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学活动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对声音感兴趣,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懂得噪音的危害,喜欢欣赏悦耳的声音。
3、知道在不同的场合适合不同的音量,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活动准备:
1、不同材料质地的玩具、餐具、工具等多种物体。
2、录音磁带:响声和轻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声音。
请你用桌上的东西试着发出声音,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发出声音的?
请你说一说,你让什么东西发出了声音,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你听过哪些声音?
二、引导幼儿探索声音的发生原理。
大鼓为什么敲击时会产生声音?敲击时大鼓的鼓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出示一纸折的小青蛙放在鼓上:敲击大鼓时青蛙为什么会跳动?
鼓面的振动还可以通过手的触摸感知。(引导幼儿实验感知。)
原来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你是用什么方法感知它的震动的?请你说说你让什么物体发出了声音,它振动了吗?你是怎么干感知到它的震动的?
三、分辨轻声和响声,引导幼儿讨论:声音轻好?还是响好?
播放磁带:听一听,这里有些什么声音?你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不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为什么?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玩水
[设计意图]
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水。因此,我们经常发现在洗手时幼儿们经常把衣服袖子弄湿,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长的时间。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的兴趣,使他们对水有更多的了解,因此设计了“我们一起来玩水”这一活动。
[活动目的]
1、在游戏中感知水的主要特性和用处,知道节约用水,体验玩水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盛满水的盆
2、塑料袋、铁丝
3、透明的瓶子、颜料、图画纸等。
4、各种会沉和浮的玩具如:纸船、塑料杯、石头、铁罐等
[活动过程]
一、水真有用
1、出示装满水的盆,让幼儿说一说水有什么用?
2、请幼儿讨论该怎样节约用水
3、教师总结:水真有用,没有水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二、水真好玩
1、幼儿分组游戏探索
第一组:玩水袋: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性。
第二组:会变颜色的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第三组:沉浮:引导幼儿讨论什么东西会沉下去?什么东西会浮在水面?
2、师小结:刚才每个小朋友都用水玩了各种好玩的游戏,请小朋友回去想一想还可以用水玩什么好玩的游戏。
三、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今天在幼儿园玩水的感受。
[评析]
利用孩子的天性,在游戏活动中,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自主的游戏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来,叙述自己对水的体验和享受玩水的乐趣。
从身边小事启发幼儿,让幼儿认识到水对人类及各种动植物的重要性,让幼儿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以分组活动的形式,让每个幼儿按意愿选择组别活动,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引导启发,使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主动探索科学现象,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并体验游戏的.快乐。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那些物体能浮在水上,那些物体会沉下去。
2、对沉浮现象有兴趣
3、能用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的操作和发现。
教学重点
能引起孩子对沉浮现象的好奇心,并乐意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实验材料
装满水的大水缸一个,水盆两个,胶水,抹布,记录笔
塑料玩具,泡沫板,汤勺,贝壳,纽扣
集体记录纸两张,个人记录纸每人一张
实验过程
一、故事引出问题
T:"一天,小鸭子和小蚂蚁去游泳,小鸭子游得可好了,可是小蚂蚁呢,不会游泳,怎么办呢?小鸭子想了一个好办法,它拿来了一些可以浮在水上的东西借给小蚂蚁,小蚂蚁就可以坐在这些东西上到河里游泳了。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鸭子借了什么会浮的东西给小蚂蚁吗?
二、提出新问题,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T:小鸭子它拿给小蚂蚁的东西,是这些,你们看(让幼儿认识物品名称,丰富对泡沫板的认识)小蚂蚁它不知道这些东西到底谁能浮起来,小朋友,我们帮小蚂蚁想想,这些东西谁能浮在水面上呢?
T:这样吧,咱们一样一样的想,老师帮你们来记录。这是塑料玩具,你觉得塑料玩具能浮起来的小朋友就到曾老师这边来,觉得它不能浮起来的小朋友就到马老师那边去。(幼儿选择后)我们数数,曾老师这边有多少人?马老师那边呢?
其他材料的选择同上。点数时及时发现孩子手口不一的点数并引导他们正确的点数。
三、幼儿分组实验,验证自己的设想,并记录 (引导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边操作边与同伴讲述)
T:小朋友你们每人说的都不一样,小蚂蚁都糊涂了,那咱们现在来试试,到底这些东西谁能浮啊水面上,好不好?试了后,咱们再把实验的结果记下来,(拿出记录表)如果它浮在水上我们就把它的图片贴在大水缸的上面,如果沉下去了,我们就把它贴在大水缸的下面,好吗?
幼儿实验,老师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讲述自己的活动
幼儿用粘贴的方法记录
四、幼儿交流讨论,并上台讲述自己的实验
T:刚才小朋友把每样东西都试了试,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告诉
咱们,让大家都听听,好吗?
T:那咱们再帮小蚂蚁想想,还有什么东西能浮起来的,咱们借给他,好不好?那咱们去找找。
活动延伸-谁能浮起来
让孩子自己寻找,然后来试试,看看他们找的东西谁能浮起来,也满足孩子想玩水的愿望。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孩子对星期一有所了解,知道第一天来上幼儿园是星期一,最后一天是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在家休息两天。但不知道一个星期的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的顺序。所以制定此活动,让幼儿知道星期的顺序。
一、活动名称:
认识时间“星期”(大班数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录音机,录有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磁带一盒。星期转盘游戏的课件,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小组数相同)。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了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 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助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 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形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文学作品《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童话故事,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它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思考。
(2)听录音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放录音同时随故事情节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星期日至星期六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六的邻居是谁呢(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3.幼儿操作活动 :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意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概念。)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目标: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理解散文诗的内容,能有兴趣地学习朗诵。
准备:
教学挂图《夏天的歌在哪里》、散文诗录音。
过程:
1、出示挂图,自由讲述:
1)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
2)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夏天?
3)夏天里会有谁在唱歌?让我们来听一听。
2、听赏散文,感受理解:
1)欣赏配乐散文诗(2遍),问:
2)夏天的歌在哪里?它们分别是怎样唱的?
3)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幼儿体验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词:
5)你最喜欢这首诗歌中的哪句?为什么?
3、学习朗诵,经验交流:
1)幼儿随着老师和配乐散文诗录音轻轻跟吟。
2)引导幼儿交谈经验:
3)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4)夏天的歌还会是怎么样的?
5)在夏天里你还会听到哪些声音?能不能编到诗歌里?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小手,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每只手有五根手指头,每根手指头的名称。
2、通过小实验,体验大拇指的作用。
二、活动准备
活动前和孩子们玩过手指谣的手指游戏
绿豆若干 PPT(生活中孩子们用手做各种动作)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手指谣游戏导入活动内容
(二)认识小手
师: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手,和别的小朋友比一比,大小一样不一样?你们每人有几只手?每个人的手上有几个指头?(引导幼儿回答,然后总结告诉幼儿每人有两只手,一只左手一只右手,每只手上有5个手指头,手指的名称不同,运用手指谣引导幼儿认识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三)观看PPT,了解手的用处,重点体验大拇指的用处
1、观看PPT(小朋友画画、做手工、吃饭等大拇指在干什么)
2、体验大拇指的用处(贴住大拇指捡绿豆和不贴大拇指捡绿豆)
四、怎样保护手
师:小朋友,我们现在都知道了手能帮助我们做许多的事情,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那么我们该怎样保护它呢?(引导幼儿积极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冬天洗手要擦油,出门要戴手套,勤剪指甲,不玩刀,剪刀等危险的东西。)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对叶子感兴趣,能运用多种感官探究自己喜欢的落叶。
2、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落叶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师幼收集的叶子分几筐放置。
2、供幼儿选用的自粘标记(每人2~4个,固定使用一种标记)。
3、在园内不同植物旁竖立“我最喜欢的叶子”牌子。
活动过程
1、分享喜爱的叶子
“请你挑选两片最喜欢的叶子,贴上你的标记,等会儿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教师引导幼儿主动观察收集的叶子。“挑选”的目的是要求幼儿仔细观察、自主决策;“等会儿”是给幼儿观察的时间;“给大家介绍”是交代任务。)
“你最喜欢的叶子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仔细观察、对比观察,并指导幼儿用丰富的语言积极表达交流观察结果与感受,包括叶子的形状、颜色、叶脉、用途、像什么、摸起来的感觉等。)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引导幼儿结合生活,表达我与叶子的亲近。)
“谁也喜欢这种叶子?说说你的理由。”(鼓励表达独特感受)
2、给最喜欢的叶子找妈妈
“你在哪儿见过这种落叶?”(联想生活中的叶子进行畅想,欣赏相关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你知道它生长的地方吗?你能帮它找到‘妈妈’吗?”(探究叶子与植物的关系。建立部分与整体的概念。)
“在你最喜欢的叶子上贴上你的标记,然后到幼儿园内给它们找妈妈。找到后把你手中的叶子贴到植物旁“我最喜欢的叶子”牌子上。(这是叶子与植物的对应活动,由于每张叶子上都有幼儿的固定标记,有助于判断叶子是谁贴的,便于纠错;将叶子贴在牌子上是方便检查幼儿是否找对叶子妈妈。)
“带着自己的标记,在园内植物上选一片自己最喜欢的新叶,贴上自己的标记。”(幼儿精心挑选观察记录的对象)
“我们一起来参观。”(相互介绍)
“这是什么植物呢?”“这些都是它的叶子宝宝吗?”(移步换植物验证与纠错,关注生成的问题。)
“有几个小朋友喜欢这种叶子呀?”(感知数量的多少,这部分内容可另组织数学统计活动)
“这都是谁最喜欢的叶子呀?”(关注同伴的最爱)
3、和最喜欢的叶子同成长
“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你选的新叶是怎么成长的呢?”(引导幼儿继续观察贴上标记的新叶,以自己喜爱的方法每天记录叶子的变化过程。鼓励幼儿能用多种感官探究、用多种方式表达探究过程,并相互交流好方法。)
“下个星期我们再来交流记录方法,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所做的介绍给大家。”(培养幼儿探究的方法和习惯,加深对叶子的了解。)
活动延伸
一周内关注幼儿探究过程并在必要时作指导,一周后再根据情况,师幼共同确定探究的目标和内容,让幼儿有更充足的理由表述,有更独特的方法表现“我最喜欢的叶子”,并透过叶子表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受。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4-01
科学活动教案05-26
科学活动小班教案03-30
科学新年活动教案12-25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10-24
有关科学活动的教案09-20
科学活动种花教案04-02
伞的科学活动教案03-07
科学活动教案说课稿04-01
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