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评课稿

时间:2024-03-26 09:56:27 王娟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生物教学评课稿范文(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那么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生物教学评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生物教学评课稿范文(通用10篇)

  初中生物教学评课稿 1

  吴晓艳老师的一节生物课。吴老师上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分布广泛的细菌的真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

  二、注重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一圈,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教师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提出和回答的问题给予积极肯定的态度,注重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统一,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四、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精炼,富有亲和力,专业素质过硬。

  能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为宗旨,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做到图文并茂,提高了可读性,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

  初中生物教学评课稿 2

  本节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三节。从学生的认识逻辑来看,在这一单元中需要解决的是生物多样性如何形成的问题。

  本节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认识各种各样的两栖动物;本部分内容教材主要以图片形式出现,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了空间。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本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课标中要求“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主要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来实现。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本部分内容的编定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引导学生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重点渗透环保意识。本部分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当地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浸透人文精神。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王老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基于以上的认识,老师精心设计实施了本节课。本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作者新的课程观,其能充分挖掘本土课程资源,能面对全体学生,在注重能力培养的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思想教育。能恰当地联系学生旧有生活经历,挖掘学生、家长的隐性课程资源,适时补充相关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拓展了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运用小组合作、实践、讨论、归纳、表达,培养了探究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了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评课稿 3

  听了李老师的一堂生物课——鱼。课堂上,李老师首先通过海洋鱼类视频导入。学生看到了许多种类的鱼,顿时对本课的内容兴趣大增。接着李老师拿出了鱼骨骼的模型,让同学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总结了动物的分类。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本课就是学习的第一个脊椎动物“鱼”。

  接下来,学生通过观察书上的图片以及教师的讲解,了解了多种多样的鱼。对鱼进行了分类: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梳理,了解到四大家鱼分别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之后李老师又抛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人类与鱼类的'关系吗?同学们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鱼类已经融入人类、文化、饮食。渔业作为国家的经济产业。教师引出我们要合理利用,保护渔业。(学生除了学习知识外,还要了解人类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之后李老师组织了活动,小组协作对活鱼进行观察。对活鱼进行观察,极大的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观察和讨论。最后,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总结,同学们完成了课堂练习。

  本节课李老师教态自然、语言表述清楚、富有激情和感染力,仪表端庄大方。板书设计布局合理,书写规范。李老师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观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完整,教学内容、学生活动组织的生动有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知识。

  初中生物教学评课稿 4

  听其执教的《生物的性状》一课,受益匪浅!

  课堂从《认识一株植物》开始,首先播放了一株植物生长录像,让学生确定这是什么植物?很快学生一致认为是:豌豆。李老师随即由生物学家孟德尔谈豌豆细节上的不同,让学生观看豌豆开花结果的过程图片,寻找发现。学生大多认为:大小颜色不同!李老师从以下一幅图片资料引出孟德尔根据豌豆的一生定出“生物的性状”。

  接下来新授本课内容《生物的性状》。继而再由玉米、兔子性状不同的图片联想到人。通过播放不同性状的人物图片,让学生来找找人的性状有哪些不同?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急于想了解“性状”的心,进入了激烈的寻找和思考、辩论中。学生们说:眼晴、血型、皮肤颜色、身高、耳垂、手指毛、发迹、性格不同……

  起初其中一个学生一直认为性格也属性状,李老师没有予以否认,而是提供一张《性状编码图》,填写一张《我的性状统计报告表》让大家观察、统计、记录、总结。选择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找规律性的东西……

  激烈的探究、交流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有耳垂、无耳垂;双眼皮、单眼皮;下巴有沟、下巴无沟;手指有毛、手指无毛;舌头会卷、舌头不会卷;微形发迹、平发迹;圆脸、尖脸……渐渐地学生们发现,人的性状都是与生俱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大多都来自于人的外貌特征的不同!紧接着李老师问:我们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吗?迅即巩固了学生们对一切生物性状的认识。把学生从刚才的“性格不同”也属于“性状”这一错误的认识中引领过来。

  对于我们来说,《生物的性状》是多么枯燥和抽象的一课,可在李老师的`课中却充分展现了学生积极探究、思索、辩论的景象,整堂课都在学生的热情活动中进行。李老师没有用动听的课堂语言阐述此课的主题内容,更没有凸现学生错误的认识,而是通过一系列植物、动物和人的不同性状的图片和学生似懂非懂的“性状编码图”(即充分利用第二手资料),让学生们着手探究,利用有效的材料观察现象、寻找和总结发现,从而轻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使整堂课生动、有趣而不枯燥,栩栩如生。

  李老师不愧是行家,她充分利用了对学生、课程、教材和教学设计的有效研究,抓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体现了科学课的本质,让孩子在们在做中学,玩中学。不禁使我想到,我们的科学课是应该给孩子们科学知识、培养态度还是兴趣?科学是严谨的,容不得半点虚假;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远比教师的教授更扎实、牢固!

  初中生物教学评课稿 5

  黄自由老师的上课风格给我下了很深的印象,具体如下:

  1、课堂结构安排严谨:

  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既能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又能引出下一问题。如:“既然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那么什么才会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呢?”这一过渡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密度适中,重点突出,效率高。

  2、教学语言独具特色:

  杨老师的语言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让学生一听就知道哪些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语速上的变化能使学生改变对一个问题的关注程度。另外,杨老师的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极具启发性,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3、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的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进步。有效的利用课堂的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4、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杨老师善于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是:采用问题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层层的深入。如本节课中的.探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其中要求学生作出假设,杨老师就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5、教学设计思路清晰:

  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首先是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什么是种群”,“什么是基因频率”再回忆种群基因库频率不发生改变的五大条件。从而引出在自然状况下不存在这样的种群,比如有可遗传的变异产生,再回忆可遗传的变异有哪些,可得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然后再由此引入新课,突变和重组是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 再通过探究得出: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再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来概括本节课的内容。最后有反馈评价,进一步巩固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杨老师的这种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非常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将知识点落实到位。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思考的地方:

  1、如果能加上一些板书,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增加课堂效果,虽然现在多媒体应用广泛,但传统的板书仍然需要。

  2、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还不够强。如果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多一些小组合作讨论的话,也许会更好。

  总之,这是一堂成功的课,值得我学习、借鉴的课。

  初中生物教学评课稿 6

  彭老师讲的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下面就本节课观课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彭老师立足于本节目标,结合多媒体,讲解透彻。

  二、教学内容

  1、教学思路清晰。

  本节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了9个问题,这9个问题贯穿本节课的主线,层层展开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学风格严谨

  彭老师讲的本节课中有两个易混概念,“骨”和“骨骼”,对于概念的准确辨析,以及辩解时通过板书形式呈现,学生印象深刻。对于基础概念的辨析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一些中考题基本围绕重要概念设置题目,而且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生物基础概念也是也是提高生物学科素养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3、板书条理

  本节课尤其具有理科特点,逻辑性强,彭老师的板书条理清晰,本节课的脉络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效率。

  4、课堂务实

  课堂本身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而不是一场秀。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围绕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设立,而非重视为了表面的热闹。彭老师在本节课中注重学生笔记,给学生留有一点时间记笔记,对于有效率的课堂来说,这点非常重要。

  5、课堂紧张有效,以学生为主体

  彭老师在课堂的每个问题关节,都会调查学生的达标率,以学生自己举手的形式,只要是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措施,都是灰常伟大的“发明”。

  三、师生交流

  彭老师整个课堂通过问题贯穿起来,主要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形式,整体课堂紧张有序,只是有时候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铺垫不是很多,学生对于此知识点的反映与学习有些慢,造成课堂气氛有时候不是很热烈。这一点也是我讲课时存在的不足,课堂气氛的调动真的需要讲课艺术,继续努力。

  初中生物教学评课稿 7

  张老师上的是初中义务教育苏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标题是“单细胞生物”,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探究的过程,所以这节课中的活动就是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出现的。在教学时,张老师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问题情境,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本节课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结合第三初级中学良好的实验室硬件条件,综合运用讲授、谈话、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初一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应该说是一节优质课。这节课有如下几个优点:

  一、目标设置合理,目标达成情况较好

  从教学目标的制订来看,张老师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制定目标,能体现学科特点,并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也比较适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并明确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的意义是为了趋利避害,适应环境。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复习了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特别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整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学思路清晰,教材处理科学得当

  本节课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新课导入不突兀,知识间的过渡合理。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回忆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细胞”,接着提问“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什么呢”,学生都知道叫做“单细胞生物”,由此引入课题。紧接着介绍单细胞生物中的草履虫,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解答这样几个问题:

  1、草履虫生活在什么环境之中?

  2、草履虫从外到内依次有那些结构?各有什么功能?

  3、草履虫在适宜环境中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生殖?再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

  反馈练习后回顾鼠妇受环境刺激会有不同的反应,过渡到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回忆探究问题的一般步骤之后,由学生提出问题:想探究什么刺激?评论后进行实验,并由学生描述现象。最后进行总结并反馈练习。总体过程流畅,教师将教材作为教学资料,学生从教材中找答案、利用教材来学习,而不是被灌输教材中的知识。

  三、探究安排合理,注重能力培养

  教师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知识背景,从已做过的鼠妇的探究实验出发,创设情境,问学生想探究什么刺激对草履虫的影响,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学生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问题,如拨弄草履虫、用强光刺激、生理盐水刺激、将其放到黑暗处等。最后,教师提供“生理盐水”这样一种材料,并由学生结合教材自己讨论具体的实验步骤,从而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学习,满足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提供材料,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

  四、教师教学基本功很好,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师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精炼,有启发性;教学过程中富有亲和力,和学生情感融洽;板书设计科学合理,字迹工整美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过程,适时、适当地用了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很好的实验室硬件条件,将草履虫的运动通过投影展现到大屏幕上,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做到了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师生和生生的信息交流很充分,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

  当然,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本节课也存在一些失误:由于是一节区公开课,所以教师一开始有些放不开,语言表述不是很流畅,也出现了一些小错误,比如说鸡蛋也是单细胞生物,我觉得这就不太合适;并且在最后讲“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反应的意义”时板书中出现了错别字,这些都提醒我们教师在开课时尽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争取少出错。

  初中生物教学评课稿 8

  本节内容是上一节《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后续,目的是让学生在认识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去了解许多濒危动植物的生存现状,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并且知道如何采取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学生小组活动,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方面的评价

  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通过学生周围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和“科学来自生活”的教学思想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在授课当中,将教学任务用大屏幕显示,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去浏览网站,进行异步化和个别化的学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既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协作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分组讨论和交流。在学习群体中,思维和智慧可以共享,从而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真正使学生能够自主开展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到本节内容。整个过程在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入课题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要求学生学”变成了“学生要求学”。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请看:(大屏幕展示:图片:北京南海子麋鹿园中动物灭绝年代顺序的石碑和录像“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大家看了录像后有什么想法?

  有分组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相补充,如:下面我们师生来一次电视直播讨论会。一组同学扮演当地农民,一组同学扮演县长,一组同学扮演法院法官,一组同学扮演动物学家,一组同学扮演商人,老师是电视台记者。

  “大家好,这里是实话实说录制现场,我是实话实说主持人,组织学生讨论

  3、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

  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标精神。

  四、教学任务达标分析

  教学成功之处:

  1、共享课程资源,树立开放的课程观

  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更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即“体验课程”,师生同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所以,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白头叶猴”的内容,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课上共同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

  2、充分体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地位

  本节课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这种行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以一个具体活动“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体现在课堂中。在师生辩论和协商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面向全体学生,给予了他们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的空间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

  3、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从而加强STS的教育。在扮演、辩论和协商过程中,渗透科学工作者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学生既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加强参与意识,还会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极大帮助,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使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教学不足之处: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实际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其知识广度和深度具有局限性,在学生之中又普遍存在着差异,而且课堂时间有限,虽然通过具体、生动的“角色扮演”活动讨论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但不可否认并不是全体学生都能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这也为在当今基础教育中我们扭转“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这种观念提出了挑战。

  初中生物教学评课稿 9

  佳蓓老师的板书依然美观悦目,整个课堂依然井然有序,教师激情澎湃,学生收获多多,让我也受益多多。可谓是一节颇为成功的公开课。

  1、思路清晰,环节明确。佳蓓老师从容老练、不动声色地讲各个知识点逐个击破,从整体感知到字词品读,节奏掌控张弛有度。既注重大环节的整体梳理,有照顾到小的知识点的落实。如赏析“啸聚山林”的“啸聚”一词,有学生讲此词好在妙趣横生,佳蓓老师就及时抓住问题追根溯源,追问“为什么就能妙趣横生呢?”。还有一个学生赏析“在劫难逃”时说“没有原因,就是感觉好”,佳蓓老师趁机明确:感觉靠不住,赏析字词要讲道理。整个课堂就这样完全掌控在佳蓓老师心中,既完成预期的目标,又生发很多内容。

  2、有方法指导,有对比练习。这节课既临渊羡鱼,又退而结网。在学生对问题疑惑,跳一跳也摘不到果子而着急时,佳蓓老师适时地亮出解题方法,如概括说明文的方法,说明文的几种逻辑顺序等,让学生豁然开朗,并结合《苏州园林》一文,掌握说明文概括内容的方法和说明的逻辑顺序。操作得当,使得学生很有收获。

  优点很多,不再赘述。提几点建议。

  1、下定义是否是一个难点?如果是的话,不妨明确告知学生什么是下定义,如何下定义,然后举几个例子让学生尝试下定义。如记得美华老师讲《赵州桥》时导语让学生给讲台上的'几个笔袋下定义;还有卫保老师讲下定义时,让学生给“我的同桌”下定义等等。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种差和属概念(记不清了,不知是不是这样讲)。

  2、课后作业是“用两种以上说明方法介绍一种生物”,作业和说明文有关,但和这节课没有关系,因为学习课文过程中没提到说明方法。不如改成给某个生物下定义之类,或分析课文顺带点一点说明方法。

  还有,两段视频,活泼有趣,但仔细一想和课堂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如第一段视频,放映后佳蓓老师说“这是一群来者不善的外来入侵者”,然后衔接到“速度全文,把握全文内容”,有些生硬,不如顺即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生物入侵者”下定义。而第二段视频如果是为了宣扬“环境保护,警钟长鸣”,似乎有些多余,和这堂课不协调。不如让学生简单说一下说明方法(如若课后作业不变的话)或其他任务。

  讲得比较仓促粗糙,希望不会给佳蓓老师造成困扰。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

  初中生物教学评课稿 10

  我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交流:一是看教什么;二是看怎样教;三是看教的怎么样。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看学什么、看怎样学和看学的怎么样。

  一、看教什么

  看教什么,即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张老师把这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性状是有基因控制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和视频、分析资料,总结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本节课依据生物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三维”目标定位准确、全面、科学、合理,具有操作性。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于过程和方法之中。本节课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实现上述“三维”目标而设计的,顺利地完成,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看怎样教

  看怎样教,即看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整体上看这节课教学过程设计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组织有序、顺畅自然。

  这一过程主要看学生和教师这两大主体。传统教学评价主要以“评教”为主”,新课程教学评价主要以“评学”为主。

  1、看学生

  主要看学习状态(学习状态包括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情绪状态、参与状态)、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等。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使学生得到有效发展。本节课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实现了课堂信息交流;学生情绪饱满,态度积极;参与面广、有深度,具有良好的思维状态,思维参与是核心。有的学生由于性格、能力等原因,发言的`机会少,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参与交流讨论,思维已启动了,表现在下课时情绪高涨,小脸红彤彤的。最终实现了绝大多数学生有效学习和主动发展。

  2、看教师

  主要看角色的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及教学能力等。

  本节课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大胆探究的教学情境,搭建了师生交流、生生合作的平台;在教学中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最优化地选择和运用了适合学习需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节课构建了《自学探究、质疑答疑、归纳总结》教学模式,在这个框架下主要运用了观察—讨论—归纳法,还综合运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谈话引导法,等等。另外,注重学法指导,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上下功夫,体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适时、适量、适当地运用了图片、实物、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手段,尤其是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效果很好。教者承担了东师科研课题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娴熟是这节课亮点之一。多媒体不能代替生物实验,但有些不能做的生物实验必须运用多媒体模拟、演示其过程,如,本节课《转基因鼠实验》,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不能做实验,运用了多媒体手段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运用科学、合理、恰当,真正起到了服务于教学的作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学能力方面表现在: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调控课堂能力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娴熟、自如。非常注重“怎样教”,在设计“怎么教”上大作文章,下功夫,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三、看教的怎么样

  看教的怎么样,即看教学结果。包括三方面:即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教学效益,这是高效课堂的三要素。

  学生们完成了学习目标,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掌握了很多学习方法,形成了能力,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即有效果。学生们短时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即效率高。不仅关注了学生们的当下发展,更注重了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和终生发展,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后续学习产生美好的愿望和期待,即效益高。

  综上分析,这节课是按照新课标设计的,体现了很多新课程理念,在努力关注着教什么、怎样教以及教的怎么样,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按照高标准要求,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提出几点与大家共同商榷:

  1.个别环节过程少分析不透,结论形成过早

  例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这一重点内容的结论,只有两名学生破解了就仓促地形成结论。应在几组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生生互动,参与面要广,时机成熟了由学生们自己概括形成结论。在这个环节上也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教学理念。

  2.在学科专业思想上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这节课重点内容,这是毋庸置疑的。其实,这节课到这不算完,还有隐含在本内容中的一些生物学科专业思想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有进一步开发的空间。基因虽然能够控制生物性状,但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有很多性状表现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你可能接受了父亲绘画的天赋,但你不勤奋学习和练习也不会成为绘画的高手。同一麦田地,麦苗靠近水肥多的地方长势就良好,相反,靠近水肥少的地方长势就不好。这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要把“生物能适应和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要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些生物学科专业思想挖掘出来,使课堂得到进一步升华,达到一个高度。这是普遍存在问题,往往被忽视。有很多性状表现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知识点我们正在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正文中未做介绍,教者也没把它作为一个知识点重点讲授,只是简单提示一下。但教材练习题里和课堂练习都出现了,学生很难理解。北师大版教材正文中作为一个知识点重点介绍了。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多看看不同版本的教材和网上的教学设计,借鉴并加工,综合运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充分体现“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这一教学理念,这样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个人对本节课的浅显看法,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做进一步的交流,以便进一步搞好我们生物教学及教研工作。

【初中生物教学评课稿】相关文章:

《圆的认识》教学评课稿04-08

英语教学评课稿03-13

小学数学教学评课稿03-20

写字教学课评课稿(通用15篇)04-02

ao ou iu 教学评课稿07-22

复习课评课稿04-08

教师是怎样评课的及评课稿04-23

《松鼠》评课稿06-29

美术评课稿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