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原文、译文及赏析

时间:2024-03-19 16:58:19 古籍 我要投稿

《满庭芳》原文、译文及赏析合集7篇

《满庭芳》原文、译文及赏析1

  原文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译文

  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近。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之句。

  注释

  1、韵胜:优雅美好。

  2、难堪雨藉:难以承受雨打。

  3、不耐风揉:《乐府雅词》卷下、《梅苑》卷三、《全宋词》第二册均作“不耐风柔”,“柔”字不通,故改。

  4、横笛:汉横吹曲中有《梅花落》。

  5、扫迹:语见孔稚珪《北山移文》“乍低枝而扫迹”。原意谓扫除干净,不留痕迹。此处系反其意而用之。

  赏析

  此词历来被视为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刘瑜《李清照全词》认为此词当为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认为这首《满庭芳》为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宁三年)的作品。但也有学者认为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如谢桃坊就认为它应是作者遭到家庭变故后所作。

《满庭芳》原文、译文及赏析2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释】

  ①谯门:城门。

  ②引:举。尊:酒杯。

  ③蓬莱旧事:男女爱情的往事。

  ④烟霭:指云雾。

  ⑤消魂:形容因悲伤或快乐到极点而心神恍惚不知所以的样子。

  ⑥谩:徒然。薄倖:薄情。

  【评解】

  这首词写诗人与他所眷恋的一个女子的离别情景,充满了低沉婉转的感伤情调。上片描写别时的景色及对往事的回忆。下片抒写离别时的留恋、惆怅之情。全词把凄凉秋色、伤别之情,融为一体。通过对凄凉景色的描写,用宛转语调表达伤感的情绪,是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集评】

  周济《宋四家词选》:此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

  谭献《谭评词辨》:淮海在北宋,如唐之刘文房。下阕不假雕琢,水到渠成,非平钝所能借口。

  徐育民《历代名家词赏析》:全词层次井然,步步深入,分别在江边征棹之中,看的是野外苍茫之景;由饮酒到话别,到解囊相赠,由泪染襟袖到征棹远逝,灯火朦胧,真是满纸凄凉色,一派伤别情,不愧是婉约派代表作。

  晁补之云:少游如《寒景》词云:“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苕溪渔隐丛话》引评《复斋漫录》)

  《唐宋词百首详解》:就全词来说,景是引人的,情是悱恻的,景中有情,景以表情;情寓于景,情融于景,亦景亦情。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缠绵凄婉。“山抹”两句,写别时所见景色,已是堪伤。“画角”一句,写别时所闻,愈加肠断。

  “高城”两句,以景结,回应“谯门”,伤情无限。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赏析】

  这首《满庭芳》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雅俗共赏,只此一个对句,便足以流芳词史了。一个“抹”字出语新奇,别有意趣。“抹”字本意,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了原来的底色之谓。传说,唐德宗在贞元时阅考卷,遇有词理不通的,他便“浓笔抹之至尾”。至于古代女流,则时时要“涂脂抹粉”亦即用脂红别色以掩素面本容之义。

  如此说来,“山抹微云”,原即山掩微云。若直书“山掩微云”四个大字,那就风流顿减,而意致全无了。词人另有“林梢一抹青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的名句。这两个“抹”字,一写林外之山痕,一写山间之云迹,手法俱是诗中之画,画中之诗,可见作者是有意将绘画笔法写入诗词的。

  少游在这个“抹”字上极享盛名,婿在宴席前遭了冷眼时,便“遽起,叉手而对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以至于其虽是笑谈,却也说明了当时人们对作者炼字之功的赞许。

  山抹微云,非写其高,概写其远。它与“天连衰草”,同是极目天涯的意思:一个山被云遮,便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一个衰草连天,便点明了暮冬景色惨淡的气象。全篇情怀,皆由此八个字里而透发。

  “画角”一句,点明具体时间。古代傍晚,城楼吹角,所以报时,正如姜白石所谓“正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正写具体时间。“暂停”两句,点出赋别、饯送之本事。词笔至此,便有回首前尘、低回往事的三句,稍稍控提,微微唱叹。妙在“烟霭纷纷”四字,虚实双关,前后相顾。“纷纷”之烟霭,直承“微云”,脉络清晰,是实写;而昨日前欢,此时却忆,则也正如烟云暮霭,分明如在,而又迷茫怅惘,此乃虚写。

  接下来只将极目天涯的情怀,放在眼前景色之间,又引出了那三句使千古读者叹为绝唱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于是这三句可参看元人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柘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抓住典型意象,巧用画笔点染,非大手不能为也。少游写此,全在神理,谓天色既暮,归禽思宿,却在流水孤村,如此便将一身微官濩落,去国离群的游子之恨以“无言”之笔言说得淋漓尽致。

  词人此际心情十分痛苦,他不去刻画这一痛苦的心情,却将它写成了一种极美的境界,难怪令人称奇叫绝。

  下片中“青楼薄幸”亦值得玩味。此是用“杜郎俊赏”的典故:杜牧之,官满十年,弃而自便,一身轻净,亦万分感慨,不屑正笔稍涉宦场一字,只借“闲情”写下了那篇有名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其词意怨愤谑尽也。而后人不解,竟以小杜为“冶游子”。少游之感慨,又过乎牧之之感慨。

  结尾“高城望断”。“望断”这两个字,总收一笔,轻轻点破题旨,此前笔墨倍添神采。而灯火黄昏,正由山林微云的傍晚到“纷纷烟霭”的渐重渐晚再到满城灯火,一步一步,层次递进,井然不紊,而惜别停杯,流连难舍之意也就尽在其中了。

  这首词笔法高超还韵味深长,至情至性而境界超凡,非用心体味,不能得其妙也。

《满庭芳》原文、译文及赏析3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释

  ⑴满庭芳:词牌名。

  ⑵篆香:对盘香的喻称。

  ⑶江梅:此指梅中上品,非泛指江畔、水边之梅。

  ⑷临水登楼:语出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之句。

  ⑸浑似:完全像。

  ⑹何逊在扬州:语出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之句。

  ⑺韵胜:优雅美好。

  ⑻难堪雨藉:难以承受雨打。

  ⑼不耐风揉:《乐府雅词》卷下、《梅苑》卷三、《全宋词》第二册均作“不耐风柔”,“柔”字不通,故改。

  ⑽横笛:汉横吹曲中有《梅花落》。

  ⑾扫迹:语见孔稚珪《北山移文》“乍低枝而扫迹”。原意谓扫除干净,不留痕迹。此处系反其意而用之。

  译文

  在阁楼中好似春天一般,平常不用的窗子将白昼都隔在了外面,走在画廊里,发现这里非常深幽。篆香烧尽了,日影移上帘箔了,才发现黄昏将近。我喜爱梅花,自己种的江梅渐已长好,为什么一定要再临水登楼赏玩风月而荒废了时光呢。没有人来找我谈话聊天,如今在这样的寂寥环境里独自面对梅花,就好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对花彷徨。

  梅花色泽美艳,它虽不像别的花那么畏惧霜雪,但毕竟娇弱,难以禁受寒风冷雨的摧残。又是谁吹起横笛曲《梅花落》,吹动了我的愁绪。不要怨恨暗香消失,落花似雪,要相信,虽然梅花踪迹难寻而它情意长留。我很难说出我的家世,多想有一个美好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从这姿影里还能显示出梅花的俊俏风流。

  创作背景

  此词历来被视为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刘瑜《李清照全词》认为此词当为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认为这首《满庭芳》为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宁三年)的作品。但也有学者认为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如谢桃坊就认为它应是作者遭到家庭变故后所作。

  赏析:

  《满庭芳·小阁藏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是一首咏梅词。词人咏残梅以自比,是她当时生活、感情的真实写照,并充分显示了她孤高清傲,不同流俗的性格特征。全词意境相谐,词调低沉,风格深婉,语言轻巧,写尽了词人冷清寂寞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之情。

  此词录题为“残梅”,是借咏残梅抒怀之作。

  阁小,窗闲,春藏,昼锁,这正是典型的词境。词境以深静为佳。清代词评家况周颐就曾经用“人静帘垂,灯昏香直”八个字形容过词境。这是一个狭小而深邃的,自我封闭的空间,它形象地具现了词人那最隐蔽、情感最丰富的内心的一隅。

  篆香,一种盘成篆形文字的香。篆香烧尽,作为时间意象,暗示着时间的推移。词人静对手种之梅,孤芳独赏,竟不知日影西斜。寂寥中,人与花已融为一体,对语、交流,恰似何逊在扬州的以梅花为伴。何逊,梁人,有《扬州早梅》诗,人们在写到梅花时,常用何逊典。如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也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的句子。

  下片从赏梅写到赞梅、惜梅。唐人崔道融《梅花》诗:“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宋范成大《梅谱·后序》说:“梅以韵胜,以格高。”可知“梅以韵胜”是文人传统的看法。韵,在这里指梅花抗寒傲雪的贞刚、高洁的内在美反射出来的神韵、风骨。它与世俗格格不入,难禁风雨的摧残。藉、揉二字,既惜花,更惜人。

  “横笛”数句,由形而声,用“梅花落”的.曲调来渲染由梅花引起的由物及人的联想。于是由“惜”而“愁”,由“愁”而恨,恨人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在“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摧伤下匆匆消逝。但字面上词人偏不说恨,而说“莫恨”。用自宽自解的口气,相信纵使梅花香消雪减,落英无迹,但是它的清韵高格,将长留人心。

  结末以不言言之。但借溶溶月色下梅花的横斜疏影来展示自己那种难以描述的,既清淡,又深沉的幽怨情怀。(侯孝琼)

《满庭芳》原文、译文及赏析4

  原文: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搜搅心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

  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译文

  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司马相如虽有渴疾,一觞一咏,引来群贤宾客。相如起做灯前,酒兴文采,风姿挺秀。竭尽胸中万卷诗篇,文辞充沛,犹如三峡落水。相如酒醉,很晚才归家,文君并没入寝,两人相对,坐在小窗前面。

  注释

  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清真集》,入“中吕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过片二字,亦有不叶韵连下为五言句者。

  北苑春风:北苑,即今福建建瓯,是贡茶的主要产地。春风:即指社前之茶。

  圭(guī):中国古代在祭祀、宴飨、丧葬以及征伐等活动中使用的器具。圭方璧圆,喻茶饼形状,也指茶饼珍贵。

  尊俎(zǔ)风流战:“战胜风流尊俎”的倒装。尊,通“樽”,酒杯。俎: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鹧鸪斑:以其纹色代指茶盏,极珍贵。

  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文君:卓文君(前175—前121)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卓文君与汉代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被后人津津乐道。

  赏析:

  此篇为咏茶词。词中以茶为中心,纵横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间,写尽古今风流。词的上片极言茶之风神,下片写邀朋呼侣集茶盛会。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词先从茶的名贵说起,北苑在建州,即今福建建瓯,是贡茶的主要产地。由于是贡品,故采择十分讲究,据蔡襄《北苑焙新茶诗》序云:“北苑(茶)发早而味尤佳,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前十五日,即采其牙,日数千工,聚而造之,逼社(临近社日)即入贡。”因此“春风”二字,即指社前之茶。如此讲究产地节令,且“日费数千工”,制成的方圆茶饼,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六且云“岁但可十百饼”,故无怪要声传万里名动汴京了。圭方璧圆,以喻茶饼形状。

  “碎身粉骨”二句写得刻至,以研磨制茶之法攀合将相报国之事,以贡茶之贵比之开业之功,着意联想生发,避实就虚。接着写茶之用,“尊俎风流战胜”是“战胜风流尊俎”的倒装,意指茶能解酒驱睡、清神醒脑,排忧解愁。“战胜”、“开边”,字面切合凌烟功臣。以下说更有红巾翠袖,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侍奉身前,堪称一时雅事。“鹧鸪斑”,以其纹色代指茶盏,极珍贵。好茶叶之外,还要有好水,好茶具,好的捧盏人,这才是品茶之道。

  下片写邀朋呼侣集茶盛会。这里写自己雅集品茶,却翻出司马相如的风流情事。茶可解渴,故以“相如病渴”引起。司马相如“常有消渴疾”,见《史记》列传。紧接着带出他的宴宾豪兴,又暗暗折入茶会行令的本题。“为扶起灯前”下四句,是承接字面,明写司马相如的酒兴文才,实暗指茶客们酣饮集诗、比才斗学的雅兴。“一觞一咏”两句,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文典“醉玉颓山”,用《世说新语·容止》中嵇康之事典。“搜搅胸中万卷”,用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还倾动三峡词源”,用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以上连用四个典故,真是“无一字无来处”。最后带出卓文君,呼应相如,为他们的风流茶会作结,全词亦至此归结为一。

  这首词虽题为咏茶,却通篇不着一个茶字,翻转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间,不即不离,愈出愈奇。

  特别是用司马相如集宴事绾合品茶盛会,专写古今风流,可谓得咏物词之神韵。

《满庭芳》原文、译文及赏析5

  满庭芳 姚燧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啸,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写作背景]

  姚燧[满庭芳]为二首此选其一。据曲中景象及第二首曲词亦有“帆收钓浦,烟笼浅沙,水满平湖”,可见裁定的是江南见光。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愈花甲的姚燧出为江东廉访使,先后在江南各地为官达七、八年之久,此曲词很可能作于这一时期。

  [注解]

  昔人曾此:昔人曾在这里。

  [译文]

  漫天风起,卷起海浪般的波涛,昔人曾在这里饮酒赋诗志壮情豪。我到这里悠闲地登临眺望,眼前是长空寥廓,日远天高。山接着水,苍茫浩渺,水连着天,遥远朦胧。这些山水胜景只能供我赋诗吟啸,功名利禄的事情已了,快去归隐,何待老僧来招。

  【赏析】

  此曲是作者登镇江金山寺眺望远景时所作,描绘了自己看到的山水相接、水天相接的壮阔景象,表现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开首三句写景及发思古之幽情,“天风海涛”四字将长江的开阔、浩渺写得淋漓尽致。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陶醉于祖国美丽的山水之中,饮酒作乐,优哉不哉,自得其乐。正为这一点,作者也效法古人,到此欣赏山水风光,“闲”字写出其悠闲自得的神态。“日远天高”是一派开阔景象,后两句用对偶将长江烟波浩渺、两岸山水相接的'情景写得很形象,表现了空间的无空无尽,人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最后三句,作者从远眺所见之景中顿悟:“所谓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应该‘了’了。”于是他决定,不用和尚规劝,主动入山为僧。此曲通过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揭示作此曲的目的,画龙点睛。

《满庭芳》原文、译文及赏析6

  满庭芳·南苑吹花

  晏几道〔宋代〕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凭阑秋思,闲记旧相逢。几处歌云梦雨,可怜便、汉水西东。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系征鸿。

  年光还少味,开残槛菊,落尽溪桐。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杯中。佳期在,归时待把,香袖看啼红。

  译文

  情情南苑吹花嬉戏,西楼题叶传情。故园起,多少美好的光阴。秋日起凭栏凝思,尚能记起旧时相聚。多少次如梦般美妙欢娱,换来的却是,流水般的各自东西。太久的分别,淡漠了当初的情意。竟不见归雁将锦书传递。情情时光悄逝,栏菊枯败溪边桐叶飘去。只留下苦酒一杯,伴着疏月凄风。离愁别恨,又能与谁诉说?且把一腔愁绪,消磨在绿酒之中。只盼佳期到,那时一定要他细看,衣袖上点点泪痕。

  注释

  歌云梦雨:旧时把男女欢情称作云雨情,歌云梦雨即对云雨情在歌中梦中重温之。锦字:用锦织成的文字。晋窦滔妻苏氏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以赠夫,后世遂以“锦字”作为妻子寄给丈夫快信的代称。此指情人的书信。征鸿:远飞的大雁。古时有“鸿雁传书”之说。“锦字系征鸿”即把快信系在鸿雁足上借以传递。年光:时光。情绿酒:即“绿蚁”。古时的酒(米酒)新酿成未过滤时,面上浮着淡绿色的米渣,故称。情啼红:指红泪,即美人之泪。此处借喻相思之苦。

  赏析

  此词是一篇怀远人之作,开片三句,写凭栏遥望所回忆起的`往事:“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里的种种欢娱的事。“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是一个对句,对的及其工整。

  凭栏遥望,不禁回忆起往昔的欢乐,由此想到现在:往昔欢聚的那些人,现在都如“流水”一样各自“东西”,由于分别得久了,感情渐渐的淡漠了,由此引出“未有”“锦字系鸿雁”。

  过片思远人的人,现在的生活情景:日子过得没滋没味,“年光少味”与前片的“欢事重重”相对应。“开残槛菊,落尽溪桐”写尽了深秋,花败叶落的凄惨景象,表露出看到这幅秋景的人此时的心情。“开残槛菊,落尽溪桐”,是一对句,它与前面的“南苑吹花,西楼题叶”,遥相呼应。想当初是“欢事重重”现在是“年光”“少味”,“几处歌云梦雨”现在只落得“尊前淡月西风”,没有“锦字系鸿雁”“此恨”又能“谁堪共说”。只能把满腹的离愁别恨都“付”与“绿酒”中。正像晏几道在《阮郎归》里说的那样“愁肠待酒舒”。

  怀着一腔希望,期待着佳期的到来。幻想着佳期到来时,见到日思月想的人,一定让他看“香袖”上的“啼红”的情景。

  此词由凭栏回忆开始,写到现在,由眼睛看到的萧瑟的秋景,写到主人的悲不自胜。期待着再次相逢。全词婉约有致,情溢言外,余味无穷。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满庭芳》原文、译文及赏析7

  作品原文

  满庭芳

  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作品注释

  ①晓色:拂晓时的天色。

  ②芳榭:华丽的水边楼台。

  ③蹴(cù):踢。红英:此指飘落的花瓣。

  ④榆钱:春天时榆树初生的榆荚,形状似铜钱而小,甜嫩可食,俗称榆钱。

  ⑤绿水桥平:春水涨满了小河,与小河平齐。

  ⑥秦筝:古代秦地所造的一种弦乐器,形似瑟,十三弦。

  ⑦珠钿翠盖:形容装饰华丽的车子。珠钿,指车上装饰有珠宝和嵌金。翠盖,指车盖上缀有翠羽。

  ⑧玉辔红缨:形容马匹装扮华贵。玉辔,用玉装饰的马缰绳。红缨,红色穗子。

  ⑨金榷(què):金制的饮酒器。

  ⑩花困蓬瀛:花指美人。蓬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州。此指饮酒之地。

  “豆蔻”句:化用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句意,写旧识的少女。

  “十年”句:用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句意,抒今昔之慨。

  芜城:即广陵城,今之扬州。因鲍照作《芜城赋》讽咏扬州城的废毁荒芜,后世遂以芜城代指扬州。

  作品译文

  韵译拂晓的曙色中云雾散净,好春光随人意兴,骤雨才过天色转晴。古老的亭台,芳美的水榭,飞燕穿花踩落了片片红英。榆钱儿像是舞得困乏,自然地缓缓飘零,秋千摇荡的院墙外,漫涨的绿水与桥平。融融的春风里杨柳垂荫朱门掩映,传出低低弹奏小秦筝的乐声。

  回忆起往日多情人,邀游行乐的胜景。她乘着翠羽伞盖的香车,珠玉头饰簪发顶,我骑着缰绳精美的骏马,装饰了几缕红缨。金杯里美酒渐空,如花美人厌倦了蓬瀛仙境。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呵,往日同我有多少别恨离情,十年间浑然大梦,屈指算令人堪惊。凭倚着栏杆久久眺望,但见烟雾稀疏,落日昏蒙,寂寞地沉入了扬州城。

  创作背景

  秦观在《与李乐天简》中称自己于宋元丰二年己未(1079年)岁暮,自会稽还乡,“杜门却扫,日以文史自娱,时复扁舟,循邗沟而南,以适广陵。”从词中所描写的景色以及“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等用语来看,这首词极有可能就是秦观在次年春天游历扬州时所作。

  作品鉴赏

  秦观善于以长调抒写柔情。这首词记芜城春游感怀,写来细腻自然,悠悠情长,语尽而意不尽。此词的情调是由愉悦转为忧郁,色调从明快渐趋暗淡,词人的心情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换而在起着变化,却又写得那样宛转含蓄,不易琢磨,只好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了,“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词的上阕写明媚春光。“晓色云开”三句,奠定了春日清晨的明朗基调。雨过天晴,晓云初霁,春光如此美好,令人欣欣然以为春天是多么地随人心意。接下去春日明丽景象,从游赏于春色中的人眼中一一展现,如电影之特写镜头联翩而来:本来苍凉的古时台榭,在这姹紫嫣红时节,也显得春意盎然,似乎散发着无限的生机;飞燕自由地上下翻飞,不时地碰触到柔嫩的花瓣;串串榆钱愉快地随风飘舞,似乎直到舞蹈困倦了才从树上飘落下来;秋千高荡,但见外面绿波荡漾,几与桥面相平。此处写景,颇见功力。以苍凉古台写春,更见春色之明媚;飞燕、榆钱不但是组成春色的一道风景,更是与人一样为春沉醉的.精灵。他们或不时碰碰花瓣,或在风中舞蹈,既见此物形态,更见万物心情之明朗;而写秋千则暗示出荡秋千之人,暗转人庭院、花园中的春色和春色映照下的佳人。“东风里”三句,由写景过渡到写人,却写得极有韵致。朱门之内,绿柳掩映下,红妆少女弹奏着秦筝,秦声悠扬,令朱门外的人心动神驰,想象联翩。

  下阕写昔日行乐与当前寂寥寡欢之情。“多情”四句承接上阕写游乐场景。作者用极为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出春游之乐。华贵的马车,华美的马匹,只从游乐时所用舟车的不凡,就已经令人想见其冶游盛况了。古时出游,女子多乘车,而男子多骑马。典型的代步工具的渲染,让人想象男女同行远游之乐。“渐酒空”句,将许多行乐场面省略,而从行乐之结果来写冶游时间之长和游乐之尽兴。“豆蔻”三句,急转直下,点出以上所写盛况美景,都是前尘旧梦。而如此丰富的内容,用杜牧诗意表现,用典贴切,辞约义丰。“堪惊”两字,黯然神伤,用在此处,有千斤之重。结末三句,转写面前萧瑟景色与忆旧者怅惘之情。凭栏久立,抚今追昔,十年人世遭际令人感叹无已。而眼前只见淡淡的落日,疏疏落落的烟雾,如此凄凉景物,与人物悲苦心情合二为一。随着夕阳西下,伤感的人与夕阳一样孤独落寞。

  全词结构精巧,形容巧妙,语言精练生动。景随情变,情景交融,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从结构上分析,这首词有三条结索交织构成。第一条是时间线索,以清晨雨过天晴开始,到黄昏的疏烟淡日结束,中间于描写景物之中点出酒空花困的午时情怀。第二条是游历所经的线索,从古台到横桥,从朱门到芜城凭栏,将一日游赏展现出来。第三条是情感线索,从清晨出发时的逸兴满怀,到中午时分的意阑无绪,再到日暮时分独下芜城的寂寞无聊,将词人游赏因所见所闻而产生的情绪变化展现出来。虽然进行艺术分析时,可以清理出这么许多条线索来,但是,由于词人熔裁得体,使三条线索浑然融为一体,不仅没有造成滞碍之嫌,反而使词风更趋婉约,词情也更有风致了。

  词牌简介

  满庭芳,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潇湘夜雨》等。《清真集》入“中吕调”。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过片二字,亦有不叶韵连下为五言句者。

  作品格律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中平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仄,中中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仄,中中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1085年(元丰八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元祐年间(1086-1094)党争,屡遭贬谪。早年游学于苏轼门下,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尤工词,婉丽精密。有《淮海集》。

【《满庭芳》原文、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满庭芳》原文、译文及赏析03-18

满庭芳原文及译文09-26

姚燧《满庭芳》 译文及原文赏析09-24

满庭芳原文及赏析07-26

满庭芳·茶原文及赏析11-26

满庭芳原文翻译及赏析03-30

满庭芳原文翻译及赏析08-18

《满庭芳·茶》原文赏析02-26

满庭芳·茶原文及赏析12-17

(荐)《满庭芳·茶》原文赏析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