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评课稿

时间:2024-04-26 14:11:52 炜玲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评课稿范文(通用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那么应当如何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评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评课稿范文(通用10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评课稿 1

  听了范老师《年月日》一课后,我有好多话要说。

  《年月日》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年、月、日,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一上课,范老师就用多媒体出示宇宙画面,说宇宙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让学生认真观看。多媒体形象地展示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日;地球自转的同时,月球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并说明月球绕着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月;地球自转的同时绕着太阳不停地公转,并说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大约时间是365天,也就是一年。然后,范老师让学生提数学问题:一年有几个月?一月有几天?一年有几天?一年有多少小时?并把有用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随即让学生利用年历卡,自主统计31天的月份有哪些?30天的月份有哪些?二月份有几天。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先让学生自己探究,然后小组交流,从而找到共同点:年份不同,但31天的月份和30天的月份完全一样,归纳出: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约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有30天,是小月。二月是平月有28或29天。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拳头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感兴趣,于是范老师采用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30天,平年二月28,来帮助他们记忆。这一内容本来很枯燥,但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一知识点,可见儿歌是一种很有效率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因为儿歌记忆既轻松又便于记忆。

  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范老师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去发现、去讨论。范老师让他们讨论,对于平年和闰年你有些什么认识。学生经过讨论说出几几年是闰年,顺着他们的思路我又让他们去讨论闰年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被4除没有余数的是闰年,紧接着有问2100年的二月是几天,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是29天,范老师告诉学生2100年的二月是28天,这是什么道理呀,同学们感到很奇怪,利用这种好奇心,范老师告诉学生,碰到年份是整千整百数时,必须被400除没有余数,从课后的练习来看这一课的教学效果不错。可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效果会很好。

  在讲解平年和闰年的区别时,范老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具体讲解地球绕太阳一周,也就是一年的实际时间,讲解为什么每过4年会多出来一天,为什么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在教学中,范老师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无论是问题的提出、结论的获得,尽可能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本课中,范老师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探究材料,如对不同年份的年历大月、小月的探索,对平年、闰年的探索等,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有与同伴进行交流、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和提高。

  范老师教学的'思路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发现大小月和特殊月,以及平闰年的规律。我感觉这种设计思路是可取的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小组合作意识。

  这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知,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在“年、月、日”的教学设计中,范老师设计了许多的活动,如:猜一猜,算一算,数数拳头上的大小月份,念儿歌等,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兴趣很高,整堂课都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还激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听了范老师《年月日》一课后,我深感自己的教学存在很多不足,包括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思路的设计、语言的逻辑性等等,我将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努力,改进不足。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评课稿 2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是教师该孜孜以求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听曹萌老师的《年月日》一课,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知,体验了自主探索的乐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一、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应该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但是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时,曹老师首先通过播放同学们非常喜欢的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的照片,提出问题:“你知道世博会的开幕式是那一天?”学生回答后直接揭示课题,这样既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让学生体验研究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收集了丰富的事实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去发现知识;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去深化理解知识。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像数学家一样发现了用儿歌记忆一年中大月和小月的方法,以及拳头记忆的方法,他们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感悟、体验的过程,使教学充满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生命的活力。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视野。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实现这一目标,曹老师在教学中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现实生活的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数学学习活动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现象,去解决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通过今天的评优课,我认为,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爱、不愿下课的课堂,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评课稿 3

  听了陈老师执教的数学《年月日》感受很多,这节课上的非常好,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重点、难点把握准确,知识讲解清楚。

  陈老师对教材能够认真钻研,抓住教材特点,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并能围绕重点设计教学方案,层层深入,注重知识的点拨探究,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有效地运用于课堂中。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重点突出。通过交流、练习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渡自然,教学中善于鼓励,真诚关注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了一种宽松、平等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表达,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对教学难点,能够采用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拳头记忆法(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或歌诀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增强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整节课都是通过韩老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说、想、发现探究新知,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其中陈老师组织大家通过观察年历表知道大小月的知识点,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了这一知识。陈老师还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做到了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新知识的探究。

  三、评价及时合理

  陈老师十分重视有意义的合作学习,并重视教给学生合作的策略,及时对合作好的学生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比如,学生小组活动时,先讨论应该怎样填才能让别人一看就明白哪几个是大月,哪几个是小月,最后请小组代表发言,这样的合作是有意义的合作。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发现、分析、整理出更多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学生都学到了有价值的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创造思维能力的锻炼。总之、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探索发现新知,体验了自主探索的乐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四、板书设计合理

  板书设计能突出重点,能让学生很清楚的看出年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年大于月、月大于日,而且印象深刻记忆扎实。突出了本课的难点。有利于同学更好的巩固和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陈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成功的课,使我受益匪浅,也带给我一些思考:怎样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发展,怎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爱的课堂。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评课稿 4

  《年月日》是小学阶段“量与计量”知识板块中的一节概念课,“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一、本节课的特点

  1.以问题驱动,情境创设巧妙且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及时进行激励评价,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无论课前交流还是课中学习,老师适时恰当地运用赞赏、鼓励的语言评价,共计28次左右,评价语言较为丰富,既有肯定的评价,也有导向性、针对性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地表现自我,乐学,爱学。

  二、教学思考

  1.教师发问的次数较多,较为细碎,加强发问的'针对性。

  2.评价语言丰富,加强评价语言的准确性,计算结果对错,应是计算准确,而不是计算的好。

  3.加强评价语言的导向性。当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较小时,及时评价,你回答正确,如果声音洪亮就更好了。

  4.减少重复性的语言评价,20分钟的微课,28次左右的评价,平均1分钟1次,评价过于频繁,教师说得过多,学生会听觉疲劳,起不到评价的作用。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评课稿 5

  本周二,我听了谢老师执教的《年月日》。整节课,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激情饱满,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师生互动,谢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听完这节课后,有很大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精心备课,重视课堂常规,使教学扎实有效。本节课开始,教师问学生今天是哪年哪月哪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与学生谈话中进行了新课的导入,贴切自然,顺理成章。

  2.体现学生自主探索,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本节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看日历填信息,在白板上标一标、圈一圈等活动,了解大月、小月以及特殊月2月的概念。通过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月份的不同,更有利记住12个月天数的'区别。借助多种不同的方式,如、念着记、记单双数、拳头法、记歌诀等记忆大小月份,生动活泼,有趣,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3.练习设计巧妙,层次分明,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评课稿 6

  《年月日》是小学阶段“量与计量”知识板块中的一节概念课,谭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引导探究、讨论交流等各种活动,让学生认识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了大月、小月、特殊月。利用多种方法识记大月和小。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当天的情景让学生记下这个特别的日子和时间。并从生活中说出自己知道的年份和日子,让学生感知时间单位,引出了新课年月日。

  2.在探究新知时,让学生充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年历卡,在学生观察发现,找出大月、小月和2月特殊月份,突破了本课的重点。由于《年月日》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谭老师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其中谢老师组织大家通过观察年历表知道大小月的知识点,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了这一知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年历卡反复的标出大月和小月,,拳头法等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识记方法,给学生识记的时间。

  3.在教学中,教师能熟练的操作多媒体设备,使得教学的效果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评课稿 7

  王老师的这节练习课内容设计非常丰富,题型形式多式多样都紧扣本单元的重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数学生活化

  练习课对学生来说数学味太浓,但王老师以我们学校庆祝六一游园活动情境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先写出今年六一用两中不同格式表示年月日,到最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餐厅营业时间多长和妈妈出差几天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练习层次性

  本节练习课的层次性非常明显,并且又有针对性,每题练习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巩固以及知识上的`补充,如计算经过的天数和周年,方法上有相似又有不同,王老师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对知识的一种延伸。

  三、学习方式单一

  整节课几乎采用个人独立思考方式,虽然学生独立思考空间很多,培养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淡化了与同伴合作交流能力,我们应在其中找到这些学习方式整合的一个平衡点。

  四、优化教学设计

  一节课知识点很多,没办法做到每个点都落实,我们要有选择性地选几个点。王老师一开始用今年六一儿童节引入,是否将这个情景把所有知识点贯穿起来,学生学得有趣,教师引得轻松。

  总之,行走在练习课这条路上,我们的思考不断,共同进步。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评课稿 8

  上周三中午,我听了朱xx老师执教的《年、月、日》一堂课。整节课,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激情饱满,学生参与积极,通过师生互动,朱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听完这节课后,有很大的收获,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课堂常规,组织教学扎实有效。

  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能看到孩子举手发言时候笔直的小手以及很好的倾听习惯。因为有了很好的课堂常规,就使得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二、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

  朱老师应用情景图片和年历卡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设计巧妙,层次分明。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就有必要有意识地设计和生活相关的练习和活动,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朱老师的练习设计巧妙,针对性强,强化了学生对年月日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练习形式新颖多样,而且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而且设计闯关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体现了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值得商榷的地方有:

  一、大月/小月的概念应在课堂对学生进行随机渗透。

  二、预设与生成的把握应准确到位。当老师布置学生记下自己的生日,并在年历表上圈出时,老师有必要对学生介绍公历年份和农历年份的认识。

  三、黑板上的板书对一年有十二个月的归纳和表述不够完整,只写出了七个有31天的月份。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评课稿 9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节课的内容来自学生自身生活和现实生活,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这节课学生课前为查找、收集年、月、日的资料,做了很多的准备??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应该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但是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

  这节课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来进行。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提出,信息的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都需要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因为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年、月、日的资料,分析、处理信息,从而透过现象去分析本质去发现规律,遇到障碍时的苦思冥想,有了进展时的喜悦,结论概括的逐步完整性。这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与科学研究迈出了可喜一步。首先让学生收集了丰富的事实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去发现知识;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去深化理解知识。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像数学家一样发现了用拳头记忆的方法,他们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评课稿 10

  《年月日》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时间单位“年、月、日”之间的基本含义以及内在联系;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判别平年、闰年的方法。其中判别评闰年的方法是教学难点。马老师,作为一位刚到我校执教三个多月老师,在此次课堂教学评价中能结合我校的“五环节”教学模式进行,难能可贵。下面我也从这五个环节进行简评。

  导入部分,马老师用三张图片引出了课题,年月日,初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环节: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在本环节,马老师结合教材设计了四个知识点,引导学生自学:

  一、通过填写20XX、20XX年各月的天数认识大月、小月;

  二、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三、通过填写xx年到xx年2月的天数,初步知道平年、闰年;

  四、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孩子们也做到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由于知识点较多,因此马老师给与了孩子们12分钟的充分自学时间,让孩子们能静心、尽力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得很好。

  做得有点欠缺的是:在整个自学环节,老师对孩子们的指导不够,没有及时的、有目的的对学困生进行指导,没能及时发现问题或与众不同的想法。其实这一点在刚教学完,马老师就已有所察觉,并把这些写在了反思之中。

  第二环节:组内交流,合作提高

  此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交流为主要学习手段,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孩子们的交流比较热烈,能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分享。“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这样,孩子们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交流,做到了集思广益。

  欠缺的地方在于:在6分钟的小组交流中只有学生读自己答案的声音,教师没有参与其中进行指导。

  第三环节:展示互动,评价激励

  此环节,各小组能根据抽签的情况进行相关内容的展示,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情况及时补充、点评,而且也能与同学互动。如第二小组展示拳头记忆法(21:27)、第三小组关于平年、闰年的展示(23:5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课堂上孩子们有条不紊的讲解,正体现了马老师平时课堂上对孩子们学习习惯的精心培养;另外在此环节,马老师也能及时抓住时机进行点评(如24:22)。

  欠缺的地方:个别组学生的展示、点评声音过小(21:27,24:38),说明孩子们没有放开,个性不够张扬;教师的激励评价有点少,对于学生表现精彩的地方要及时评价(22:08),可以先对前一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而后补充“年月日的儿歌”;在这里,还想说的'就是在这一环节,该强调学生记住的,还是要强调,如记忆大小月天数的方法,如平年闰年的判断,可以随机出示个年份让学生判断,比如老师出生的年份等。

  第四环节:引导探究,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要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随即抛出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本节课的难点是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在学生展示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展示、补充,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26:35)”为什么是“一般”?可以作为一个拓展的内容,把课堂知识延伸至课外。

  第五环节:练习巩固,达标测评

  本节课的达标测评有四道题,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从答题情况来看,多数学生都完成的很好。

  最后的“自我总结”部分,孩子们也能积极把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一一盘点。

  总之,马老师这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整节课透露着一种扎实、平实、真实的美。美呢,体现在精心设计的流程美,学生有条不紊的讲解美,加上马老师绝不缺乏的那种朴实美。

  当然,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于本节课我也有一些小建议:

  1、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进行巩固练习。如通过小组同学自己的生日来巩固大小月的天数,通过家长的出生年份巩固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孩子和家长互动,课堂气氛一定活跃,孩子们的兴趣也一定高涨。

  2、要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良好品德教育;

  3、板书要有针对性。如年月日在书写时可以用字号的大小来表示时间单位的大小;板书时,尽量让学生看到,引起学生的重视;

  4、让小组长抽签决定展示内容的做法很好,但需要教师在自学之前交代清楚。

  另外还有一些困惑:

  1、先做完达标测试题的学生该做什么?(30:21)是该同质核对,还是该等待老师一起核对?达标测评题的检查怎样做较为合理?

  2、导学案上写什么?我们要根据教材,设计导学内容,如果把书上的内容搬过去,还不如直接看书来得直观清楚;可是,如果不搬,写什么?在备课时我们就很迷茫,比如说这节课,导学案上的许多内容与书上的重复,那么该如何让教材与导学设计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呢?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的看法,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批评指正,谢谢!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评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认识年月日》评课稿05-12

《年月日》评课稿04-09

《年月日》评课稿(精选10篇)04-19

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评课稿04-27

《年月日》评课稿(通用5篇)01-02

《年月日》评课稿(范例3篇)10-12

《年月日》评课稿(通用6篇)06-18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评课稿(通用7篇)01-29

数学评课稿(精华)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