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的评课稿

时间:2023-03-14 07:28:19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通用9篇)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爬天都峰的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 篇1

  在上周的星期三,我和陈明理老师调课,为的就是能听一听何老师的一节课。因为三年级正好是课改,拿到教科书,我大概看了看,所有的课文都改变,识字量增多,课文篇幅较长。在课堂教学上,我进入了困境,因此我带着学习的心态走进了三(2)班。

  从总体上看,我觉得40分钟的课有头有尾很完整。要详细的说,我觉得何老师的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其中课文的第二段是描写天都峰的高与陡的,小作者看到这么高的山时,心里是很害怕的,还担心自己爬不上去。教师虽然抓住了高与陡,但是没有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只是教师带过就完了。我觉得本段可以做重点段来品读,因为只有通过天都峰的高与陡,才能显出爬山的辛苦。 教师没有让学品读就自己带过了,而本段的.读很少,在我的记录中,只有全班读一次和一个学生读。我觉得读得太少了,而学生读的也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可以范读,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我觉得这样就更好了。再者,在老爷爷与小作者的对话时,教师虽然要求学生画出他们的对话的句子,但是教师没有走下讲台检查学生的情况。整堂课,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读的少。我觉得,教师要是能多多引导学生读的话,整堂课就很完美了。以上是个人观点,听课是为了互相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 篇2

  《爬天都峰》一课既是老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也是我们新课程中的一篇课文,其的教学教育好处可见一斑。在教学《爬天都峰》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解决了生字的认读这一关,其次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让学生充分去朗读,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语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励。比如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并在范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

  在朗读到“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体会到天都峰的陡和险。在学习我和老爷爷相互的激励话语上面,我重点抓住了老爷爷和小作者的对话进行体验。让学生把下面两句话中体验:“小姑娘,你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那个“也”字的体悟,老爷爷心理变化过程其实也是小姑娘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有了对老爷爷的心理感悟以后,对小姑娘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就有了清楚的认识,表述时便能做到合情合理,并从中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以及在体会爸爸的话中明白我和老爷爷是从别人身上得到力量的`。“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到那里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课文的用途和课文所表达的意思了。在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十分出色,做到了走进课文,充分地感悟,自由地表达。这堂课,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合理,语言丰富。

  遗憾的是学生能理解到小姑娘与老爷爷是在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而再进一步升华到人与人相处也就应是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一点时,好像有些迷惑不解,是不是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这样的阅历,还是前面的铺垫还不太够?

  课堂上是不是还就应增提一个问题:作者与老爷爷是素不相识的,但他们能相互鼓励,都能从对方汲取力量,那么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呢?那样的话学生可能就会想到人与人的相处,而不会停在小姑娘与老爷爷俩人身上吧!唉,新课程的文本该挖到多深呢,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 篇3

  《爬天都峰》一课既是前面大纲中的教材中有的一篇课文,也是我们新课程中有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在这一课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有课前进行了预习,也可以称作简单的自学。要求是:

  1、自己读一遍课文,把生字、词语和自然段。

  2、再读课文,把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把生字和词语记住。并且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再读课文,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以下形式说一下。(什么时间,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4、再读课文,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并试着自己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自己有课前进行了自学,如果学生能够自己把课文预习好的话。上课就事半功倍了。课堂上,老师对生字和词语进行听写,检查过关(过不了关的让组长下课后再听写过关,直到全部过关为止),这就节省了不少时间。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比如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并在范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在朗读到“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体会到天都峰的陡和险。在学习我和老爷爷相互的激励话语上面,我重点抓住了老爷爷和小作者的对话进行体验。让学生把下面两句话中体验:“小姑娘,你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以及在体会爸爸的话中知道我和老爷爷是从别人身上得到力量的。“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到这里学生就能够全部的体会到课文的用途和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了。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 篇4

  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对于生字的掌握学生还是会有必须的难度。在揭示课题后,我示范写“爬”,让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笔顺、结构。还让学生拿起笔写写“爬、峰”两个字,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写字时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一些难理解的词语,通过老师指导性地阅读,让学生主动去理解体会词语的意思。比如:“笔陡”,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进行理解。“发颤”,通过让学生找近义词的方法进行理解。

  本册教材比较重视语言的积累。在每篇课文中都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课后练习中也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因此,从一开学,我就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并摘抄下来。优秀的学生还能够选取性地背一背,背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因为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学习语言十分需要适当的记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语和句群,一篇篇精致的美文,会给他的语文功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言运用潜力也会随之提高。《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中的两个句子准确、形象、巧妙地将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描述了出来,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在教学这两句话时,我让学生在充分感悟、朗读的基础上,及时地让学生进行了积累。除了极个别学生,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流利地背诵。充分地利用课本资源,会让我们的孩子学得更简单一点。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 篇5

  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爬天都峰》一文,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处中,能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因此,我将"体验情感"作为自己此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使学生较自然地将课文主人翁和作者的积极情感化为己有,并将在学生人生之路上刻下深刻的印迹。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观点,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去,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我引导学生从读中去悟,去思,去自由表达,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以达到善读善悟,让学生欢乐的沉醉于语文的海洋。

  言为心声,抓住两次对话,以角色体验的方式,通过填补内心空白,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外衣,洞悉思想的本质。教师引导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以真情告白的方式,强化了感受,引起了共鸣,既丰满了角色形象,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与"情感"同时出现,总目标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如何通过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就需要充分的感悟,设身处地地发挥想象,受到文中感情的激励,如从片断中老爷爷和我登上山顶的喜悦中受到感染,去联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从内心感受到战胜困难的喜悦,真正体会感悟和朗读紧密地结合,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体验情感的过程。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 篇6

  《爬天都峰》是一篇哲理意味较强的文章。要体会老爷爷与“我”对话的深刻含义,体会到成功需互相鼓励。对于还未经历多少人生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这是此课的一大难点。

  总的来说,课堂上呈现出的总体情况是:发言的较少,课堂气氛略显生硬,安静,学生对问题主旨的领悟较慢。特别是在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上,有的.学生理解得不透彻,读不出站在天都峰脚下那种惊讶之情,通过教师的指导稍好一点。

  另外,本文的主旨是如何战胜困难,我忽略了学生实际生活,没有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来谈,因此主题的揭示就显得单薄、苍白。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个人认为有几个环节处理得不错:生字的小组自学、攀峰情景的再现及朗读指导。我以自己的朗读带动起全班的气氛。在理解的基础上赛读、巩固得还不错。

  所以我想,如果我前面的铺垫能深入下去的话,在此基础上的理解及朗读会更好。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 篇7

  《爬天都峰》一课教学,有两点我觉得很成功。

  一、针对课题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学生很乐意提问,并且一般问题都能在当时解决,这不仅鼓励了爱提问题的同学,更激励其他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重点问题是“他们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梳理出这个问题,作为重点进行学习讨论。以学生问题定教学重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是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突出了本单元训练重点。如第二自然段教学,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中体会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再用画一画,评一评,读一读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感悟。对“小妹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启发学生紧紧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从抽象的“奋力”,到具体的“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再到“终于”包含的艰辛与喜悦,有词句意思的理解与指导,有读的训练,有情境、形象的想象,有情感体验的表达。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对他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的理解难以具体。这一环节教学,我采用静心读书、独立想象、自由练说、表演读等方式,借助前面学习的方法和认识基础,启发学生联系天都峰的特点、老爷爷的年纪和话语来合理想象,既扩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具体理解了老爷爷的话的内涵,顺利解答了问题,又较好展现了启发想象这一“放”的教学环节,落实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发展了语言。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 篇8

  上课伊始,学生因为是本学期第一次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纪律不是很好。我马上打开朗读课件,把声音放大些,让他们的讲话声音被课件里优美的朗读盖住。学生渐渐安静下来,比较投入地欣赏朗读与画面。接下来,我让学生翻开书,试着和朗读声一起进入课文,轻声跟读。他们渐渐地把感情融入更多了。

  在朗读课文后,我打开了另外一个课件,引导学生们看图片。引导学生一边读有关的词句:“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着重让他们读出感叹词,并带形体表演朗读。接着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上的天都峰是什么样,用自己的词汇一起形容感受到的天都峰的高耸入云,阶梯陡峭。

  然后我问学生:“如果你站在山脚下,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再进入课文和作者的`感受比较一下是否一样?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自然就进入了状态,和作者有同感了。“真叫人发颤”“我爬得上去吗”引导学生读好问句与感叹句,就能让他们体会出作者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接着我问:“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是谁在说话?”引导学生进入到“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并深入学习后面几个自然段,让学生读出问句的语气,说出问号包含的疑问。“你这么小,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年纪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天都峰?”表面上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向对方表示敬意。

  后面的教学就围绕怎么爬山以及“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顶进行讨论。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就能体会到爬山的艰难和“我们”上山后的喜悦。正因为有历尽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所以在“我”和老爷爷的交谈中都流露出对对方的鼓励的感激之情。由此,学生们领悟到: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这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本课教学虽然是承前教学,但因为有课件的加入,使得教学生动了许多。学生若是能与课文文本接触更近,效果会出奇地好。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 篇9

  在文章的人文性方面关注更少了,而在字词的学习上做了很多的文章,花了很大的力气。每篇课文的生字学习,读认扩词就要花半节多课的时间。并且有时还要选取一些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展开训练之后学生的速度不快,而我又想训练得到位一些,所以两堂课就顾及不了人文性的一些思想教育了。但我觉得我的路是走对的。尤其是在教学《爬天都峰》后,更让我坚定这种上课的套路。在教学中,我们选取了这样三个训练点,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在孩子们充分朗读第一小节之后,我问孩子一个普通的问题:天都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孩子们立刻得出——高、陡。我之后并没有停留在这样的理解上,而是引导孩子去探讨,作者怎样写的原先前面一句是说特点的,后面一句是举个例子的。“高”的特点,课文举了“在云彩之上”的例子。我话锋一转,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有特点的事物,我们也来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池塘里的水很深,天空中的小鸟飞得很快,学生思路开阔,畅所欲言,不时有好的句子冒出来。我想这种练习时对学习“总分”句式的铺垫,对写作有必须的帮忙。

  二是补一补课文中的一个空白点。在爬天都峰的描述中,作者写了自己是怎样爬的,“手脚并用”、“像猴子一样”等,但老爷爷是怎样爬的,课文中并没有写出来,我又安排了一个训练,让孩子们谢谢老爷爷怎样爬的',同学们想象丰富。

  老爷爷左手扶着铁链,右手住着拐杖,眼睛盯着石级向上爬;

  老爷爷弓着身子,吃力地迈着脚步,爬得气喘吁吁的;

  老爷爷一边拉着叔叔的手往上爬,一边嘿哟嘿哟的为自己鼓劲。

  这个训练是需要孩子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并且放开思路才能够完成的。

  三是学习了课文的三次对话之后,让孩子们再次补充对话。

  这次对话不但是一个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让孩子们填出我与老爷爷对话的提示语,有助于孩子对“我”与老爷爷的情感的定位,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说出了这篇课文的主旨:在困难面前要有信心,有勇气,要相互鼓励;只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勇于尝试就能够获得成功等等。真是一石两鸟啊!

【爬天都峰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复习课评课稿04-08

教师是怎样评课的及评课稿04-23

《松鼠》评课稿06-29

美术评课稿08-17

比的意义评课稿03-08

《春天》评课稿05-07

美术评课稿经典01-28

语文评课稿01-08

《对花》评课稿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