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家训全文译文

时间:2022-09-21 01:03:00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诸葛亮家训全文译文

  夫君子之行出自《诫子书》诸葛亮(选自《诸葛亮集》),“夫”是句首发语词,用于引起下文的议论,无实意,“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行”指操守,品德。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诸葛亮家训全文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诸葛亮家训全文译文

  原文: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③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④,险躁则不能治性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⑥,多不接世⑦,悲守穷庐⑧,将复何及!

  【注释】

  ①行:行为作风。

  ②淡泊:恬静寡欲,不图功名富贵;生活简朴,不追求享受。

  ③宁静:心情安静,专心致志。

  ④淫慢:放纵轻浮。励精:振奋精神,精益求精。

  ⑤险躁:浮躁,不冷静;治性:陶冶情操。

  ⑥枯落:干枯衰落,此指年老力衰,学无所成。

  ⑦接世:接触社会。

  ⑧穷庐:简陋的房屋。

  释义:一个德才兼备者的操行,以静心来修炼性情,以恭俭来涵养品德。做不到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志向,做不到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学习需要心静,成材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可能学有所成。年龄会同时光一起逝去,意志会随岁月一天天消磨,最后精力衰竭而学识无成,大多不被社会所用,到那时悲哀地守着没有前途的家,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

  解读:

  这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全文短短八十六字,阐述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诸葛亮写此书,以古代贤者所应具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素质要求谆谆告诫他的儿子。他以政治家的胸襟和眼光,结合切身经验,要求子孙从修身养德做起,励志勤学,为将来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做好准备。诸葛亮在信中指出,“淡泊”、“宁静”是陶冶高尚情操、树立远大志向的前提。他还阐明了学习与成才的关系,肯定了才能和学业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诸葛亮还突出强调了“淫慢”与“险躁”是养性励志的大敌,从而更加肯定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最后,诸葛亮特别告诫子孙不要蹉跎岁月,虚度年华,要努力“接世”,经世致用,否则会老大徒伤悲,后悔莫及。诸葛亮在这封家信中的话,都是从人生经历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至今仍具有非常积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被许多人视为座右铭。

  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诸葛裔孙们宁静务实,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明清两代,诸葛村出进士5人,举人11人,官吏50多人,其中,仅正七品以上的官员就有知县13人,京官及州府道官员10人,《兰溪县志》上列传的有16人,列入人物传略的23人。他们继承先祖遗风,公而明察,廉而生威,勤于职守,廉于自律,不受不污,甘守清贫,留下难得的官声和政绩,赢得了后人的景仰和赞颂。从历史资料中得到考证,诸葛后裔中没有出现过一名贪官;近30多年来,村中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

  诸葛亮晚年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诸葛村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幼稚孩童都能熟记于心。它是当地诸葛小学的必修课,村民们家贴的对联,往往都是其中的名言警句。《诫子书》不光是诸葛氏家训,也是中国传统家规中的瑰宝,给后人以深刻的教育启迪。

  鉴赏提示: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文章思想: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

  关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诸葛亮家训全文译文】相关文章:

朱子家训全文及译文09-07

大学全文译文11-17

孝经全文及译文12-31

大学全文的译文05-09

《大学》的全文及译文11-17

秋水全文及译文12-30

花影全文及译文05-25

尚书全文及译文03-11

反经全文及译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