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计算器》评课稿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顾上课,很少会考虑为什么要上这节课,教材中为什么把这节课安排在这里上。《巧用计算器》从表面上看视乎很简单,让学生找到并学会电脑中的计算器程序就可以,但纵观全局,理解教材,让我明白计算器这一课不简单。它是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中第一次提到“程序”这一概念。对于程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以及程序具备的一般性都要让学生通过计算器的学习去了解,去感知。如果课前没有注意到这点,教学就会出现疏漏。再次,用键盘来操作计算器这一环节,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电脑键盘,对键盘的初步了解也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之一。张老师在备课中不仅着眼本节课,更应纵观全局,了解教材编写的目的,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另外,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电脑,对电脑的认知和操作都处于初级阶段,张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落实基础。首先鼓励学生说。说的过程其实是知识内化转为外化的过程,表现出一个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教学内容。很多学生会操作但缺乏说的勇气或方法,所以教师的.表述就起了示范作用,鼓励和要求学生的表述正确、规范。再次注重学生的练。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掌握地熟不熟练,完全要取决于教学中的练习量的多少。为了吸引学生,张老师体现生活化,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的练习:秋游物品单,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输入字符。在展示的过程中,有的“消费者”超出了限定的金额,只能舍掉部分物品;有的“消费者”将20块钱都拿来买了水和饮料,虽然还有余额,但却被同伴告知这趟秋游会很累,因为他背的东西太重了;还有的“消费者”既买了吃的、喝的,还有剩余的钱买一些玩的,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肯定。同时,在用计算器算账的过程中也“淘汰”了一小批不合格的“收银员”。在这个练习中,不仅熟练掌握了计算器的操作,还学会了该怎样合理消费。
【《巧用计算器》评课稿】相关文章:
排球课评课稿01-02
脚印评课稿01-12
回声评课稿01-10
新疆评课稿01-09
色彩评课稿01-07
赛马评课稿01-07
老王评课稿01-06
通分评课稿01-05
月相评课稿01-02
雨后评课稿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