示制作的各种手工、绘画作品,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好看的玩具和图画都是谁做的吗?

  (二)教师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诗歌。

  教师:诗歌里讲到老师的手会做哪些东西呢?

  1.分段学习诗歌,了解每一段的句式。

  2.幼儿学习完整地朗诵诗歌。

  (三)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帮助幼儿记忆。

  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编要求:

  教师:老师能干的手还会做什么呢?

  2.幼儿边操作边模仿,老师观察指导。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诗歌里为什么说老师的'手真巧?

  2.引导幼儿讲述老师的本领。

  3.鼓励幼儿认真和老师学本领。

  (五)引导幼儿用替换的方法仿编诗歌。

  1.启发幼儿仿编诗歌。

  2.鼓励幼儿将刚才讨论的关于老师的事进行创编。

  (六)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师幼儿合作朗诵诗歌。

  2.幼儿相互合作朗诵诗歌。

  3. 集体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阅读幼儿用书,继续仿编诗歌。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 2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理解动词:“折、捏、画、剪”,练习发音:老师、手。

  2、感受教师的心灵手巧,激发心中对教师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的手工作品:折纸青蛙、泥塑小猴、剪纸小羊、手工纸飞机各一个。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手工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2、你们知道这些好玩的手工作品是谁做的吗?是怎么做的呢?

  3、引导幼儿学习动词“折、捏、剪”。

  二、欣赏儿歌

  1、教师边朗诵儿歌,幼儿跟念。

  2、幼儿学念儿歌,教师用手工作品提示相关内容。(重点提醒幼儿发清楚“老师、手”的字音。)

  三、师幼合做游戏

  1、幼儿念儿歌,教师在“呱呱呱、蹦蹦跳、咩咩叫、飞得高”处做模仿动作。结尾一句大家一起念。

  2、教师念儿歌,幼儿模仿动作。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 3

  设计思路:

  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是神圣的,老师的手很巧,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做事。时值教师节来临之际,选用这首琅琅上口的诗歌来赞扬老师,并在教学中让幼儿掌握诗歌的结构,为仿编作准备,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2、尝试迁移句式,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仿编一段诗歌。

  3、激发幼儿热爱自己的老师。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折纸、涅泥、绘画和搭积木等经验,美工角展示老师的作品。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结构

  难点:尝试迁移句式仿编一段诗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展示老师的各种作品,大家一同欣赏。

  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作品都是老师的手变出来的,老师的手很能干,很灵巧。

  (二)学习朗诵

  1、老师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2、分段学习诗歌,了解每一段的句式。

  3、幼儿学习完整地朗诵诗歌。

  (三)仿编诗歌

  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编要求:老师能干的手还会叫什么呢?

  2、幼儿边操作边模仿,老师观察指导。

  3、把幼儿编的诗歌用录音机录下来。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一要求淡化了文学教育的工具色彩,而突出了艺术欣赏要求。儿童文学作品形象性强,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浅显,非常适合幼儿的欣赏水平。其突出的功能就是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 4

  活动目标:

  1.借助图片,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学习诗歌,并理解折、捏、画、做等动词的含义。

  2.愿意跟老师学习各种本领,萌发爱老师的情感。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较流畅地朗诵诗歌,并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难点:理解折、捏、画、做等动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纸、橡皮泥、笔等物品

  2.事先做好的自制作品若干

  3.《老师的手》课件

  活动过程:

  一、展示教师制作的各种手工作品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都是什么呢?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谁做的呢?

  二、欣赏图片,了解诗歌内容

  三、学习诗歌《老师的手》,并理解诗歌内容

  师:你们看到的这些作品都是老师亲手做的,你们觉得老师的手灵巧吗?老师的手还能做什么呢?大家都说的都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1.完整欣赏诗歌,初步熟悉内容

  提问:诗歌里说老师的手会做什么?

  2.逐一制作儿歌中的作品,帮助幼儿理解折、捏、画、做等动词的含义,并用肢体动作表示。

  教师现场制作一只折纸蛙,(学习动词:折)青蛙是怎样跳的,谁来学学看?(学习词语:蹦蹦跳跳,并做蹦蹦跳跳的动作)依次学习动词:捏、画、做。

  3.幼儿学念儿歌,可以个人或小组表演并朗诵

  师: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一起学一学这首诗歌吧。谁愿意上来响亮的.念给大家听一听?

  四、鼓励幼儿认真地和老师一起学本领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和老师一样能干呢?只要认真地和老师一起学本领,你就能变得更能干哦。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图画的作用下,都能跟着一直完整地朗诵诗歌了,但其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看似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并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语言来表达,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表现在幼儿对整个图画有了自己的解读后,我并没有按照幼儿的意愿进行适当调整,还是回到了预设的活动设计中,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有了下降,不但浪费了时间,还分散了孩子的学习注意力,这使我感悟到教学的任何一个细节,都需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 5

  活动内容

  儿歌:老师的手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儿歌的名称和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让幼儿能理解通过老师的手,使自己学到很多本领,从而教育幼儿要尊重老师。

  3、读准字音:呷、身、直、捏、冲、咩、嗖、真。

  活动准备:

  1、纸折的小鸭、泥捏的小狗、,绘画小羊及自制的飞船(可用七巧板制作)。

  2、录音机,录音带。

  3、课前介绍过教师节,幼儿已经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具(纸折的小鸭、泥捏的小狗、,绘画小羊及自制的飞船),让幼儿欣赏。边欣赏,边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以及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谁做的?使幼儿感到老师的手很灵巧,以引起兴趣,激发求知欲。

  2、学习儿歌

  ⑴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同时,按诗歌情节,依次把教具放在桌子上,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两遍诗歌。

  听清楚诗歌中将了些什么?

  ⑵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折、捏、画、做等动词。

  老师的手会做什么?

  ⑶分节教学,让幼儿看实物,说出老师的手巧在哪里。在分节教学中,老师要抓住每小节中关键词进行教学,并指导幼儿读准字音:呷、身、直、捏、冲、咩、嗖、真,启发幼儿用生动的语调来学习朗诵。

  ⑷完整朗诵练习,提醒

  幼儿注意节与节之间的停顿,处理好象声词的朗读,继续知道幼儿生动地朗诵诗歌。

  ⑸教学游戏“儿歌录音比赛”,组织幼儿评讲。

  3、启发幼儿联想,进一步激发有热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

【中班语言《老师的手》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教案老师的手03-16

中班语言教案爸爸的手11-18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中班语言教案活动设计03-13

语言类教案中班教案12-12

中班语言温情的教案12-16

中班语言故事教案03-08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1-03

中班语言教案01-13

中班语言课教案03-08

中班语言鱼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