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的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3-11-28 13:25:31 兴亮 古籍 我要投稿

陶渊明饮酒的原文及译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陶渊明饮酒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渊明饮酒的原文及译文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注释

  1.[结庐在人境]: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君:陶渊明自谓。

  3.[尔]如此、这样。

  4.「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5.「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6.[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如:风吹草低见牛羊)

  7.[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8.[日夕]傍晚

  9.[相与]相伴

  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11.[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2.[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

  13.[佳]美好。

  14.[山气]指山景。

  15.[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6.[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翻译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题解和大意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曾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后弃官归隐,寄情山水酒菊。他的诗作成功刻画了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和农村生活的情趣,因此他被后世誉为“田园诗人”。现存陶诗 120 余首,文 10 余篇,有中华书局出版的《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

  《饮酒二十首》是一组五言古诗,大概作于诗人四十岁前后。这里选的第五首“结庐在人境”着重写诗人归隐后悠然自得的心情,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结庐”乡下,悠然采菊,没有官员车马的喧嚣,有的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美丽风景。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诗人从优美的大自然中,已经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抛开身外之物去亲近自然,但干瘪的语言却不足以表达这个真谛的微妙与全貌。

  鉴赏

  饮酒是一篇陶渊明的散文,它描写了陶渊明饮酒的情景和心境。其中最有名的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一段,它表达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宁静的心态,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饮酒这篇散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饮酒的情景和心境,表现了他对自由、宁静、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具有很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陶渊明饮酒的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译文02-15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译文最新02-14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译文(5篇)02-15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译文5篇02-15

陶渊明饮酒译文06-17

陶渊明饮酒的译文06-14

饮酒陶渊明译文06-22

陶渊明饮酒译文及赏析04-13

陶渊明的饮酒诗译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