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决定的格式及会议决议的格式

时间:2023-04-13 15:26:42 毅霖 决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公文决定的格式及会议决议的格式

  欢迎来到CN人才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公文决定的格式及会议决议的格式,供大家阅读参考。

公文决定的格式及会议决议的格式

  公文决定的格式

  决定一般由标题和日期、正文、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1)决定的标题和日期

  决定的标题要完整地写出发文机关、决定事由和文种三项内容。在决定事由前一般以"关于"连结。决定的日期即会议通过或领导签发此项决定的日期。它写在标题之下,外用括号。重大法规性的决定,还需注明通过该决定的机关、日期和生效日期。文末不再注明。

  (2)决定的正文

  决定的主体部分也就是正文。其篇幅长短,由内容多少决定。一个篇幅较长的决定,其内容通常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说明形势和有关情况,作出决定的目的与意义;另一层是说明决定的具体事项,落实决定的政策、措施和要求等等。

  篇幅较长的决定,正文在结构上可分为开头、主体、结语三部分。

  开头。这一部分一般用一个自然段落,用"特决定如下"或"特做如下决定"与主体部分衔接。"开头"主要用以说明目前形势,分析或阐述做此决定的原因目的及意义。其语言要求简洁、概括性强。

  主体。表达决定的具体内容。落实决定的要求和措施,要求具体明白、层次清楚,便于有关单位执行。因为它是下级机关、相关单位及所属个人必须执行的准则,所以要求写得明确、具体、详尽。这一部分的表达方式常采用条文式写法,在这些表现具体内容的"条"、"项"之间可以是明显的并列关系,也可以是明显的递进关系,无论何种关系,都一定要形成完整、严谨、清晰的整体。主体部分也可用简述式写法,对所决定的事项作出直接公布。

  结语。在这一部分中提出希望、号召和要求。

  (3)决定的结尾

  有的决定需要带附件。有附件的决定,应当于正文之后、发文机关署名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称或依据,并将附件附在主件之后。决定是机关、社会团体对某些问题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决定一经作出,就不容改变,必须照办。它或者是有法规作用,或者是有行政约束力,所以,作决定时,必须十分慎重。

  1.标题写“决定”或“关于××的决定”等字样。

  2.写正文内容,交代作出决定的原因和决定本身。

  3.最后写作出决定单位的名称(加盖公章)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会议决议的格式

  会议决议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标题、签署、正文。

  (一)标题

  会议决议标题有两种写法:

  1.两要素标题。由会议名称和文种(决议)两部分组成,如《董事会会议决议》。

  2.三要素标题。标题一般要求三要素齐全,由会议名称、事由(主要内容)和文种三要素组成,应写明发布决议的会议,以表明其权威性。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事故的决议》;《xx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会议决议》。有的由召开会议的单位名称、事项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如《xxx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会议关于收购xx水泥厂的决议》

  (二)题注

  决议都是由会议通过才能发布的,因此要标注通过决议的会议名称及通过日期,具体写法有两种:

  1.如果公文标题中已包括会议名称,在标题之下居中位置括号内写明xxxx年x月x日通过”即可。

  2.如果公文标题中没有会议名称,可在标题之下居中位置括号内写明会议名称和通过日期。

  (三)正文

  正文是决议的主体,其写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决议事项的内容简单、单一,写作时可以一段成文。写作时直截了当地写明何时,经什么会议,通过决定了什么事情,无需作出说明,也不作任何分析议论。

  不管什么类型的决议,其正文一般都由前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1.前言。会议决议的前言部分要写明会议决议的根据(缘由):

  (1)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了什么会议,会议讨论了什么、审议了什么、批准或通过了什么、自何时生效等。

  (2)简要说明有关会议审议决议涉及事项的情况,陈述作出决议的原因、根据、背景、目的或意义。这部分内容要写得理由充分,目的明确。

  2.主体。决议的主体是会议决议的事项(内容)。写明会议通过的决议事项;或对有关文件、事项作出的论断;或对有关问题、事件作出的评价、决定;或对有关工作作出的部署安排和要求。如: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批准该同志代表十六局中央委员会所

  3.结尾。有的决议由于内容单一,也不必单列这一部分,主体结束全文也就自然结束了。多数决议有结尾,一般紧扣决议事项有针对性地提出希望、号召和执行要求。

  拓展:

  格式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三)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八)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九)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十)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十一)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十二)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十三)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十四)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五)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十六)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十七)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

  (十八)页码。公文页数顺序号。

  写作原则

  1、内容上“三查三改”

  查立意:看是否明确、完整、突出,改观点错误、浮泛空洞、文不切题、含混冗杂、不合逻辑之处。

  查措施政策:看措施、规定、办法、意见是否符合政策,切实可行;改矛盾抵触之处及不求实效的官话、套话、大话、空话和不力之处。

  查材料:看是否具体、真实、典型,改一般化、概念化和不实之处。

  2、文字上“三查三改”

  查篇章:看是否明确、紧凑、合理,改杂乱无章、上下脱节、主次详略不当等。

  查行文:看是否精炼、合乎语法和逻辑,改用词不当、啰嗦累赘、逻辑错误之处。

  查文字:看是否规范,改错别字、生造词语、滥用简称、标点错误和文面款式毛病。

  3、体式上“五查五改”

  查文种、标题、主抄送单位、附件、附加标记有否问题,如有即行订正。

  办文必须迅速及时,不失时效。公文一般有一定的时效,特别是有明显时间要求的公文,如果超过时限,就会耽误工作,造成损失。因此,为了做到公文处理及时、迅速,必须健全制度,简化手续,增强时间观念,以保证公文尽快处理。

  公文的保密也要符合要求,必须严格地执行保密制度,严格控制拟稿过程、印刷过程、处理过程,不管是什么人泄密,都是失职渎职,都要受到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