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5篇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1
一、说教材内容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读书写生字;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能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三、说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
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2.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理解重点内容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周总理的衣着、表情,动作中,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从结尾的3个自然段4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
四、说教学过程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分2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篇幅短,内容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第一课时就可以完整地理解课文。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并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巩固理解,教学生字的写法。我今天教学的是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介绍周总理,然后再引出课题。
然后板书课题的时候,我并没有提前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虽然那样的课题会写得更漂亮一些,但是我感觉现场板书不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给学生一个模仿老师写字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写好字的兴趣。
板书好课题后齐读课题,然后让学生看课题提问题,这样既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善于思考,也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后,紧接着让学生立即接触课文内容,通过初读,了解主要内容。初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带着要求、带着问题来读,这样的读书效果会更好一些。
读完后立即交流,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检验。
三、读书识字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力争词语和生字交替出现,在二类字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现的是词语,从词语中认识生字,这样的难度小一些。在一类字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现的是生字,然后由生字联系到课文里的词语,因为一类字相对来说简单一些,有很多是在以前的二类字里出现过。“恩”在课文里的词语是人名,所以我选择这个字让学生扩词。又让学生比较“恩”与“思”,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经常混淆这两个词语。由“度”所在的词语“一年一度”自然地引到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细读感悟
第二自然段内容也很简单,同时这一自然段也回答了开头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以这部分内容略讲。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训练点。
那就是从理解“今年”是哪一年?指导学生学会上下文联系,理解课文内容,并指出“联系上下文”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傣族人民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到来,先出示周总理一天的工作表,理解傣族人民为什么对于周总理的到来那么兴奋,那么激动。接着抓住“赶来”、“一条条”、“一串串”等重点词语的理解傣族人民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到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激动,兴奋,对总理的欢迎、爱戴。
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是观察周总理的服装、表情、动作,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第五自然段仍然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想象周总理在泼水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再一次体会与傣族人民的幸福,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是全篇感情的集中喷发,这里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激情,通过朗读释放出激情,使课文的学习达到高潮,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不是简单地对课文内容做一个总结,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加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五、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和周总理有关的故事,使学生对周总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把课文主要内容显示出来,而且要简洁。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2
听了何玲静老师一节《难忘的泼水节》,我真是收获良多,这是一节比较扎实的课,何老师的课让我感觉是眼前一亮,在此我就说说自己在这节课里的收获吧:
一、真实、有效、扎实:何老师上课不搞花架子,摒弃了以往公开课的虚假,还原真实的课堂,踏踏实实教学。
二、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老师一句句充满激情的话语,煽情的过渡语,每每把学生读书的热情调动起来。读的形式很多,有个人读、小组读、男女赛读、齐读等等。
三、重视了引导读忽视指导读。虽然老师一句句充满激情的话语,煽情的过渡语,激发学生读书但指导不够。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老师没有利用这些词语让学生发现总理的可亲,而是老师告诉学生总理是可亲来引导朗读。
建议:
一、忘记了词语句式的训练,也就是双基的训练。如“一条”跟“一条条”的比较,“一手······一手······”的理解,跟“一边······一边······”的比较,等等。
二、课堂应变能力不够,没有很好把握课堂生成。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3
孙老师是一位热情阳光、教态亲切、语言简洁富有童趣、很具亲和力的年青老师。她以轻松明快、活泼的风格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孙老师还善于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进行针对性评价,语言丰富,符合低年级的心理特征。较好地处理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是一堂自然清新,本色的语文课。课堂上时时迸发出惊喜,让人为之眼前一亮。我准备撷取以下三点与大家共勉:
一、创设情境,打造轻松有活力的课堂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孙老师正是创设了这样一个热情洋溢的场面,在欢乐的表演中,在一段段令人欢欣鼓舞的文字中,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参与到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中,和他们一起欢度这美好的日子,课文中的生字,也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在这个泼水节上跳跃着。比如,在教学"祝福"这两个字时,出示了"祝福"历史演变。重点讲解了"礻"和"祝"字的含义,孩子们听的认真入迷,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轻松的记住了"祝福",更记住了周恩来和傣族人民彼此美好的祝福。
二、寓教于乐,铸就儿童快乐学习梦想
在集中识字这一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活泼生动的方式,让孩子们自己读一读生字,给了他们最大的自主权,拔萝卜游戏识字游戏,提高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摘苹果识字游戏,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图文并茂,紧抓学生的目光。在教学课文中把生字放在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便于学生记忆,在做游戏的同时让孩子们掌握了知识难点,这真是一举数得。
"笑容满面"词语的教学更是课堂中的一个亮点,孙老师先出示周总理的图片,然后然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把看到的说出来,当孩子们说到表情的时候,孙老师抓住机会说:"像周总理这样开心的笑着就是笑容满面的",引导孩子们理解"笑容满面"的意思,不知不觉中又掌握了一个词语,避开了以往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孙老师正是创造了这样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轻松的环境,采用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乐趣与生机,让孩子们喜欢学习生字,认识词语,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三、风格独特,展现扎实有效的教学基本功
孙老师的课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活泼幽默的课堂语言。孙老师毫不吝啬表扬的语言,在善意的表扬和鼓励的教学语言中,我看到了一位亲和温柔的孙老师,看到了一位尽可能的把每一位小朋友都带到课堂情境中的孙老师,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孩子们喜欢亲近呢?
孙老师还抛弃了灌输式的说教,而是大量的采用了"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就采用了默读、齐度、指名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反复读,有感情的读,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情。例如,在教学"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做了哪些准备?"这块内容时,孙老师先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读一读。再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同学们边看边读。最后又用肢体动作来演示,孩子们不自觉的跟着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层层推进,不断引导,使得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到了傣族人民高兴,愉快的心情,感受到了泼水节热闹的气氛和场景。
孙老师的这节课秉承了新课改的理念,秀出了独特的风格。值得学习、借鉴!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4
11月27日,年轻的成欣欣老师给我们展示了《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对于这次“青鸿欲飞展风采”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我们师徒高度重视,授课一周前成老师就开始为这节课做准备,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制作课件,然后我们一起讨论完善,初步确定了上课思路。从整节课的设计来看,这节课设计新颖,结构完整,用时分配合理,环节紧凑,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现就成欣欣教学过程谈几点感受:
1、从老师的个人素质来看,成老师整节课精神饱满,仪态大方,态度谦和,她尊重学生,关爱学困生,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整节课师生关系洽融洽,课堂气氛活跃。
2、成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学习习惯,字词教学比较扎实。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多种方法的理解和识记让学生理解词义,并通过学习说句子,在句子中运用字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练习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练说“这是一个的泼水节。”既巩固了字词教学效果,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内化积累。又如,在学习课文第2段时,成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找具体语句,初步领会句子的意义,抓住关键字词进行理解和体会,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
3、朗读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整节课成老师引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反复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需要改进之处:
1、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缺乏课堂应变能力,有时会忘记一些细节,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不能及时纠正和引导,板书不能及时出现,课件播放与教学进度不符,有感情朗读环节忘记等。这些方面还需今后进一步努力改进。
2、教学设计时能紧扣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预设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教学活动,但实际操作时又将课文进行过细的解析,逐句讲析体会,显得课堂教学琐碎杂乱,不利于学生整体感知理解。
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也是我们师徒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5
今天,我在坟台中心校参加了太和县中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决赛,让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有了飞跃似的提高。懂得了教学设计与多媒体高科技紧密融合的好几点技巧,更大的收获是张老师的《难忘的泼水节》课堂教学给我的启发和反思。
我总喜欢把自己和同行的人相比较,回归平静,才理解年轻的张芹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涵:
一、课堂上年轻老师少有的平和大方的态度,常话说得好:"老不看三国,少不谈水浒"。张老师的课不张扬、不浮夸,教学流程像起伏的远山,平静的潭水一样有内涵和深度。丛生字词认读到句段文本的解析,环环相扣渐入佳境。哪怕是在开"小火车"的识字教学中也能用"火车火车从哪儿开?"的温馨的话语来导入。
二、张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有广度和深度,比如:对"祝福"一词两个字的偏旁的辩论,就蕴含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对多音字"铺""盛"的注音和组词的拓展就开阔了小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巩固了原有的知识点。
三、同时,张芹老师对教材的开发和研读,有让我佩服的地方。张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看到,大胆的在课堂上展开对一个自然段文字的分析,能够弥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短文阅读的短板。比如:在解读第三自然段时,张老师大胆的提问:可以用"走来"代替"赶来"这个词语吗?为什么呀?再如:生活中你看到什么时候、在哪些场合要铺上红地毯呀?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能锻炼小学生说话能力。达到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大语文目标!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5篇】相关文章:
复习课评课稿03-16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03-16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03-16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02-21
复习课评课稿(15篇)03-16
复习课评课稿15篇03-16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15篇03-16
复习课评课稿(集锦15篇)03-16
语文评课稿五篇03-17
优秀评课稿【10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