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尊重老师的故事10篇
导语: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关于尊重老师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尊重老师的故事 1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尊重老师的故事 2
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
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尊重老师的故事 3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
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尊重老师的故事 4
教师节刚刚过去,季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练笔作业叫《我的尊师小故事》。我马上想起了我自己的尊师小故事。
在一年级一个星期日的早上,我做完作业的时候,看见妈妈送给我的发夹。那时,我忽然想到如果把这个发夹送给季老师,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第二天,在上课的时候,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季老师,课堂发言也比原来积极多了。
吃饭的时候我在想,今天,我可不能忘记了放学的时候送给季老师发夹哦!
放学啦!我们快速整理好书包,排队等待老师的'到来。我利用其他同学排队的时间,把发夹送给了季老师。她笑容可掬地说:“谢谢你!”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季老师是女老师,我想说:一日为师,终生为母。我要一如既往的尊重每一位老师!
尊重老师的故事 5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
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五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
张良按老翁的指示,五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五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五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五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
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
尊重老师的故事 6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
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
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尊重老师的故事 7
子贡,孔子杰出。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
孔子死后,众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尊重老师的故事 8
北宋时,河南洛阳的程颢、程颐俩兄弟既是著名的理学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们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长期在洛阳讲学传道,开创了宋代四大学派之一的洛学。中国广为流传的典故“程门立雪”的“程门”,就是指程颐的家门。
传说中的'“程门立雪”的故事是这样的:杨时、游酢二人有一天去拜见老师程颐,当时程颐瞑目而坐,二人不敢惊动,在旁侍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外积雪已经一尺深了。成语“程门立雪”即由此而来。
尊重老师的故事 9
上月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从文章里我读到了:孔子小的时候家里非常地穷,但他十分爱读书,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老师,有三千弟子在接受他的教育。
可是孔子还很虚心,他还想更上一层楼,他听说比他大30岁左右的老子是一个德高望众的老人,于是他离开曲阜去求学。在老子那里他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把所有的知识都毫无保留的教给了他。他们都是学问很高的圣人!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都是流传至今的.学习名言。
孔子那么高的学问了,还仍然很谦虚,我的成绩还不是太好,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孔子读书的时候环境很差,还要刻苦读书,三十岁了还继续学习,一直不放弃学习好的品德,每天要求自己进步一些,我要向孔子学习,考上中国最高学府北大,做一个对作为的人!
尊重老师的故事 10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外,其他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接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尊重老师的故事】相关文章:
尊重老师的名人故事01-29
尊重的哲理故事04-20
关于尊重的哲理故事01-21
哲理故事:让车尊重人09-20
关于尊重的哲理小故事02-02
尊重的哲理故事15篇01-14
关于尊重生命的哲理故事01-21
懂得尊重生命的哲理故事01-27
尊重老师的名言11-11
作文尊重老师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