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1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古诗简介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这是一首闺怨词,抒写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和离愁别绪。全词语言朴实,清新温婉,意境含蓄优美,情景交融,通篇不见一个“愁”字,却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主人公的愁怨,将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表达得酣畅淋漓。在手法上,此词运用白描写情态动作,生动传神,真挚感人,体现了小晏词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
翻译/译文
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心上人相遇。梦境里黯然销魂无处诉说,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消魂误。
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能寄出。无可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
注释
⑴消魂:魂魄消灭。多以名悲伤愁苦之状。江淹《别赋》有“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⑵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消魂:一作“佳期”。
⑶尺素:书写用之尺长素绢,借指简短书信。素:白绢。古人为书,多写于白绢上。
⑷浮雁沉鱼:古代诗文中常以鸿雁和鱼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又《汉书·苏武传》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因合称书信为鱼雁,亦有以鳞代鱼,以鸿作雁者。另亦指传书信者。
⑸终了:纵了,即使写成。无凭据:不可靠,靠不住。
⑹移破:犹云移尽或移遍也。破:唐宋大曲术语。大曲十余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破,犹尽也,遍也,煞也。
赏析/鉴赏
此词上片写梦里相思。下片写醒后遣怀。全词语言清畅,而抒情有递进、有顿挫,故沉挚有力。
起首三句:“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是说梦游江南,梦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烟水路”三字写出江南景物特征,使梦境显得优美。上下句“江南”叠用,加深感情力量。
接着两句:“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这两句写得最精彩,它表示梦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绪无处可说,已经够难受;醒来寻思,加备“惆怅”,更觉得这“消魂”的误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叠;但重叠中又用反跌机势,递进一层,比“江南”一词的重叠,更为曲折,自然也就备增绵邈。这种以反跌为递进的句法,词中不多见。词之上片,写梦中无法寻觅到离人。
下片转写寄信事。起三句:“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说的是写了信要寄无从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无可弥补、无可表达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乐来排遣。
结尾两句:“欲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用的乐器是秦筝。古筝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撑,“柱”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弦急则高,弦缓则低。她借低音缓弦抒发伤别的情怀,移遍筝柱不免是“断肠”之声。以“缓弦”、“移柱”来表达其“幽怀难写”,可见以行动写心理,自有其妙处。
这首词语言清疏明畅,但写情从做梦到寄信,到弹筝,节节递进,节节顿挫,又显得沉挚有力。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小晏亦是“古之伤心人”,所以写出来的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这首词真可说是“浅语有致”。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梦江南·兰烬落
唐代: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译文: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兰膏的灯花已经残落,屏风上的红蕉变得暗淡幽茫。闲来梦中又看到江南正是黄梅成熟的时光。夜晚的小船上吹着笛子,细雨儿正轻轻地作响,有人悄语在驿站小桥旁。
注释:
兰烬(jìn)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yì)边桥。
兰烬:指烛的余烬。古人用泽兰炼油点灯,称兰膏。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莫辨。梅熟日:指江南夏初黄梅时节,时阴雨连绵。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驿:馆驿。古代官吏住宿、换马之处。驿边有桥称驿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客思乡之作。
先写旅邸的夜景,然后转入梦境,通过对梦中江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词人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景物背后,诗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落笔之处,尽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兰烬”,兰膏燃烧的余烬。起二句八字写夜深人静,室内昏暗,灯花已经残落,画屏上鲜红的美人蕉,在微弱的灯光下,颜色也已显得暗淡,这正是入睡的时刻。这是一个寂寞的夜晚,隐约地透出人的.黯然心情,经过这一铺垫,下面便转入了梦境的描写。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后三句进入梦境,却完全是另一种景象:梦中的江南,情调清朗,色彩明丽,梅子正熟,风景绝佳。恰在这时,夜雨轻飘,船泊泽国,笛声悠扬;人语驿桥,春水碧波。这里,有景,有情,有色彩,有声音,还有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夜晚!梦里梦外,都是夜景,但现实的夜如此凄清、冷寂,蕴涵着丝丝哀怨;而梦中江南的夜,却是那样欢乐、愉快、醉人。今昔对比,作者对江南故乡怀念的深情,隐约可见。
全词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色(红蕉、黄梅)到绘声(吹笛、人语、夜雨潇潇),亦即从视觉到听觉,构思新奇,意境清幽,动静兼备。全篇通过叙述一个轻柔恬美的梦境,描绘了江南初夏迷人的景致,亲切温和,意蕴无尽。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3
衔泥燕,飞到画堂前。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
译文
衔着泥土的燕子,飞到装饰华丽的大堂前,占据着梁间安稳的地方,体态轻盈只有主人伶爱,好姻缘可堪羡慕。
注释
占得:占据。
杏梁:用杏树所做的屋梁,泛指优质木材所做的梁柱。
因缘:指双燕美好的结合。
赏析
这首词借物咏怀,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
暮春三月,繁花盛开,草木葱茏,一双燕子飞去飞回,匆匆忙忙的衔泥筑巢。它们将巢安安稳稳的'筑在房屋的杏梁之上,终成就了美好的烟缘。而独处于闺中的女子勒?她看到了筑巢的燕子,它们双宿双飞的恩爱情态多么令她羡慕。
“衔泥燕,飞到画堂前。占得杏梁安稳处,”这三句写燕子筑巢,以动态咏物。“衔”、“飞”、“占”三个动作,便将燕子筑巢的全过程完整的写了出来,一气呵成。
“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这两句写闺中思妇的感叹。这首咏物词并非止于对燕子的描写,而是借物喻情,由燕及人。女主人公看到结伴而飞的燕子不禁感悟伤神她哀叹自己形单影只,无人怜爱,羡慕梁间燕子的美好烟缘。
这首小令仅仅二十七个字,却写得形神兼备,深隐含蓄,极富情致。语言通俗,感情真挚,带有浓郁的民间风味。
创作背景
乾符五年中进士,中进士两年后黄巢起义攻破长安,在光启二年(公元886年)为避襄王李媪之乱,先流落吴越,后寄寓巴蜀,过着渡口杨花,狂雪任风吹般的飘荡生活,这首词作正是那时所作。
牛峤
牛峤,字松卿(约公元890年前后在世),一字延峰,陇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进士及第。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人又称“牛给事”。以词著名,词格类温庭筠。原有歌诗集三卷,今存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诗六首。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释:
⑴忆江南:此词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云:“一名‘梦游仙’‘梦江南’‘江南好’。”又名“望江南”。《全唐诗》《词谱》等均作“忆江南”。
⑵梦魂:古人认为在睡梦中人的灵魂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唐代刘希夷《巫山怀古》中有句:“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⑶还似:《花间集补》中作“还是”。上苑:古代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这里指南唐的御花园。
⑷车如流水马如龙:意思是车子接连不断像流水一样驰过,马匹络绎不绝像一条龙一样走动。形容车马络绎不绝,十分繁华热闹。语出袁宏《后汉纪·孝章皇帝纪》上记载:“建初二年(马)太后诏曰:‘吾万乘主,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旁人无香熏之饰,衣但布皇,如是者欲以身率服众也。……前过濯龙门,见外家车如流水马如龙。吾亦不谴怒之,但绝其岁用,冀以默愧其心。……’”
⑸花月: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花月正春风,意思是形容春天鲜花怒放,春夜月光明朗,春风微拂的情景,描绘春光的明媚。
翻译:
昨天晚上的那个梦勾起我多少亡国之恨啊!我梦见了和过去出游上苑时一样的热闹场面。车如流水,络绎不绝;马似游龙,奔腾跳跃。月光明媚,春风拂面,花儿正红。
赏析:
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词写梦忆江南,抒写了作者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李煜降宋后,悔恨长伴,追忆不断。“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这一切多从词中出。故这首词开篇即道“多少恨”,“多少”是只多不少,是太多太深之意,这是作者国破成囚后的真实心境。此情不解,便入梦中。李煜用梦写别情离恨的很多,这本也是诗文骚客常用的笔法,但这里李煜有意强调“梦魂”,有魂离此地,亲历故国之用,既是为下面的梦忆场面增添效果,也是愁恨无奈中的一种寄托,其情苦切,也略可见一斑。在梦里,作者借魂归故国,又回到了旧时的繁华欢情之中,“游上苑”,身份如初,不再是此时的阶下之囚,“车如流水马如龙”,语言朴实、洗练,一言以蔽之,热闹场面活灵活现,笑语欢歌宛在眼前。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此语原出《后汉记》,本为马皇后诏中指斥外戚奢华的`一句话,用在这里似乎别有寓意,李煜是否对自己当年的安于奢丽、偏于闲逸的生活有检讨悔恨之意,也未可知。接下来“花月正春风”一句,似乎梦已不醒,沉湎其中,但将其与开篇“多少恨”对解,则婉转曲致,寓味深长。
从表面上看,似乎这首词所写的就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作者要着重表达的倒是另外一面——如今处境的无限凄凉。这是一种“正面不写写反面”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全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5
《江南曲》
作者: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注解】:
1、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2、贾:商人。
3、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
【韵译】: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
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
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
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评析】:
这是一首写商妇候夫不归的闺怨诗。诗的'首二句,以商妇口吻,道破夫外出经商,独守空闺的孤寂。后二句,写商妇想入非非,悔不嫁个弄潮之人,能如潮守信。语言平实,不事雕饰,空闺苦,怨夫情,跃然纸上。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看似轻薄荒唐,实则情真意切。 从早知二字,可见商妇并非妄想他就,而是望夫不止之痴情痴语。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6
江南
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原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翻译: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可:在这里有“适宜” 、“正好”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7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O洲。
【注释】:
1.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人的生活内容。
2.独:独自,单一。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3.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4.皆:副词,都。不是:不是(自家夫君归来之船)。
5.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默默含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是拟人手法。
6.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白O;一种开白花的水草,蕨类植物。
7.洲:水边陆地。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朗读节奏划分】: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O洲。
【写作背景】:
《望江南》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词,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翻译】:
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
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翻译二】: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频洲上。
【简析】:
词中痴情女子对爱人的思念,真挚感人。望江楼上悄然独立,只为能找寻心上人的归踪。夕阳西下,万舟驶过,仍没有爱人的身影。中人那悠悠流水,缓缓东流。心中的爱与恨,相思与失望交织一起,怎不令人黯然神伤!
【赏析一】:
这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闺怨词,短短27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倒古今无数读者。
开头“梳洗罢”三字是略含喜庆的序幕,含有一派深情。正如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说,“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古时交通不便,信息难通,思妇的心上人虽无归期,但又有随时随地、突然回家的可能性,故此妇每日有此梳妆的功课,一丝不苟,理云鬓,施粉黛,成此柔媚风流之体态。俗语说“久别胜新婚”,思妇不仅时刻盼望着丈夫回来,而且要在丈夫来到时一展自己的照人光彩与青春魅力,唤醒其久违了的夫妻情爱,提高久别乍逢时的爱情质量!“独倚望江楼”是上句“梳洗罢”之后心理及行为的继续与深化,独倚望江楼,天际识归舟,其情殷殷,希望满怀;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一天,多么不同寻常而富有美感。此句“独”字也有特殊含义,思妇打扮得如此俏丽动人又怕人见,是她羞惭心理的写照。故思妇眺望、企盼情人之举动又有怕人识见的羞怯心绪,是思妇特殊身份的表征,有一种凄清的美感效果。
从“梳洗”到“望尽千帆”是一个漫长难耐的焦躁时光,然而却是迷离着玫瑰色梦幻的希望时期。接下来“皆不是”一语猝然将这梦幻扯破,重新将思妇抛向绝望的境地:看来今天又是白等了!一腔愁思又化成了悠悠江水,脉脉斜晖,这是最令人伤心的时刻,白日的梳洗、眺望不仅未能解愁,反而使愁思加重。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倍添思妇“如之何勿思”的相思之苦。这无知的斜晖与悠悠江水每天此时相拥相恋,缠绵于暮色之中,不忍遽然分手,描画出一幅夕阳无限好的美丽图画,不正是人间夫妇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的某种象征吗。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怎能不让思妇肠断呢?”
“肠断”是出自《世说新语>的故事,这里形容思妇极度的相思之苦。“白蒴洲”也非等闲之笔,因“O”为水草,O、水相依而生,O失水则死。妇人不能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不正像那无水之蒴吗!触景生情,能不伤怀?
诗贵含蓄,温庭筠此词深谙妇人心理,寥寥数语,写尽思妇不尽情思,堪称千古绝唱。
【赏析二】: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这位女主人公早上起来,匆匆梳洗后,独自倚在望江楼上眺望。从这了了的.八个字中,应该可以读出几层意思:
①“梳洗”点明了时间是早上,对下文的傍晚(斜晖)来说也是个伏笔。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中说这是午睡后的梳洗,时间短去了半天,则下文的“过尽千帆”极言等待之久便无着落,似不可取。
②“梳洗罢”,隐含着女主人公盼归的期望,如果不是有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会象温庭筠在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所说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了。“女为悦己者容”,这容是为了心上人才有意义的,正因为她期望中丈夫会回来,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会认真梳洗。
③一个“罢”字之后,紧接“独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DD她黎明即起,刚一梳洗完毕就匆匆的赶去江楼了。
④从她一早就急急去江楼眺望展开一点,就应该还会想到,她的思念应该不会是早上起床后才突然产生的,她昨天夜里可能是长夜不眠,一夜相思,受尽煎熬;抑或昨夜她梦见吉兆,所以她才急不可耐地早早赶去望江楼。
⑤再进一步,由今天而昨天,由昨天而前天,她是不是日日如此都来这江楼上盼归呢?
⑥一个“独”字,不仅说出了她的孤独,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象征分别的“白苹洲”(详解见下)遥相呼应。
“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出了她希望与失望交替的过程。远处每有一船现影,她便引颈长望,心儿随着船的渐行渐近而渐渐紧张,希望也渐渐高涨,可是船到楼头无情地继续前行,当她意识到这并不是她等待的船儿时,她的失望情何以堪!
可是这时的她还没有完全失望,幻想促使她把目光再次投向远方……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8
原文:
江南曲
[南北朝]柳恽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位妇人在水中小洲上采摘白苹,江南的太阳暖暖的照在水边。
洞庭湖那边有归客回来,曾与夫君在潇湘之畔遇见,为我捎来他的消息。
思念的人为何至今还不归来呢?白苹花已掉落,又一个春天将要过去。
归客不说故人结交新欢之事,只说路途太遥远难以返回。
注释
汀(tīng)洲:水中小洲。
白苹(píng):水草名。谷雨时始生,夏秋间开小白花。
日落:一作”日暖“。
洞庭:湖名。在长江南岸,湖南省北部。
归客:归乡之人。
潇湘:水名,潇水与湘水在湖南省零陵县以西汇合,称潇湘,后亦可泛指湖南地区。
故人:指女主人公的丈夫。
春花:此指春天和白苹,与首句的采苹相应;春花一作”春华“。
复应:又将。
新知:指丈夫结交的新欢。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诗的前二句描绘江南景致,点明时间,并引起下文,后六句写女主人公偶遇归客,向他询问丈夫的情况。表达了一位江南女子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久不见其归来的忧虑。全诗婉曲喜人,音节雅亮,借作问答,语言朴素。
诗的开头两句由写汀洲采苹而带出江南明媚的春色,笔墨寥寥而江南水乡风物宛然可想。诗写汀洲采苹,大抵只是触物起兴,借以表达折芳寄远、相思怀人之意,也就是说只是一个“兴象”,而并非实写。这两句借采苹起兴写相思之情,使读者由芳草而想起美人,而江南如画的春色无疑也给思妇和她的相思平添了一段风情。接下去两句说有“归客”从洞庭回来,带来了“故人”的消息。
思妇在刚听到消息的时候,想必也曾感到一点安慰,但对于一个因为爱情而怀抱相思痛苦的人来说,这一点消息是足以激起更加强烈而不安的思念。以下四句便由此生发。这两句写“归客”带回“故人”的消息,只以一个“逢”字点出,写得特别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诗写“洞庭”、“潇湘”,实指同一个地方,却分开来写,给行文增添了一点参差错落;而这样的表达,在字面上使读者觉得好像是两个不同的地方,诗意因此仿佛有了一点辗转漂泊的意思。与“逢”字所传达的偶然相遇的意思结合在一起,让读者想起远方游子行踪的.不定与音讯的渺茫。
诗的后半首以一个问句开头,直接表达了相思的迫切之情。 “春花复应晚”,“春花”指的是白苹,因首句已点明女主人公正在采苹,故女主人公将手中之物作比喻,信手拈来,毫无斧凿痕迹,显示出巧妙的构思。其中的“复”字提示其丈夫已多年未归,侧面反衬出女主人公的焦灼神态。这里也隐喻红颜消损,美人迟暮,在岁月无情的消磨中写出了相思憔悴之意。前面的问句,只因为有这一个句子接住,便具有了触动读者的力量。
结尾两句说“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实际上说的是“行路远”。“行路远”因而见出相思的渺茫与深长。“不道新知乐”只是设想之辞,不可坐实。只因相思无望,便有了无端的猜想,而正是从虚设之辞中,写出了哀怨帐惘的相思之情。
从表面的意思上看,“故人何不返”一句下面,应接以诗的最后两句,这两句是对“故人何不返”的直接回答。诗却避免了直接的回应,而以“春华复应晚”一句接住,使诗意平添了曲折之意,也与开头写采苹有照应之妙。
这首诗写女子相思之情,辞意婉转,又与比兴相结合,更显得含蓄而富于风情。诗借乐府旧题写闺怨,颇有江南民歌清新流丽的特点。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9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翻译
人人都说江南好,而来到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慢慢变老。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注释
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只合:只应。
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须:必定,肯定。
赏析
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 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创作背景
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这组词创作于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本首词就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10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翻译
遥望着窗外,朦胧的月亮就好像一团白银。夜深人静,身边风声渐紧。月亮被乌云遮住了。风呀,请你吹散月亮边上的乌云,让它照到我那负心汉。
注释
更阑:更残,即夜深。
奴:古代女子的谦称。
负:原误作“附”,王国维校改。
鉴赏
这首敦煌曲子词,是一首失恋者之怨歌,或是一首民间怨妇词。但仅仅指出其中的怨意,是很不够的;还须体味词中蕴含的那一份痴情,须看到女主人公对“负心人”尚未心死,才能够味。
前两句写景而兼比兴。“天上月”一一是思妇隔窗所见。身处室内I也能见月,表明月已升高,时届更深。更深而望月,反转来衬托思妇之无寐。夜深不寐,进一步暗示人被相思所苦。这三个字写月亮,却溶入了时间(深夜)、人物(思妇)以及人物的精神状态(相思)三个连锁意念。“遥望似一团银”一一正常的情祝下,月亮虽不比太阳的亮度强烈,却也晶莹刺眼。而思妇所见的月亮,却像质态浑贡、色调灰白的银团。这是朗月通过窗纸透映出来的形象,表现人在室内隔窗视月所得的'视觉映象。按照抒情诗抒发人物主观感受的需要,高挂在天的月,通过人物感官的过滤,所以有如此的描写。这一句承接“天上月”而来,是从隔窗所见的角度对月亮的进一步描写,但它并不单纯是对隔窗之月的描写。用“望”字,表明人物在观察,这就巧妙地带出了望月的人物。“望”前加一“遥”字作空间状语,一则前面承接“月”之远挂高天,一则后面照应“负心人”之远离自己。
从开头两句到下面两句,词意有个跳跃,形成一处空白,这就是夜阑天变,月被云遮,晦暗不明,所以下文有呼风驱散“月边云”之语。词中女子似未感觉到风起正是天变云生的征兆,反而寄望于风,求它“与奴吹散月边云”,痴态可掬。其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急于让明月“照见负心人”。然而“照见”又如何,却不更说,意极含混,却能启发读者寻思。“听话听反话,心爱叫冤家。”即便骂对方为“负心人”,也未必是决绝语,反而见出自己的未能忘情。
可见此词之妙,全在将俗语所谓“痴心女子负心汉”作了艺术的表现,且写得很有特色。此词表现手法之妙,在于将恋爱故事由女主人公口吻道出,情景浑然一体。而口语化的语言,又为词作增添了活泼生动的情致。
创作背景
这首是敦煌曲子词。这是一首写于封建的词。写一个弃妇的悲吟,“痴心女子负心汉”,这是封建制度造成的无数悲剧。词着重写中的女子独自望月怀人到深夜,而那男子却变了心是为了反映出封建社会里妇女的痛苦心情。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11
原文:
江南弄
[唐代]李贺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
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
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贴寒玉。
译文
绿雾从江中清凉的波涛中升起,天上红霞重叠,像高峻的山峰。
河边的云,水面的风,都像从老竹林里生出,洲渚暮色茫茫,众多蒲帆连成一片,不甚分明。
鲈鱼千头醇酒百斛尽情享用,酒醉卧地,斜视着南山的绿影。
信口唱支吴歌越曲,还未唱完——江月如圆玉,已在东方冉冉上升。
注释
江南弄:乐府诗清商曲辞题名。《乐府解题》说:“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
绿雾:青茫茫的雾气。团雾从碧绿的江波中升起,故称“绿雾”。宋苏轼《寿星院寒碧轩》诗:“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凉波:清凉的水面。宋晏殊《浣溪沙》词:“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叠巘(yǎn):本指层叠的山峦。南朝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连障叠巘崿,青翠杳深沉。”此形容晚霞。嵯峨(cuó é):山峰高峻貌。
“水风”句:言竹木与江水相连,仿佛风和云都是从竹林中生出来的。
“渚暝”句:写黄昏时渡口众多的帆船相连成片,如一幅图画。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暝:昏暗。蒲帆:指用蒲草织成的船帆。
鲈(lú)鱼:一种味道鲜美的鱼。江南鲈鱼自魏晋以来就为人所珍视。百斛(hú):泛指多斛。斛:量具名。古以十斗为斛,南宋末改为五斗。
酒中倒卧:饮酒中间就醉倒了。酒中:指酒喝到一半。倒卧:横卧,横倒。南山绿:此用陶渊明《饮酒》诗“悠然见南山”之意。
吴歈(yú)越吟:指江南地方歌曲。吴歈:即吴歌。越吟:越歌。左思《吴都赋》:“荆艳楚舞,吴歈越吟。”
贴寒玉:喻初升之月映在江面上。寒玉:比喻清冷雅洁的东西,此喻月。宋吕渭老《念奴娇·赠希文宠姬》词:“暮云收尽,霁霞明高拥一轮寒玉。”
赏析:
此诗以夕阳黄昏的江天为观察点,敏锐地捕捉了大自然昼夜转换之际奇妙的景观。诗的一、二两句描绘出一幅壮美的图画,此时太阳刚好落山,平静的江面上,水气不断蒸发积聚,飘浮弥漫,使湛绿的江水更绿更暗,加上光线折射,成为一片朦胧的“绿雾”,向远处延伸。天西边,残余的阳光从地平线后面射入室中,将云彩照亮,形状是由宽而窄,向高处耸起,仿佛无数重叠的峰峦;颜色是浓紫鲜红,光怪陆离,大自然在如此广阔的范围急遽地变幻出奇异的景象,场面是伟大而壮观的。红的晚霞与绿的.江水分割了整个画面,形成上红下绿异常饱满的两大色块。红与绿是两种互补的色彩,在一幅画面中交相辉映,显得酣畅淋漓。两句诗用了五个形容词,“绿雾”、“凉波”,状物十分形象,尤其第二句,“巘”比喻云霞,又连用“叠”、“红”、“嵯峨”三个形容词对其形状、色彩加以修饰,给人以无比丰富的视觉感受。与此诗相似的,有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吴融《江行》:“霞低水远碧翻红,一棹无边落照中。”两人写出了江水瞬息变化的奇丽景象,而场面的壮观似均不及李贺此诗。
三、四两句,对江上景物作细节的描写。风云随处皆有,因与江水相关,故称“水风浦云”。“生老竹”与前面“起凉波”句子形式完全一样,但前面所写是事实,这儿只是一种印象。李肇《国史补》下说:“杨子、钱塘二江者,则乘两潮发樛,舟船之盛,尽于江西。编蒲为帆,大者或数十幅。”傍晚天气转凉,而竹林给人的感觉是清寒的,所以说水上的微风,岸边的云霭,仿佛是从竹林里生出来的。天色渐暗,江中小洲笼罩在暮色苍茫之中,远望蒲帆,像是整幅一样。这里,诗人抓住主观感受上的错觉,生动地表现出大自然的某种变化,笔调相当细腻。
五、六两句写江南人民的生活。鲈鱼是江南名产,以产于松江者最佳。《吴郡志》载:“天下之鲈两腮,惟松江之鲈四腮。”晋代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吹起,想到家乡的菰菜羹、鲈鱼脍,便弃官而归,是有关鲈鱼的着名故事。“鲈鱼千头酒百斛”,凭藉着造物无私的奉献,南人过着富足安稳的日子。薄暮之中,酒半醉卧,苍翠的山峦宛然在目,非常悠闲自得。
最后两句,承五、六两句,谓人们在青山绿水之间,酒醉兴浓,不禁唱起歌来。“醉里吴音相媚好”(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这在生长于北方的诗人听来,一定很有情味。吟唱未终,不觉圆月已从江面升起,此情此景,物我俱化而难分彼此了。“江上团团贴寒玉”句,描写极为精确,“团团”指月轮的形状,“寒”指感觉,“玉”喻质地与颜色,着一“贴”字,形容月亮如同明玉粘附、镶嵌在天幕上。李贺写诗,很少用白描手法,而是借助想象强调事物多方面的性质,使画面变得更鲜明、凸出,具有立体的感觉。此句与孟浩然《宿建德江》中“江清月近人”对读,一则极力描摹,一则淡中有味,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情调。
此诗从开头的江中绿雾到结尾的江上寒月,以江水为中心展开了一幅长的画卷,红霞与江水相接,远山是江边所见,南人在江畔宴饮,吃的是江中之鲈,水风浦云,洲诸蒲帆,无一不与江水相关。诗中景物颇为繁复,层次却十分清晰,时间上,从夕阳西坠至明月东升是一条线索。与此相关,一是气温降低,先说凉波、水风,又说寒玉,感觉越来越清楚。一是光线减弱,看天上红霞是鲜明的,看水中蒲帆已不甚分明,到月亮升起的时候,地上景物更模煳了。结构上,前四句描写景物,是第一条线;后四句叙述人事,是第二条线,但此时第一条线并未中断,而是若隐若显,起着照应与陪衬的作用,如第六句出现南山的景致,七、八两句写吟唱未终,江月照人,人与景融合为一,两条线索被巧妙地结合起来。黎简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李长吉集评》)此诗正是如此。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12
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翻译
流落黄州他乡的歌女,你问我哪一年能回朝廷?今天,细雨微风,你仍挽起麻衣裤,将如霜白的两脚插在水里。
临皋亭里,我俩悄悄夜语,仿佛喜悦地看到了当年京城宫廷那流行式的舞景,和那舞女轻飘如飞的莲花舞步。贬居他乡的文人,今天算是启程返回京城。
注释
纻衣:麻衣。
江亭:长江畔上临皋亭。
京华:京城开封。
迁客:指流浪的文人,常与骚人连在一起。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遵照圣旨离黄赴汝,仍任团练副使。该词是临行之前苏轼写给妻子王朝云的,表达了二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赏析
上片,写王朝云与苏轼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以发问的句式,突出王朝云这位“江南游女”的憧憬,问苏轼“何年归得去”朝廷?文后并未立即回答,为下片的行文留下了回味的伏笔。接着第三、四句,采用特写细节的笔法,通过“两足如霜”这些细节,以小见大地突出“江南游女”王朝云饱尝风雨,与苏轼患难与共的坚强性格。
下片,以梦幻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王朝云与苏轼美好的夜话。“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先推出“夜语”的背景“江亭”。这是极为美丽的长江线上的景观。再推出梦幻般的昔日风流镜头:“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新样舞”令他们眼花缭乱,“莲步轻飞”,令他们神魂颠倒。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了他们当年的荣耀,一个“见”字,准确地重现出昔日的风光。正因如此,“迁客今朝始是归”就暗含了苏轼的人生命运将被改变,令人感到万幸。“迁客今朝始是归”恰好与词的开头“何年归得去”问语相呼应,王朝云的欲归去的美好心愿得以满足。事实上,苏轼离黄赴汝并不很久,第二年又奉宋神宗之命复朝奉郎赴登州,接着任尚书礼部郎中、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
全词,以苏轼与王朝云之间的对答为中心线,疏解了苏轼积郁四年多的愁情。尤其 “江亭夜语”,更使苏轼风流蕴藉,心旷神怡。从与王朝云的“夜语”到他们“始是归”的现实,既是苏轼宣布贬居生涯的终结,更是苏轼写作离别诗词艺术境界的升华。以点代面,淋漓尽致。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13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翻译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注释
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壕:护城河。
寒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咨嗟:叹息、慨叹。
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赏析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这首词为双调,比原来的单调的《望江南》增加了一叠。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景象,包括三个层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登上超然台远眺,春色尚未褪尽,和风习习,吹起柳丝千条细。首先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意暮而未老。“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这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满城内皆是春花灿烂。其次,三、四句直说,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烟雨暗千家。”五句是说,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
三个层次显示有一个特写镜头导入,再是大场面的铺叙,最后,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满城风光,尽收眼底。这是上片,写春景。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这首词从“春未老”说起,既是针对时令,谓春风、春柳、春水、春花尚未老去,仍然充满春意,生机勃勃,同时也是针对自己老大无成而发的,所谓春未老而人空老,可见内心是不自在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苏东坡实际上并不真能超然,这种似是非是的境界,真是苏东坡精神世界的真实体现。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暮春。苏轼《超然台记》谓:“移守胶西,处之期年。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14
原文
五月江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闲看燕子教雏飞。
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峰无恙又晴晖。湔裙谁独上渔矶。
翻译
五月的江南,未收的小麦稀疏错落。恰逢梅雨时节,小雨霏霏,在屋檐下静坐,看成年的燕子教雏燕学习飞翔。
堤岸上绿荫深浓,远远看去就像浓墨泼出来的山水画,烟雨消散,山峰又秀色如初。那在水边石矶上浣洗衣裙的女子是谁呢?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
麦已稀:意即麦子大部分已经收割,所剩稀少。
黄梅时节:指春夏时节黄淮流域连绵阴雨天气,此时梅子黄熟,故云。
霏微:雾气、细雨等弥漫的样子。
罨画:色彩鲜明的图画,常用以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筑物等美丽如画。
湔裙:古代风俗,谓女子妊娠后,欲产子易,则于产前到河边洗裙,这里借指水边的女子。
矶:水边石滩或突出的大石。
赏析
上片词人点明了时间和节令。即“五月”与“黄梅时节”。然后,他以“分镜头”的形式描写了“麦” “雨” “燕子”等富有节令特点的事物。“五月江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在五月,水墨江南里,青绿的小麦稀疏错落在阡陌间,刚好是梅雨时节,雨丝绵绵地飘落下来,一派大自然的美景。“闲看燕子教雏飞”,纳兰怀着一份闲心静坐窗前,看着屋檐下的雏燕学飞,扑打着稚小的双翅,此时才明白生命之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景色是安定平和的。
下片将景色概括为“罨画”,又将目光转向了水边的美丽女子。“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峰无恙又晴晖”,烟渡流水如同浓墨泼出来的山水画,静谧的山峦间隐约流露着雨过天睛的阳光。纳兰娓娓道来,一幅泼墨山水田园画就慢慢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令人沉醉其中,浮想联翩。颜色深处,是云青青兮欲雨;墨色淡处,是永澹澹兮生烟。“溅裙谁独上渔矶”,水边的布衣女子赤脚踩着鱼矶石,木槌轻举,捣衣声回荡在这寂静的.田园里。这是原本一幅寂静的国画,捣衣女霎那间就打破了寂静,令画面变得生动鲜明起来。末尾一句,只用了一个“独”字,就为整首词笼上了深重的失落情绪。
这首词读来颇有《诗经》的清雅之趣,所描写的景象也颇具田园风格,原来幸福的彼岸并非功名利禄,而是内心的安定与平和。全词清新明丽,显示了纳兰词的又一风格。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15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韵译
辽阔的千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笼罩烟雨下?
赏析
这首《江南春绝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
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
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绝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唐诗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04-05
江南原文翻译赏析06-10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06-05
《江南》原文及翻译江南诗歌赏析10-05
江南弄原文翻译及赏析06-24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热门】08-31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热】08-31
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精】08-31
【热】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08-31
【精】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