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原文翻译

时间:2022-11-16 14:22:25 古籍 我要投稿

苏武传原文翻译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武传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7.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收 系张胜 收:逮捕

  B.(虞常)私候胜曰 候:拜见

  C.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坐:定罪、治罪

  8.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欲因此时降武 ②君因我降,与君结为兄弟

  ③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④后虽欲复见我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9.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一项( )

  A.因泣下霑襟 B.欲因此时降武C.屈节辱命D.反欲斗两主

  10.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险,然而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活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完全是出于爱国之情。

  C.苏武的自杀举动,表现了汉使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没有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11.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⑴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⑵虞常果引张胜。

  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参考答案

  7.C 8.B9.A10.B

  11.⑴张胜答应了他,把财物给了虞常。

  ⑵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

  ⑶白白地把身体给野草做肥料,谁又能知道呢?

  参考译文

  单于正要派使节护送苏武等人回汉朝的时候,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以及卫律所带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中,暗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踩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常惠等人哭泣着,把苏武抬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唯独匈奴未受惩罚。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灾祸,将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

  《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班固及《汉书》。

  ②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③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所写内容。

  ②鉴赏本文运用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对比烘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③把握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品味历史传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2、评价传主的功过和价值。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疏通文言整体感知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腰,这是一个涉及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多媒体显示课题《苏武传》,教师解说《苏武传》与《左传》中“传”)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串读课文,串读过程中正音、把握节奏。

  2、学生参考课下注释自读并翻译,确认重点词义、句式,教师明确(多媒体显示)

  文言基础知识集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ù )监。

  ②数(shuò )通使相窥(kuī)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附:此课本注音“yún”错误)

  ⑧拥众数万,马畜(chù)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

  2)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⑦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⑧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⑨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⑩与武决去 决:通“诀”。

  3)古今异义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③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④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⑤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⑥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⑦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⑧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⑨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⑩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 今义:聚会、集合。

  4)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3.走近作者

  1)班固,字孟坚,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时年61岁。那时,《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写成,后由妹妹班昭和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2)复习归纳史书的形式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春秋》(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左丘明)《资治通鉴》(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例:《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刘向)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例:《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4、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

  汉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文帝、景帝时代,汉一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一朝力量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一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整体感知,思考

  课文记叙了苏武的哪几件事情?表现了苏武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先后记叙了苏武的两次自刎、两次反劝降和北海牧羊几件事,表现了苏武坚定的信念、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表现了苏武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知道要死了表现得很勇敢,不是死亡本身是难事,而是处于死亡的境况之下是很难的,也就是怎样对待这个死才是难事。苏武又是怎样面对死亡的呢?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体会苏武的铮铮铁骨、拳拳爱国心以及作者如何用高超的手法来体现他的这种精神气节。请大家合作探究,细心研习课文。

  二、分组讨论,研读文本。

  全班分为四大组,每组探讨一个问题。

  第一大组:用短语形式给每个自然段拟小标题,在此基础上理出文章思路。

  第二大组:比较卫律、李陵劝降的章节,并体会文章对比艺术手法的作用。

  第三大组:思考细节描写的作用并想想苏武先欲自杀后设法存活是否矛盾。

  第四大组:课后练习三,读李陵作《答苏武书》并结合课文谈谈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明确:

  【第一大组】:小标题 ①武至匈奴,单于受赠 ②缑王谋反,张胜知之③谋反未果,欲杀汉使④舍生取义,匈奴急医 ⑤卫律劝降,苏武不屈⑥北海牧羊,贫贱不移⑦李陵劝降,岿然不动 ⑧李陵再劝,忠诚如一⑨汉匈和亲,请还苏武⑩艰险尽尝,发白归汉

  文章思路:本文是人物传记,以时间为经、事迹为纬,可分为三部分,依次为出使匈奴、二次自杀、卫律逼诱降、北海牧羊、李陵牧羊、发白归汉,生动刻画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形象。

  【第二大组】:卫律劝降,语言直露,惊心动魄。首先以剑斩虞常和“相坐”的罪名胁迫苏武。而苏武很沉稳地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击:“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维护了国家的声誉,并且在卫律“举剑拟之”时巍然不动。卫律见威胁无效,转以荣华富贵利诱苏武。苏武却趁此机会反守为攻,力斥卫律叛国降敌的可耻,宣扬国家力量的强大。酣畅淋漓!既使卫律折服,也使匈奴不敢轻易加害于他。

  李陵劝降,攻心为上。他以朋友的身份推心置腹,处处为苏武着想,又辅之以自己的遭遇,更使他的劝降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再加二者深厚的关系,这时候,只要苏武的思想稍有一点杂念,精神就会立即崩溃。苏武的断然拒绝却使他的形象更加光耀夺目。李陵的劝降及苏武的沉着应对进一步提升了苏武的精神境界。而且李陵的流泪和悲慨也衬托出苏武高风亮节的感人力量。

  对比手法。作者以卖国求荣的卫律、意志不坚的张胜、懦弱痛苦的李陵来对比苏武。他们反复无常的态度更鲜明地表现出苏武持志如一、坚贞不移的高贵品质。卫律劝降时,采用了威胁手段:举剑欲击。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张胜请降,而“武不动”;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卫律自以为得计了,而“武不应”。同样是家庭惨遭不幸,皇上不明,臣下深受冤屈,李陵绝望了,苏武却仍然一片赤诚。

  【第三大组】:写史一般要力求冷静、客观地反映事实。班固在信守“史家”笔法不虚构、不溢美的前提下,则是饱含深情地以细节描写含蓄表达了对苏武高尚人格的敬佩仰慕之情。细节如在匈奴把苏武囚禁大窖,并且断绝食物供给时,苏武“卧嚙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流放北海,廪食不至时,苏武“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顽强求生。“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又如在苏武回国时,是“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无限沧桑!这些最具感染力的细节,充分表现出苏武过人的意志、韧劲和忠诚。

  至于苏武先欲自杀后设法存活并不矛盾,只是不同情形下的反抗方式。前以自刎表示为国雪耻和决不投降的决心,后以存活来捍卫国家尊严。

  【第四大组】:1)李陵在衡量人生价值时是以个人利益得失为标准的,而苏武则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苏武明知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还是要归汉,是因为在他心中,君国一家,他抵死也要作汉臣,其实是忠于祖国。所以,汉帝给他多少赏赐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民族的尊严。这样,两个人的境界高下便很分明了,更能说明苏武的伟大。

  2)在其他人看来,苏武是值得敬佩的,这是要肯定的。但我也反对,因为他傻。为什么在现在的社会不可能出现苏武这样的人,因为这个社会是现实的。苏武是令人敬佩的,他傲人的骨气,令单于折服;他赤胆的爱国心,令我颤抖;他坚定的信念,让我们叹服。可是,在这个社会,你的赤胆忠心比得过那俗气但实在的钱吗?比得过庸俗但确切存在的权力吗?只是一味的忠诚,只是一味的坚持,你能得到的东西有多少。是,我不能否认正是因为他的气节才使人们记住了他,正是他的赤胆忠心才使他更伟大。但试想想若不是汉朝向单于要人,若不是常惠聪明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呢?赤胆忠心固然重要,连自己生命都不能保证的人有什么资格谈坚持呢?李陵固然懦弱,但他看得清现实,他的背弃固然令人愤怒,但请问现在的多少的会学习苏武,放弃金钱,权力。这不正才是真正的人性吗?李陵背弃的同时他也充分考虑了自己的处境,若是你,或许连想都不想就投降。不能否认,因为我们是普通人,但社会中存在的就是普通人。

  三、总结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无疑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去评价,而不能超越人物所处的历史年代。苏武作为汉朝的和平友好的使者出使匈奴,面对“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的诱惑,他心志不乱;面对“绝不饮食”的苦难的磨砺,他十九年如一日地“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是一种坚持,这坚持叫力量,这力量叫精神!这更是一种气节!宁折不弯!我们的民族自古便有这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仁人志士。譬如东周时赵相赵盾指使赵穿刺杀晋灵公,太史董狐秉笔直书。后齐相崔杼指使部下杀齐庄公,太史伯秉笔直书,其弟仲、叔、季亦然。伯、仲、叔先后被杀,季依然不改,崔杼只好作罢。董狐、伯、仲、叔、季、苏武,这气节一脉相承,共同凝聚为一座精神的长城,护卫起我们民族的一片天。

  同时,今天当很多人像李陵一样感叹“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而难得糊涂时,两千多年前的他——大汉苏武依然坚定信念,践行信念。他是如此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活着,用心用力,纯粹而极致。他的坚守使生命有了沉甸甸的重量。他本可以对自己不那么残忍,但他用坚守一笔一笔地镌刻生命。他告诉我们生命原来需要一种精气神,至大至刚!生命原来可以如此纯粹!

【苏武传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苏武传翻译及原文03-03

苏武传原文与翻译02-26

苏武传原文翻译09-09

苏武传原文及翻译对照03-31

苏武传原文和翻译03-23

苏武传原文加翻译12-07

苏武传节选原文翻译及赏析09-23

苏武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07-26

苏武原文翻译及赏析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