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翻译赏析

时间:2024-12-04 09:09:27 志彬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翻译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释:

  1、大漠:指广阔无边的沙漠

  2、辕门:军营正门

  3、洮河:黄河支流。原于青海省、东北流经甘肃省临洮县,入黄河

  4、吐谷浑:古代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名。此处借以指进犯少数民族的首领

  翻译:

  大漠之中,狂风呼啸,尘土飞扬,天色昏暗。一队将士半卷着红旗出了军营,向敌军挺进。这时前方部队传来捷报:他们已在洮河的夜战中生擒敌军,大获全胜。

  鉴赏:

  这段文学,笔墨非常简炼,从当时的气氛和诸侯的反应中,写出了关羽的神威。论其客观艺术效果,比写挥刀大战数十回合,更加引人入胜。罗贯中的这段文字,当然有他匠心独运之处,但如果就避开正面铺叙,通过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去让人想象战争场面这一点来看,却不是他的首创,象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应该说已早著先鞭,并且是以诗歌形式取得成功的。

  “大漠风尘日色昏”,由于我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均呈自西向东或向东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形成一个大喇叭口,风力极大,狂风起时,飞沙走石。因此,“日色昏”接在“大漠风尘”后面,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天蔽日。但这不光表现气候的暴烈,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还自然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在这种情势下,唐军采取什么行动呢?不是辕门紧闭,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征。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这两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军队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这就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

  在这种悬想之下,再读后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可以说是一落一起。读者的悬想是紧跟着刚才那支军队展开的,可是在沙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却并没有轮到他们。就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情节发展得既快又不免有点出人意料,但却完全合乎情理,因为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这支强大剽悍的增援部队,既衬托出前锋的胜利并非偶然,又能见出唐军兵力绰绰有余,胜券在握。

  从描写看,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这是打破常套的构思。如果改成从正面对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平板,并且在短小的绝句中无法完成。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就把绝句的短处变成了长处。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这一切,在短短的四句诗里表现出来,在构思和驱遣语言上的难度,应该说是超过“温酒斩华雄”那样一类小说故事的。

  创作背景

  《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是盛唐时期王昌龄所写的《从军行七首》中的第五首.当时的唐朝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积极开疆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建功立业. 诗人受到这种时代精神的感染,以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这组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边塞诗篇,展现了唐朝军队的英勇和战争的宏大场景.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感和对边疆生活的热爱,在唐代诗坛上具有重要地位 。如《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以豪迈的气势表达了对边疆安宁的期望和对守边将士的赞美.

  诗歌特色

  画面感强烈:诗的开篇“大漠风尘日色昏”,描绘了大漠中狂风骤起、尘土飞扬,以至于天色昏暗的景象,一下子就将读者带入了紧张的战争氛围之中。接着“红旗半卷出辕门”,则展现了一支军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高举着半卷的红旗,迅速地从辕门出征的画面,红旗与昏黄的大漠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壮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战争的紧迫感和军队的英勇无畏.

  侧面烘托巧妙:本诗在描写战争时,没有直接对战斗过程进行详细的刻画,而是通过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展现。前两句描写后续部队出征的情景,后两句则笔锋一转,写前军夜战洮河北并已生擒吐谷浑的捷报传来 。这种写法不仅避免了正面描写战争的血腥和残酷,而且从侧面衬托出了唐军的强大战斗力和高昂士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可以自行脑补出战场上的激烈厮杀和唐军的英勇善战,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节奏明快:整首诗的节奏非常明快,前两句通过描绘出征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后两句则突然传来捷报,使诗歌的节奏由紧张转为欢快,形成了一种大落大起的艺术效果,充分展现了战争的戏剧性和唐军的胜利之喜,让读者的情绪也随之起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语言精炼:王昌龄的这首诗用词精准、精炼,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如“大漠”“风尘”“红旗”“辕门”等词语,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了边塞的环境和出征的场景;“日色昏”“半卷”等词语则细腻地描绘了当时的自然景象和军队的状态,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从军行原文赏析及翻译11-03

《从军行》原文翻译赏析03-16

《从军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0-19

《从军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1-22

从军行的原文翻译及赏析01-13

从军行原文翻译及赏析04-08

从军行原文翻译及赏析03-16

从军行李白赏析翻译07-20

昏镜词_刘禹锡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9-13

从军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热】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