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遇狗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2-08-08 08:15:02 古籍 我要投稿

越人遇狗原文及翻译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越人遇狗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jù),猎得兽,必尽啖(dàn)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其辄尽啖,将奚(xī)以狗为?”越人悟,因与肉分,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颈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豢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伯牙琴》

  翻译

  越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着头摇着尾巴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擅长于捕猎,捕到的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喂给它米饭和肉,像对待人一样去对待它。狗受到盛情的礼遇,一天天的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是自已全部吃掉。有的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养它,它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你凭什么还要养狗呢?”那越人醒悟了,因此给狗分野兽的肉的时候,多的给自己。狗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就跑着离开了。把狗当成家人养,然后却又和狗争食,哪有不失败的呢!

  作品寓意

  讽刺:讥讽那些巧言善骗、贪得无厌、凶狠残忍的邪恶小人

  道理:对于贪婪残忍的坏人或恶势力,不能姑息纵容。到自己无法忍受的时候,就难免自取其祸的。此所谓养虎为患是也。

  阅读启示:在这一则短短的讽刺小品中,邓牧把元朝统治者暗喻为“狗”。揭露了它的贪婪残忍的本性。从越人与“狗”妥协所造成的悲惨的后果,他作出这样的结论:“人”不能和“狗”妥协,不能一时一刻放松对“狗”的警惕。在这里,披着故事外衣的轻松的小品却含蕴着对于黑暗现实的极其严肃的批判和揭露。

  社会影响

  在自编诗文集《伯牙琴》的《君道》、《吏道》等篇中,猛烈抨击封建君主统治是“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夺人之所好,取人之所争”、“竭天下之财以自奉”;认为战乱的原因在于:“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憧憬大同世界,以为“欲为尧舜,莫若使天下人无乐为君;欲为秦,莫若勿怪盗贼之争天下。”幻想出现“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君民间相安无事”的社会。这种朴素的民主思想对黄宗羲着《明夷待访录》有一定影响。

  作者简介

  邓牧(1246年~1306年),字牧心,自称三教外人,又号九锁山人,世称文行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末元初思想家。

  家世贫寒,南宋亡,遍游名山大川,其身世史无详载。据《洞霄图志》中的《邓文行先生传》记载,邓牧少年时,喜读先秦诸子典籍,崇尚古代学者。邓牧虽出身贫寒,但为人清高孤傲,不附权贵,淡泊名利。宋亡后,刚过而立之年的`邓牧拒不入仕新朝,与当时的民族志士谢翱、周密等人相来往。元大德三年(1299年),邓牧到余杭大涤山中的洞霄宫隐居。大德九年,元廷鉴于邓牧的名声,派玄教大师吴全节亲至洞霄宫请其出山做官,被邓牧严词拒绝。隐居期间,邓牧曾和冲霄观道士孟宗玉编辑了《洞霄图志》和《洞霄诗集》二书,详细记载了该地宫观、山水、洞府、古迹、人物、碑记及游览、酬答诗篇。又作传世名作《伯牙琴》。该书是邓牧的诗文集,原作一卷,有诗文六十余篇。在编《四库全书》时,仅存文三十一篇,诗十三首。

  邓牧在《君道》、《吏道》二篇政论文中,大胆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指出皇帝是最大的剥削者和掠夺者,在暴君与酷吏的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起来斗争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其思想对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有较大影响,成为黄宗羲民主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2]邓牧终身不仕不娶。

【越人遇狗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03-29

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大全08-05

越人歌_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09

越巫原文翻译03-13

越巫原文及翻译03-27

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12-24

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12-24

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1-24

越人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