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涂《春夕》阅读答案附赏析翻译

时间:2024-03-21 22:30:53 春鹏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崔涂《春夕》阅读答案附赏析翻译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崔涂《春夕》阅读答案附赏析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崔涂《春夕》阅读答案附赏析翻译

  春夕旅怀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春夕旅怀即春夕

  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2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春夕》是作者旅居湘鄂时所作。

  (1)请谈谈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 颔联用了什么典故?此外,颔联还有哪些值得称道的表达特色?(3分

  (3)概述全诗表达了作者那些情思?(4分)

  (4)子规是哪种鸟的别名?李白的《蜀道难》中哪两句也是写子规的?(2分)

  (5)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6)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分)

  (7)结合全诗,简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阅读答案:

  (1)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点明在异乡送春归的诗人形象(点明春归时节我身在异乡);引起下文诗人凄楚的情怀的抒发。(每点1分)

  (2)分析:典故:庄周梦蝶(或:杜鹃啼血)(1分)

  虚实结合: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下句实写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月”相伴。

  烘托渲染(视听结合):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注意,视听结合分析时不能将蝴蝶一句作为视觉描写)

  曲折层递: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这三层愁情,一层比一层深。(每点1分,写出两点即可。)

  (3)分析:春逝之伤;思乡之苦;迟暮之悲(或“对范蠡功成身退的羡慕”);故园美好却欲归不得的矛盾。(答出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4)杜鹃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对比的表现手法。“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形成对比。

  作用:渲染了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苦。

  (6)诗的前四句运用“流水、落花、东风、梦、子规、月”等意象,(2分)描绘了落花满天的暮春之景,构成清冷孤寂(凄凉愁惨)的意境。(1分)

  (7)①诗人面对着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景色,表达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②“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表达了游子孤身漂泊异乡的思乡之情。

  ③“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语,深刻地传达出诗人仕途坎坷、孤独飘零的苦闷彷徨、悲愁痛苦之情。4同时,从暗用五湖典故看,含有归隐田园之意。(答对一点得两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满分)

  注:崔涂,唐代诗人,浙江人。公元888年举进士,终生飘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

  (1)首联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2分)

  (2)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4分)

  (3)有人认为尾联中的“归”有归隐之意,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5)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6)子规是哪种鸟的别名?李白的《蜀道难》中哪两句也是写子规的?(2分)

  答案:

  (1)(2分)①交待了时令(季节)、地点;(1分)②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1分)

  (2)(4分)虚实结合、用典、对比(衬托)、对偶、视听结合、借景抒情。(每点1分,答对4点得满分)

  (3)(4分) “自是不归归便得”一句,表达了诗人想“归”而不能“归”的无奈;(2分)“五湖烟景有谁争”句中化用范蠡携西施归隐五湖的典故,可知“归”字含有归隐田园之意。(2分)

  (4)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之情:对社会的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仕途坎坷、年华易逝的自伤之情;渴望归隐的迫切心情。3分

  (5)运用了虚实结合和映衬的表现手法,“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相互烘托、映衬。作用:渲染了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以景传情,表达作者的思乡之苦。3分

  (6)杜鹃。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2分

  ⑴首联写景有何作用?

  ⑵本诗在用典、想象及倒装方面都有精妙之处,请选择其一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⑴诗歌起笔写景,描绘出一幅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随春去。以景写情,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叹。把东风拟人化,但不是春风送我回故乡,而是我在异乡送春归,“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牵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忧愁、伤感)。

  ⑵用典:颔联运用了“庄生梦蝶”的典故,创造出曲折幽深的情境,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尾联暗用范蠡泛舟五湖、归隐田园的典故,“归”还含有归隐之意。想象:作者用“蝴蝶梦”想象梦中回乡的片刻欢娱,“杜鹃啼三更”令人联想游子之心,渲染了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思乡之情顿出。倒装:尾联倒装,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人和我争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倒装后强调了“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深刻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自嘲、自我安慰的心理。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思乡之情。从“家万里”“故园书绝”“自是不归”等处可以看出。

  2.用渲染、烘托手法,缘情写景,以景传情。第一句,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以残春之景,写诗人的思乡之情。第三句,子规啼与三更月,构成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传达思乡之情。

  参考译文

  水不停地流走,花儿不断地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的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抢的。

  赏析:

  《春夕》是唐代诗人崔涂旅居湘鄂时所作的羁旅诗。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时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写得深婉感人,极富诗意,反映了诗人羁旅生涯中浓烈的苦闷情绪。全诗意象朦胧,意境深婉,格调沉郁。

  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我安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赏析

  【注】

  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5.下列对本诗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渲染了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写东风送我过楚城,表明春已逝去。

  B.颔联扣紧“春夕”二字,写出梦中归乡之乐与醒后的孤单,抒发诗人凄楚之情。

  C.颈联写诗人思乡念亲,忧心如焚,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愁苦,溢于言表。

  D.尾联诗人赞家乡山水美景,有归隐之意,而上句又透露出诗人欲罢难休的苦闷。

  16.本诗中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15.A(不是东风送我过楚城,而是我送东风从楚城离去。)

  16.①借景抒情。颔联中三更时分月上枝头,子规啼鸣的凄清春夕图景,虽未明言思乡,一片乡情尽在景中。

  ②借典故抒情。“水流花谢”化用李煜诗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暗含诗人凄凉之情;“蝴蝶梦”句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现出梦中归乡的快乐;“五湖”句暗用范蠡归隐的典故,含自己归隐之情。(6分。一点3分。)

【崔涂《春夕》阅读答案附赏析翻译】相关文章:

《春夕酒醒》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7-05

《春题湖上》阅读答案附赏析04-14

《题君山》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11-28

虞世南《蝉》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8-02

竞渡诗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12-19

《山中留客》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3-21

王昌龄《出塞》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6-13

杜甫《登楼》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6-14

谢灵运《岁暮》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6-25

李商隐《嫦娥》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