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百战奇略·第三卷·备战原文和翻译
《百战奇略》一书中可体会到刘基的军事思想,刘基明确反对好战,认为好战是违反道德行为,只有万不得之时方可用兵,若征战不休,最终会自取灭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百战奇略·第三卷·备战原文和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战奇略·第三卷·备战原文及翻译
第三卷·备战
作者:刘基
凡出师征讨,行则备其邀截,止则御其掩袭,营则防其偷盗,风则恐其火攻。若此设备,有胜而无败。法曰:有备不败。
三国,魏大将吴璘征南,兵到精湖,魏将满宠帅诸将在前,与敌夹水相对。宠谓诸将曰:今夕风甚猛,敌必来烧营,宜为之备。诸将皆警。夜半,敌果遣十部〔伏〕来烧营,宠掩击,大破之。
译文
作者:佚名
大凡出兵征伐敌人,行进中要防备敌人中途截击,停止间要防备敌人突然袭击,宿营时要防备敌人偷营劫寨,有风天要防备敌人实施火攻。如能处处做好防备,就能取胜而无失败。诚如兵法所说:“预有充分准备,就不会失败。”三国时期,魏国派遣大军南下进攻吴国,当抵达精湖时,伏波将军满宠率领诸军行进在前,与吴军隔水对阵。满宠对诸将说:“今天晚上风很大,敌人必定要来火烧我们营寨,大家应当做好准备。”众将听后都加倍警戒。到了半夜时分,吴军果然派遣十个分队前来烧营,满宠指挥魏军突然出击,一举而打败了敌人。
书本介绍
中国古代分条论述战法的兵书。约成书于北宋末。明崇祯本《韬略世法》称该书为南宋末谢枋得编辑,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后被更名为《百战奇略》,题明刘基撰,实系清人伪托。现有明刻本存世,10卷,3万余字。《百战奇法》以《武经七书》等古代兵法为依据,以五代前的战例相印证,书列百目,着重论述了古代战争的作战原则和方法。它指出:“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明弘治十七年《武经总要》附刻本《百战奇法》,下同),了解和分析敌我的实际情况,是制定用兵方略的前提。只有在“计料已审”之后出兵,才能无往而不胜。
它认为:“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强调因变制敌、灵活用兵,不同敌情采取不同作战方式。有胜利把握时,要采取进攻作战,无胜利把握时,则应采取防御作战;我众敌寡时,要分兵多路进击敌人,敌众我寡时,“当合军以击之”;对初来阵势未定之敌,要“先以兵急击之”,对阵严锋锐之敌,则“候其阵久气衰起而击之”;对人多粮少、外无救援的守城之敌,要缓攻,而对人少粮多、外有强援的守敌,则应速取,等等。
强调要采取各种巧妙手段惑敌、误敌,致敌“有破灭之势”而歼之。如,我强则示敌以弱,我弱则示敌以强;我欲远渡,示敌以近济,我欲近攻,则示敌以远击;敌强则“卑辞厚礼,以骄其志”,敌众“则设虚形以分其势”,敌贪婪则设饵“以利诱之”,敌之君臣和则“遣谍者以间之”,敌之邻国则交之“以为己援”;交战中,或“惊前掩后”,或“声东而击西”,“使敌人不知其所备”,以出奇制胜,等等。
还强调作战中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认为这是实现“以寡敌众,以弱胜强”的重要因素。因此,主张“若有形势便利之处,宜争先据之”:山战“须居高阜”,谷战“必依附山谷”,水战“须居上风、上流”,泽战则应坚守“环龟”(即四周低中间高之地)。并且,在不同地形、气候条件下作战,要采取不同的作战手段和战法:在丘陵山地对敌骑兵作战,要使用步兵;在平原旷野对敌步兵作战,要使用骑兵和战车;在干旱天候对营于草莽山林之敌,可采取火攻;而在风雪天气作战,则要乘敌不备,“潜兵击之”,等等。
《百战奇法》对军事斗争中的对立统一关系,诸如强与弱、众与寡、攻与守、进与退、胜与败、安与危、利与害等,分篇立论,对比分析,说明相反相成的道理,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该书简明扼要,事理结合地论述用兵之道,颇具特色,有参考价值。但书中所反映的统治阶级企图靠战争进行掠夺的思想等内容,则是封建糟粕。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百战奇略·第三卷·备战原文和翻译】相关文章:
《百战奇略·第三卷·交战》原文及翻译06-13
《百战奇略·第三卷·形战》原文及翻译06-13
关于百战奇略·第三卷·势战原文及翻译06-12
百战奇略雪战原文及翻译11-19
《百战奇略·第三卷·昼战》原文译文06-12
百战奇略·第九卷·和战原文和翻译06-13
关于百战奇略:通变论原文及翻译06-13
百战奇略·指物论原文及翻译参考06-13
百战奇略·第二卷·主战原文和翻译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