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评课稿

时间:2022-06-20 15:36:45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罗斯福新政评课稿

  一、成功之处

  1、《罗斯福新政》这一课的设计虽然以虚拟场景为依托,但其情境的创设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坚实的史料为基础的。通过虚拟人物TOM一家的生活、模拟历史人物的对话或评论,串联起整节课的内容,将刻板的文字化为充满情趣的场景,在体验中拉近了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从课堂实效来看,学生显然是被这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场景吸引了,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各种问题的探索中去,建构起对罗斯福新政这一历史事件的完整图景。《罗斯福新政》这一课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重视史料、关照生活、关注现实、凸显热点;既有感性的描述,又有理性的思辨,很好地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以史为鉴、感知未来、开拓创新,传达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同时展开课堂对话,激活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迁移整合等思维能力。

  从TOM一家的生活历程中,我们体会到作为社会一份子,在历史发展的特定环境中,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往往是紧密相连的,而政府在关键历史时期发挥的关键作用就尤为显得重要,所以课堂拓展中引入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对邓小平贡献的评价和对中国当今政府解决经济问题而表现出魄力就显得自然、贴切有深刻。这种“小人物、大历史”的设计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对未来社会的警醒核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使整堂课透出浓浓的人文气息,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2、课堂问题的设计总体上比较到位,环环相扣,学生互动氛围浓厚。学生能提出我预设之外的生成性问题本身就说明我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启发性,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

  二、不足之处

  1、以创设情境为主题的教学设计非常强调教师对于整个流程的控制,虽然由此保证了课堂结构的完整和流畅,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讨论与思考是在教师的强力牵引下进行的,有一定的框架限制,以至于学生生成性问题未能很好的解决,尤其是生生互动不明显,也未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差异性生成问题。

  2、备课不仅备教材、备资料,也需要备学生。本次授课存在明显的准备不足问题。一方面没有预见到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等相关知识相对比较欠缺,问题设计缺少相应的铺垫,从而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降低了问题的价值,也影响了课堂互动效果;另一方面对中学学生整体认知水平高于本校学生这一点认识不充分,没有能在备课时预见到学生发散思维可能出现的后果,应对不够灵活。这说明自身学科素养和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3、新课程背景下确实存在花里胡哨的外在包装,过度包装知识反而忽略了知识本身。本科“为情境而情境”的诟病让我认识到情境创设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意义的情境”更有助于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和思考。

  三、进一步认识

  1、关于虚拟情境问题

  (1)创设虚拟情境作为可供选择的一个教学设计模式,其探索是积极的,具有深厚的教育心理学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所谓智能是指在一个或多个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由此可见,思维活动本身应该在具体、生动和形象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展开。通过历史虚拟情境,将课程内容进行高度浓缩和整合,在较短的时间内,凸显冲突,提升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冲动和探究意识,增强现实感,引起情感共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

  (2)创设虚拟情境时要注意好以下几点:情境创设必须以史实为依据;虚拟情境的目的必须明确;情境必须典型、合理、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必须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并有效维持学生的最佳学习心理状态。

  (3)如果课程内容过于零散、繁多、枯燥,导致学习无法在历史知识目标和自身经验之间建立高效的联系桥梁,就可以考虑采用虚拟情境作为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来考虑。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它同样面临风险。比如,学生对虚拟情境产生了混淆,模糊了与真实史实之间的界限,甚至由此在历史学习方法上形成主观臆断的缺点。因此,任何一种教学设计的应用都应根据所授课的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优方案。

  2、课堂“预设”和“生成”问题

  课堂对话和互动能否展开,教学预设和生成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精妙、灵活、留有“空白”、富有智慧就能让课堂充满灵动和魅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1)历史教学总是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具体内容开始的,历史教学目标的很大组成部分是历史基础知识。在关涉这部分内容的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历史知识的结构性和层次性,体现横向或纵向的逻辑推理,促进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发挥预设的积极功能,以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并在掌握过程中形成内化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2)要正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师生平等的新型关系,正真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实现动态生成,还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这类问题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正确性,也不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它把课堂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交给了学生,有利于非预设生成。

  (3)历史教学的功能当然远不止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一种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鉴历史,形成经验,关照现实,以塑造民主、平等、质疑、反思等人文精神来传承文明,沉淀民族集体记忆。这就要突出问题设计的现实性,注重热点问题与历史问题的联系,充分体现历史的教育功能和现实功能。

【罗斯福新政评课稿】相关文章: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0-28

小学语文评课:《太阳》评课稿10-27

拼音课评课稿02-06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03-16

排球课评课稿01-02

复习课评课稿04-08

课赛评课稿12-17

教师是怎样评课的及评课稿02-17

水平4评课稿 前滚翻评课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