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3-28 07:16:51 方案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热)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热)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看、操作与沟通,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学问,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同学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同学用数学眼光观看生活的习惯。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学问,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激疑诱趣,引入新知:

  许多同学都喜爱脑筋急转弯,现在教师给同学们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让同学们猜猜:坐车从和平县县城到广州市,一共要用4小时,但有只蚂蚁从和平县县城爬到广州市却只用了5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对了。蚂蚁爬的是从和平县县城到广州市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和平县县城到广州市的实际距离。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动手操作,熟悉比例尺

  1、操作计算。

  (1)画线段。

  让我们先来做个最简洁的嬉戏——画线段嬉戏。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

  ①橡皮长5厘米②铅笔长18厘米③米尺长1米

  咦?怎么不画了?(画不下。)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这个方法不错。就用这种方法画吧。

  (重点: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由于需要所以产生。)

  (2)学生画完,集体沟通。

  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像2厘米、5厘米、10厘

  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2厘米:1米、??)

  教师指名答复,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提醒比例尺的意义

  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及关系式)依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图上距离(板书)?比例尺。实际距离

  板书2厘米?5厘米?10厘米1米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同样是1米的米尺的线段图,为什么它的比例尺却不一样呢?(缩小的倍数不同)

  三、探讨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课前所说的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吗?原来坐车是从和平县县城到广州市实际距离约是300千米,而蚂蚁行的是5厘米的图上距离,怪不得只要5秒呢!那么,你能求出这副地图的比例尺吗?(学生做前先沟通)

  小黑板出示:从和平县县城到广州市实际距离约是300千米,在一副地图上只画了5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大家沟通一下,谁能告知大家首先要做什么事情?(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把千米化成厘米,也就是说我们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首先要把单位统一起来。)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四、应用比例尺学问解决问题

  1)和平县政府距我校直线距离约200米,可在和平县城的地图上只画了2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评讲:你是如何算得?结果是多少?(1﹕10000)要留意些什么?

  从1﹕10000这一比例尺上,你能猎取那些信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万倍;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厘米等等)

  2)填空并判别哪个是比例尺。

  把一个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画在图纸上,长画了10厘米,宽画了5厘米。

  (1)图上的长和实际长的最简比为(1∶20)。

  (2)图上宽和实际宽的最简比为(1∶20)。

  (3)图上周长和实际周长的最简比为(1∶20)。

  问: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4)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最简比为(1∶400)。

  预设:学生可能填1:20,引导沟通为什么错,计算订正。

  追问:那这1:400是这幅图的'比例尺吗?为什么?你发觉了面积的比和比例尺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计算、答复。

  强调: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不是图上面积:实际面积,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五、介绍线段比例尺:

  像前面这些比例尺是用数值来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关系的比例尺,我们把它们叫做数值比例尺(板书),而像这样的比例尺,是用线段来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关系,我们把这样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板书)你能把它改成数值比例尺吗?

  六、拓展延长:熟悉周密比例尺

  画一个物品,假如用1:10 (缩小了)1:1(一样) 2:1(放大了)画的图和实际的图比拟结果怎样?(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1:1000.1:10.1:1.2:1??.进一步熟悉比例尺有大有小,让学生翻开思路,不拘一格的从多角度来思索比例尺的意义。结合实际培育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看生活。)

  在实际的生活中有没有要用到这种放大比例尺的状况呢?你能猜出工程师是如何把直径5毫米的机器零件画在图纸上的吗?

  七、争论: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一样吗?化简后的比例尺带不带单位?

  2)求比例尺时,通常要做什么?

  3)化简后的比例尺,它的前项和后项一般是什么形式?

  八、稳固练习

  1、直径5毫米的机器零件,画在图纸上的直径是10厘米。它的比例尺是多少?

  2、推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下面是小聪学习了比例尺后写的一段数学日记:

  今日我们学习了比例尺,我知道了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等于比例尺。教师叫我们找找比例尺的例子。我想:这岂不是小儿科吗。你瞧,我一口气就能说出几个来:图上长和实际长的比是1:100;图上长和宽的比是1:5;图上宽和实际宽的比是1:2分米;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比是20:1.哈哈,原来比例尺就是这么简洁!

  九、自我反思,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有什么收获呢?我们学会了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关系式、书写形式、比例尺的种类及转换、求比例尺的方法等,谁能来说一下?

  同学们的收获确实很大,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精彩,感谢大家!

  十、课堂作业

  (一)填一填

  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2、比例尺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3、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的比

  4、一幅图上用1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20230,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它还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米

  6、如上图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化为数值比例尺是(),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二)推断

  1、比例尺是一种测量的工具。()

  2、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3、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白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4、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5、一个小型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上5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10()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2

  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看、思索、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脑筋急转弯

  师:坐公共汽车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一共要用50分钟,但有只蚂蚁从沙市红星路爬到荆州火车站却只用了40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猜: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

  师:对了。蚂蚁爬的是从沙市红星路至荆州火车站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的实际距离。

  师: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先来做个嬉戏。

  二、动手操作,熟悉比例尺

  1、操作计算。

  师:你们喜爱画画吗?那我们来个最简洁的——画线段嬉戏。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

  ①橡皮长5厘米

  ②圆规长11厘米

  ③米尺长1米

  师:咦?怎么不画了?

  生:画不下。

  师:那怎么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

  生: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

  师:这个方法不错。就用这种方法画吧。

  学生画完,集体沟通。

  师: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师: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

  师: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教师指名答复,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提醒比例尺的意义。

  (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师: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及关系式)依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师:下面每位同学算出自己的比例尺。

  (生独立计算后汇报结果,师板书)

  师:同样是1米的米尺的线段图,为什么它的比例尺却不一样呢?(缩小的倍数不同)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课前所说的最终一道脑筋转弯的题目吗?原来坐车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的火车站实际距离约是18千米,而蚂蚁行的是30厘米的图上距离,怪不得只要3秒呢!那么,你能求出这副地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做前先沟通)

  师:大家沟通一下,谁能告知大家首先要做什么事情?

  师: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把千米化成厘米,也就是说我们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首先写出比,再把单位统一起来,最终化简比。(板书1.写出比。2.单位统一。3.化简比)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让能说说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的方法是怎样的?

  对应练习:

  完成课本第49页“做一做”

  (2)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比例尺

  师:你还在哪里见过比例尺?

  生1:大型建筑。

  生2:房屋装修。

  师:依据这幅图的比例尺,你能用另一种说法说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让学生说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几倍?)

  三、仔细比拟,深刻理解

  1、比拟比例尺,提醒数值比例尺的意义。

  师:像1:1000000这样的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它也可以写成1/1000000你。能说说比例尺1:100000000所表示的意思吗?

  生: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百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百万倍。

  师:你还见过怎样的比例尺?(出示中国地图)引出线段比例尺。

  2、熟悉线段比例尺。

  师: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1厘米:60千米=1厘米:6000000厘米=1:6000000

  小结:

  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根本形式。它们之间可以进展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把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可以了。

  3、熟悉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

  同学们,刚刚我们把米尺的.实际距离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我们还求出了它的比例尺是1:100等,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要把实际距离放大后再画在图上的呢(有)

  (出示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

  师:这是同学们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他是把蚂蚁放大后画在书上,图上蚂蚁长6厘米,而蚂蚁实际长6毫米。你能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尝试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指名板演)

  出示一些周密零件的图和图纸,介绍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

  纵观这节课所熟悉的比例尺,思索以下问题: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一样吗?化简后的比例尺带不带单位?

  2、求比例尺时,通常要做什么?

  3、化简后的比例尺,它的前项和后项一般是什么形式?

  四、稳固练习,敏捷运用

  1、小结看书。

  2、练习:

  (一)填一填

  (1)在比例尺是1:20xx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3)出示一个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米,把这个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二)推断

  (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白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六、谈学后体会。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3

  活动主题:

  《猜猜我是谁》

  活动名称:《相邻数》

  活动领域:数学

  执笔:邵雪晴

  个性策略:活动反思: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知道一个数和它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根据已有条件寻找不一个数多1和少1的数。

  3、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习。

  活动准备:

  图画纸若干、礼花视频和范画、排笔刷、水粉颜料。

  活动重点:

  享受创作的趣味性,感受礼花在夜空中绽放的美。

  活动难点:

  能用鲜艳的蜡笔描画、组合、重叠长短不同的线条,并运用蜡笔和排水画进行创作。

  礼仪教育要点:

  学会合作,团结小朋友。

  活动过程:

  一、复习倒数**数学说顺倒数,引出主题。

  师:今天老师要跟小朋友玩个小游戏,教师组织幼儿玩顺倒数的游戏。

  要求:我说倒数,小朋友们就说顺数。

  二、创设情景,引起幼儿兴趣,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1、师: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1)师:今天我们来猜一个有趣的谜语,看看谁猜的最快?

  (2)师:说它像花不是花,用火点燃它才开,五光十色真美丽,大人小孩都爱它。猜猜是什么?

  2.通过身体表演礼花绽放的模样,欣赏视频礼花,感受礼花在夜空中绽放的美。

  (1)师:你们猜的'真准确。你们想扮演礼花吗?(请小朋友想象并表演礼花绽放的模样)

  (2)师:你们表演的礼花真棒,那谁知道什么时候燃放礼花呢?你见过的礼花是什么样子的?

  (3)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视频礼花,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礼花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有哪些美丽的颜色?

  (4)师:我们看到这么美丽的礼花,那你看到的礼花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他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礼花,它们再夜空中千变万化、形态各异,有的闪闪发光像夜空中得星星,有的无光十色像天边的彩虹,有的像城市中的霓虹灯,真的非常美丽。

  3.引导幼儿观察欣赏礼花的图片和范画。

  (1)师:这么漂亮的礼花,你们想画吗?

  (2)师:礼花是怎么画的呢?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礼花画展,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礼花运用了哪些线条和颜色?是怎么画的?(教师观察指导点、线、颜色等)

  (3)谁来说说你发现的礼花它是什么样的?运用了哪些线条?是怎么画出来的?它们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呢?

  4.引导幼儿在观察礼花图片中理解创作礼花的方法。

  (1)师:先用蜡笔画好礼花,为了使礼花在夜空中闪闪发亮,老师教小朋友用黄色的蜡笔再礼花的花心和礼花的四周画出点点。(请小朋友轻轻点,不要损坏画纸)

  (2)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空呢?

  (3)很好,下面就请小朋友用你们说的颜色试一试。

  (4)怎样来做呢?(用排笔刷蘸颜料覆盖整个画面,水性颜料会被油性画面排开,这样的方法叫做排水画法。知道了吗?)

  5.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师:先想一想你要画什么样的礼花,有了自己的想法,准备好自己的蜡笔,老师为你们颜料,赶快去试一试吧!(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幼儿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线条重叠、组合的技能表现礼花)

  (引导幼儿在纸上画出好朋友的模样或者好朋友喜爱的物品。)

  活动延伸:抽空将孩子的作品分享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礼花是怎样画的?运用了哪些线条?分享完贴在作品。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4

  说“木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

  2、从文章所阐述的知识和道理中,看出它在文学鉴赏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做到融会贯通。

  3、注意理解诗歌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想

  1、本文看似繁琐,其实内容并不多,在结构疏理上可简单化。

  2、为何用“木”不用“树”是全文的关键,这是重点。

  3、本文又是一篇可以用来作“引子”进行迁移性练习的好文章,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性学习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歌的语言它在现实中的意义是有所不一样的,我们先来看这么两个例子。举“憔悴”(“为伊消得人憔悴”、“斯人独憔悴,荷戟独徘徊”、“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秋风秋雨悉煞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说明它们的在诗歌中的意义和在现实生活在的不同。(艺术美感和生活素材的关系)

  为什么一入诗,它们就有了美感,而且往往有相对统一的情感内涵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说“木叶”》就知道了。

  二、自由朗读全文,把重要字词句子摘录在书右。

  三、默读全文,理清结构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两个。

  3、(7)总结

  四、思考明确一个问题:古诗中为什么用“木”不用“树”?

  叫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明确:因为“木”有“疏朗”和“枯黄”的暗示内涵,所以就有了“深秋”的意味,而“树”则没有。

  五、作业:

  思考:为什么“木”就有了这种暗示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从上节课的问题开始,从国旗下讲话中“做人上人”的'思想入手,说明思想是有传统的,而文化、文学也是如此。再启示学生,如果屈原最初不用“木”,而要说“洞庭波兮树叶下”又会如何呢?

  2、明确,可见,“木”之所以有了那样的暗示性内涵,全是由“传统”造成的;那么什么又是“传统”呢,从文学上来说,尤其是从诗歌的“意象”上来讲,这个“传统”就是历代诗人们的诗句所够成的文化氛围,即一句句诗中的意象赋予了该意象的暗示性内涵。

  3、除了上节课讲到的“雨”之外,古诗中还有很多具有特点意象内涵的事物,请同学们想想看,写出来,然后再概括一下它们各自的暗示性内涵。

  二、在黑板上列出如下表格,让学生上来写。

  (意象分别有枫叶、柳、梅、菊、松、桥、水、草、花、马、门、柳絮、竹、舟、亭、酒、`风、剑、河、雁、雪,等等,也可自已想出一些意象内涵相对集中而且在古诗中较多见的来)

  意象

  雨

  鸟

  烛

  ……

  例句

  意象特征、暗示内涵

  学生写出的例句大体如下:

  鸟:打起黄莺儿/两个黄鹂鸣翠柳/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恨别鸟惊心/千山鸟飞绝/决眦入归鸟/柴门鸟雀噪/鸟鸣山更幽/羁鸟恋旧林/如随啼鸟识花情/青鸟殷勤为探看

  雨:寒雨连江夜入吴/骤雨初歇/夜来风雨声/渭城朝雨浥轻尘/红雨随心翻作浪/空山新雨后/叶上初阳千宿雨/山色空蒙雨亦奇/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江雨霏霏江草齐/天街小雨润如酥

  烛:何当共剪西窗烛/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云母屏风烛影深/银烛秋光泛画屏/红烛自怜无好计/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洞房昨夜停红烛

  枫叶:江枫渔火对愁眠/枫叶荻花秋瑟瑟/停车坐爱枫林晚/晓来谁染霜林醉/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柳: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情最是台城柳,依然烟笼十里堤/枝上柳絮吹又少/羌笛何须怨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月:月上柳梢头/残月脸边明/杨柳岸晓风残月/别时茫茫江浸月/山高月下/烟笼寒水月笼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月是故乡明/举杯邀明月/床前明月光/近水楼台先得月/明月几时有/秦时明月汉时关

  雪:飞雪连天射白鹿/独钓寒江雪/楼船夜雪瓜洲渡

  花:花非花,雾非雾/无可奈何花落去/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径不曾缘客扫/花落知多少

  日:夕阳无限好/日出江花红胜火/东边日出西边雨

  杜鹃:杜鹃夜半犹啼血/杜鹃枝上杜鹃啼/望帝春心托杜鹃

  风:山雨欲来风满楼

  松:静听松风寒

  三、简要评说这些意象的特征和内涵。

  鸟:有空远感觉;

  雨:一是清新可爱的雨,还有一个是忧愁的;

  烛:相思情、愁别意

  柳:留恋、离别含义

  月:美丽、忧愁、冷清

  日:多为夕阳

  四、课后作业:

  在古诗中找一个意象,列出有该意象的四首以上的诗词(越新鲜越好,越多越好),并简要说出其意象大致特征及内涵。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8“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展转化。

  2、使学生在观看、比拟、思索和沟通等活动中,培育分析、抽象、概括的力量,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详细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索。再通过比的有关学问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详细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比照例尺的熟悉,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拟,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育学生分析、概括的力量,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设置情境

  比拟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师:通过观看,你发觉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日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学问。

  (板书课题:比例尺)学生观看

  学生答复。(可能消失:外形没变、大小变了。)

  二、自主探究

  熟悉新知

  1、出例如6。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熟悉探究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现、沟通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刚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依据学生的答复,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洁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熟悉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三、学生沟通,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一样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总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沟通。

  学生沟通: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学生: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米。

  四、独立练习

  稳固提高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沟通思索过程。

  五、总结评价

  生活延长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学生沟通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6

  教案背景: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一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比照例的意义有了肯定的建构根底以及把握了比例的根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展探究学习的。学好这局部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稳固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能更好地理解地图。

  教学课题:《反比例》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问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再通过练习稳固比例尺的相关学问,使学生能依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局部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看、操作与沟通,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学问,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用数学眼光观看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学问,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法

  教法: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望。对于意义理解局部主要采纳实例讲

  解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展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觉、提示理解法。

  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

  进展学习,必要时进展合作沟通。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为了考考大家,给同学们出个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不到20秒钟从西安爬到了北京,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思索答复:在地图上。

  师:那么大的地方可以用一幅地图来表达出来,这里运用了什么学问?

  生:图形的放缩。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假如要给我们的教室画一张平面图,它应当是

  什么外形的?你会画吗?

  生:长方形。

  师:那我们来估一估它的长和宽吧

  (生:长大约9米,宽大约6米。)

  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出教室的平面图。(生画师巡察)

  学生动手操作,反应。

  师:同样画的都是我们的教室,却不一样大,大家赞成谁的画法(故

  意)?为什么?

  生: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学问----图形的放缩,把教室的长和宽都缩

  小肯定的倍数在纸上表示出来。

  师:你的想法很对,跟笑笑同学的想法一样。

  师板书学生结果:逐步引出1:100

  1学生汇报。

  2学生争论:

  学生: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3引出课题。

  教师:这就是今日要学习的新学问——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介绍各种比例尺的名称。

  师:在地图上这些都叫做比例尺。依据板书教师介绍数字比例尺、文

  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2.熟悉比例尺的意义。

  师:比例尺1:500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图上1厘米的长度代表现实中的500厘米。

  生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倍。

  1生3: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500

  师:比例尺1:2202300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现实中的2202300厘米的距离。

  生2:?

  师:同学们讲得都对,那究竟什么是比例尺?

  学生答复,师评价并标准学生语言:对,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

  距离的比。

  小结比例尺的特点及应留意的问题.

  三、练习稳固,检测反应。

  1、练习1、求比例尺在一幅地图上,用20cm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

  千米。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学生独立做,集体反应。

  练习2: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02040 60千米

  练习3.4略

  2、师:刚刚我们画的教室平面图,你现在有方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了吗?

  指导学生在画的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的图上加上比例尺1:100。

  在画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的图上加上比例尺1:300。

  3、再次熟悉比例尺

  1出示一个手表的零件,这些零件假如要你画出来,你觉得有什么困难。你有什么方法吗?

  2电脑课件演示。

  3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说说与一般的地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4争论板书:

  比例尺把实际距离缩小肯定的倍数如1:30000000

  把实际距离扩大肯定的倍数如200:1

  5引导争论要将钢笔或杯子的设计图画出来,你选择怎么样的比例尺?

  补充板书:

  把实际距离按原来的大小画出来,比例尺就是1:1

  四、合作总结,整理内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请大家把书翻到30页,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房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算一算笑笑卧房

  实际的长是()米,宽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

  2.同学们,你们能自己确定比例尺,把自己家的平面图画下来吗?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

  根据本学期区英语教研室工作安排,10月22日我校将与宝塔、淳溪小学三校进行协作区交流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展示一节精彩的英语课,同时结合我校英语教研组的计划,决定举行英语四年级新教材对话板块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体英语教师。

  二、活动内容与方式:

  1、主要针对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四年级上册的Unit5Ournewhome内容进行设计,课型为对话教学:Storytime,1课时内容。

  2、参赛教学设计以Word文档为主,辅助教学PPT课件内容。具体包含内容参见附件。

  3、格式要求:⑴所有参赛教学设计须采用统一的“教学设计模板”(见附件),提交纸质稿和电子稿(Word文档文件及辅助电子课件);⑵页面设置请使用A4纸,行距为20磅,正文用五号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五号字体。

  4、10月8—9日用压缩文件形式将参赛作品发送给教研组长,邮箱:1111111111@163。QQ:1111111。

  5、10月10日进行现场教学设计展示评比活动,每位参赛老师根据PPT课件阐述各自教学设计。请各位英语教师及时安排好课务,准时参加活动。

  三、活动要求:

  1、教案的编写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符合英语学科特点。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多个维度全面考虑;教学方法应注重学法的指导,激励评价;教学过程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重视组织学生自主、互动式的学习活动,以及引导学生交流,评价。

  2、参赛教学设计须为作者本人原创,严禁抄袭,如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必须标明出处。凡发现有雷同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3、评审由全体英语老师共同参与互评,并要求经验丰富的李玉堂老师进行点评指导。评审组坚持公开、公正,本次评选设定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附件:

  参赛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姓名学校

  设计主题

  1、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目标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4、教学过程设计(注意:每一教学步骤后要说明设计意图) 步骤1:

  设计意图:

  步骤2:

  设计意图:

  步骤3:

  设计意图

  5、教学板书设计

  6、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篇第一部分:教学模式设计与解读

  教学模式名称: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科:语文姓名: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案例模板

  说明: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案例包括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应该把同一主题的三个环节部分进行有效设计。作者信息

  NO、1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NO、2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NO、3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

  第三步: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反思

  NO、3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8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新词,随文理解部分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初步体会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课件。

  2、课前组织(猜谜活动):

  说它是条牛,不能拉车走,说它力气小,却能背屋走。

  小小轰炸机,攻击用针吸,痒的叫妈咪,快喷杀虫剂。

  一位小姑娘,身穿花衣裳,飞舞花丛中,长得最漂亮。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

  【教学过程】

  一、欣赏白鹅图,揭题

  1、你们想看看白鹅吗?

  (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的图片)

  可以和你同桌说说你想说的。

  2、集体交流:

  刚才你们在说些什么呀?

  3、揭题。

  板书:

  白鹅

  4、过渡:

  同学们所感叹的是白鹅的外表很美;丰子恺爷爷笔下的白鹅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好吗?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准读正确。好吗?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指导。)

  2、(出示词语)同学们,老师摘录了文中的一些新词,请你读一读,能选择几个词,说一两句话,简单地介绍一下文中的白鹅吗?

  同桌试说,指名说。

  3、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就在书上写一写。

  (师巡视,如发现错误率高的字,实物投影出示,指导书写。)

  4、刚才同学们介绍了文中的白鹅,那么作者认为:

  白鹅是怎样的一个动物?

  请快速浏览课文,划出这个句子;它的高傲集中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5、小结:

  板书:

  叫声

  高傲 步态

  吃相

  三、聚焦“高傲”

  1、(机动)从“姿态”中感悟:

  ⑴ 出示句子:

  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到“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⑵ 你是怎么理解的`?模仿“左顾右盼”,你说它在想什么呢?

  ⑶ 指导朗读。

  2、从“叫声”中感悟:

  ⑴ “鹅的叫声”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高傲呢?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⑵ 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研读句子: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同学们再读读,看看你最想强调什么?

  谈自己的理解,品词“厉声叫嚣”、与“引吭大叫”你能想象白鹅好像在说什么吗?

  ⑶ 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指名读,小组赛读。

  ⑷ 指导读书方法:

  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抒发对鹅的喜爱之情。

  ⑸ 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3、从“步态”中感悟:

  ⑴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从步态中我们是否感受到了它的高傲?

  ⑵ 集体交流: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① 指名读句说感受: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的鸡和鸭是什么样的?鸡和鸭见到人时都匆忙逃跑,说明什么,而鹅呢?

  ② 朗读体会:

  你看这个鹅它不仅不怕人还咬人,谁能把它这种高傲劲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⑶ 集体交流:

  活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① 看看净角出场片段:

  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净角出场。

  ② 既然是写鹅为什么前面写鸭?

  ③ 赛读体会:

  师读鸭子的步调,男生读鹅的步调,女生当评委。

  师读鸭子的步调,男女生读鹅的步调。

  ⑷ 再读: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四、背诵积累

  请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

  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我也非常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诗作就浩如烟海。据我了解,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的古诗了,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老师听一听?(3、4名同学,及时评价) 同学们背的诗真不少,看来都非常善于积累。

  二、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板书:李白)对于李白,同学们并不陌生,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李白呢?(指名说)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望天门山》(齐读)

  三、初读古诗

  1.自读

  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 2.检查读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 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指名点评 谁还想读给大家听?师点评

  四、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把古诗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古诗。合作理解诗意,再来读古诗,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个人自学开始) 现在,小组交流一下你的学习收获。

  五、交流、品读

  同学们交流的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就谈一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

  1.天门山

  你们知道天门山在哪里吗?为什么叫天门山呢? (出示天门山图片)

  你们看,这就是天门山,你们觉得天门山怎么样? 雄伟险峻的东、西梁山分别矗立在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犹如天然的江上巨门,浩瀚的长江水从中间挤开一条通道,奔腾前行。

  2.学习前两句诗

  此时,作者李白看到了这壮观的景象,不由得吟出了前两句诗。

  (1)谁来读一读前两句?

  (2)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真是山水相依,你冲我挡。

  (3)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 (汹涌的江水录像)

  你们看,汹涌的江水正奔流而下,多有气势啊! (4)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

  (5)学生练习,再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3.学习后两句

  (1)读到这里,我不由得要问: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怎么知道的?

  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两岸青山------相对出 (2)“相对出“什么意思?青山为什么能出来呢? (船随着激流前行,诗人望着人前方迎面的天门山扑入眼帘,又向后移去,好像是出来迎接自己一样。感觉不是船在动,而是青山在逐渐靠近自己。)

  (3)生活中你有这种感受吗?(行驶的车辆) 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 (4)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

  (高兴、激动、自豪)

  那你就是李白,请你读出诗人的这种心情。指名读 (5)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

  让我们齐读后两句。

  小结:

  诗中这么几个字,我们却品味欣赏了这么久,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歌中藏着的美,并从内心产生一种震撼,一种敬畏,这就是诗的魅力。

  4.再读悟情

  (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板书:青山碧水白帆红日) 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图画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板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3)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评价:非常有感情,体现出了长江流经天门上时的壮观景象。 五、欣赏录像

  1.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长江,去领略一下它的风采。 (播放《再说长江》的片段)

  解说: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她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你们看,这两岸陡壁耸立,直插云天,浩瀚的长江水只好紧束腰身,使出浑身力气,从两山之间挤出一条弯弯的水路,奔腾汹涌,勇往直前。她是那么百折不挠,锐不可当。有人说长江像一幅展不尽的山水画;也有人说长江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依我看,长江倒更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你们听,由江流组成的.主旋律多么高亢、多么雄壮!

  2.我听到了同学们的惊叹,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看到这惊心动魄的江山胜景,我和你们的感受一样,难怪当年的李白看到后诗兴大发,写下这如此不同凡响的《望天门山》,连清代的乾隆皇帝都称赞这首诗:“词调高华,言尽意不尽。”

  六、背诵

  1.同学们,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背下来?试试看 谁愿意上前面背给大家听?(配乐) 2.你们都能背下来吗?

  请同学们站起来,面向听课的老师,让我们用激情的朗诵把诗中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同学们朗诵的非常精彩,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七、总结拓展

  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大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你们想一想,我们曾学过李白的哪一首诗也是抒发了这种感情?(《望庐山瀑布》)同学们记得可真清楚。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我们开一个“赞美祖国诵诗会”!

  板书:

  望天门山

  青山碧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白帆红日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0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四书的常识。

  2、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3、理解xx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4、xx作者针对中国学生这一特定对象,引用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名词、术语、典型事例,论说道理。我们从文中可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xx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2、难点: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自读课文,在了解xx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完成学习重点,懂得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意义。

  2、教师设计启发性问题,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激发学生努力养成注重实践、注重探索精神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列举现实生活中或摘引报刊的统计报道,有关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的高分低能现象,并由引导学生初步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人本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xx作者从关注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关心祖国青年一代尤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一代的成长的高度,选择典型事例,特别是选取自己的生活经历,极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不光在研究学术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上都需要有格物致知精神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两遍,初步了解各节大意及写作思路和结构。

  关于写作思路提示:

  xx的题目即是中心论点。课文开头先剖题,由格物致知的出处,带出对其含义的理解以及我国古代对格物致知并不真正重视的原因分析,澄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接着着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及怎样把这种精神应用到科研实际中去,最后诚挚地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段落层次提纲:

  ⑴话题: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1自然段)

  ⑵反面论证儒家格物的观点不能适应当今世界(第2~5自然段) ⑶论证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第6~12自然段) 2、投影下列思考题,讨论理解xx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⑴什么是格物致知?

  明确:格物致知即从探索物体而得致知识。

  ⑵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明确: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⑶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明确:因为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⑷格物致知精神适用于哪些范围?

  明确: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⑸ xx的论点是什么?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与xx论点有什么关系?明确: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所举事例,一是第四节,明朝大理论家王xx格物失败告终。一是第十二节,我初到美国学物理不知所措的生活经历。

  这两个事例,在xx都是作者为了阐明观点所借以的事实论据。王xx的例证,很好地证明了,在我国古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的观点,王xx失败的结局,是由于他的格物并不是真正的实验,而是把探究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是不理解格物致知真正意义的必然结果。我的亲身经历,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在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的观点。告诉人们格物即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性。两个事例,都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中心论点提供事实论据。

  四、总结、扩展

  xx思路清晰,例证确凿,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不光增长了人们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人们的思想,学完xx后,最重要的应在于积极培养这种精神。为此,可放手让学生结合书后练习二展开讨论,重点讨论怎样才能真正成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

  五、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1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激发了解、研究、探索自然的兴趣。

  2、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知识要点的能力。借鉴修辞、描写、谚语等写作手法。

  3、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培养学生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⑵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⑶ 培养学生拓展思维,积累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得途径多种多样,可读书,可看报,可上网查资料今天我们就从课堂内的学习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首先来看看谁是信息高手!

  二、谁是信息高手(整体感知)

  老师朗读课文,请同学们专注地听,记下你听到的要点。

  全班交流。

  三、自读课文,认识云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天上的云,试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你对这一词的初步印象。(美丽)

  哪些语句让你有了这一印象?(品味语言)先小组交流,之后全班交流。

  请大家速读课文,在文中圈出云的名称,说说你看到了哪些云?

  此外,我们还看到了什么?(云的光彩)有哪些?(晕、华、虹、霞)出示四幅云的图片。看着这些云除了觉得美丽以外,应该认识它们了吧!请选择一幅说出它的名字,并从文中找出作为判断依据的.句子。

  大家发现了吗?作为判断依据的句子中大都用到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看来比喻的运用不仅能使事物形象生动,还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作者真不愧为描摹高手!

  四、拓展

  让我们也来做做描摹高手吧!先请第一组同学看我纸上的事物名称,由其中一位来描摹,另外三组根据他的描述来猜事物名称,三分之二猜到了你就成功了!

  备注:每组一次,共四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看了天上的云,我仿佛也置身空中成了其中一朵,同学们肯定要问:“你是什么云?”我呀,是雨层云,长得很壮,不象卷云那么单薄。我很想亲近你们,所以我常常离你们很近,可是你们并不欢迎我,因为你们嫌我带来了雨雪连绵的天气,于是我躲了起来,不久,我发现大家因为缺电少水而想念我了。我好高兴,别担心,我会常来看你们的!

  二、认识云和天气的关系

  同学们,你最愿意成为哪种云或哪种云的光彩呢?请选择一种,根据课文内容作自我介绍,并说说你与天气的关系,最好还能说说你为什么愿意成为这种云或这种云的光彩?动手写一写。

  全班交流,学生点评。

  出示云的图片。现在再看这些云,你应该不止认识它们,肯定还能获得些天气情况。请你选择其中一幅来给大家发布天气预报。

  三、拓展

  瞧,大自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你能列举一二吗?先请大家小组交流,组长做好记录并代表小组发言。

  四、教师寄语

  大自然充满无穷的奥秘,它是一本无字的书,等待我们用智慧来解读,希望同学们能养成细心观察自然的习惯,要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让我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勇于攀登前人未达到的科学高峰!

  五、作业

  搜集民间流传的关于天气的谚语。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2

  活动目标:

  研究在自己读过的书中,哪几种动物出现的较多,他们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写下研究结果,并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与自己的结论和想法有什么不同。

  活动重点:

  写下研究结果并与同学交流。

  活动准备:

  读书,写下自己的研究结论和想法。

  活动时间:

  一周

  活动过程:

  首先读书,研究书中出现较多的动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接着写下研究结果,最后与同学交流,比较结论与想法有什么不同。

  活动交流——书本中的动物

  一、引言导入:

  同学们,在众多的故事书中,比如《丑小鸭》、《狼和小羊》、《舒克和贝塔》,都有大家熟悉的动物朋友。哪几种动物出现较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大家的研究报告拿出来与朋友交流共享。

  二、小组交流。

  1、分组交流,哪几种动物出现最多?我最喜欢和最讨厌的动物是谁?为什么?由组长填表格或者写下结果。

  2、整理小组成员的发言,并选定代表准备全班发言。

  3、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故事片断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想法。

  三、全班汇报成果。

  1、动物名称及自己对他的印象。

  2、喜欢或讨厌及原因。

  3、故事片断表演。

  四、教师小结:

  童话故事是同学们喜欢的,故事中的动物更受到大家的喜爱,因为他们明确的代表了我们内心评判善恶美丑的标准。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就以这种标准去衡量别人和自己。找到自己的影子了吗?愿大家多读书。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用具】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一猜,他是谁?(示秦始皇像)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在1974年的春天,西安临潼县农民杨志发和别人一起去秦始皇陵东侧约1.5公里的地方抗旱打井,结果一个镢头下去,竟然发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读课题──《秦兵马俑》。

  (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秦始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字,而秦兵马俑与之关系密切,课开始由他引入,能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和时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课外知识及对秦始皇的评价。老师讲的故事穿插其中,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出课题。)

  (设计理念: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要充分利用学习的资源。教师要拓宽文本的思路,给学生创造一个新的学习空间。)

  二、初读课文

  1、快速、自由的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每句话。

  学生自由读。

  小结评:读书认真,非常用心,有的摇头晃脑,读得入情入境。

  2、检查词语读音:

  (出示课件3)

  师:老师检查一下难读的生字,看看哪只百灵鸟的声音最响亮,读的最准。

  过程评:XXX音读准了。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是要了解课文的大意,用快速自由读的'方法最合适。读有要求,首先应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学生自由读的时候教师仔细观察情况,读完评价表扬,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检查字音时针对学生表现要及时评价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如:翘舌音读准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警惕。百灵鸟可以说是拟物法,把学生比作百灵鸟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读时大声,响亮。 )

  (设计理念:留心观察课堂,评价除了激励也包含提示学习的方法。兴趣始终要贯穿课堂。)

  小结评:同学们真棒,这些生字一点也难不倒大家。

  3、下面让我们回到课文,再次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高度概括兵马俑特点的句子。

  (出示课件4)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即评:XXX能抓住老师提问的关键词来读课文。

  4、指名读句,这是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5、读生字时老师发现了不少出色的百灵鸟,现在看看有哪些聪明的小博士能根据这句话提出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来。

  (星级评价)

  ⑴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⑵ 课文中重点介绍了兵马俑的几种类型?

  ⑶ 兵马俑的个性鲜明表现在什么地方?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自己先认真读读2、4、5、6、7、8段

  2、四人小组再合作讨论问题

  (设计意图:生字的学习回到课文,要直奔重点问题,让学生质疑,发挥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星级评价是肯定学生积极动脑,表扬提问的质量。小博士的称号让学生有提高身份和兴趣的感觉。 )

  (设计理念:读有变化,浏览才有思维的空间。学习兴趣的温度适时提升,有序变化。)

  三、汇报检查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的?

  3、假如你在博物馆,看到这么大的展厅里站着的一行行,一列列兵马俑排成的巨大军阵,你会想到什么?

  师:对,他就像是秦始皇当年统帅的一只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4、课文中重点介绍了兵马俑的几种类型?老师这有几副图,请大家仔细观察,结合课文猜一猜,他们是什么俑?你怎么猜出的?

  5、兵马俑的个性鲜明表现在什么地方?

  师:因为兵马俑的神态各异, 所以才显得个性鲜明,每个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比读句子。

  学学作者仔细端详,用句式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紧扣文章的主题,汇报时却不能千篇一律,形式必须多样,学生才能持续学习的兴趣。所以本小节采用了联想法、猜测法,比读法,既充分理解课文,又为学生创造生动变化的学习空间。 )

  (设计理念: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尊重学生,张扬个性。)

  6、法国总统说:世界已经有了7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出现可以说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7、读文中赞美的句子。

  8、(看视频课件)你最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文章的学习,学生情感的堆积,到此时用法国总统的话引出文中赞美秦兵马俑的句子,再从文中拓展到录象资料,亲眼目睹,身临其境感受,把对秦兵马俑的喜爱和民族自豪感引发到最高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

  (设计理念:引用名言,随文拓展,激发情感。)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做小导游向家人介绍秦兵马俑

  【板书设计】

  19 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课后小结】

  为了上好本课,我给自己总结了八个字深挖、揣摩、修改、提升。虽然备课的过程很痛苦,但课后感觉收获很大。课前,我常为了一个问题跟自己较劲,反复修改,直到感觉适合学生的视角和能力水平为止。为了找好一张图片,只要有时间我就上网查资料。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和过渡语、评价语也是独立思考和精心构思的,确实应了千锤万凿出深山那句诗的意思。上完课后,我第一次自己作了反思,梳理教学过程,把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总结出来,这样做很好地积累了经验,也可以找出不足之处,提出努力方向。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4

  一、教学目标 :

  1、 基础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望。

  2、发展目标:

  (1)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能力以及朗读感悟能力。

  (2) 使学生能自主的采用小组讨论、朗读、想象等阅读方式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和表现能力。

  课后查阅资料,扩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有关知识,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原来、几年之后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通过让学生演讲的方式,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

  读出瀑布“原来”、“几年后”的不同感触。

  四、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找大瀑布的资料、准备课件、在黑板上画花圈、让学生准备地图。

  五、教学过程 :

  (一)、激趣设疑,导入 新课。

  1、 同学们,你们看黑板上,画着的是什么呢?对,是一个花圈,今天,老师把这个花圈送给一条曾经是世界闻名的大瀑布,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 板课题,读课题

  3、 看题质疑。

  (二)、自主学习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懂的?

  2、学生读书,自学,教师巡视。

  3、 学生汇报读懂的地方。

  设想读懂的地方:

  ⑴、5个生字,形近字:廷——延讯——汛——迅

  ⑵、理清课文思路

  ⑶、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以前的面貌(是怎样的呢?)

  读——从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看出其流量大、从飞流直下,水形如“朵朵莲花”,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看出水流湍急——看学生的资料(图片)——看课件——看到这么雄伟壮观的大瀑布,你想说些什么呢?(三四个即可)——指导读——这么美的地方,去的人会怎样呢?

  ⑷巴西总统亲自投身到这一行动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礼的专用的黑色礼服,主持了这个大瀑布。(从这里,你看出了些什么?看出对大瀑布的重视)

  ⑸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

  怎样特殊?(是为一条瀑布举行一次葬礼)

  ⑹塞特凯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

  你用的是“曾经”为什么呢?现在的瀑布怎样呢?(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奄奄一息。)

  指导读——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法)写出了大瀑布即将枯竭。板书:即将枯竭——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呢?——所以游人都怎样做的。

  ⑺大瀑布是位于巴西与阿根廷两国的交界处。

  我知道有些同学带了世界地图回来,你找到这个地方吗?

  4、让学生说说不懂的地方,同学帮助解决

  设想不懂的地方:

  (1)、为什么总统要亲自主持呢?(他为大瀑布的逐渐消失而深感惋惜的遗憾。因为这个大瀑布一直是巴西人的骄傲)

  (2)、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

  进行大瀑布前后的对比。

  看到如此的情景,假如你是大瀑布你会说些什么呢?现在请大家来说说我的故事,用上第一人称,把自己当作是大瀑布。(3、4个)

  (3) 为什么大瀑布会葬送?(小组讨论)

  (4) 汇报:

  1、建水电站

  2、水资源浪费。

  3、破坏森林、乱砍滥伐。

  过渡: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大瀑布逐渐枯竭,科学家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所以大家就为他举行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葬礼。大瀑布即将逝世了,它会留给世人什么呢?(谈想法)

  板书: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三)、课外延伸

  在我们现实当中,还有很多破坏环境的现象,你调查到哪些呢?

  (四)、总结:

  就让我们一起行动保护地球,让这些事情不再重演。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小公民,好吗?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5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课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多项式的运算 、轴对称图形、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通过上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像陈琦、严细毛、瞿俐纯等同学更是对数学探究活动情有独衷。上期期末考试中,0901整体水平稍高于兄弟班级,但有两极分化的趋势。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于兄弟班,但低分段学生高于10%,而且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自信,有自暴自弃之嫌。

  三、目标任务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优秀率3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

  四. 主要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 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7-04

教学设计方案06-2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2-02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02

生物教学设计方案03-2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精选)09-11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02-0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3-19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11-17

2023年教学设计方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