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的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4-07-30 16:35:33 志彬 古籍 我要投稿

梁书的原文及翻译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梁书的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张充,字延符,吴郡人。父绪,齐特进、金紫光禄大夫,有名前代。充少时,不持操行,好逸游。绪尝请假还吴,始入西郭,值充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遇绪船至,便放绁脱鞲,拜于水次。绪曰:“一身两役,无乃劳乎?”充跪对曰:“充闻三十而立,今二十九矣,请至来岁而敬易之。”绪曰:“过而能改,颜氏子有焉。”及明年,便修身改节。学不盈载,多所该览,尤明《老》、《易》,能清言,与从叔稷俱有令誉。

  起家抚军行参军,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武陵王友。时尚书令王俭当朝用事,武帝皆取决焉。武帝尝欲以充父绪为尚书仆射,访于俭,俭对曰:“张绪少有清望,诚美选也;然东士比无所执,绪诸子又多薄行,臣谓此宜详择。”帝遂止。先是充兄弟皆轻侠,充少时又不护细行,故俭言之。充闻而愠,因与俭书。

  俭言之武帝,免充官,废处久之。后为司徒谘议参军,入为中书侍郎,寻转给事黄门侍郎。明帝作相,以充为镇军长史。出为义兴太守,为政清静,民吏便之。寻以母忧去职,服阕,除太子中庶子,迁侍中。

  义师近次东昏召百官入宫省朝士虑祸或往来酣宴充独居侍中省不出阁。城内既害东昏,百官集西钟下,召充不至。

  高祖霸府开,以充为大司马谘议参军,迁梁王国郎中令、祠部尚书、领屯骑校尉,转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天监初,除大常卿。寻迁吏部尚书,居选称为平允。寻除晋陵太守,秩中二千石。征拜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充长于义理,登堂讲说,皇太子以下皆至。时王侯多在学,执经以拜,充朝服而立,不敢当也。转左卫将军,祭酒如故。入为尚书仆射,顷之,除云麾将军、吴郡太守。下车恤贫老,故旧莫不欣悦。以疾自陈,征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未及还朝,十三年,卒于吴,时年六十六。诏赠侍中、护军将军。谥穆子。子最嗣。

  (选自《梁书·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五》)

  译文

  张充,字延符,吴郡人。父亲张绪,是齐朝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闻名于前朝。张充年轻时,不秉持操守,喜好安逸游乐。张绪曾经请假回到吴郡,刚进入西城,遇张充出去打猎,左手架着鹰,右手牵着狗,遇上张绪的船到达,张充便放下绳索解开袖套,在水边叩拜。张绪说:“一人而做两种事,不是太劳累了吗?”张充跪着回答说:“我听说三十岁而能自立,我现在二十九岁了,请等到来年再恭敬改变。”张绪说:“有过错而能改正,颜氏子有这种美德。”到次年,便修养自身改变节操。学习不满一年,涉览多种书籍,尤其通晓《老子》、《周易》,能够清雅地谈论玄理,和堂叔张稷都有好名声。

  出仕为抚军行参军,调任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武陵王友。当时尚书令王俭当权理事,武帝所有事都取决于他的意见。武帝曾经想委任张充的父亲张绪为尚书仆射,征求王俭的意见,王俭回答说:“张绪年轻时有清高的声望,的确是好的人选;然而东方的士人近来不坚持操守,张绪的几个儿子又大多行为轻浮,臣下以为这事应该认真挑选。”皇帝于是作罢。在这之前张充兄弟都轻佻任侠,张充年轻时又不顾小节,所以王俭那样说。张充听说后感到恼怒,于是给王俭写信。

  王俭报告给武帝,免除了张充的官职,废黜了很长时间。后来担任司徒谘议参军,和琅邪人王思远、同郡人陆慧晓等,都是司徒竟陵王的宾客。入京担任中书侍郎,不久改任给事黄门侍郎。

  明帝做宰相,任命张充为镇军长史。外出任义兴太守,行政清明而奉行无为而治,民众官吏感到便利。不久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授任太子中庶子,升侍中。

  起义军队停驻在京城附近时,东昏侯召集百官进入宫省,朝廷官员担心祸患,有的来往酣饮欢宴,张充独自住在侍中省,不出阁门。城内害死东昏侯,百官聚集在西钟下,召唤张充而不到场。

  高祖的藩王府邸建立,任命张充为大司马谘议参军,调任延国郎中令、祠部尚书、兼屯骑校尉,改任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天监初年,授任太常卿。不久调任吏部尚书,处于选拔官吏的部门有公平的称誉。不久担任散骑常侍、云骑将军。继而授任晋陵太守,品级为中二千石。征入任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张充擅长义理,登堂讲授,皇太子以下都到来。当时王侯多在学校中,手执经书叩拜,张充穿着公服而站立,不敢接受。改任左卫将军,祭酒照旧。召入任尚书仆射,不久,授任云麾将军、吴郡太守。到任便抚恤贫困老人,旧日朋友无不欢欣喜悦。因患病自己陈述要求,被征入任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没来得及回到朝廷,天监十三年,在吴郡去世,这年六十六岁。诏令追赠侍中、护军将军。谥号为穆子。儿子张最继嗣。

  赏析

  《梁书》由姚思廉与其父姚察合写而成,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以及萧梁皇朝五十余年的史事。该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还通过生动的叙事和人物刻画,展现了梁代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特点。书中对人物的评价往往深入透彻,能够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历史作用。同时,《梁书》的语言简练、劲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南朝梁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由梁武帝萧衍建立,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梁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门阀制度、佛教盛行等。《梁书》的创作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旨在全面记录梁代的历史,为后世提供借鉴。

  时代背景:唐朝开国之君极为重视史学,并希望通过修史来达到长治久安、永保皇业的目的。李世民曾亲领修撰《晋书》,并设立史馆专修国史。《梁书》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由姚思廉与其父姚察共同完成的。

  作者简介

  姚察:字伯审,祖籍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西),一生历仕梁、陈、隋三朝。他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尤善文史。梁朝灭亡时,姚察年仅二十二岁,但已展现出卓越的史学才华。入陈后,他历任秘书监、领大著作、吏部尚书等职,负责编撰国史。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姚察受敕编撰梁、陈二史,但未能完成便去世。

  姚思廉:字简之,姚察之子。自幼受家学熏陶,嗜书如命,一生历仕陈、隋、唐三代。在唐贞观初年,他历任著作郎、弘文馆学士、散骑常侍等职。唐太宗诏令他与秘书监魏征同著《梁书》,历经近九年努力,终于在贞观十年(636年)撰成。姚思廉在撰写《梁书》时,除了继承其父姚察的遗稿外,还参考了谢昊、许亨等九家梁书的成果。

  特色

  内容丰富:《梁书》全书分为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共五十六卷,详细记录了梁代五十余年的史事。

  人物刻画生动:书中对人物的评价深入透彻,能够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历史作用。同时,通过生动的叙事手法,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语言简练劲爽:《梁书》的语言特点鲜明,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书写,而采用散文形式。文字简练、劲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时代特色突出:《梁书》在记事记人方面,常常顾及到对于社会风气和时代特点的概括。如书中对梁朝末年门阀制度、崇尚佛教等社会特点的记载就十分突出。

  存在不足:尽管《梁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书中存在时间差误、前后矛盾的地方以及曲笔增美讳恶的弊病等。

【梁书的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梁书原文及翻译08-19

《梁书·刘孺传》的原文及翻译09-24

《梁书何胤传》原文及翻译09-29

《梁书·王筠传》原文及翻译08-18

关于《梁书·王僧孺传》原文及翻译09-24

《梁书·刘鄩传》原文及译文09-24

梁书张率传原文及译文10-02

《梁书·韦睿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08-10

《梁书·王筠传》原文阅读及译文09-28

《梁书·柳恽传》原文及译文解析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