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扬州慢·淮左名都》译文及注释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译文及注释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扬州慢·淮左名都》译文及注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而惊。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完好毫无损伤,桥下波心荡漾一弯冷月寂寞。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
注释
⑴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⑶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⑷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弥望:满眼。
⑸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⑹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⑺淮左名都:指扬州。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名都,著名的都会。
⑼解(xiè)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⑽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⑾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⑿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⒀渐:向,到。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扬州慢·淮左名都》译文及注释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一首表达对历史名城扬州凋敝景象的感慨和故国之思的词作。
词的开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点明了扬州昔日的繁华地位以及作者对其的美好向往;“解鞍少驻初程”则描述了作者刚到达这座城市时的情形。接着,“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描绘了词人所见的只有无尽的荠麦,与曾经的繁华盛况形成鲜明对比;“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三句反映了战争给城市带来的创伤,以至于连废墟和树木都厌恶提起战事。
其中,“胡马”暗指金兵,“窥江去后”暗示了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之后的破坏;“废池乔木”则让人想象到一度繁荣的城池如今只剩废墟和枯树。最后,“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凉的气氛,词人通过描写日暮时分的景象,衬托出扬州城的荒凉和空旷。
整首词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故国之思和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城市的描述,更是对一个时代、一段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哀悼。《扬州慢·淮左名都》因其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宋代词坛上的经典之作。
【《扬州慢·淮左名都》译文及注释】相关文章:
《扬州慢·淮左名都》阅读答案与翻译06-14
左掖梨花注释鉴赏及译文08-01
杜甫《春宿左省》译文及注释10-14
《宴清都·初春》译文及注释09-24
《高都护骢马行》译文、注释及鉴赏11-07
《扬州慢》教案03-14
《扬州慢》教案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