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时间:2024-06-22 18:04:52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拟定制度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本费用的控制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

  第三条企业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将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其基本任务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努力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二章基础管理工作

  第四条在企业管理层的领导下组织各职能部门,认真做好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

  第一部分定额管理

  第五条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将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第六条各项定额的制订,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在统一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进行,同时兼顾企业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先进又可行地进行补充和修订。

  第二部分原始记录

  第七条根据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始记录:

  (一)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主要是反映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物流过程的各项原始记录。主要包括:材料、物资验收入库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委托加工材料单、委托加工入库单、材料物资盘点报告等,并作好工具借还登记簿和材料明细帐的记帐工作。

  (二)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职工人数、调动、考勤、工资基金、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津贴等项记录。

  (三)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主要是反映产品设计改动、工艺路线变化、工时材料定额变动等项的原始记录,如产品设计修改通知单、工艺路线变动通知单,定额变动通知单等。

  (四)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主要是反映产品从材料投入至验收入库过程的各项原始记录。主要包括:备料转送完工报告单、生产任务单、临时生产任务单、材料领料单、废品通知单、产成品入库单等,并作好产品投入产出数量管理和工时统计工作。

  (五)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主要反映设备验收、交付使用、维修、封存、调拨、报废的情况的各项原始记录。主要包括: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验收单等,并作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帐的登记工作。

  (六)动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主要是反映各计量仪表所显示的水、电、汽、风的实际耗用量,并作好能源消耗统计报表。

  各职能管理部门应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对各种原始记录进行管理,严格按照统一规定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进行工作,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三部分计量验收

  第八条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验收制度,并保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对材料、工具、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收发和转移,必须进行计量、点数和质量验收。

  (一)对于购入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分下列两种方式:

  1.提货验收。在提货时进行现场验收,发现短缺、不足或破损等情况,及时查明原因,其应由运输机构负责的,要填写物资破损清单,由运输机构签证,明确交接双方的经济责任。

  2.入库验收。材料运达仓库后,由仓库保管人员根据发票所列的品名、规格和数量,分别采取点数、过磅、检尺、量方等适用的计量折算方法,准确计算数量,并经计检部门质量检定后,按实际合格数量入库。属于材料的定额损耗,可在规定允许的损耗范围内点收入库。对于数量和质量不符,以及破损等情况,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要求有关方面赔偿或扣付货款。

  (二)对于在产品、半成品在生产分厂之间或生产分厂内部的转移,应根据工艺流程记录的凭证,经质量计检验收合格后进行点数、交接。在产品报废或短缺,应及时查清数量和原因,填制有关的原始凭证,以保证投入、产出数量记录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三)对于委外加工的半成品,在拨出和完工入库时,应进行合格数量的计量和交接,如发生外部责任的报废或短缺,应及时办理索赔。

  (四)对于生产部完工产成品,应由其填制产成品入库单,经计检验收合格签证后,送交仓储部门点收入库。

  第三章成本管理

  第九条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项工作。成本管理体系实行两级核算,三级管理,并在公司总经理的统一领导下,由财务副总负责,公司内部各相关部门配合,财务部门组织实施。

  第一部分成本预测和目标成本

  第十条成本预测将在生产预测和选择最佳经济效益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并以目标成本控制产品设计、工艺技术和生产的耗费,实现产品的最低成本。

  第十一条成本预测的基本内容是,根据生产经营目标确定成本预测对象,收集整理成本数据和历史资料,分析可能影响成本水平的各项因素,提出降低成本的方案。

  第十二条预测目标成本的方法,根据产品销售价格,在预测销售收入、应交税金和目标利润的基础上,确定目标成本,计算公式是: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预计应交税金-目标利润

  目标利润的预测,将根据企业预计销售利润率,结合期间费用水平计算确定。

  第二部分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

  第十三条成本计划是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是进行成本考核的主要依据。以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为基础,以合理的技术定额为依据,参考历史成本资料,在编制各专业计划的前提下,编制成本计划。

  第十四条编制成本计划应进行反复试算综合平衡,使其具有可行性、先进性与完整性,避免随意估计,产生保守或冒进偏差。

  第十五条成本计划中成本项目的内容、费用的分摊、产品成本的计算,必须和计划期内实际成本核算的方法口径一致,以便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十六条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由下列内容组成:

  (一)全部产品成本计划;

  (二)主要产品成本计划;

  (三)生产费用及期间费用预算。

  第十七条编制成本计划的程序

  (一)汇集资料:收集整理各项基础资料和历史资料,掌握计划期内原材料、工时定额、外包外协、工艺技术改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

  (二)试算平衡:以企业主要产品成本资料为基础,考虑本期影响成本升降的各项因素,测算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进行试算平衡。

  (三)编制计划:依据综合平衡后确定的成本指标,根据各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结合生产经营计划,预测编制产品成本计划。

  (四)审定计划:成本计划编制完成,报请经理办公会及总会计师审签后执行。

  第三部分成本控制

  第十八条成本控制是企业在实施生产经营计划过程中,为降低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耗费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成本控制实行“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结合内部经济责任制考核,将成本计划和目标成本的各项指标细化,层层分解,实行成本分级归口管理,并对实际的生产耗费进行严格考核。

  财务部门是企业成本控制中心,负责全公司成本计划的编制,分解下达各责任部门成本控制指标,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定期不定期对其进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向有关领导汇报。

  各部门是成本控制的责任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成本控制的措施并组织落实。按月分析本部门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并向财务部及公司领导汇报。

  第十九条成本控制是产品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控制,主要包括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

  (一)设计成本控制,从掌握市场信息入手,运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合理设计,合理选材,完善产品工艺,降低设计成本。

  (二)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按照材料采购管理要求,比质比价。同时,加强计量验收工作。

  (三)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减少生产资金占用,降低生产成本。

  严格按照生产作业计划、材料消耗定额,领用材料。同时,注重限额发料,严格超限额领用和补料的审批制度,杜绝材料浪费。

【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公司成本费用管理办法的制度07-11

工厂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03-18

医院管理制度医院管理制度03-16

疫情健康管理制度疫情管理制度03-31

管理制度08-06

管理制度学校后勤管理制度02-16

学校财产管理制度学校资产管理制度06-02

会议管理制度 公司会议管理制度优秀05-30

患儿管理制度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