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原文以及文字赏析

时间:2023-06-25 20:20:20 泽彪 古籍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原文以及文字赏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原文以及文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原文以及文字赏析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在文学作品里面,数字是有情感的,能够表达作者的独特意图的。“几千”与“两幅”相对比,“哪两幅”是说“任意的两幅、任意找两幅”都不会相同。强调了画作的丰富多样。)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为什么不写具体的花的品种,而是用这一种、哪一种?作者要表现的是“花朵”争芳斗艳的情景,用了这一种,哪一种,写的是花朵争艳速度之快,甚至不能去辨别到底是哪些花开了。“还没”、“又”表现了速度。将本来静止的画面写的活了起来,有了动感)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写景,要让读者读了以后头脑中能留下鲜活的画面。作者在这里,写了景物颜色的搭配,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颜色之美)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作者用镜子来比湖面的“静”,恰到好处。这里的“滑” 与“镜子”联系在一起,突出了湖面的静与平同时,用了“几乎”这个词,让人感到作者的描写客观。如果去掉几乎,就会让人感觉的作者的话脱离实际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数字的情感:“上百根、都、没有哪两只”,这些词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姿态的丰富多样。文中这样的写法出现了两次。)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本文安排材料的特点:移步换景。进了……就来到、走完……就来到、登上......向下望、下来……就是,用这样的行为动词来交代要写的景物是哪里。用这样的语言将所写的景物串联起来。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这是很值得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

  赏析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信“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叙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原文以及文字赏析】相关文章:

《颐和园》语文原文以及文字赏析04-15

《颐和园》语文四年级上册原文以及文字赏析07-07

闺怨原文以及赏析10-21

《师说》原文以及译文赏析06-15

春宵原文翻译以及赏析07-26

养花原文以及赏析老舍09-14

《梅花》原文翻译以及赏析09-09

春日原文翻译以及赏析07-26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