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评课稿
比例尺评课稿1
今天听了孔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比例尺”的教学。比例尺的概念、分类、两种比例尺之间的转换都是前人总结归纳后人应用的知识,学生知道就行,主要的是比例尺的应用。孔老师把握教材很到位,孔老师上课开始用画教室的平面图、中国的平面图、手表中的细小零件的绘制等与现实紧密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的精神。使学生领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接着灵活的运用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很快的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用放给学生自学的形式处理了新课,她又用几个经典问题对新课作了归纳总结。
同时把这部分内容的经典题目出示,使孩子们高效的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听完这节课,心想以后的复习课可以这么上,学生的积极性高,还能有针对性的做些练习。以后要锻炼像孔老师一样清晰的数学思路,学习孔老师的扎实的课堂教学风格。
比例尺评课稿2
“比例尺”是应用性很强的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让学生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课改后的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而是更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等,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堂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巧妙地突破难点,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以下是我的一点浅薄想法。
值得学习的方面:
一、合理地处理教材,使教材贴近生活,使数学服务于生活。本课以“脑筋急转弯”导入,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为这节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二、教学中教师注重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加以建构。学生对于新知识必须有一个“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把新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对此做出主动反应,使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从而使新知识获得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内容更丰富了。在教学刚开始,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纸上画出长9米,宽7米的教室地面来,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了起来:哪有那么大的纸啊?接着引导学生:可以用我们前几天学过的相关知识解决,是什么知识呢?同学们异口同声道:“图形的放缩。”从而引出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三、本堂课注重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状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通过本节课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一点浅薄的建议:
由于过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课前预设的内容过多,课堂上没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调控,急于求成,缺少鼓励性语言,学生缺乏充分的自信心,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比例尺评课稿】相关文章:
比例尺评课稿2篇01-02
排球课评课稿01-02
赶海评课稿01-14
脚印评课稿01-12
回声评课稿01-10
新疆评课稿01-09
色彩评课稿01-07
赛马评课稿01-07
老王评课稿01-06
通分评课稿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