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时间:2023-12-12 12:26:39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

  目的:规范护理行为,加强病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

  引用文件:《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适用范围:

  各护理单元(淮南新康医院)

  正文:

  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科室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按程序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改进。护士长为科室护理安全管理的责任人。

  四、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病人安全。

  六、对危重、昏迷、瘫痪老人、老年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走失、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

  七、严格执行医院药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1、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保持固定基数,每班交接并登记。

  2、病房的贵重药物由专人保管,加锁,做到帐物相符。

  3、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服。

  八、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保持性能良好,做好应急准备,定期清点交接。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九、病房通道要通畅、清洁,禁止堆放各种物品、仪器设备等,保证病人通行安全。

  加强科室水电暖管理,不漏水、漏电、漏气,发现有损坏及时报告设备科维修。工作场所及病房内严禁患者使用非医院配置的各种电炉、电磁炉、电饭锅等电器,确保安全用电。

  十、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加强陪人和探视人员的管理,发现有可疑人员立即报告保卫科。定期检查消防器械的有效期,保持备用的状态。

  十一、制定并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危重患者抢救护理预案。

  十二、制订并落实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制度。

  十三、对于所发生的护理过失,科室应及时组织讨论整改,并上报护理部/质改部。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

  一、确保医疗安全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2、对病人或家属人好安全管理教育,双方签名存档。

  3、坚持作好晨、晚间护理,不得发生因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褥疮、烫伤、坠床)

  4、危重病人根据需要设安全防护装置(约束带、床栏),防止病人坠床。使用热水袋,必须加套,以防烫伤发生。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严防医院感染发生。无菌切口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肌肉注射化脓率必须为0

  6、抢救器材及药品必须齐备、完好,作到定人保管,定位放置,用后及时补充,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7、供应室必须按照标准开展工作。严格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医疗卫生。

  8、毒、麻药品专人管理。

  二、无意外事故发生

  1、氧气使用严格按规定执行,防止爆炸。

  2、室内禁止吸烟,经常检查电源以防火灾发生。

  3、加强病房管理,确保病室及病人财物安全。

  三、杜绝护理事故发生。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3

  1、从思想上提高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专业修养。

  2、要忠诚老实,实事求是,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对疑难问题,及时请教、汇报,不擅自盲目处理,工作中一旦发生失误,要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不得隐瞒情节。

  3、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术和仪器的使用,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互相学习,总结经验,提高护士的应对能力。

  4、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经常对护士进行护理风险预防教育,以实例教育护士,提倡“别人吃一堑,自己长一智”。

  5、护理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要有质量自控意识,严格掌握各种操作规程,发现差错隐患及时纠正、及时反馈。

  6、做好临床护理记录,不仅是检查和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资料,也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在法律上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7、及时将各种疾病和操作的告知内容向患者讲解,进而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程度,减少护患冲突的发生,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8、护理管理者要做好护理工作的质量检查和监督工作,把好安全质量关,以便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加强防范措施,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4

  一、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严格“三查七对”。

  二、凡有疑问的医嘱或药品必须查对清后方可执行或使用,原则上不执行口头医嘱,特殊情况下必须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复述一遍医嘱,医生认为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安瓿备查。

  三、各科急救器材要齐全,定位功能完好,急救药品定数、定位、专人保管,随用随补。每周清点不少于两次。

  四、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五、护理人员必须熟记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性能,过敏试验的方法,应用时的注意事项及青霉素过敏的抢救措施,做青霉素皮试的同时要备肾上腺素素1支,以备急救。

  六、新分配和调入的护士需由高年资的护师、主管护师带教一个月以上,视其工作能力能胜任,及对病区情况和岗位职责基本熟悉后方可独立排班。

  七、护士为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按照输液程序进行。定时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并保存全套输液物品以备送检。

  八、发生严重差错或医疗事故后在做好抢救工作、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同时,及时上报医务科、护理部。

  九、对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及危重病员,严格执行《坠床与跌倒防范制度》,防止意识不清而发生坠床、撞伤等意外而加重病情,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应用床档和约束带确保病人安全。

  十、毒、麻、限、剧药品专人管理,分别编号、定位存放,每日检查,保证随时应用。

  十一、贵重仪器专人管理。经常保持仪器清洁、干燥、性能完好。十二、水、火、电、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各种隐患及时排除,杜绝火灾事故苗头。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5

  1.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网络,专人负责,职责明确,定期活动,及时反馈,按期评估,并有完整记录。

  2.贯彻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定期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不断强化安全意识,规范职业行为,护理人员培训率和对相关知识(法律、法规、规范、常规)知晓率>80%。

  3.有公共突发事件和院内意外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识别能力,并掌握处理流程和原则,如汇报、处置、护理、记录等程序。

  4.有健全的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和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技术操作规范、疾病护理常规等,内容完善、实用,操作性强。

  5.认真执行护理部有关《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全院有符合规范要求的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册,并严格执行。

  6.有完善的护理缺陷控制流程和危重患者重点监护的具体措施,如: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和对应的护理措施。

  7.有护理人员职业安全与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有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8.全院使用统一的`标识,各种警示牌醒目、清晰、规范、易懂。

  9.各级护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不断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做到人岗匹配,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10.各级管理者应运用适当的管理方法和工具,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剖析、案例讲评,引以为戒,避免类似事件重复发生。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6

  病区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严格遵守医院工作人员守则,对工作极端负责。

  2.加强纪律教育,自觉遵守医院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各种护理操作规程。工作时间集中思想,严格交接,认真查对,正确执行。

  3.努力提高护理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把好质量关。

  4.对高热、昏迷、谵妄、躁动、老年、小儿、危重病人等,适当采用保护性措施,防止坠床、撞伤、抓伤、烫伤等意外。

  5.严格加强学生管理,不断提高其素质,做好放手不放眼。对难度较大、新开展的技术操作,必须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进行,不得轻易放手。如因工作失误,造成差错、事故,除追查学生责任外,带教老师负有主要责任,并酌情予以处理。

  6.严格遵守用氧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

  7.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护理不良事件上报遵循自愿、保密、非惩罚的原则。

  2.发生不良事件后,立即通知当班医生并积极采取抢救措施,以减少和消除由于不良事件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3.发生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24小时内报告科护士长、护理部(夜班或节假日报告护理总值班),严重不良事件应立即报告护理部(夜班或节假日报告护理总值班)及科主任,护理部视性质、后果等情况上报分管院长。责任者应在3天内以网报形式上报护理部。

  4.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各种记录、检验报告、造成不良事件的药品、器械等均要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或销毁、外借,以备鉴定。

  5.不良事件发生后,由本人及时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原因、后果,护士长及时组织讨论、整改并在《护士长手册》中记录。护理部视事件性质与情节

  组织全院进行讨论,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6.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或科室给予表扬,对不良事件中违反相关规定和制度的行为,属于非主观故意且未造成后果的免予处罚。

  7.在护士长年终综合目标考核时,对实名上报且未造成后果的科室酌情加分。对实名上报的个人,科室在绩效考核中予以适当奖励。

  8.对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护理单元,在年终护理综合目标考核中视情节扣3—5分,并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

  9.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故意隐瞒,主要责任由隐瞒者承担,并按情节轻重予以处理,同时不得参与评先评优。

  护士职业安全管理制度

  1.医院有职业安全管理制度。

  2.护士执业时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及标准预防原则。

  3.护士执业,有获得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措施。

  4.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定的职业防护要求。

  5.规定接受职业健康监护的权利。

  6.根据职业安全管理有关制度处理护士执业意外事件。

  病人身份识别制度

  1.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2.有过敏史者、手术病人、意识模糊或不清、危重病人、母婴必须佩戴腕带作为病人身份识别标志。佩戴腕带时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若损坏更

  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3.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

  4.医技人员在给病人进行特殊检查、样本收集、特殊药物治疗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5.护士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病人识别的方法,不得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6.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病人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与手术护士核对病人腕带标识,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中、手术结束、手术病人回室时再次核对。

  7.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病人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腕带识别制度

  1.腕带使用目的

  (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转科、手术、外出检查等);

  (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

  (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

  (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

  2.腕带使用对象

  (1)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手术室病人;

  (2)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病人、住院、有创诊疗、输血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包括不同语种)等病人。

  3.腕带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1)腕带标识上应标明病人姓名、科别、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血型、药物过敏史,以保证对病人身份进行准确快速识别。

  ①血型:已知,注明具体血型;

  未知或不清,用“—”标识;

  若病程中检查出血型,则重新更换腕带,不要在原腕带上涂改。

  ②过敏史:明确过敏药物,填写“XXX”;

  有药物过敏但具体不详,填写“有(具体不详)”;

  无药物过敏,填写“无”;

  若病程中发现药物过敏试验阳性,应更换腕带,不要在原腕带上涂改;

  发现两种及以上药物阳性,应逐一明确填写“XXX”,字迹清楚。

  ③传染病:明确为传染病的病人,在腕带上年龄后方的空白处添加“C”符号作为标识。

  (2)佩戴腕带时填入的识别信息字迹清晰、工整且必须经两人核对。若损坏、字迹不清时,应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腕带填写后,佩戴时必须由2名护士至床边核对后,在腕带右上角用分子/分母的方式签署两人的姓或名(病区内有同姓时签全名)。班内只有1名护士无法执行2人核对时,应先由1人认真核对后佩戴并签名,待下一班护士接班时补核对并签名。

  (3)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戴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

  (4)成人及儿童腕带常规戴在右腕,如患者右腕无法佩戴时,按右腕—左腕—右脚踝—左脚踝—胃管—上衣第二纽扣的顺序依次佩戴。新生儿佩戴腕带,佩戴部位为左足。

  (5)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以及病人转运交接时,均需核对腕带。除特殊情况外,对标识信息无法辨别或标识丢失的病人不能进行任何处理,必须首先确定病人身份并更换腕带标识。

  (6)手术病人在入院首日由病区护士负责佩戴腕带,手术室人员负责在接病人前、手术前核对确认;

  术毕返回病区由病区护士及手术室人员核对确认。

  床边确认制度

  1.凡遇输血需打印执行单,在执行查对制度的基础上,在备血时、输注时需

  二人床边确认患者,并在床边执行单上双人签名后方可输入,严禁单人操作。

  2.输血必须为工作满一年并有护士执业证的护士方可执行操作。

  3.留置胃管必须二人经二种方法确认在胃内方可行固定。

  4.青霉素头孢类皮试要经二名注册护士床旁确认并记录在相应的体温单内,临时医嘱单护士需双签名。青霉素阳性者需在床头牌、一览表等用汉字注明。

  5.使用腕带时必须认真确认身份方可佩带。

  6.所有操作之前均需采用二种确认病人身份的方法,然后再进行操作。

  医用管道标识规范

  1.凡来院就诊的病人(包括住院或门诊),一旦置管均应贴上统一的医用管道标识,准确分类,正确粘帖位置。

  2.根据管道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标识:

  (1)红色-深静脉置管标识、血性引流液的管道;

  (2)深绿色-胃管标识;

  (3)橘黄色-引流管标识(尿管、造瘘管等);

  3.医用管道标识由置管者或配合置管的护士粘帖,粘帖位置常规距管道外端口5cm。

  4.粘帖边缘和使用过程中以不损伤病人为原则。

  5.贴标识者需签全名或固定代号,字迹应防水、防乙醇擦拭。更换导管时应及时更换标识,如标识脱落应及时补上。

  6.管道内置长度应在护理记录单上正确记录。

  住院病人安全转运制度

  1.出、入院病人的转运

  (1)门诊急诊对行动不便或病情较重的病人入院时,应用轮椅、平车等送至病房,必要时有医护人员护送。急诊科病情危重的病人经抢救后需住院时,应提前通知病区值班人员做好准备,并由急诊科医护人员直接护送至病房。

  (2)病人康复出院时,应送病人至电梯口。

  2.手术病人转运

  (1)凡手术病人由医院工作人员负责接送。不能行走及给予麻醉前用药的手术病人,应用平车接送。重危病人须有经治医师陪送。

  (2)接送病人出入时应注意保护病人,防止碰伤,移动病人到手术台或平车,须锁住刹车或有人扶住车身防止滑动,搬动病人时应轻巧稳妥。

  (3)病人(特别是小儿)卧在手术台上或手术完毕等待送回病房时,巡回护士应在旁照顾,防止坠床摔伤。

  (4)手术完毕,护送病人回病房途中注意保暖及输液通畅。

  (5)手术室经常检查平车、担架有无损坏,防止接送时摔伤病人。

  3.一般病人检查、治疗及转科转运

  (1)住院病人在院内做各项检查和治疗时,护士应正确评估病人的病情及活动自理能力,选择安全的运送方式。

  (2)转科病人,由转出科室责任护士携带全部病案陪送病人前往转入科室。

  4.危重病人转运

  (1)凡危重、大手术病人转运,必须由医护人员全程陪护。

  (2)根据转科医嘱,评估患者,电话通知转入科室。

  (3)提供合适的转运工具,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根据病情酌情准备应急物品及药品。

  (4)转入科室在接到患者转科通知后,护士应立即准备床单元及必需物品。

  (5)患者入科时,护士应主动迎接并妥善安置患者。

  (6)认真评估患者,转出、转入双方必须做到“六交清”:

  a.患者治疗交清。

  b.患者资料交清。

  c.患者生命体征交清。

  d.患者身上各种导管交清。

  e.患者使用的各种仪器交清。

  f.患者皮肤情况交清。

  (7)按要求填写转运单,通知医生诊治。

  保护性约束具使用规范

  1.约束病人要非常慎重,原则上使用说服或药物控制。不管病人是否接受约束,都应向病人及家属耐心解释,说明约束的目的,以取得理解与配合并签属知情同意书。

  2.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约束的部位,常用约束部位为腕、踝关节。如需全身约束,需遵照医嘱执行。

  3.约束时约束带松紧适宜,约束带与皮肤之间应能容纳两横指的间隙。约束时保持病人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位。

  4.护士应随时查看病人的精神状况和约束部位皮肤的血运情况,调整松紧度,必要时更换约束部位。

  5.约束具只能短期使用,并定时松解,协助病人更换体位、局部皮肤护理及关节运动。病情稳定或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解除约束。

  6.病人被约束后要保证病人的生理需要,如:进食、进水、大小便等生活护理要做到位。

  7.做好护理记录,记录使用约束具的原因、时间、观察结果、护理措施和解除约束的时间。

  病区仪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

  1.常用仪器、设备、器材由专人负责保管,统一编号、登记与管理。

  2.定期检查,保持性能良好,每班要认真交接,责任人每周检查一次。仪器、设备、器材长期不用时,责任人需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医疗设备处定期检修。

  3.有蓄电池的仪器设备,如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仪等保持充电备用状态。不同型号除颤仪按照使用说明书规范充电与放电并保存好检测记录。

  4.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

  5.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器材时,必须了解其性能及保养方法,遵守操作规程。用后须经清洁处理,消毒后归还原处。

  6.精密、光电仪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保持仪器清洁、干燥。用后经保管者检查性能再签字。各种仪器按其各种不同性质妥善保管。

  7.做好仪器、设备、器材的运行和维修记录。使用中若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并通知医疗设备处维修并做好标记。

  病区药品管理制度

  1.各病房药柜的药品,根据病种保存一定数量基数,便于临床应急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

  2.根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分为针剂、内服、外用药等,须分别放置,或按字母顺序编号定位存放。标记明确,每日检查,保证随时应用。应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领取及保管。

  3.每月清点,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现沉淀、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瓶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有涂改,不得使用。

  4.凡抢救药品,必须固定在抢救车上或设有专用抽屉存放,并保持一定基数,每日检查,编号排列,定位存放,每班交接(或每月检查)并由检查者签名,护士长定期检查并签名,保证随时使用。

  5.病人个人的贵重药品,应注明床号、姓名,单独存放,不用时及时退回药房,以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并减少药品浪费。

  急救物品管理制度

  为保证急救工作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要做好急救物品、药品、仪器管理、保养并熟练使用。

  1.急救车、急救物品、仪器定位放置,不得随意挪动。各值班人员要熟练掌握急救车备用物品、药品、仪器放置位置并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如:呼吸机、除颤仪)。

  2.急救车专人管理,各项物品、药品及数量按规范要求统一放置。急救车内各项物品、及药品每日清点、补充、整理并等签全名。

  3.保持急救车物品齐全,用后及时补充。如发现有沉淀、变质、变色、过期、标签模糊、密封不严等药品时,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更新,保证物品完好无过期。

  4.做好各种急救仪器保养、检修,定时充电,使之完好、清洁、处于备用状态。

  5.病区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急救物品、药品、仪器的使用管理情况,并记录。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保持严肃、认真、积极而有序的工作态度,分秒必争,抢救病人。做到思想、组织、药品、器械、技术五落实。

  2.一切抢救物品、器械及药品必须完备,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所有抢救设施处于应急状态,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护士须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3.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和各种抢救操作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准确及时记录用药剂量、方法及病人状况。

  4.当病人出现生命危险时,医生未到前,护士应根据病情给予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如及时给氧、吸痰、测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5.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疾病的抢救规程。

  6.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

  7.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所有药品的安瓿必须暂时保留,经两人核对记录后方可弃去,并提醒医生立即据实补记医嘱。

  8.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应详细、及时、正确记录,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并加以注明。

  9.及时与病人家属或单位联系。

  10.抢救结束后,做好抢救记录小结和药品、器械清理消毒工作,及时补充抢救车药品、物品,并使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1.医生下达输血医嘱,备血时由两名护理人员带《备血申请单》和贴标签

  的试管进行床边交叉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经患者及(或)家属确认后,采集患者血标本送输血科。

  2.护理人员到输血科取血时需携带取血单,并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血袋编号、血型、血液类型、血量、交叉配血结果、有效期及血液外观,确认领取的血液与《输血记录单》相符,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方可发出,同时注明交接时间,血液取回后应在30分钟内输注。

  3.血袋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律不得领取:标签破损、漏血;血液中有明显凝块;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接面上出现溶血;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交叉核对电脑医嘱、《输血记录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如为红细胞类制剂,输注前需要轻轻摇匀。

  5.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血制品、输液执行单共同到患者床旁再次交叉核对输液执行单、输血记录单、腕带及血袋的各项内容,并经患者及(或)家属确认无误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6.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血液中间要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

  7.输血时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前15分钟要慢。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血液取回后应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

  8.在血液输注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

  9.输血过程中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报告医师,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配合医生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返还输血科保存。

  10.连续进行血液输注时,同一输血器连续使用超过4小时,应重新更换。

  11.输血完毕,将输血袋保留24小时已被备必要时送检。

  12.血液输注过程中患者如需转科,应严格交接并做好记录,尚未开始输注的血液需用取血箱携带。

  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1、贯彻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对各级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

  2、全院各部门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包括安置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保持干燥、床头使用统一的警示标识等。

  3、全院制定统一的跌倒/坠床评估与防范措施及发生跌倒/坠床后的处置预案与工作流程,且医务人员人人知晓并有效落实。

  4、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发生跌倒/坠床的风险因素评估;对患者转科及病情、用药等发生变化时及时评估;高风险患者持续动态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做好记录。

  5、对新入院患者进行预防跌倒/坠床的安全教育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6、对高风险患者重点巡视,做好安全和警示交接班。

  7、对高风险患者,主动与其或家属沟通,告知跌倒/坠床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做好记录。

  8、一旦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立即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置,同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9、对患者跌倒/坠床的事件进行质量监控指标数据收集总结分析,吸取教训,完善各项防范措施,保障患者安全。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制度

  1.危重、大手术后的住院患者均需进行风险评估,真正落实预防为主的护理理念。

  2.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包括管道风险、跌倒坠床风险、压疮风险、意外拔管风险等。

  3.每班都必须对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及时动态的评估。

  4.已存在风险者,护士必须班班观察、预防和记录,告知患者及家属,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护理记录单作为有效的法律文件,应及时、准确记录。

  压疮风险评估上报制度

  1.所有患者入院时均需完成入院护理评估单中“压疮危险因素评估—Braden评分”,评分≤18分需做好警示标识,加强交接班,并将评分结果及采取措施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同时使用“压疮风险评估记录表”,患者转科时评估记录表由原科室保存,转入科室根据患者情况重新评估记录。

  2.13分≤评分≤18分(压疮低度及中度危险),需每周或病情变化时重新评估,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及压疮风险评估记录表。

  3.评分≤12分(压疮高度及极度危险),需每周评估两次或病情变化时重新评估,评估时需责任护士、护士长共同参与,由责任护士记录在护理记录单及压疮风险评估记录表。

  4.初次评分≤9分(压疮极度危险),需将“压疮风险评估记录表”上报至护理部,护理部持续跟踪,如再次评分≤9分无需重复上报;评分≤9分并符合难免压疮申报条件时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进行上报。

  5.院外带入或院内发生的压疮,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压疮大小、深度、

  潜行、周围皮肤、渗液、有无异味及压疮处理情况等,24小时内按“住院病人压疮上报流程”进行上报,转科时需要转入科室重新上报。

  6.对于院内发生的压疮,科内做好讨论并将讨论记录上交护理部。

  7.每月29日前护士长汇总科室压疮转归情况(出院/死亡/转科患者)至护理部。

  压疮登记报告制度

  1.发生压疮,24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报护理部。

  2.有压疮或有压疮危险的患者建立翻身卡,各班严格交接皮肤情况并记录。当遇到难愈性压疮等疑难护理问题时,应及时请求会诊。

  3.当压疮难以避免时,护士长向护理部申报难免压疮,护理部实地查看确定符合申报难免压疮的条件,并指导具体的预防措施。

  4.申报难免压疮,必须符合下列任一条件:

  (1)强迫体位。

  (2)全身营养不良,高度水肿。

  (3)恶液质,极度消瘦。

  (4)大小便失禁。

  (5)末梢循环障碍。

  (6)皮肤感觉障碍。

  (7)Braden压疮评分≤12分。

  5.符合申报难免压疮条件者,由责任护士填写《难免性压疮申报表》,护士长审核并签名后报护理部。

  6.对申报难免压疮的`患者,应积极采取预防压疮措施,压疮危险因素解除后,护士长及时告知护理部,由护理部查看患者情况并将患者预后情况填报护理部。

  术前患者访视制度

  1.局麻手术外的各类手术患者必须进行术前访视。

  2.术前访视工作由专人负责,于手术前一天进行访视,了解病情,讲解手术注意事项,缓解病人压力。

  3.访视内容包括:

  (1)确认患者,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目的;

  (2)了解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手术史、过敏史;

  (3)了解生活习惯(吸烟量、饮酒量)、生活史、社会背景(职业、社会地位等)、性格;接受手术的态度,对医疗的协助程度。

  (4)病人进行心理沟通,询问患者担忧与顾虑,尽最大努力解除患者的焦虑;讲解入手术室后的流程,手术时的体位等;

  (5)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观察,以便确认患者有无口唇、甲床、皮肤颜色的改变,有无听力、语言等的障碍。

  4.访视结束后,根据所获得的资料,与手术护士进行交班,制定护理计划。

  5.手术当日到各手术间查看术前访视过的患者,向患者介绍手术配合的护士。

  6.术后回访时,了解病人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术后患者有无异常情况,重视患者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及时解决改正。

  7.整理访视记录,定期总结,表扬好人好事,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更改,跟踪随访。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一)术前安全管理

  1、术前准备:病房护士按医嘱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指导患者饮食、呼吸功能、肢体功能、体位、床上排泄的训练,并进行心理疏导。做好身份标识,配合医师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

  2、术前访视:除急诊手术外,手术室护士按手术通知单提前到病房进行术

  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手术流程等,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并根据访视情况制定手术护理计划,遇有特殊情况须及时向护士长报告。

  3、术前患者交接:手术室护士须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进行患者身份核查,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杜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4、术前物品准备:手术室根据手术类别,准备手术器械、设备、药品等,并保证其处于安全使用状态。

  5、人员准备:手术室护士长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依据手术风险和难易程度,合理安排人员,保证安全。

  6、手术间安排:手术室护士须按照手术切口种类安排手术间,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手术时间,保证手术间合适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度。

  (二)术中安全管理

  1、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核对确认患者身份,填写《手术安全核查单》。

  2、严格执行手术物品清点流程,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后、术毕共同查对手术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数目无误并准确记录,术中如有添加及时记录。

  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预防医院感染。术中所用无菌物品及植入物标签规范粘贴于手术清点单。

  4、认真执行手术患者体位管理技术规范,正确安置患者的麻醉、手术体位,防止压疮和神经损伤,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正确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坠床或坠车。

  5、认真核对术中使用药物、血液制品,防止用药、输血错误。严格执行《手术标本管理制度及送检流程》,严防手术标本错误及丢失。

  6、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完整书写护理记录。

  (三)术后安全管理

  1、手术器械:分类放入回收转运容器,填写交接单,由专人与供应室清点交接,按照规范清洗、消毒、灭菌后发放给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严格执行《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2、布类敷料:打包放入专用回收转运容器中,由洗衣房收回进行清洗、消毒,送供应室打包、灭菌后发放。

  3、术后环境:按手术室管理规范进行清洁、消毒,连台手术环境消毒须符合规定并进行登记。

  4、术后复苏:根据患者手术和麻醉方式,采取适当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和麻醉恢复过程,确保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5、术后患者转运: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人员护送患者返回病房或监护室,并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运送途中注意安全,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道通畅、牢固。

  6、术后护理:病区护士须严格执行手术患者用药、输血以及预防感染相关制度及流程。按照术后护理常规采取正确卧位,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静脉通路、伤口敷料、引流等,根据需要给予床档保护和保护性约束,协助床上翻身、叩背,预防术后并发症,并做好记录。

  7、术后康复训练:病区护士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饮食,给予术后康复训练指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八)术后随访:手术室护士须在患者术后1-3天,对患者进行术后访视,了解患者术后康复、切口愈合情况,征求患者意见等,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特殊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一)护理部对急诊科、介入诊疗室、重症监护室、血液净化中心、产房、新生儿病房、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特殊科室护理质量进行重点管理及监控。

  (二)管理基本要求: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设施完备,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

  2、设备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3、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有序。

  4、按相关规定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人员须符合准入资质。

  5、制定护理人员培训和考核计划,注重护理梯队建设。

  6、定期组织护理业务学习,开展护理查房和病例讨论。

  7、建立护理质量检查考评制度,定期考评,跟踪改进效果。

  8、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定期分析讨论。

  9、做好护理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三)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制度、查对制度、抢救制度、输血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转运规程等。

  (四)严格落实各专科相关规章制度。

  (五)护理部对特殊科室进行重点监管,定期进行专项质量检查;对发现的缺陷或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跟踪整改计划落实情况。

  附:各特殊科室护理管理要求

  1、急诊科护理管理要求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及抢救、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并适时修订。

  (2)按照国家规范合理配置人员,人员符合准入资质。

  (3)抢救组织健全,分工明确,保证人在其位、各尽其职,抢救工作井然有序。

  (4)急诊环境整洁、安静、安全、有序,室内布局合理,物品陈设规范。

  (5)急救药品、抢救设备摆放合理,定期补充、检查、校验,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6)保持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心电图机、洗胃机等性能良好。

  (7)加强人员急救技能、反应速度、应急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定期组织急危重症抢救、批量伤员救治以及突发意外事件应对的学习与演练,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8)严格落实抢救、留观患者的病情观察、治疗处置等制度和规范,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予以处置,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9)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执行手卫生规范和医疗废弃物处置相关规定。

  (10)护理质控小组定期督查急诊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记录,跟踪整改计划落实情况。

  2、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要求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等,严格落实并适时修订。

  (2)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对ICU工作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

  (3)加强ICU护理人员的配备与专业培训,人员须具备准入资质。

  (4)加强患者安全管理,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制度,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提供保护用具,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5)加强患者气道、管路、皮肤等护理,对各类潜在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

  (6)建立完善的护理抢救制度与专科抢救流程,各种抢救设备定期检查、校验,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剧毒及药品标签清晰、专柜存放、专人负责、并登记,使用前仔细核对,确保无误。

  (7)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发生院内感染。

  3、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要求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并适时修订。

  (2)布局合理,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与设备,物品存放规范,有空气消毒装置,环境整洁、舒适,空气新鲜。

  (3)透析机及相关器械按要求严格消毒、定期保养,并对参数进行检测。

  (4)按照国家规定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严格实行人员准入管理,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按照分层培训要求,对各级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组织专科理论、技能培训,培养专科护士,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5)加强患者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6)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出入管理制度、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透析器材,严格控制进入透析室人数,限制家属及非工作人员进入,减少污染。

  4、产房护理管理要求

  (1)制定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2)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物品存放规范,环境清洁、整齐、舒适,空气新鲜。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有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设有隔离产房,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4)产房助产士须专业培训考核合格获得母婴保健合格证方可上岗。

  (5)严密观察产程,严格遵守各产程处理常规和助产技术规范,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分娩记录等客观、及时、真实、准确、完整。

  (6)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7)有护理质量监控人员及小组,定期对工作质量有分析,改进措施及评价。

  5、新生儿病房护理管理要求

  (1)建立健全新生儿病房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2)有护理质量监控人员及小组,定期对工作质量有分析,改进措施及评价。

  (3)加强气道、管路、压疮管理和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对新生儿工作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

  (4)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

  (5)加强新生儿病房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6、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并适时修订。

  (2)手术室布局合理、各类标识清晰,工作流程合理,落实标准预防措施,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要求。

  (3)规范护士资质管理,进行岗前培训、上岗培训及入职后继续教育,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及人文素质,完善护理人才梯队建设。

  (4)规范手术室固定设施、仪器设备、手术器械的使用与管理,定期维护。

  (5)手术室护理人员主动配合临床开展术前评估、术后访视工作,体现人文关怀。

  (6)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规范使用一次性耗材,正确处置医疗废弃物。

  (7)健全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及各类档案管理,记录齐全。

  (8)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定期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督查分析,有质量控制监测记录。

  7、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要求

  (1)建立健全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的物品安全。

  (3)消毒供应室布局合理,严格划分去污区、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及辅助区。

  (4)工作流程合理,遵守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各区域设置物理屏障,并分别设有人员进出的缓冲间。

  (5)各种医疗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监测、发放程序符合要求。消毒灭菌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到位。

  (6)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进行督查,对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改进措施及评价。

  (7)面向临床,确保物品供应安全,做好下收下送工作。

  (8)消毒供应室有验收合格证,护士须有护士注册执业证,消毒员须有培训上岗证。

  (9)按规范进行消毒灭菌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监测;

  定期完成各项监测工作,包括空气、物体表面、手及消毒灭菌物体的细菌学采样及培养,所有记录归档保存。

  (10)做好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根据专业进展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

  节假日安全管理制度

  一、节前

  1.各病区组织学习重点制度:①岗位制度②交接班制度③查对制度。

  2.各位护士长保证急救用品充足完备,包括急救器材、急救药品、急救护理用品。

  3.节日排班注重年资搭配,每天安排听班。

  4.护理部节前到病区做临床评价。

  5.护理部确认全院应急备班人员名单。

  二、节日期间

  1.各病区按节前安排正常运转,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改变。

  2.遇特殊情况及时启用“突发事件报告程序”。

  3.确保病区护理人力。

  三、节后

  1.节后第2日护士长及时将节日期间的情况反馈至护理部。 2.护理部总结,必要时提出整改意见。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护理医院管理制度02-25

医院护理不良管理制度05-30

护理安全的管理制度08-15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06-08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优秀04-14

医院电梯安全管理制度02-10

医院电梯安全的管理制度05-18

医院安全保卫管理制度05-19

医院病房护理管理制度(通用13篇)11-03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15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