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
《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1
首先我认为这节课陈老师很成功的落实了这样几个问题上:
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
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
3、怎样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的写法和读法。
其次,陈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让学生在童趣中学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老师根据低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利用数学小精灵并借助多媒体呈现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游乐园”情景中。同时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为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知识搭建一个有力的“支架”。
二、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数学
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理解乘法的意义,陈老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在课的伊始,教师创设游乐园里“飞机图”的情境,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从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两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于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加法算式的书写,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教师提出“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又一次针对本质特点进行提问,充分释放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通过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三、让学生在需要中学数学
从过山车的7个2相加,到8个2,9个2,10个2,再到,如果我们全班都去坐过山车,就有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通过写连加算式让学生体验到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繁琐,促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对相同加数的连加产生强烈的改革需要,有一种想创造简便写法的欲望,再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的过程。这时陈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同时也充分感知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四、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练习环节,陈老师也颇费苦心,她以挑战的形式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通过写一写、分一分、改一改的练习,既重视了基础训练,同时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陈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
当然,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此我也想提几点自己觉得疑惑的地方:
1、如何能更好体现乘法的简便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列加法算式(加数相同)太繁琐时产生的一种简便运算,因此这节课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陈老师在这节课虽然有所体现,但是学生却感受不够深刻,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些呢?如果能够在这里设置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再引出乘法算式,学生或许能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更加透彻。
2、在3+3+3+2=11与前面算式的比较环节,学生感受还不是很强烈。
3、关注学生还不是很到位。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丰满起来,以上都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大家多指正。
《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2
施老师的课带给我最大的体会是那儿童般的语言和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环节设计。本节课的亮点有: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
在导入阶段,教师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
2、在新知的教学中能突出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乘法的来历,在教学时,施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当学生列出了几个加法算式后,教师出示了4+4+4+4…+4=?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然后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乘法的来历就很明了了。
3、在练习中突破难点。
施老师设计的练习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尤其是后面的第4题,每竖行合作写算式时,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活跃的去做题。而老师在学生的反馈中也引导学生注意先想想是几个几,然后再列式,第六小题的判断题中,涉及到了有加数不同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了不同的加数是不能用乘法计算的,只是时间关系,要是再让学生说一说就更好了。
建议:1、在乘法的引入环节上。施老师引导大家列出了很多几个相同数相加的算式,然后又出示了几个算式去观察是几个几,最后由4+4+4+4…+4=?引出了可以写成一个比较短的算式,从而介绍乘法。我觉得可以列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后,直接就介绍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再说说这是几个几,可以写成几乘几,这样会节省出后面练习的时间。
2、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体现的不太明显。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没有太多的体现。
3、在语言上要多强调是几个几相加,不要光说是几个几。
《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3
刘老师设计的这节课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通过学生特感兴趣的游乐园情景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比较、发现算式共同特点,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写一写的过程中体会有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时还用加法算式特别麻烦,从而引出乘法算式及意义,最后巩固练习。
就是整个教学过程显得零碎,每个大环节设计意图都很好,如果能把每个大环节整合一下,把问题集中在一个问题,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就让学生自己完成,就不要老师领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了,比如情境图可以综合成一个情境图,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肯定会说出其中一种游乐活动,“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有5架小飞机”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小飞机上共做了几个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其他的问题就可以直接放给学生,“你还能发现其他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这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或者直接回答(放给学生并不一定是小组合作),学生应该能模仿刚才的例子提出其他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应该就是乘法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有加法算式简单的变成了乘法算式,要提升到----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就可以用乘法算式,在这个环节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说一说,加深印象,比如,7×4表示什么,为什么用5×4?提出类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及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所以说,在引导学生列出连加算式时,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加法算式的特点,总结归纳出这些都是几个几相加的和,然后分别说一说其他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的和。如果学生直接列出乘法算式,老师应该紧接着问: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的解释也可以引出乘法算式及意义,然后紧接着让其他学生也来说一说,最后再比较乘法算式和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发现,意图是通过比较观察体会乘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要比用加法简便,在学生能想到乘法算式的前提下没有必要再回到100节小火车能乘多少人,什么悬念。
刘老师一直在强调“几个几相加的和,几是这个相同加数,有几个就乘几。”我认为不需要,因为新课标要求不再区分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的前后位置。只要学生会分析是几个几相加了,那么没必要非得强调是“5×3”中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最后应该提升到,有几个几就用乘法,不需要再结合加法算式,在具体情境中就能体现,比如,有三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能做6人,一共能做几人?就可以直接列式:3×6=18(架)。刘老师的板书设计特别好,字写得好,而且清晰能够很明确的表示出这节课的重难点。
刘老师的语言特别丰富,教态自然大方,值得学习,如果讲课时能走到学生中间那就更有亲和力了,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4
听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结合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如何训练学生的复述、分析、评价等口头表述能力”,谈几点收获
1、利用好玩的生活情境,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课堂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情境游乐园入手,直接把学生松散的心紧紧抓牢。通过让学生观察游乐园中活动项目,发掘数学信息,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
2、师生互动交流,共同体验乘法意义
整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打开了,争着回答黑板上几个加法算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展示着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的利用学生的发言小结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对乘法的读写法作了明确的点拨示范,给了学生很好的榜样作用。
3、练习形式丰富多彩,及时巩固了乘法的意义
练习的形式有看图填空、判断(我来当小老师),方式有动手摆学具、抢答、小组比赛等,通过多种练习手段,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全方位的巩固了乘法的意义。
4、课堂中对学生的复述、分析能力方面训练到位
建议:
1、在得出乘法意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下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如4+4+….+4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解决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
2、练习题中可以适当的进行拓展,比如利用5+5+5+6可以写成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3、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评,教师的评价比较欠缺。
《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5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要落实到让学生理解这样几个问题上: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3、怎样用乘法表示。纵观这节课,我认为杨老师在课堂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一、 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有效的教学
在课堂中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老师在出示了10个6用加法计算后,怎么办?然后教师适时介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炼数学模型,并能运用这个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师生互动中提炼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运算可以用乘法表示”。在课的最后教师让学生看图,列乘法算式,然后出示乘法算式5×4。平时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的练习,往往比较关注学生会不会列乘法算式,而杨老师把练习反过来,让学生逆向思考,这样的练习比重复机械地列乘法算式更能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三、 教师在教学中也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
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往往都是一闪而过,但林老师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林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学习了10个6的乘法算式后,教师提出:黑板上哪些算式和它很像。学生回答:3+3+3+3+3。教师追问: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是直白朴实的:因为都有许多一样的数字。这时林老师及时用数学语言加以提炼:是啊!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加数相同。“加数相同”这几个字并不一定非要从学生嘴里说出来,学生只要理解就可以了。教师这句简单的评价,既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肯定,又提升了学生的回答,恰到好处。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精彩起来。
《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6
今天听了林老师这节课,首先我认为很成功的落实了这样几个问题上:1、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为什么要用乘法。2、什么样的加法才可以用乘法表示。3、怎样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的写法和读法。其次,林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让学生在童趣中学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林老师根据低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利用数学小精灵并借助多媒体呈现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游乐园”情景中。同时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为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知识搭建一个有力的“支架”。
二、让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数学
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理解乘法的意义,林老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在课的伊始,教师创设游乐园里“飞机图”的情境,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从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两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于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加法算式的书写,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教师提出“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又一次针对本质特点进行提问,充分释放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通过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三、让学生在需要中学数学
从过山车的7个2相加,到8个2,9个2,10个2,再到,如果我们全班都去坐过山车,就有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通过写连加算式让学生体验到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繁琐,促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对相同加数的连加产生强烈的改革需要,有一种想创造简便写法的欲望,再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的过程。这时林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同时也充分感知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四、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练习环节,林老师也颇费苦心,她以挑战的形式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通过写一写、分一分、改一改的练习,既重视了基础训练,同时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林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
当然,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此我也想提一点自己觉得疑惑的地方:
如何能更好体现乘法的简便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列加法算式(加数相同)太繁琐时产生的一种简便运算,因此这节课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林老师在这节课虽然有所体现,但是学生却感受不够深刻,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些呢?如果能够在这里设置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再引出乘法算式,学生或许能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更加透彻。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丰满起来,以上都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大家多指正。
《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7
本学期第七周,我们学校安排了数学组二年级同课异构活动。作为听课者,我认为这五位老师讲的各有特色,也给我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反思的地方。
首先,我说一下刘**老师的课,他从实际生活出发,提问同学们都到那些地方去玩过?用最简单,最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并借助多媒体呈现的情景,让孩子们置身于熟悉的“游乐园”情景中,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知识搭建一个有力的“支架”。
耿**老师采用“抱团游戏”导入新课,让孩子们充分的动起来,整堂课课堂气氛很活跃。金芳妮老师采用复习旧知的形式导入新课。刘春妮老师从生活场景出发,让同学们观察教室里面的窗户,并指出教室的后墙上有三个窗户,每个窗户上安装了6片玻璃,问一共有多少片玻璃?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也锻炼了孩子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也存在很多数学问题。
总之,我认为每位老师讲的都有特色,很成功。因为每位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都落实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以及为什么要用乘法;第二,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可以用乘法表示?第三,怎样用乘法表示以及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第四,个别老师还对乘号的来历做了简单的介绍。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大家多指正!
【《乘法初步认识》评课稿】相关文章: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5篇)01-09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15篇01-09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通用15篇01-09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合集15篇01-09
乘法的初步认识评课稿(集合15篇)01-09
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2篇01-12
《认识位置》评课稿12-31
口算乘法评课稿(7篇)01-09
口算乘法评课稿7篇01-09
大数的认识评课稿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