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评课稿

时间:2022-03-21 11:00:19 稿件 我要投稿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评课稿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值得学习的地方:

  1、从总体情况来看,本节课结构较合理,环节紧凑,完成了教学任务。整节课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复习引入到看情境图到提出问题再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始终在思考、交流。老师做到了一个引导者的身份,给学生留出了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新课标的计算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关注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更要关注与人合作的意识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李老师这点做的比较好。再者老师的评价比较及时,具有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李老师首先注意了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口算的那根弦,打开了口算的思路。利用课前的复习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3、整堂课学生能否自始自终带着兴趣、问题和探究的学习态度学习新知,新课的导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李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结合课本提供的情境图——蜜蜂王国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让学生愿意去仔细看图,了解蜜蜂的分工情况,乐意去提出和蜜蜂有关的问题。自然、亲切的语言,引起了学生的好奇,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学习情境。

  4、整节课体现了“开放式教学”新理念。素质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发展的能力。李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性,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参与问题的思考。如在口算57+29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就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更多的思维空间,学生在这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找到了多种口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5、这节课的教学,李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洪亮,和蔼可亲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语言目的性强,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而展开,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异常活跃,通过交流学生得出了多种不同的口算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延伸。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想法认真听取,公平对待,就如同学生的伙伴一样,和他们一起探讨。评价的语言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

  值得探讨的地方:

  1、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不够。比如:在学生得出不同的口算方法时。教师没有加以引导,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你为什么这么做,你是怎么想的?”让同学加以评判,学生的思维也许会更清晰。同时,交流完后,老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口算方法加以总结和强调,使得学生的口算算理不是很明白。建议在进行完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总结和概括,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

  2、本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找到了解决一个问题的不同方法,也就是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但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算法多样化还有一个后继步骤,那就是算法的优化,算法只有在优化后多样化才有意义,否则对学生来说加重了课业负担,而且不能得到算法多样化所带来的好处。何为算法的优化,我认为是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水平,在多样的算法中找到一个大多数学生认为最好的、最为合适的、最简单的算法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计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学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种算法。算法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课标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样化和优化,是指集体的多样化,个体的优化。在优化的基础上再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以巩固,并逐步形成技能,我们才算达到了目的。在课堂上,但学生出现比较复杂的算法时,教师可给予肯定,但不一定非要所有的同学都理解这种算法,就像课堂上出现的那种情况一样,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部分学生糊里糊涂,不知道该怎么算了。所以,导致课堂上最后练习的时间也不多了,有些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技能,没有把口算的方法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及时打住,在这些地方少用点功夫,多一些相关的练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拓展《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优秀教学反思

  1、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呈个性化发展。

  我们的`教学要关注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的意义建构,计算教学强调算法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所运用的方法必然多样化。因此,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在每个学习小组内交流方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目的是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在表达讨论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我还远不能满足,又提出了算法的优化,这让学生懂得了解决问题既可以用多种方法,又可以在众多方法中优中选优,拓宽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学中我们应把教材视为教与学的素材,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再创造与二次开发。这节课中,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为素材,加工处理成连贯的“情境串”,并从中生成教学所需的“问题串”,对于教材中的情境不再是单纯的出示情境图,而是将它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既作为知识的载体,又作为内容新颖的课外知识介绍给学生,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练习中的各个题目均与情境紧密结合,吸引学生参与,使他们兴趣盎然。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发展。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评课稿】相关文章:

复习课评课稿03-16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03-16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03-16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02-21

复习课评课稿(15篇)03-16

复习课评课稿15篇03-16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15篇03-16

复习课评课稿(集锦15篇)03-16

语文评课稿五篇03-17

优秀评课稿【10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