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原文及赏析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朝代:宋代
作者:吴文英
原文:
明月枝头香满路。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倒照秦眉天镜古。秋明白鹭双飞处。
自摘霜葱宜荐俎。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帽堕笑凭纤手取。清歌莫送秋声去。
鉴赏:
“明月”三句,叙秋景。“枝头香”,指桂花。此言明月照桂树,花香飘满路。词人见了眼前之景,忽然想起:如果接连刮起几天西风,那末树上的桂子将要被风吹得满地皆是。“花如雨”,指桂花落如雨点一样,此是类比。“倒映”两句,九日即景之词。言重九夜月亮像秦镜般高悬天空,秋高气爽,水边的白鹭受到月光的惊动,双双冲霄飞去。上片即景和韵。
“自摘”三句,述过节。言词人从自家菜园中摘来了比较干净、新鲜的青葱,适宜于作为重阳祭祀用的菜肴,装盆上供。词人说:只可惜已到了重阳节,我还没有搞到几盆应时的菊花啊!“帽堕”句,化用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意境。两句言词人九日随俗登高,被山风吹落了帽子,他就笑着请同行佳人代他正冠。他登上高处,清歌一阕,更觉得碧天高远而空旷,但他希望,歌声不要随着秋声的离去而随之消失。此祝辞也。“清歌莫送秋声去”,是词人的衷心希望,因为秋天是万物收获的佳节,所以他不希望匆匆送走“秋声”。下片词人着重阐发自己对“秋声”的感受。
词句注释
1.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以南唐冯延巳《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殊词)为正体,此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另有变体二种。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梦窗词》中,题其名的有六首,而和词或用其原韵而作的有五首。韵:即和韵,是用他人诗词所用的韵而作诗词。分用韵、依韵、次韵三种。
2.枝头香:指桂花盛开、桂子飘香。点重九节气特点。
3.秦眉:秦望山,在绍兴东南四十里。是群峰之杰,秦始皇登此以望南海。天镜:以天为镜。
4.霜葱:洁白纤细的女子手指。荐俎(zǔ):奉献祭品。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肉的礼器,此代指食品。
5.黄花:菊花。
6.帽堕(duò):用孟嘉落帽故事。《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为征西将军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宴龙山,僚佐毕集,皆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7.清歌:没有管弦乐器伴奏的歌唱。又指清亮悠扬的歌声。
白话译文
明月照桂树,花香飘满路。见了眼前之景,忽然想起:如果接连刮起几天西风,那末树上的桂子将要被风吹得满地皆是。重九夜月亮像秦镜般高悬天空。秋高气爽,水边的白鹭受到月光的惊动,双双冲霄飞去。
从自家菜园中摘来了比较干净、新鲜的青葱,适宜于作为重阳祭祀用的菜肴,装盆上供。只可惜已到了重阳节,我还没有搞到几盆应时的菊花。我九日随俗登高,被山风吹落了帽子,就笑着请同行佳人代我正冠。登上高处,清歌一阕,歌声不要随着秋声的离去而随之消失。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年代已不详。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梦窗词》中,题其名的即有六首,而和词或用其原韵而作的有五首之多。此词为重阳登高宴饮,唱和见山所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词写重阳节。发端“明月枝头香满路”一韵,从桂花着笔,出笔不俗,李清照云:“梅定妒,菊应羞”“自是花中第一流”(《鹤鸪天》)而“明月”一词又将桂花生于月中的神话传说连在一起,开篇便涂上一层神异色彩。“枝头香满路”写桂花盛开于枝头,桂子飘香于四野。“香满路”写桂花之香,极为浓烈,传播殊远,故民间有“九里香”之誉。“几日西风”一韵,写桂花在飒飒西风中飘落,“花如雨”极写落花之多。“倒照秦眉天镜古”一韵,继写重阳节之景物:上句写山水,言秦望山色如眉黛,倒影入平如镜面的湖水中,“天镜”一词,用唐诗句。宋之问:“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李白:“开帆入天镜,直向澎湖东。”下句以白鹭双飞之美姿衬出重阳节时的蓝天明洁高爽。
上片即景和韵;下片词人着重阐发自己对“秋声”的感受。
下片“自摘霜葱宜荐俎”一韵,写重阳节友人们的宴饮,席间有歌女侑酒。“自摘”“霜葱”二词是倒文,言女子用纤细的手指摘取食品,“荐俎”写歌女们奉献食品。“可惜重阳”一韵,言重阳节,菊花尚未盛开,故曰“不把黄花与”,此处“可惜”二字,表达了惜花之情,并且将“重阳节”人格化,惜它未把菊花送来,颇感遗憾。“黄花”,菊花也。历来被视为高洁之花。词中的“可惜”二字,表达了词人对菊花的怜惜、赞赏之情。“帽堕笑凭纤手取”一韵,用晋朝孟嘉重阳堕帽的故事,但词中又加以变化,说“笑凭纤手取”,可见写落帽并非实写,而是呼应上片“西风”,又呼应了下片的“霜葱”,进一步点明重阳佳节宴席上有女子侑酒之事。“清歌莫送秋声去”一句中的“清歌”言席间歌女以悠扬清亮的歌声娱宾。“莫送秋声去”表达了对重阳时秋景、秋声的留恋之情。
此词在章法上,采用过片则变法。上片写重阳的景物:桂子飘香、落花如雨、秋山如眉、秋水如镜、白鹭双飞。下片写佳节时的宴饮活动,以纪实手法写歌女侑酒等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词中善用代字,如以“霜葱”“纤手”代指歌女,以“秦眉”代指秦望山,以“天镜”代指湖水,以“黄花”代指菊花等。刘永济曰:“代字亦词家习用法,是诗词家常用以增加词语的色泽的。”(《微睇室说词》)
名家点评
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理事刘永济《微睇室说词》:起从月桂说。“西风”二句写桂花落也。“倒照”二句,上句言山色如眉黛倒影入湖中。……下句切秋时说。“白鹭双飞处”,秋光最鲜明也。换头从九日宴饮说。“自摘”句实写宴饮。“可惜”二句言菊尚未花。……而曰“纤手取”,知宴席间有歌妓,故下有“清歌莫送秋声去”之句。]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编审李琏生: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拆开来看,自见其炼字炼句功力。首句,“明月枝头”言月色“香满路”,仿佛月光把枝头芳香抛洒一路,看似不成片段,却是相互连成一体。“倒照”句与“明月”句相对应,出语奇崛。“秋明”句,如白鹭月下双飞图。“帽堕”句,细节逼真。以上组成一幅重阳夜游惜秋图。(《蝶恋花》)
作者简介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72年),宋代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原出翁姓,与翁元龙为亲兄弟,后出嗣吴氏。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侯门,结交权贵,流寓吴越,多居苏州。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为苏州仓台幕僚,淳祐间在吴潜幕府,景定后客荣王邸。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绵丽,措意深雅,守律精严,炼字炼句,又多自度腔,词上承温庭筠,近师周邦彦,在辛弃疾、姜夔词之外,自成一格。对南宋后期词影响很大;缺点是其词雕琢工丽,音律谐婉,然多数词意晦涩,题材狭窄。张炎批评说:“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词源》)。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将吴文英、辛弃疾、周邦彦、王沂孙列为宋词四大家。今存《梦窗词》甲、乙、丙、丁四稿,存词三百余首。
【《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原文翻译及赏析10-31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原文及赏析12-31
蝶恋花原文及赏析04-24
蝶恋花原文及赏析02-20
蝶恋花原文及赏析06-16
《蝶恋花》原文及赏析11-25
《蝶恋花》晏殊原文注释和赏析01-02
归有光吴山图记原文及赏析11-14
相思令·吴山青原文翻译及赏析04-02
闻鹊喜吴山观涛原文赏析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