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经典学习方法总结

时间:2020-10-24 15:58:47 学习总结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经典学习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学法:学好高中物理的六个步骤三

  为大家提供“高中物理学法:学好高中物理的六个步骤三”一文,供大家参考使用:

高中物理经典学习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学法:学好高中物理的六个步骤三

  3.复习

  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而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

  另外,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知识在学习最初的两三天内遗忘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所以,我们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也是战胜遗忘的需要。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高二物理高分宝典

  1.正确理解物理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物理基本规律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基础,首先必须很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必须做到如下几点:(1)每个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引出来的?(2)定义、公式、单位或注意事项各是什么?(3)其物理意义或适用条件是什么?(4)与有关物理概念、规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5)这些概念和规律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6)适度训练。

  2.注意在阅读、语言表达及观察动手三个方面进行有效训练,制定合理目标

  (1)在阅读能力训练上,能独立阅读教材,找出主要内容,写出读书笔记;(2)在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上,能用正确的物理术语描述物理概念及规律,能把一般的物理过程表达出来;(3)在观察动手能力训练上,能细致观察物理现象,归纳出物理规律,能独立写出实验报告,处理实验数据。

  3.独立主动地归纳总结

  除课上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外,课下还要在复习基础上重新整理课堂笔记,加强印象和记忆。每学完一章后,都要总结出详细的知识结构,从中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及其来龙去脉、纵横关系,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同学们在分析物理过程中全面考虑问题,克服片面性。

  4.重视建立物理模型,提高对物理问题分析能力

  建立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典型的“分析综合”思维方法的训练。同学们必须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从教师讲解的典型例题和自己所做的习题中,归纳出各种物理模型,并明确其产生的条件和特征。当同学们头脑中有了建立物理模型的主观意识时,复杂的物理现象分解成的若干简单物理过程与物理模型联系起来,便使复杂的物理问题演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物理画面,这样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想像力,也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培养了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5.掌握各种物理思维分析方法的模式,进行正确思维

  经常听到学生反映“老师讲课时听着都明白,自己做题时却不知从哪儿下手”,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想进行正确的思维,要做到以下三点:

  (1)弄清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使思维活动建立在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

  (2)要按物理内在规律进行思维,学生遇到一个问题,要弄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遵从什么规律。需用什么公式,只要物理过程搞清楚了,题目就会容易做了;

  (3)积累和总结几种物理思维分析方法模式,诸如受力分析法、等效代替法、运动状态分析法、能量状态分析法、电路等效变换法、电路中电势变化分析法等。我们所遇到的物理习题中有很多同类的习题,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和步骤去解决。

  6.强化“比较”和“类比”的思维方法训练

  在学习中要经常做到,在表面上差异大的概念和规律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共性;对一些表面上相似的概念和规律,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差异,加深对概念和规律及物理现象的认识。例如“重力场”和“静电场”,表面看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点(同为势场),即重力和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因而可以引出重力势能和电势能的概念。再例如动量和功率,它们所具有的单位表面看来相似,但它们是根本不同的物理量。

  另外对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还可采用“类比”法。例如电场、磁场像风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研究风时,可以从树枝摆动的方向、幅度来反映风力的方向和强弱;研究电场时引入检验电荷,研究磁场时引入通电导体,根据受力的大小、方向来研究电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用“类比”法可分解概念的难度,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7.强化思维训练

  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之后,还要进行强化训练。强化思维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巩固,是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是使同学们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同学们要适量地多做一些物理练习题,特别要敢于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物理过程较复杂的练习题。通过不断训练 高中数学,不断归纳总结,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运用“一题多解”可以达到“弄清一道题,明白一串理”的目的;运用“一题多变”可以培养同学们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公式

  平抛运动公式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高中物理;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高考物理考场策略:认真审题的习惯

  (1)认真审题的习惯:题目至少读两遍。第一遍,了解题目考查是哪一方面的,弄清是什么样的一个过程;第二遍,准确掌握已知有哪些、要求解什么问题,正确分析出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要特别注意瞬间过程。

  (2)画示意图的习惯:要养成规范作图的习惯,做到不画图不做题,高中地理,过程不清不解题。对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最好用图表示出来,还要注意从图形中挖掘几何条件,找到有效信息。

  (3)解题规范表达的习惯:

  ①对解答中涉及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②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分析后指出,加以说明。

  ③研究对象和分阶段的研究过程要加以说明。

  ④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要加以说明。

  ⑤列方程时要做到:一是要根据公式和已知量符号、未知量符号列出原始式而不要变形式;二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

  (4)良好运算的习惯:最好将运算过程分步进行,因为涉及的量越少越不易出错。

  (5)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

  ①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

  ②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

  ③因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一般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

  ④没有特别要求时,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2到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四舍五入。

  ⑤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高中物理实验:验证动能定理

  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实验:验证动能定理,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

  实验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J0203型)、学生电源、长方形木块(约10×7×4厘米3)、纸带、天平(学生天平或托盘天平)、带定滑轮的木板(长约1米)、细线、砝码盘、砝码

  实验目的:验证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做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时,动能的增量等于合外力所做的功。

  实验原理: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时,动能定理可表述为

  F合s= mv22- mv12。只要实验测得F合s 和 m(v22-v12)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相等,则动能定理被验证。F合可以由F合=ma求得。

  教师操作:

  (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把器材按图装置好。纸带固定在木块中间的方孔内。

  (2)把木块放在打点计时器附近,用手按住。往砝码盘中加砝码。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让它工作。放开木块,让它做加速运动。当木块运动到木板长的 左右时,用手托住砝码盘,让木块在阻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当木块到达定滑轮处(或静止)时,断开电源。

  (3)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反映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的两部分点迹中较理想的一段,分别各取两点(其间点迹数不少于9点)。量出SA、SB、SC、SD和SAB、SCD。由SA、SB、SC、SD及相应的时间间隔(图中为0.08秒)。算出VA、VB、VC、VD,利用VA、VB和A、B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B间木块运动的加速度aAB;同法求出aCD。则木块质量m与aAB、aCD的乘积分别表示在AB段和CD段木块受的合力。

  (4)根据实验结果填好下表,看F合S与ΔEk是否相等。

  加速阶段减速阶段

  计数点附近的位移(m)SA= SB=SC= SD=

  各计数点处的速度(m/s)VA= VB=VC= VD=

  运动的加速度(m/s2)aAB=aCD=

  木块受的合力ma(N)FAB=FBC=

  计数点间的位移(m)

  合外力的功(J)

  木块的动能增量(J)

  (5)重新取计数点,重复步骤(3)和(4),再验证一次。

  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实验:验证动能定理就到这里,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匀速圆周运动

  第二节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细解点:

  一、匀速圆周运动

  1. 匀速圆周运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的圆周运动。

  2. 描述圆周运动的量:

  (1)线速度的定义:线速度的大小(即线速率)为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通过的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物体在圆弧上各个点处线速度的方向为圆弧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2)讨论:

  a:分析: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运动的时间t增大几倍,通过的弧长也增大几倍,所以对于某一匀速圆周运动而言,s与t的比值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b:线速度

  1)线速度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

  2)线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3)线速度的大小 。

  4)线速度的方向 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结论: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运动,因为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3)角速度ω的定义: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与圆心的连线(即半径)转过的圆心角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4)讨论:

  1)角速度是表示角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2)角速度计算公式为:ω=φ/t

  3)角速度的单位是 rad/s

  4)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 是恒定的

  (5)周期、频率和转速

  1)周期T:沿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2)频率f:单位时间内运动重复的次数。

  3)转速:单位时间内转动的圈数。

  (6)几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1)当v一定时, 与r成反比

  2)当 一定时,v与r成正比

  3)当r一定时,v与 成正比

  二、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1. 向心力概念的建立

  引例: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做演示实验

  一个小球,拴住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桌上,原来细绳处于松驰状态,现在用手轻击小球,使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试讨论:绳绷紧后,小球为何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此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合外力是哪个力?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这个力起什么作用?

  结论: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向心力。

  b:向心力指向圆心,方向不断变化。

  c:向心力的作用效果?D?D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2. 向心力的大小探究

  (1)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m、圆周半径r和角速度 都有关系,且给出公式:F=mr 2(说明该公式的得到?D?D控制变量法、定量测数据)

  (2)据 推导向心力的另一表达式

  4. 说明的几个问题:

  (1)由于a向的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4)当ω是常量时,向心加速度大小与半径成正比;当ν为常量时,向心加速度大小与半径成反比。

  【典型例题】

  例1. 如下图,小物体A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跟着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物体的受力情况是( )

  A. 受重力、支持力

  B. 受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

  C. 受重力、支持力、向心力、摩擦力

  D. 以上均不正确

  解析:物体A在水平台上,其受重力和盘所产生的向上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另外还受到一个向心力的作用才能做圆周运动,这个向心力实际上是摩擦力。所以A错,B正确。因为这个摩擦力就是向心力而不是两个力,所以C错。D因为B的正确而错误

  例2. 如图所示,一圆盘可绕一通过圆盘中心O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盘上放置一个木块,当圆盘匀角速转动时,木块随圆盘一起运动,那么( )

  A. 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背离圆盘中心

  B. 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指向圆盘中心

  C. 因为木块随圆盘一起运动,所以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与木块的运动方向相同

  D. 因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木块所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的方向与木块的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从静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来分析:由于圆盘转动时,以转动的圆盘为参照物,物体的运动趋势是沿半径向外,背离圆心的,所以盘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心。

  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必须受到一个向心力的角度来分析:木块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它必须受到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由于木块所受的重力和盘面的支持力都在竖直方向上,只有来自盘面的静摩擦力提供指向圆心的向心力,因而盘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方向必沿半径指向圆心。所以,正确选项为B。

  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形式,并应正确理解其含义。

  由于A、B轮由不打滑的皮带相连,故vA=vB。

  所以ωB=ωC。

  所以有 ωA:ωB:ωC=3:2:2,vA:vB:vC=3:3:4。

  故 aA:aB:aC=9:6:8。

  点拨:(1)做圆锥摆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因而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2)圆锥摆周期T与摆线长度L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与摆线和竖直方向夹角θ的大小也没有直接关系,而只与摆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离悬点的高度h=Lcosθ有关。

  【模拟】

  1. 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由碗边滑向碗底,碗内表面是半径为R的圆弧,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木块运动的速率不变,则( )

  A. 它的加速度为零

  B. 它所受合力为零

  C. 它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一定、方向改变

  D. 它所受合力大小方向均一定

  E. 它的加速度恒定

  2. 如图所示,用细线吊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锥摆运动,关于这个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受重力、拉力、向心力

  B. 受重力、拉力

  C. 只受重力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 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O为轮子A和B的共同转轴,O′为轮子C的转轴,A、B、C分别是三个轮子边缘上的质点,且RA=RC=2RB,则三质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aA∶aB∶aC等于( )

  A. 4∶2∶1 B. 2∶1∶2

  C. 1∶2∶4 D. 4∶1∶4

  4. 下图为A、B两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随半径变化的图象。其中A为双曲线的一支,则由图线可知( )

  A. A物体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B. A物体运动的角速度大小不变

  C. B物体运动的角速度大小不变

  D. B物体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5. 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住一个小球,在O点的正下方与O点相距L/2的地方有一枚与竖直平面垂直的钉子;把球拉起使细绳在水平方向伸直,由静止开始释放,当细绳碰到钉子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的线速度没有变化

  B. 小球的角速度突然增大到原来的2倍

  C.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突然增大到原来的2倍

  D. 绳子对小球的拉力突然增大到原来的2倍

  6. 小球A和B用细线连接,可以在光滑的水平杆上无摩擦地滑动,已知它们的质量之比m1∶m2=3∶1,当这一装置绕着竖直轴做匀速转动且A、B两球与水平杆子达到相对静止时(如图所示),A、B两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 )

  A. 线速度大小相等

  B. 角速度相等

  C. 向心力的大小之比为F1∶F2=3∶1

  D. 半径之比为r1∶r2=1∶3

  7. 如图所示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轴O1上有两个半径分别为R和r的轮,O2上的轮半径为r',已知R=2r,R= r',设皮带不打滑,问:ωA:ωB=? ωB:ωC=? vA:vB=? vA:vC=?

  8. 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1)保持其轨道半径不变,当它的转速变为原来的2倍时,它的线速度、向心力分别变为原来的几倍?

  (2)如果保持其线速率不变,当角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它的轨道半径和所受的向心力分别为原来的几倍?

  9.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光滑小孔O;一根轻绳穿过小孔,一端连接质量为m=1kg的小球A,另一端连接质量为M=4kg的重物B。

  (1)当小球A沿半径r=0.1m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角速度为ω=10rad/s时,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大?

  (2)当A球的角速度为多大时,B物体处于将要离开而尚未离开地面的临界状态?(g=10m/s2)

  10. 如图所示,两个悬于同一悬点O,且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锥摆A和B,它们的质量相等,摆线长之比LA∶LB=3∶2,则两圆锥摆的周期之比TA∶TB为多少?

  【试题答案】

  1. C

  2. B

  3. A

  4. AC

  5. ABC

  6. BD

  7. ω:ωB=1:1

  8. (1)2倍;4倍

  (2)1/2倍;4倍

  9. (1)30N

  (2)20rad/s

  10. 1 :1

  如何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我们就来听听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的老师就如何学好高中物理的一些建议:

  首先分析一下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作?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觉: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但要自己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又比如小孩会说的东西,要让他写出来,就必须经过反复写的练习才能达到那一步。因而要由听懂变成会作,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正是学习高中物理应该下功夫的地方。功夫如何下,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哪些具体要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我们分几个层次来具体分析。

  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的首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道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象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提高: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某一题目,高中历史,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得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综上所述,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渐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对照学习的六个层次,逐渐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及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确定自己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大学学习做准备的,对同学们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所述的物理学习的基本过程——记忆,积累,综合,提高就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学会了学习方法,对物理科有了兴趣,掌握了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一定会把高中物理学好。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

【高中物理经典学习方法总结】相关文章:

学习方法总结01-27

大学学习方法总结08-24

高考学习方法总结6篇08-23

高中物理教师年度工作总结3篇-教师工作总结12-31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总结8篇08-09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总结12-09

高一化学学习方法总结12-09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3篇01-18

2021年高中物理教师个人年度总结(通用5篇)12-17

高中物理组教研工作计划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