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时间:2024-01-30 09:32:46 古籍 我要投稿

(优选)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2篇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优选)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2篇

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1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法来整治百姓,百姓虽能免于犯罪,但无羞耻之心。用道德教导百姓,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百姓们就既懂得羞耻又能使人心归服。”老子说:“最有道德的人,从不标榜自己有德,因此才真正具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标榜自己没有离失道德,所以他并不真正具有道德。法令愈加严酷,盗贼就愈多。”太史公说:这些说得都对!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工具,但不是治理好坏的本源。从前在秦朝时国家的法网很严密,但是奸诈欺伪的事经常发生,最为严重的时候,上下互相推诿责任,以致于国家无法振兴。在当时,官吏用法治,就好像抱薪救火、扬汤止沸一样无济于事;倘不采取强硬严酷的手段,如何能胜任其职而心情愉快呢?在此种情况下,一味讲道德的人便要失职了。所以孔子说:“审理案件我和别人一样,所不同的是一定要使案件不再发生!”老子说:“下愚之人听人讲起道德就大笑。”这不是假话。汉朝初年,修改严厉的刑法,改为宽松的刑法,废除法律繁杂之文,改为简约朴实的.条文,法网宽得能漏掉吞舟的大鱼,而官吏的政绩却很显著,使得百姓不再有奸邪的行为,百姓平安无事。由此看来,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道德,而不是严酷的刑法。

  注释

  以下所引的几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

  ②导:引导。《论语》作“道”,通“导”。政:政令。

  ③齐:整齐。此为约束之意。

  ④免:免于死罪。

  ⑤格:革。此言百姓革除坏毛病而走上正路。按程树德《论语集释》引黄式三语曰:“格、革,音义并同,当训为革。”

  ⑥老氏:指老子李耳。以下引文前四句出自《老子》第三十八章,后二句出自《老子》第五十七章。

  ⑦上德: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不德: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按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是以:因此。有德:实际上是有德的。

  ⑧下德:道德低下的人。不失德:竟谓执守形式上的德。无德:没有实际的德。

  ⑨滋章:越发严酷。章,通“彰”,此为森严酷烈的意思。

  ⑩信哉:可信啊。是言:这些话。

  (11)具:工具。制治:管理政治。清:政治清明。浊:政治污浊。

  (12)昔:从前。此指秦朝。网:法网。

  (13)奸邪:奸邪欺诈。萌起:不断产生。

  (14)极:极点,指情况最严重之时。

  (15)遁:欺瞒。

  (16)振:振作。

  (17)救火扬沸:意谓无济于事。按“救火”是负薪救火。“扬沸”。是扬汤(热水)止沸(热水)。

  (18)武健:强健有力。严酷:指严厉的法令。

  (19)恶:何。

  (20)溺其职:丧失其职。

  (21)听讼:判案。按此三句出自《论语·颜渊》篇。吾:孔丘自称。犹人:与别人相等。

  (22)下士:愚蠢浅陋的人。按此句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

  (23)觚(gū,姑):古代有梭角的酒器。圜(yuán,元):通“圆”。按这句喻汉代的法制较秦代有重大变化。

  (24)斫(zhuó,浊):砍削。雕:指雕刻的花纹。朴(pǔ,仆):本。此指本来的状态。此句说汉代法律重视本质,不重形式。

  (25)吞舟之鱼:指大鱼。此句言汉法宽疏。

  (26)吏治:官吏的治绩。:纯厚盛美。

  (27)艾(yì,义)安:太平无事。艾,通“乂”。

  (28)彼:指宽厚。此:指酷刑。

  赏析

  司马迁亲身受过酷吏的残害。本文是《酷吏列传》的序,表明了司马迁反对严刑峻法,实行德政的主张。这篇序言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用孔子、老子的话,阐明了道义的重要作用。第二层从“太史公曰”到“非虚言也”,作者充分肯定了孔子、老子的观点,并进一步发展了自己反对严刑峻法的主张。第三层从“汉兴”到结尾,用汉初刑法宽简、风气淳厚、百姓平安的事实,从正面证明德治的重要性。这篇序文的结构很严谨,尤其是前后呼应,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文章一开头先引用孔子和老子的话,提出论点,然后用暴秦的事实来论证这一论点。接着再一次引用孔子和老子的话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最后以汉初的事例正面论证自己的观点,得出“在彼不在此”的结论。汉初的事例与秦亡的史实,形成鲜明对比,暗中又与武帝时的弊政形成对比,还与篇首孔子、老子的观点相呼应。全文论点与论据紧密配合,层层深入。太史公是不赞成用严刑峻法和酷吏来治国的,于是他在开篇就引用了孔子的话。太史公认为,法令刑法只不过是治理国家的一个工具,并不是把国家治理得好的根源!

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2

  两汉司马迁

  文帝六年后,匈奴大入边。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柳为备胡。

  上自劳军。到霸上和棘门军,直奔进去,迎接下面的骑行。在已经过去的柳军中,士兵们被盔甲、锋利的刀刃、弓弩填满。天子先驱到达,不允许进入。先驱说:天子来了!军门都尉说:将军令说:‘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的圣旨。’什么都没有,上上而上,也不允许进入。于是上甚至使用节诏将军:我想加入劳军。亚夫甚至传言要打开壁门。壁门士官称自己为骑行者,说:将军约好了,军中不允许开车。于是天子徐徐走了。在营地里,将军亚夫带着士兵鞠躬说:介周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动了,换了车,让人感谢:皇帝敬劳将军。礼貌地走了。

  既出了军门,大臣们都惊呆了。文帝说:嘿,这真是将军!过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攻而俘。至于亚夫,能得而邪?称善者久之。

  [完]

  译文

  汉朝皇帝后六年,匈奴大规模入侵汉朝边境。因此,朝廷任命宗正官刘丽为将军,驻军在霸;祝兹侯徐丽为将军,驻军在棘门;任命河内县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防止匈奴入侵。

  皇帝亲自去安慰军队。当他到达恶霸和棘门的营地时,他开车进入。将军及其下属骑马迎接他们。然后他来到了细柳营。我看到官兵们戴着盔甲,手里拿着锋利的武器,弓箭,弓箭满月,戒备森严。皇帝的先锋队在营地前不允许进入。先锋队说:皇帝要开车去。守卫营地的将军回答说:将军有命令:‘军队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命令。’不久之后,皇帝开车到达,不允许进入营地。于是皇帝派使者拿着符节告诉将军:我想进营安慰军队。周亚夫命令打开营地的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随皇帝的官员说:将军规定不允许在营地里驾驶奔驰。于是皇帝的`车队不得不拉住缰绳,慢慢地向前走。在营地前,将军周亚夫手里拿着武器,双手拿着拳头说:我是盔甲的将军。跪下来,请允许我按照军的礼仪参见。皇帝的表情也改变了,派人们去安慰将军。皇帝尊重地弯腰扶着横木。

  许多大臣从细柳军营的大门细柳军营的大门。文帝叹了口气,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以前的军营就像儿戏。匈奴可以通过偷袭俘虏那里.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完]

  注释

  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公元前180至公元前157年在位。吕后死后,周勃等平定诸吕,他以代王入为皇帝。在位期间,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地税、赋役和刑狱,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又削弱诸侯势力,以巩固中央政权。旧史家把他与景帝统治时期并举,称“文景之治”。后六年,即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

  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入边,侵入边境。

  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由皇族担任。

  军:驻军。

  霸上:古地名,一作灞上,又名霸头,因地处霸水西高原上得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

  祝兹侯:封号。

  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的行政长官。

  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备:防备

  上:指汉文帝。

  被:通“披”。指穿。

  彀(gòu):张满弓。弩(nǔ):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

  持满:把弓弦拉足。

  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

  节:符节,皇帝给的凭证。

  壁门:营门。车骑:汉代将军的名号。

  按:控制。辔:马缰绳。徐:慢慢地。

  持兵揖:手持兵器作揖。揖,双手抱拳行礼。

  介:铁甲;胄:头盔。为:被。

  式车: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表示尊敬。式,车前的横木,现在写作“轼”。

  谢:告知。

  曩:(nǎng)以往,从前,过去。

  将:将领。

  动:感动

  改容:改变神情。

  通假字

  军士官被盔甲披在身上

  改装车式通轼:车前横木

  可得而犯邪通耶:语气助词

  [完]

【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相关文章:

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01-29

伯夷列传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08-23

孔子世家赞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10-17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11-24

农妇与鹜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10-20

《隆中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赏析09-13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1-14

《管晏列传》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4-12

《魏公子列传》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