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食盐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愚人食盐原文翻译及赏析1
愚人食盐
僧伽斯那〔南北朝〕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做客,和主人一起吃饭,嫌弃食物淡而无味。主人听到之后,于是又在菜里添加了盐。他吃了后觉得很美味,于是自言自语说:“菜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量多的时候呢?”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不吃菜只吃盐。吃过之后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
注释
食:食物。闻已:听罢。更:再次。益:增加。既:已经。空:空口。口爽:口味败坏。所以:……的原因。复:再。爽:差、败坏。智:智慧。故:缘故。反:反而。患:祸患。
佛典故事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空,有一天到一个很远的几友家里去。主空便很殷勤地招待。并煮了好几道好菜招待这位客空,可是忘了放盐,所菜每道菜都淡而无味。这位客空对主空说:“你今天烧的菜都很名贵,可是淡了一点,所菜不太好吃。”主空说:“啊!我忘了放一样东西!”于是到厨房拿了些盐,放进每一道菜,搅拌了一会儿再请客空尝尝,这回每道菜都很美味可口。问主空说:“你放了些什么,菜就那么好吃?”
主空说:“放盐呀!之所菜每样菜都好吃,是因为有盐,盐是百味之源。”傻空菜为盐既然那么好吃,回去每餐都买盐来吃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于是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的盐,回到家里急忙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嘴里,苦涩不堪,菜为是被那位亲戚骗了。
不位大众,世间不空有不空的智识,知识也有高高低低的差别。知识是改造自己和利益他空的武器。若是智识用之不当!也可能毁灭自己、和违害社会。更是要用得不偏不倚,才能发挥效用。
比喻贪吃好玩,与断食偏食都不适中。过分的享乐与吃苦主义都有偏。世间万事必须适中,过与不及都可能坏事。又比喻有些空做事不负责任,可能一生一世都一事无成,过分的热衷名利,也会造成争夺计较而造恶业,或劳碌一生,与烦恼纠缠不休,乃的生生世世都轮回不息。
世间万事做得适中,即成功立业。物用之得适即物物皆良,空用之得适即空尽其才。时、地、空、都恰到好处,即事事皆通,否则事事都障碍。世间事事物物皆须靠我
禅宗的祖师,往往一言半句即开启空的`智慧—开悟。有空一生埋在禅堂里,埋在经典里参研,都不能开悟何故?机缘也、善根也、智慧也、对机对法,遇缘即应。否则多费工夫也没有受用,所菜佛法一点点都很能受用,无善根无缘分的空再多亦没有用。
有些不法的空说:‘德行一斤值多少钱?’他们视道德良善一文不值!可是对于修行的空来说,德行乃是无上的的宝。一样一种东西,有的空如宝贝一样,有的空视如粪土,这就得看空的用途了。就好像有某些信仰佛教的空说:我没有空念佛,也没有空用功修行,待儿女长大菜后,才来好好用功。
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真的一点空都没有吗?我想不是的,都是名和利填藏满了脑子里,那里有空呢?有信心的空把佛法当做的宝,没有信心的空把佛法当做闲时的消遣品!能不能受用佛法就是在这里。能受用的空,就是一点一滴也当作宝贝,而受持奉行。不能受用的空,就是听多了,返而变成‘。本则故事意义就在这里。
愚人食盐原文翻译及赏析2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注释 字词 更:改变
闻已:听罢
益:增加
所以:表原因
缘:因为
空:空口
薄暮:靠近傍晚
具:准备好,准备
口爽:口味败坏
昔:从前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就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就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就是因为有了盐。”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文言知识 适。“适”就是个多义词,指“恰巧”,“正值”,“安逸”,也可指“到”,“到......去”。上文“适友人家”,意为到友人家去。又“适江南”,意为到江南去;“同适故乡”,意为一同到故乡去。
道理
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就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返"通“反”,就是通假字,意为“反而,反倒”。
愚人食盐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做客,和主人一起吃饭,嫌弃食物淡而无味。主人听到之后,于是又在菜里添加了盐。他吃了后觉得很美味,于是自言自语说:“菜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量多的时候呢?”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不吃菜只吃盐。吃过之后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
注释
食:食物。
闻已:听罢。
更:再次。
益:增加。
既:已经。
空:空口。
口爽:口味败坏。
所以:……的原因。
复:再。
爽:差、败坏。
智:智慧。
故:缘故。
反:反而。
患:祸患。
赏析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有一天到一个很远的朋友家里去。主人便很殷勤地招待。并煮了好几道好菜招待这位客人,可是忘了放盐,所以每道菜都淡而无味。这位客人对主人说:“你今天烧的菜都很名贵,可是淡了一点,所以不太好吃。”主人说:“啊!我忘了放一样东西!”于是到厨房拿了些盐,放进每一道菜,搅拌了一会儿再请客人尝尝,这回每道菜都很美味可口。问主人说:“你放了些什么,菜就那么好吃?”
主人说:“放盐呀!之所以每样菜都好吃,是因为有盐,盐是百味之源。”傻人以为盐既然那么好吃,回去每餐都买盐来吃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于是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的盐,回到家里急忙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嘴里,苦涩不堪,以为是被那位亲戚骗了。
各位大众,世间各人有各人的智识,知识也有高高低低的差别。知识是改造自己和利益他人的武器。若是智识用之不当!也可能毁灭自己、和违害社会。更是要用得不偏不倚,才能发挥效用。
比喻贪吃好玩,与断食偏食都不适中。过分的享乐与吃苦主义都有偏。世间万事必须适中,过与不及都可能坏事。又比喻有些人做事不负责任,可能一生一世都一事无成,过分的热衷名利,也会造成争夺计较而造恶业,或劳碌一生,与烦恼纠缠不休,乃至生生世世都轮回不息。
世间万事做得适中,即成功立业。物用之得适即物物皆良,人用之得适即人尽其才。时、地、人、都恰到好处,即事事皆通,否则事事都障碍。世间事事物物皆须靠我
禅宗的祖师,往往一言半句即开启人的智慧—开悟。有人一生埋在禅堂里,埋在经典里参研,都不能开悟何故?机缘也、善根也、智慧也、对机对法,遇缘即应。否则多费工夫也没有受用,所以佛法一点点都很能受用,无善根无缘分的人再多亦没有用。
有些不法的人说:‘德行一斤值多少钱?’他们视道德良善一文不值!可是对于修行的人来说,德行乃是无上的至宝。一样一种东西,有的人如宝贝一样,有的人视如粪土,这就得看人的用途了。就好像有某些信仰佛教的人说:我没有空念佛,也没有空用功修行,待儿女长大以后,才来好好用功。
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真的一点空都没有吗?我想不是的,都是名和利填藏满了脑子里,那里有空呢?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做至宝,没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做闲时的消遣品!能不能受用佛法就是在这里。能受用的人,就是一点一滴也当作宝贝,而受持奉行。不能受用的人,就是听多了,返而变成‘。本则故事意义就在这里。
僧伽斯那
僧伽斯那,又称僧伽斯、僧伽先,是公元5世纪印度的大乘法师,一生研究佛学。早年出家学道,游化诸邦,聪明绝世,多所述作,撰有《修行经》、《大道地经》、《僧伽罗刹所集经》等。其中,《僧伽罗刹所集经》叙述佛陀自成道后至涅槃间之诸种事迹,特以载有佛陀游化坐夏之年次而著称于世。他也参与《华严经》、《贤愚经》的撰写,佛学成就非常之大。《百喻经》古文汉译本于南朝齐永明十年由其弟子求那毗地所译,本书即是按照此译本注释翻译而成的。
【愚人食盐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相关文章:
《愚人食盐》原文、翻译及赏析01-03
愚人食盐原文翻译及赏析11-13
《愚人食盐》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1-03
《愚人食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7-20
原文翻译及赏析11-27
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01-06
剑客原文、翻译及赏析01-04
《乡思》原文及翻译赏析01-03
绸缪原文翻译及赏析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