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2-06-18 08:00:39 古籍 我要投稿

雪原文翻译及赏析14篇

  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1

  原文: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岑参〔唐代〕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译文:

  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散岭之雪皑皑。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置夜之间大雪更厚。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寒云昏暗凝结散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注释:

  治:作者友人,生平未详。开:消散。崔嵬(cuī wéi):山势高耸的样子。赤亭口:即赤亭守捉。约在今新疆吐鲁番附近。汉月:汉时明月,说明月的永恒。银山: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铁关:即铁门关,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置,在焉耆以西五十里,为置长长的石峡,两崖壁立,其口有门,色如铁,形势险要。交河:又名西州,天宝元年改西州为交河郡,在今新疆吐鲁番置带,治所在高昌,今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城。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晻霭(ǎn ǎi):昏暗的样子。寒氛:寒冷的云气。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阴崖:背阴的山崖。狐裘(qiú):用狐皮制的外衣。都护:官名,汉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唐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权任与汉同,且为实职。走马:跑马。

  鉴赏:

  这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开始四句,概括地写天山雪景之壮观,从高空的雪云,到半空的雪岭。雪云凝集,终日不开,使人想见,天山之雪天上来,绵延无尽。“千峰万岭雪崔嵬”,形象地表现出天山雪景的壮阔,耸立云霄,连绵宽广。这里,明写雪山,实咏白雪,因此说“雪崔嵬”,而不说山崔嵬,不是山使雪厚,而是雪使山高。这两句写出了天山雪的静态庄严。接下去,写天山雪的动态威势:“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天山雪已崔嵬高耸,却还在不断增高加厚。北风入雪,造成天山雪景风雪交加的气势,气氛更为强烈,为第二部分具体叙述天山雪的特色作了充分的铺垫。

  写天山雪的特色,仅用了八句,写出了雪的光华,写出了雪带来的严寒。白雪光华亮如明月,一句“能兼汉月照银山”,足以炫人眼目,更何况是汉家之月。“复逐胡风过铁关”,天山雪,不但光华照人,更兼呼呼有声,真是有声有色。奇寒是天山雪突出的特色,接下去六句,用夸张手法,由外及内,从各个角度叙写天山雪的奇寒。两河相交之处,水草肥美,本是鸟儿乐栖喜游之所,此时却因畏惧奇寒而绝迹;安西都护府所在地轮台,驰道宽平,马儿在上面可以疾步如飞的,此时却因积雪成冰,马蹄踏上打滑而寸步难行;云雾和空气,往日是飘浮流动的,如今也已冷冻凝结;而那崇山峻岭的背阴处,挂上了千丈冰凌。将军身上的狐皮大袄,皮厚毛丰,该是很暖和的了,可将军蜷缩着身子躺着,冷得难耐;都护的佩刀多么坚硬,也几乎被奇寒冷冻而折断。这六句诗,写雪而不见雪,只抓住在雪的世界中的几件实物:飞鸟、马蹄、晻霭、阴崖、狐裘和宝刀;加以烘托映衬,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第三部分四句诗,写珍惜友情,依依难舍。细细体味,仍是处处有雪。送别时间,是大雪纷扬之时;赠送的礼物,是傲雪松枝。这一句“惟有青青松树枝”,意味甚浓,可以想见诗人此时此地的心境: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宁,戍边将士离开温暖的家,来到冰天雪地之中,时而坚守阵地,时而驰骋疆场,其凛凛英姿岂不恰似傲雪迎风的碧绿松枝!边塞奇寒是难以忍耐的,戍边将士,却乐在其中。诵读全诗,有寒气彻骨,却热血沸腾,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民之情。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2

  山中雪后(晨起开门雪满山)

  作者:郑燮

  朝代:清朝

  翻译: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雪整整下一夜,到天明是天空依旧飘洒着细细的雪,整个山谷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让人觉得恍然置身于梦境中,谷中央的小瀑布早已结成了条条的冰凌,晶莹剔透,树枝上沉沉的压着厚厚的积雪,风吹来,树枝上的雪花绵绵密密的随着风纷纷扬扬的飘洒开来。

  赏析: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描图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点氛围)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绘图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析情感)

  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3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古诗简介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文学作品。这首词写驻留塞外的征夫在风雪之夜对妻子的思念。上片首先描写塞外之夜风雪交加的典型物候特征,接着写梦中的情形。梦境的温馨绮丽和现实的苦寒荒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悲苦。“三更雪”和“桃花月”,一实一虚,哀乐毕现,自然而然地引出三四两句对虚幻幸福的渴望。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写梦,但却跌宕曲折,生出新意。即使是梦境也不能久长,令人心烦的画角声无端地惊醒了好梦。泪流成冰,既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深,同时也进一步渲染了塞外的苦寒。最后以景语作结,塞马嘶鸣,残星大旗,和朔风飞雪首尾相应,为痛苦低沉的词境注入了苍凉壮阔的质素,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翻译/译文

  凛冽的北风,将三更天还在飘落的大雪吹得四散飞扬。在梦中,相思之人还在迷恋开满桃花的明月之夜。梦是那么美好,不要催醒他,让他在美好的梦境中多转一转吧。

  没有任何征兆,梦中突然听见了画角声,醒来时,泪水已经在枕边结成了薄薄的一层红冰。耳中听到的是塞马的嘶鸣,眼中看到的是斜挂着残星的军中大旗,好一派凄冷而又壮阔的景象。

  注释

  1、朔风:边塞外凛冽的北风。

  2、倩魂:少女的梦魂,典出唐人小说《离魂记》。此处指作者自己的梦魂。

  3、桃花月:即桃月,农历二月桃花盛开,故称。此处代指美好的时光。

  4、由他:任他,听凭他。

  5、好处:指美梦中的景象。

  6、无端:平白无故。

  7、画角:古代乐器,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

  8、红冰:泪水结成的冰,形容感怀之深。《开元天宝遗事》:“贵妃初承恩召,泣涕登车,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9、塞马:边塞的战马。

  10、大旗:军中的旗帜。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秋作者奉旨执行军事侦察任务的途中。是一首以纪梦的艺术手法,表达离情别恨的词。

  赏析/鉴赏

  文本赏析

  第一句描写呼啸的朔风吹起了满地的落雪,雪虽然停住了,但继之而来的狂风卷起了满地雪花,这风如刀似割,它比下雪更冷十倍,它的来临使寒冬落雪的气温更加凄冷;“三更雪”点明是在夜里下的雪,塞外苦寒,风雪之夜,思念故乡的军旅之人这时还不能人睡。

  第二句“倩魂犹恋桃花月”,“倩魂”意思是带着笑意的梦魂。这一句写军旅征夫进入梦境,外面呼啸的寒风还在凄紧地吹着,一直思念故乡的人终于带着微笑进入了梦境;他仿佛看到,窗下月色溶溶,窗外桃花耀眼,闺中旖旎温馨的氛围与风光叫人无限依恋。梦境与现实是如此悬殊,作者以“三更雪”与“桃花月”对举,把风雪交加的塞外寒夜与闺中的温情作了鲜明的对比。“犹恋”两字承接上句的“朔风吹”,表明尽管强劲的朔风吹散了满地的雪花,但吹不散军旅征夫的思乡之念,在寒风刺骨的深夜,思念之情更加强烈。

  下片,第三、四句,以“梦好”承“桃花月”而发,诉说了远离故乡的思家之人,每天鞍马劳顿,巡边守地,只有在深夜里才能静静地思念故乡的亲人,但寒夜中的梦,有恶梦,也有好梦,今夜正做着好梦,就让他做下去吧。让他在梦中多得到一些欢聚的幸福和快乐。诗人在这里用了两句非常流畅易懂的句子,但投入的感情却是真切深刻的,充满了对军旅征夫的无限同情。希望他多享受好梦的幸福,谁也不要打断他的梦,这与唐代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删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的写法十分相近。金昌绪写了思妇梦往边地,纳兰性德写征夫梦回故里,他们难相见,就让他们在梦中多相会吧!为了这,鸟儿不要啼叫,更不要去相催。

  第五、六句,又接出了“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然而,好梦不长,画角一声把征夫从欢聚团圆的梦境中拽回到现实。本来,卫戍边地的军人,对军旅中的画角声声习以赞常,但这时对梦回故里,沉醉入幸福欢乐的梦中人来说,这画角吹稠太“无端”,“无端”两字透出了征夫对这画角的恼恨,对军营生活的恼恨,也隐隐谴责了制造这悲欢离合的封建统治阶级。一声画角断送了他一场幸福梦,他长久地盼望着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但却很难实现。终于,在梦中他回到了故里和亲人中间,征夫禁不住流淌下幸福的泪水,待到画角一声梦醒回时,欢聚时的幸福泪水已在枕边凝结成为一层薄薄的冰。方千里诗曾道:“情泪滴如冰”。“枕畔红冰薄”中的“红冰”两字,这里指凝成为冰。诗人以“梦好”,“画角”人手,点出最后的一个“冰”字,把梦境中幸福缠绵情景与现实中的塞外苦寒生活做了鲜明的对比,强烈地抒发出这无声之恸。

  最后的两句词,“塞马一声嘶,残星照大旗”,继之画角,这塞马一声嘶,又一次打破了周遭的沉寂,把仍然沉浸于梦境的征夫梦彻底打碎了,从迷惘中醒来的征夫,虽然还留恋着刚才的梦境,但睁眼抬头时,残星欲曙,晓风吹拂着军旗,迎来了塞外冰冷的空旷的黎明,使征夫完全回到冰冷的现实生活里。

  这首词中诗人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把边地军旅生活的劳苦艰辛和征夫们对妻室故园的魂牵梦绕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强烈地抒发出对卫戍边地的征夫们无限同情。在写梦醒时,连同画角、塞马、残星、大旗,把塞外寒夜中军旅生活描绘得格外悲凉寂寞,与词的上片写梦回故里时的缠绵格调形成鲜明的对比。

  名家评论

  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北风劲吹,寒威凛烈,征人却做着温暖的梦。梦醒了,眼前耳畔呈现的是边塞的景象。”

  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在寒风凛冽的冬夜,一位少妇怀念军中的丈夫,并为之梦魂萦绕,忽而仿佛重现了夫妇在一起时花好月圆的良辰美景,忽而又恍惚身去边塞,寻找日夜思念的他……这又是一阕写思妇之情的词。这类题材的作品容易流于纤弱,但容若此作,用‘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这样刚劲的句子作结,出人意想,自有其独到之处。”

  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4

  原文

  雪望

  清代:洪升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译文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暮色苍茫,山村孤寂,寒风肆虐,呼啸四野。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山村的溪流由于水深,雪落下去就融化了,远山好像冻住了,山上的流云也凝结不动。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远远望去,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水中陆地与沙滩岸边被皑皑白雪覆盖住,一片银白,无法分清。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连野桥边的那几株梅树,也都挂满了厚厚的白雪。

  注释

  寒色孤村暮(mù),悲风四野闻。

  四野:广阔的原野。泛指四方。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lù)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鸥鹭:鸥鸟和鹭鸟的统称。沙汀:水边或水中的平沙地。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赏析

  这首冬雪诗,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冬日的黄昏,地点:孤村;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继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冻”,紧扣一个“雪”字。后四句具体描绘雪景,以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汀”与“洲”不能区分来映衬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点。“野桥”两句写几株梅树枝头上都是白梅与积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与唐代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形象生动,清新别致,可谓咏雪诗中纯属描写雪景之代表作。

  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5

  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古诗简介

  对雪,这首诗写于中唐“安史之乱”之时,作者杜甫为叛军所羁押,而又听闻唐军新败,愁望着漫天飞舞的飘雪,感受着冷冽刺骨的寒意,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感情油然而发。

  翻译/译文

  战场上哭泣的大多是新死去兵士的鬼魂,只有老人一个人忧愁地吟诗。

  乱云低低的在黄昏的地方,急下的雪在风中飘舞回旋。

  葫芦丢弃了,酒器中没有酒,火炉中的余火,好似照得眼前一片通红。

  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忧愁坐着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注释

  ①:葫芦,古人诗文中习称为瓢,通常拿来盛茶酒的。樽,又作尊,似壶而口大,盛酒器。句中以酒的绿色代替酒字。

  ②:“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赏析/鉴赏

  杜甫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安禄山叛军展开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

  诗的开头──“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平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

  三、四两句──“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正面写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

  接着写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瓢弃樽无绿”,写出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非常艰苦。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葫芦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炉存火似红”,也没有多少柴火,剩下来的是勉强照红的余火。这里,诗人不说炉中火已然燃尽,而偏偏要说有“火”,而且还下一“红”字,写得好象炉火熊熊,满室生辉,然后用一“似”字点出幻境。明明是冷不可耐,明明只剩下的是炉中只存余热的灰烬,由于对温暖的渴求,诗人眼前却出现了幻象: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红。这样的以幻作真的.描写,非常深刻地挖出了诗人此时内心世界的隐秘。这是在一种渴求满足的心理驱使下出现的幻象。这样来刻画严寒难忍,比之“炉冷如冰”之类,有着不可以拟的深度。因为它不仅没有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而且融进了诗人本身的主观情感,恰当地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做到了既有现实感,又有浪漫感。

  末后,诗人再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公元756-757年(至德元载至二载),唐王朝和安禄山、史思明等的战争,在黄河中游一带地区进行,整个形势对唐军仍然不利。诗人陷身长安,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消息断”,而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6

  原文:

  浣溪沙·几共查梨到雪霜

  [宋代]苏轼

  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木奴何处避雌黄。

  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含滋嚼句齿牙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橘树何时与山楂、山梨一起长到雪霜来时?一旦经过品评之后,便增添光彩。橘子能在什么地方避开人们的议论?

  我到黄州来,开始还未认识橘树。如荆州、扬州产的金子般的橘子极为贵重,我乐于尝新橘。品尝橘子吮它的滋味,赋写橘诗嚼它的句子,口味芳香。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几:何时。共:同与。查(zhā):楂,山楂。

  题品:品评。生光:增添光彩。

  木奴:橘子古名。

  雌黄:《晋书·王衍传》:每捉玉柄尘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北客:苏轼自谓。有来:到黄州来。初:开始。

  南金:《毛传》疏:“荆,扬之州,于诸州最处南偏,又此二州出金,故知南为荆、扬也。”无价:无法计价。

  齿牙:口味的俗称。

  赏析:

  上片,咏橘的高洁品格和生活地位。“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以衬托手法突出橘的傲霜雪的高洁品格。山楂和山梨一到深秋就成熟,根本度不过霜期,而橘子却能凌霜傲雪,常绿不衰。正因两者从未“几共”“到雪霜”,更加突出了橘子的孤傲性格。于是一经人们“题品”,“便生光”彩。屈原的《橘颂》也正是光彩照人之作。自古以来,对橘的是非褒贬从未停息。橘之所以被人称颂,原于它的凌霜傲雪。橘之所以被人贬责,原于它是生于山间的“木奴”。所以该词的上片最后一句,苏轼发出“木奴何处避雌黄”的感叹,也是为橘的俗名“木奴”正名。这一过片问句,为下片进一步咏橘作了铺垫。

  下片,写橘之品格、价值和地位。“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以对衬之笔,先写“北客”对橘初不相识,正是为了衬托如“南金无价”的橘子乐于被人们“新尝”的价值。于是更进一步赢得人们的满含滋吮它的滋味,赋写赞颂它的诗句,其“齿牙香”在人的生活中的地位是流芳历史的。

  全词,运用了比衬、抑扬、反问、通感等手法,渲染了橘子的耐寒、丰硕、香味。尤其运用“南金”之典和通感心理,反衬出橘子的美质和价值。

  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7

  洞仙歌·雪云散尽原文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

  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

  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

  杨柳于人便青眼。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宋代·李元膺《洞仙歌·雪云散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雪后阴云散尽,拂晓时池水花木的庭院已然眼晴。杨柳绽眼着嫩芽新叶,遇人便露出了喜悦媚眼。更有风流多情,是那一点出心。远远地与杨柳相映,隐约地露出淡淡的哀愁、微微的笑容。

  一年春光最好处,不在繁花浓艳,那出柳初绽的清艳花朵和疏淡芳香最是娇媚温柔。到了清明时节,繁花盛开一片纷乱,现极盛衰微的征兆,已丧失了春光美景的一半。及早地占取那短促的韶光。共同游乐追欢,莫管料峭春寒,醉酒红颜浑身自然温暖。

  注释

  眼:露出。

  青眼:指初生之柳叶,细长如眼。

  约略:大概,差不多。

  疏香:借指出花。

  乱:热闹,红火。

  韶光: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但莫管:只是不要顾及。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早春景致的词,意在提醒人们及早两春,不要遗忘了之后的梅花。

  上片分写梅与柳这两种典型的早春物候。“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梅眼。”首二句描写初春天气,积雪融化,天气放晴。“杨柳于人便梅眼,”人们喜悦时正目而视,眼多梅处,故曰:“梅眼”。可见词语语意双关,既写初生的柳叶似眼,又巧用“梅眼”一次,以示柳对人的好感。"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这首二句便写梅花,词人将梅花拟人化,说它“风流”更多。因梅花花小而粉蕊,故称“一点梅心”。后面两句将梅与柳结合起来描绘,柳与梅一低颦,一浅笑,相映成趣,含无限风致。

  下片说理,情理交融。“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乱软。”用韩愈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意,承上启下。“小艳疏香”说柳眼梅心;“疏”指梅花疏影,也指柳条稀疏。“乱软”也一样,只是“乱”偏重写梅,“软”偏写柳。“浓芳”二字则下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清明时候,春光烂漫,百花争妍。但百花盛开,反使人感到“无复新意”,况且胜极而衰,春光最盛时,春天也便要逐渐消散了,所以说:“已失去了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词人劝人们及早游春,不要坐等美好时光的流逝。

  这是一首惜春词,意在让人们及早两春莫留遗憾,也寓意着让人们早抓时机,以期有所作为。

  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8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阑干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古诗简介

  《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是一首由宋代词人万俟咏创作的词,抒写了主人公思归的心情。

  翻译/译文

  春天到来,南楼上的雪化完了,春到到来元宵灯节期间群花开放。

  刚下过小雨一番寒意,独自一人依靠着阑干。

  不要频繁的依靠在阑干上,放眼望去也只能看到层层叠叠的烟水。

  汴梁在哪里?被黄昏时的云霞与雾气遮住了。

  注释

  ①灯期:指元宵灯节期间。

  ②花信:指群花开放的消息。

  赏析/鉴赏

  此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全词语淡情深,清新索雅,一波三折,将客中思归的情怀抒写得娓婉动人。

  上片首两句先写客中值上元灯节。“雪尽”则见日暖风和,大地回春。《吕氏春秋。贵信》云:“春之德风,风不信(不如期而至),则其花不盛。”故谓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而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又称灯节,为赏灯之期。此“灯期”之花信为“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状如垂丝海棠。欧阳修咏小桃诗所云“初见今年第一枝”者是。所谓“惊动”,即言春到南楼,时值元宵,小桃开放,如从睡梦中惊醒。

  三、四两句,写倚“南楼”之栏干,承上“灯期花信”而来,词意有所转折。独倚栏干之人,必不游众之中,而这一番寒意,是因为刚下过的一场小雨,还是因为客心悲凉的缘故,亦是断难分辨。

  过片“莫把栏干频倚”,翻进一层写归思之切。

  所以强言莫倚,是因为倚栏干也只能“—望几重烟水”,重重叠叠的烟水云山遮断了故国的望眼。接下来“何处是京华”,全是望寻之神,说明他欲罢不能。“京华”指京都,即汴京。最后再作否决:“暮云遮”,即还是望而不见。此句似暗用李太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意,既写景兼以寄慨,实有比义。

  这首词清雅情深,当为词人的代表作。

  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9

  满庭芳·堠雪翻鸦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阴磷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堠 :古代了望敌情之土堡,或谓记里程的土堆。

  龙堆:沙漠名,即白龙堆。《汉书·匈奴传》扬雄谏书云:“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注:“孟康曰:‘龙堆形如土龙身,无头有尾,高大者二三丈,埤者丈,皆东北向,相似也,在西域中。’”

  阴磷:即阴火,磷火之类,俗谓鬼火。

  中宵起舞:《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 , 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金笳:指铜笛之类。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刘禹锡《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日暮还城邑,金笳发丽谯。”

  蛮触:《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后有“触蛮 之争”之语,意谓由于极小之事而引起了争端。白居易《禽虫十二章》之七:“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之争蜗角中。”

  混同江:指松花江。见《清一统志·吉林一》:“混同江,在吉林城东,今名松花江。”

  赏析:

  作者:佚名

  唐柳宗元有“满庭芳草积 ”句,唐吴融有“满庭芳草易黄昏”句,故此调名之缘有或柳诗或吴诗之不同说法。此调又名《锁阳台》、《江南好》、《话桐乡》、《满庭霜》、《转调满庭芳》、《潇湘夜雨》、《满庭花》等。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本首为其一体,上、下片各十句,共九十五字。各片之第三、五、七、十句押韵,均平声韵。 此篇前景后情,以赋法铺写。其下片全为议论,虽不免质实,但气势壮观,真情四射,仍是生动感人的。上片前五句景语,写古战场的荒寒阴森,以“总堪悲”绾住。下句转进,先说有“中宵起舞”的爱国之心,但“那有村鸡”一句折转,表明无由以报,徒增伤感。再接以金笳声声烘托,则更令人添悲增慨。下片承前之情之景转为议论,表达了满怀哀怨和痛苦。诗人以为“古今事”都是虚无的、短暂的,古来的一切纷争,一切功业,到头来除了“剩得几行青史”,“断碣残碑”之外,余皆成空。这虽是消极的意绪,但从中亦可窥见诗人长期积于心中的苦情。这种“苦情”,有人认为纳兰对家族被灭往事的隐恨(见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可备一说。

  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10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翻译

  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

  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

  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

  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

  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

  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注释

  开:消散。

  崔嵬:山势高耸的样子。

  赤亭口:即赤亭守捉。约在今新疆吐鲁番附近。

  汉月:汉时明月,说明月的永恒。

  银山: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

  铁关:即铁门关,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

  交河:又名西州,天宝元年改西州为交河郡,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治所在高昌,今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城。

  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

  晻霭:昏暗的样子。

  寒氛:寒冷的云气。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阴崖:背阴的山崖。

  狐裘:用狐皮制的外衣。

  都护:官名,汉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

  走马:跑马。

  鉴赏

  这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开始四句,概括地写天山雪景之壮观,从高空的雪云,到半空的雪岭。雪云凝集,终日不开,使人想见,天山之雪天上来,绵延无尽。“千峰万岭雪崔嵬”,形象地表现出天山雪景的壮阔,耸立云霄,连绵宽广。这里,明写雪山,实咏白雪,因此说“雪崔嵬”,而不说山崔嵬,不是山使雪厚,而是雪使山高。这两句写出了天山雪的静态庄严。接下去,写天山雪的动态威势:“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天山雪已崔嵬高耸,却还在不断增高加厚。北风入雪,造成天山雪景风雪交加的气势,气氛更为强烈,为第二部分具体叙述天山雪的特色作了充分的铺垫。

  写天山雪的特色,仅用了八句,写出了雪的光华,写出了雪带来的严寒。白雪光华亮如明月,一句“能兼汉月照银山”,足以炫人眼目,更何况是汉家之月。“复逐胡风过铁关”,天山雪,不但光华照人,更兼呼呼有声,真是有声有色。奇寒是天山雪突出的特色,接下去六句,用夸张手法,由外及内,从各个角度叙写天山雪的奇寒。两河相交之处,水草肥美,本是鸟儿乐栖喜游之所,此时却因畏惧奇寒而绝迹;安西都护府所在地轮台,驰道宽平,马儿在上面可以疾步如飞的,此时却因积雪成冰,马蹄踏上打滑而寸步难行;云雾和空气,往日是飘浮流动的,如今也已冷冻凝结;而那崇山峻岭的背阴处,挂上了千丈冰凌。将军身上的狐皮大袄,皮厚毛丰,该是很暖和的了,可将军蜷缩着身子躺着,冷得难耐;都护的佩刀多么坚硬,也几乎被奇寒冷冻而折断。这六句诗,写雪而不见雪,只抓住在雪的世界中的几件实物:飞鸟、马蹄、晻霭、阴崖、狐裘和宝刀;加以烘托映衬,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第三部分四句诗,写珍惜友情,依依难舍。细细体味,仍是处处有雪。送别时间,是大雪纷扬之时;赠送的礼物,是傲雪松枝。这一句“惟有青青松树枝”,意味甚浓,可以想见诗人此时此地的心境: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宁,戍边将士离开温暖的家,来到冰天雪地之中,时而坚守阵地,时而驰骋疆场,其凛凛英姿岂不恰似傲雪迎风的碧绿松枝!边塞奇寒是难以忍耐的,戍边将士,却乐在其中。诵读全诗,有寒气彻骨,却热血沸腾,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民之情。

  创作背景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交替东归,这首诗即作于这时期,约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时。

  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11

  阻雪连句遥赠和

  南北朝 佚名

  积雪皓阴池,北风鸣细枝。九逵密如绣,何异远别离。(谢朓)

  风庭舞流霰,冰沼结文澌。饮春虽以燠,钦贤纷若驰。(江革)

  珠霙条间响,玉溜檐下垂。杯酒不相接,寸心良共知。(王融)

  飞云乱无绪,结冰明曲池。虽乖促席燕,白首信勿亏。(王僧孺)

  飘素莹檐溜,岩结噎通崋。罇罍如未澣,况乃限首仪。(谢昊)

  原隰望徙倚,松筠竟不移。隐忧恧萱树,忘怀待山巵。(刘绘)

  初昕逸翮举,日昃驽马疲。幽山有桂树,岁暮方参差。(沈约)

  注释

  积雪皓阴池。积雪让深池变成白色。

  皓:洁白。冰沼(古文苑作池。《诗纪》云。一作池。)

  阴池幽流,玄泉冽清。――《文选·张衡·东京赋》阴指:水(water)

  北风鸣细枝。北风吹响树木的纤细枝条。

  鸣:响

  九逵密如绣。多条道路像刺绣一样密实。

  逵(形声,从辵chuò,坴(lù)声),本义:四通八达的道路,泛指大道(thoroughfare),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诗·周南·免罝》。又如:大逵(大道);逵衢(大道);逵路(四通八达的大道);逵径(岔路)。

  何异远别离。这与在遥远之处互相别离有什么不同吗?

  风庭舞流霰。风在庭院让流动的雪粒起舞。

  风庭:庭院。霰,雪珠、雪粒。

  冰沼结文澌。冰冻的沼泽结碎冰。

  凘sī:指冰。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东汉·许慎《说文》。细碎的薄冰(trash ice)坐久吟移调,更长砚结凘。——唐·方千《酬故人陈七都》。

  饮春虽以燠。饮酒是为了温暖。

  古人喻春为酒,常把吃酒叫做饮春、品春。燠:温暖。

  钦贤纷若驰。敬贤盛多,(心)向往之。

  钦贤,敬贤。《晋书·明帝纪》:“性至孝,有文武才略,钦贤爱客,雅好文辞。”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忝此钦贤性,由来常怀仁。”南朝·梁武帝《旌表甄恬诏》:“朕虚己钦贤,寤寐盈想,诏彼羣岳,务尽搜扬。”

  纷或有缓之意。纷若:盛多的样子。

  驰:向往

  珠霙条间响。雪粒在(细长的)枝条之间(沙沙)作响。

  霙(拼音:yīng):雪花。与霰的区别:霰是民间俗称的雪粒子,而霙则是雨夹霰一起下。

  条:植物的细长枝。

  玉溜檐下垂。冰柱在屋檐下面垂着。

  玉溜:冰柱。

  杯酒不相接。(要想敬)一杯酒,也不能相接(无法共饮)。

  寸心良共知。微小的心意确实好,(大家)都知道。

  飞云乱无绪。纷飞的云彩纷乱无头绪。

  结冰明曲池。结冰使池岸弯曲的池塘变得明亮洁净。

  虽乖促席燕。虽然,不情愿地互相坐近,(共同)饮宴。

  乖,背也。——《广雅》

  促,速也。——《广韵》,在这里是个形容“乖”的字,应该可以引申为很,非常。

  乖促就是命不好的意思,命苦,点背,坎坷。

  至于谢朓《阻雪连句遥赠和》诗中“虽乖促席燕。乖促是分开的,促席是一个词,坐席,互相靠近的意思;乖是不自然,不和顺的意思。

  燕通“宴”,宴饮的意思。

  白首信勿亏。雪花令头发白了,也要相信自己并不吃亏。

  白首即白头,指年老或指代老人。当然,也有下雪落在头上,看起来变雪白之意。

  信,相信,信任。

  亏,亏欠。

  飘素莹檐溜。下雪让屋檐下的冰柱子晶莹剔透。

  飘素——下雪。素:白色的。

  莹:光洁,透明 〈动〉使明洁,使生光泽。

  檐溜:瓦房的房檐,在瓦沟的末端,有一块承受雨水的“滴水瓦”。雨水经过那里而流下,有的地方把这水称为檐溜。此句中指屋檐下的冰柱子。

  岩结噎通崋。冰雪让山岩大地光亮而阻塞(或华山、华州无法到达)。

  岩(又疑为严?),通岐,岐山,分歧。五代十国的歧地或歧国。岐(901年-924年或946年)中国五代十国时代以凤翔为中心,现在陕西、甘肃、四川地区的割据政权,由李茂贞建立。岩石上冻结

  噎:阻塞,蔽塞,堵塞(困难)。如:噎气,亦作“煞”。虽然这书房里往日噎曾来,不曾见这般物事。

  通——整个,通行……。

  崋:古同“华”。泛光(a.山名,华山;b.古州名;c.姓) 。

  罇罍如未澣。酒器还未洗。

  罇罍:泛指酒器。澣:同“浣”。

  况乃限首仪。恍惚之间,(兄弟)的面容被隔绝(无法看到)。

  况乃:亦作“况廼”。恍若,好像。何况;况且;而且,头礼物。限:阻,隔绝。又作:音仪——谓言语有节奏感,犹音容。

  原隰望徙倚。在平原低下之处,来回徘徊。

  原隰:平原和低下的地方。徙倚:徘徊,来回地走。踌躇。

  松筠竟不移。松树和竹子的青皮,毕竟不移动。

  筠:竹子的青皮。

  竟,1.终了,完毕:继承先烈未~的事业。2. 到底,终于:毕~。有志者事~成。3. 整,从头到尾:~日。~夜。4. 居然,表

  隐忧恧萱树。内心忧虑(需要)忘忧草。

  隐忧:深藏内心的忧虑。

  恧nǜ:自愧,恧,惭也。从心,而声。——《说文》山之东西,自愧曰恧。——《方言六》。

  萱草也叫做忘忧草。萱草既可入药,又可作菜肴。北方人唤作黄花菜,广东人叫做金针。

  忘怀待山巵。等待(盛满的)酒器来了,就忘记了忧愁。

  忘,忘记。巵,古同“卮”(a.古代酒器,如“柏酒延年共举~。”b.古代一种作染料用的野生植物,可制胭脂。c.支离)。古代一种盛酒器。

  “待”或为“诗”。

  初昕逸翮举。日出时,鸟举翅膀飞翔。

  初昕:太阳初升。逸翮:1.指强健善飞的鸟的翅膀。2.指疾飞的鸟。举:抬起。

  日昃驽马疲。太阳偏西,衰弱的马(非常)疲乏。

  日昃:太阳偏西。驽马:不能快跑的马,累垮了的、劣性的或无用的马,筋疲力竭的、衰弱得不能动的或者在其他方面不健康的马,比喻愚钝的人,如果用于对自己的别称,则有谦虚的意味,是一个褒义词。

  幽山有桂树。幽静的山上有桂花树。

  岁暮方参差。一年的最后时间才变得远离和隔绝。

  岁暮:1.一年最后的一段时间:岁暮天寒。2. 指寒冬:岁暮衣裳单。3. 比喻年老:年衰岁暮。

  参差:1. 纷纭繁杂。三国魏左延年《秦女休行》:“平生衣参差,当今无领襦。”南朝齐谢朓《酬王晋安》诗:“怅望一涂阻,参差百虑依。”明夏完淳《怀李舒章》诗:“浮云出修坂,余心常参差。”2. 蹉跎;错过。唐李白《送梁四归东平》诗:“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3.远离;阻隔。宋范仲淹《与知郡职方书》:“切少烦躁,损气伤神,益为灾矣……奉忧之心,公必悉之,其如参差,无以为力,奈何!奈何!”元邓牧《寄友》诗:“我还吴,君适越,遥隔三江共明月。明月可望,佳人参差。笑言何时,写我相思。”元张可久《一枝花·牵挂》套曲:“往来迢递,终始参差,一简书写就了情词。”另外,参差:不齐,隔绝。

  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1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翻译/译文

  (1)芙蓉山:地名。在今湖南宁乡境内。

  (2)苍山:青黑色的山。

  (3)白屋: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吠:狗叫。

  (5)夜归:夜晚归来。

  (6)贫:在这里指少。

  注释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赏析/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13

  浣溪沙·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西山晴雪入新诗。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他年江令独来时。

  注释

  五色芝:即灵芝。

  鸳鸯宫瓦:宫瓦俯仰相次,故以鸳鸯名之。

  西山晴雪:作者自注,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三月火:指蒙古军队的烧杀劫掠。

  江令:指南朝人江总,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此作者以江令自喻。

  注释

  五色芝:即灵芝。能益精气、强筋骨,久食延寿,旧以为兆端之草。

  鸳鸯宫瓦:宫瓦俯仰相次,故以鸳鸯名之。

  西山晴雪:作者自注,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三月火:指蒙古军队的烧杀劫掠。《史记·项羽本纪》中载: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火三月不灭。后世便以“三月火”为遭劫之典。

  江令:指南朝人江总,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不理政务,日与陈后主游宴后庭,颇有文名,陈亡入隋,此作者以江令自喻。

  赏析

  金亡之后,词人重游故都,触景生情,咏词寄怀。

  上片追忆金朝往昔盛况。“日射云间”二句意谓昔日在阳光照耀下的皇宫生长着五色神芝,宫殿鸳鸯碧瓦,红墙参差,一片昌盛景象。“西山”句,回忆曾将“西山晴雪”写入新诗的旧事,借眼前之景写怀念旧君情。

  下片转写现实。“焦土”二句,写蒙古军烧杀掠抢,社稷倾覆,故都化为焦土,而花枝树木不知人事之悲,依然年复一年自开自落,物是人非,愈感悲痛。最后以亡国入隋的江令自喻,自己已沦为异国臣民,在亡国后又独自重游故都,怎不令人感慨万千?

  全篇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写世事变迁,寓黍离之悲,是血泪和流的国难实录,语极痛切,情极感人。

  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14

  雪梅香·景萧索

  宋代 柳永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憀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译文

  在景色萧索的秋天里,我独自登上高楼遥望万里晴空。俯瞰四野,苍凉的大地深深的触动了我悲秋的情怀,这和当年宋玉因悲秋而写《九辩》的心情应该是一样的吧。秋天的渔市是那样冷落寂寥碧烟袅袅;水村残存的叶子在风霜中猎猎发红。楚天分外辽阔一望无际,江水浸泡着尚未落尽的夕阳,浪打浪波涛翻滚。

  凭栏临风,我想起来远方的佳人,离别的时日多了,想她亦是愁容满面,久锁双眉了吧。可惜当初,我们突然匆匆别离,有如雨云消散,天各一方。当初种种的美好情态,万般的和睦欢乐如今形同流水落花东飘西散,遥守天涯一方,望眼欲穿。难耐此恨无穷无尽,绵绵的相思萦绕在心间,我愿把这份相思托付给远行的大雁。

  注释

  “动悲秋”二句:宋玉《九辩》首句为:“悲哉,秋之为气也。”后人常将悲秋情绪与宋玉相联系。

  镇敛眉峰:双眉紧锁的样子。

  雨迹云踪:男女欢爱。宋玉《高唐赋》中写楚王与巫山神女欢会,神女称自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无聊:又作“无憀”

  分付征鸿:托付给征鸿,即凭书信相互问候。

  创作背景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或为虫娘)离别,作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日隆。此词为那一时期所著。

  鉴赏

  这是一首触景伤感,怀乡恋情之作。作者浪迹楚天,秋风萧瑟之时,登高望远,愁肠百转。

  词的上片写景悲秋,秋愁的气氛渲染强烈。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萧索,萧条冷落。首句景象的萧索衰败,隐含着秋意,为全词奠下了伤悲的基调。江淹《恨赋》:“秋日萧条,浮云无光。”词的第一句脱口而出,直接点出秋景的萧瑟。危楼,高楼,词人独自登上高楼仰望着万里晴空。

  “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次句是全词的立足处,下文均是诗人独立高楼面对晴朗的秋空时所见所感。登楼望远,往往会触动人的愁绪,这是古老中国上人传统的普遍的“情结”;何况,此刻诗人是一个人“独立”着,更添一丝孤独无依的悲凉。宋玉,战国楚辞赋家,后于屈原,或称屈原弟子,曾事顷裹王。《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十六篇,多亡佚。流传作品为《九辩》。叙述他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悲伤,流露出他抑郁不满的情绪,多为悲秋之感。这句意思是“当年宋玉悲秋时的思想情感与我现在的悲凉心情相同吧”。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两句极美的对句,是精炼的词的语言。这两句写秋风中渔市、水村的冷落、凄寒。虽是碧烟红叶也是秋凉的感觉。袅,缭绕的烟雾。碧,烟的颜色。红:秋天树叶经霜而红。诗人举目所见,渔乡村市上面的寒冷碧空中,一股炊烟袅袅上升;临水村边的枫树落叶,在秋风中旋舞着红色。

  “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末韵三句气象极开阔而壮美。江水托着未落的斜阳。溶溶,水流动的样子。杜牧《阿房宫赋》:“二川溶溶,流入宫墙。”这里说江水一泻千里,波浪浩荡。末韵连上文第三韵展现出一幅带有动态的古老中国水村晚秋画面:远景是兰天孤烟,中景闪着金光的溶溶水波,近景则是水村错落的红叶。

  下片见景动情,想念佳人,思绪无限。流露出作者怀念风尘女子真挚的情怀。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镇,长久的意思。敛,收敛。愁眉紧锁。别后,她一定满脸愁颜,深锁眉头,心中痛苦不堪。

  “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顿乖,突然离开。“雨迹云踪”是暗中化用宋玉《高唐畎》典故,“云雨”指男女幽会。雨迹云踪,雨散云消,突然匆匆离别,各奔东西,互不见踪迹。这里柳永是指自己和“佳丽”的欢会。大概他俩情意相投,是客观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分离。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她是如此美丽动人、温柔体贴,两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欢悦,谁知忽然像落花流水那样各自西东了。这两句是七言对句,“正”和“忽”两个虚字,生动地写出了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意的矛盾。前一句如胶似漆,后一句东分西散无法复回;形成强烈的反差,加重了抒情的力度。

  “无聊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无聊,烦闷,潦倒失意,心情无所寄托,这就点明了自己无聊的怨恨和对佳丽的情思情意,离别的恨是那样愁闷,无所事事,难忍难耐。征鸿,远飞的鸿雁。“征鸿”为高楼所望见,这与开头“危楼独立”遥遥呼应,“尽分付”三字表示涛人想竭力摆脱悲秋情绪所带来的种种烦闷与苦痛。把这种相思情,分给远去的鸿雁,带给心爱的人,让她知晓我的相思苦。

  赏析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其词作以描写旅况乡愁和离情别恨为主要内容。《雪梅香》(景萧索)一词写游子的相思之情,在柳词中虽属雅词,但是感情洋溢,明白如话,风格与其俚词是一致的。词中描写一位客居他乡的游子,正当深秋薄暮时分,登上了江边的水榭楼台,凭栏远眺,触景伤情,追忆过去的幸福时光,无限思念远别的情人。词的上片写词人登楼之所见:高远的晴空,映衬着萧条冷落的秋景,深深触动了词人的悲秋之情。不禁想道:当初宋玉作《九辩》时,心绪大概也是如此吧!“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对仗十分工巧。渔市、水村勾画出一幅江边的萧索秋景:碧色的烟柱孤独地飘忽在寒意渐浓的秋气里,如血的夕阳染红了斑斓的落叶,红色的叶片随着萧瑟的秋风上下飞舞。这里,词人用秾艳的色彩把悲秋的哀愁充分地体现出来。“愁红”在古代诗词中多用来描写被风雨摧残的鲜花。但这首词中的“愁红”,当是指落叶而不是花。首先,既然已见残叶飞舞,当是暮秋时节;而残叶都已飘落,恐怕残花早已化作香尘了吧!再者,这两句词是工整的对句,前一句的“寒碧”是描摹孤烟的色彩,那么,这一句的“愁红”也当是形容残叶的颜色,而不应脱离“残叶”去牵扯落花。然而,这里似乎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即“寒碧”和“愁红”这两个表现色彩的词还能引起人们进一步的联想。“寒碧”,暗示情人紧蹙的双眉;“愁红”,借指情人憔悴的愁容。古代女子以碧色画眉,因此,古诗词中也就常有这样的描写,如唐人张泌《思越人》词:“东风淡荡慵无力,黛眉愁聚春碧”;古人更常用“愁红”比喻女子的愁容,如顾敻《河传》词:“愁红,泪痕衣上重。”碧色是令人伤心的颜色,又是女子画眉的颜色,所以,词人由袅袅上升的一缕碧色炊烟联想到情人的黛眉,由被夕阳染红的落叶想到被风雨摧残的落花,进而联想到分别时情人带泪的愁容,也便是很自然的事情。因此,下片首句就写道:“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别后愁颜”照应“愁红”,“镇敛眉峰”照应“寒碧”。一个是明白描写,直抒深情;一个是暗中达意,景中关情,词人对其情人的真诚眷恋于此可见一斑。词人把视线从岸边移到江上:辽阔的江天,一抹斜阳浸入万顷波涛之中,江水缓缓地流向远方。这几句描绘“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江景,怀人之情尽在不言之中,读者从中不难体会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意趣。词人在下片直抒胸臆,回忆昔日与情人欢会的幸福,无限怅惘,相思愈深。词人迎着江风而立,脑海中浮现出情人的音容笑貌,雅态妍姿。或许当日正在相聚小饮,清歌婉转,妙舞翩翩;或许正在花前月下,两情缱绻,欢度春宵,然而,突然到来的别离,使热恋的情人“顿乖雨迹云踪”。过去的幸福已成为美好的回忆,在这肃杀的秋天里,暮色苍茫,客居他乡的词人只能独倚危楼,悲思绵绵,怅憾难言,相思难遣。这复杂的情感在胸中汹涌,犹如面前奔腾的大江。无可奈何的词人只能托付远飞的大雁把这相思之情,悲秋之感,游子之心带过江去,传达给自己的心上人。结语包容了词人的欢乐、忧伤、回忆、希望、幻想,总括全词意蕴,韵味深长。

  读者不禁感叹:若非亲感身受的真实思想感情,怎能写出如此披肝沥胆,情重意浓的词句!柳永终生落魄,怀才不遇,走马章台,混迹青楼,过着“诗酒风流”的日子,是封建时代的真正的浪子。从其《乐章集》中诸多诗词来看,他与妓女交好,不似那班轻薄子弟以玩弄女性为目的,而是极重感情,怜之,爱之,思之,念之,情深意笃,感人肺腑。这类作品不仅《雪梅香》一词,它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等等,不胜枚举。柳永的真情换来了同样的真情。他因写俚词被统治者排挤出上流社会,下层社会的人们,尤其是妓女们却喜爱他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南宋叶梦得语),就是明证。柳永生前家无余财,死后由几个妓女合资才得以入殓成葬,这当可以看作是对柳永真诚的报答吧!

【雪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江雪》原文及翻译赏析01-07

《夜雪》原文、翻译及赏析11-12

雪望原文翻译及赏析12-30

雪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2-30

雪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4-23

《江雪》原文翻译及赏析06-01

《沁园春·雪》原文及翻译赏析02-16

对雪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9

雪梅香原文翻译及赏析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