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市场调查报告

时间:2024-01-05 19:05:04 海洁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药品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精选9篇)

  在想要了解某一情况或某一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将探寻到的规律和经验写进调查报告。写调查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药品市场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药品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精选9篇)

  药品市场调查报告 1

  恶性肿瘤是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尽管人类经过了近百年的努力,在恶性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全世界每年仍有900万新发癌症患者,每年有500万人死于癌症。我国是一个癌症多发性国家,现有260万癌症患者、每年新发病患者180万、死亡人数140万。癌症仍然是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头号杀手。开发研究生产疗效好、广谱性强、副作用小的抗癌药物仍然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上世纪60年代初期已有部分品种开始生产销售。40多年来,我国抗肿瘤药物生产已由个别品种发展到系列化产品,研发和销售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十年来,研发(包括仿制)及市场营销上的成就令人瞩目。

  目前,我国抗肿瘤药物生产企业已有近百家(包括中药制剂生产厂家)。其中,原料药厂20多家,制剂厂和中药厂有60多家。迄今为止,我国抗肿瘤药物已发展到七大类160多个品种。世界卫生组织20xx年4月公布的22个基本抗肿瘤药物,我国全部都可以生产。我国年产抗肿瘤药物30多吨,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山东、上海等地。但产品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总体说来,抗肿瘤药物市场需求大于供应。

  所以,了解患肿瘤病人家庭的抗肿瘤药品的消费情况和大众对抗肿瘤药品的态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从消费者角度研究细分的抗肿瘤用药情况;另一方面,有助于医药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更好地了解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并进一步了解抗肿瘤药品的市场竞争情况,从而使企业能“对症下药”,把更多、更好的药品快速销售到消费者手中。

  本次调研主要是为了通过对消费者对抗肿瘤药的认识、了解和用药态度调查,来了解抗肿瘤药品市场的竞争状况和消费者对抗肿瘤药的需求喜好及对医药企业的期望。由此使恒瑞医药能很好的把握消费者的心态,掌握抗肿瘤用药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有力的、合理的措施来推广其主打产品——艾恒。

  本次调研采取网络调研的方法,在网络上随机发放问卷,然后收集整理,进行资料的分析整理。问卷的设计根据正常的人们对药品的认知过程来排列问题。本次调研主要研究了抗肿瘤药的流通渠道、药品性质和消费者的主要购买依据三方面,这三方面可以从消费者角度反映出目前抗肿瘤药品市场的主要消费情况,如抗肿瘤药品通过哪些渠道流向消费者手中,消费者对肿瘤疾病的认识和用药态度,消费者认可的剂型是哪几种,而其中消费者的主要购药依据将是医药企业最为关注的。下面从具体的调研数据方面逐一分析。

  一、从渠道方面分析。

  对于抗肿瘤用药,绝大多数消费者是到药店和医院购买,两者比例之和达95.2%,其中到药店购买的家庭为58.7%,去医院的为36.5%;而通过其他渠道购买的极少。为什么居民选择到药店的比较多,而到医院的相对较少呢?这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医药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造成的二者所占药品销售比重较大,但是由于各处销售药品的价格高低不一,药店的药品价格相对低一些,而抗肿瘤类药品一般都是需要长期服用的,所以到药店的购买比例会较高;而在医院购药的家庭中,很大一部分是有医保可以报销的。所以,现阶段企业要做好药品市场,一定要了解我国目前的医药体制,同时也要关注医疗改革。

  另一方面,药品渠道的选择还与抗肿瘤用药的特点有关。抗肿瘤用药大部分为处方药,需要通过医生处方才能购买。因此,患者前几次看病或服药一段时间复查都需要到医院,在诊治后就地购药;但是肿瘤的治疗一般需要长期吃药,在医院得到确诊后,一般病人都会考虑自己去药店购买相同的药。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渠道的选择对医药企业来说很关键,其中要考虑的因素主要为消费者的主观方面和我国的医药制度客观方面。

  二、从药品性质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在城市居民家庭购买的各种抗肿瘤用药中,西药占到七成以上,达73.3%,而中药只占26.7%。这表明在治疗肿瘤的药物方面,对于中药的研制开发生产具有很大的空间,因为在药物治疗方面,中药的副作用小是一大优势。对于医药企业来讲,选择做消费者认可的药物种类,可以使企业减少和消费者的沟通障碍,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营销费用。同样,好的药品命名策略、传播策略等也可以为企业减少很多运营成本。所以,详细了解消费者的基本情况,有助于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尽管西药市场竞争已经很激烈,但是依然有市场空间,仍然有商业机会。

  对于本次调研,尽管从消费者角度调查出消费者比较认可的是西药,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位列后面的中药将来就没有商业机会,不能成为未来的主要药物,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中。且既然西药竞争已经趋近红海,那么另僻蹊径开发中药的蓝海压力就会小很多。虽然同时会存在很多风险,但是在其他企业涉足尚浅的时候率先造势,有利于企业打造领头企业的品牌形象,能够抢占先机,获取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从消费者的购药主要依据分析。

  调查询问了城市居民家庭在购买各种抗肿瘤用药时所想到的首要根据,结果表明,89.9%的'家庭提及是由医生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种横向角度解读这组数据。在购买的首要原因中,决定并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人员依次是医生、家人和朋友、药店店员,在所有原因占比中,分别是89.9%、8.3%和1.8%。这一方面反映出医生对于抗肿瘤用药的销售是何等重要,药店店员的推荐是多么微不足道,另一方面也说明老百姓医药知识的缺乏,需要企业加强对百姓健康知识的普及。

  过去的使用经验也是决定患者购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实际反映了医药企业实现产品的一次销售和多次销售问题。很多医药企业只关心重点渠道中的关键因素,如医院的医生,但是很少有企业会关注消费者的消费过程,消费者是如何进行多次购买的。鉴于肿瘤疾病的特殊性质,患者往往要长期服药才能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所以在第一次购买后,医药企业更要关注他们的二次购买以及重复购买问题。企业同时还要关心产品每次销售后的患者使用情况,细致入微的售后服务相对于医药企业实现第一次销售,是一种投入少而销售效果更佳的营销措施。所以,企业不要只关心产品的前期销售,还要提供药品的售后服务。

  过去的使用经验是患者对过去该药品疗效的一种肯定,这实际和占比6.9%的药效可靠是很相关的。在决定购买的首要原因中,关于药效有很多不同层次的直接提法,如药效可靠、起效快、副作用小、质量好、有持久功效/长效,如果将其合并则有14.6%的比重,加上一些隐含药效较好的原因,如医生推荐、过去的使用经验等,则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药效是消费者在购买抗肿瘤药品时第一考虑的因素,这也是企业在营销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另一方面,药品的安全性也是影响消费者购药的重要因素之一。医药企业要特别注意自身的形象,调查中显示,如果制药企业发生药品安全问题,则会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大大降低,从而影响企业形象,并直接打击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再仔细解读数据我们会发现,医药企业是不是知名企业对于消费者购买并不是重要原因,它明显地排在功效、推荐等因素之后。那么,对于医药企业是否要进行企业知名度的推广,在市场推广过程中是否要在公司名和产品名之间权衡一下呢?或者说企业是否要有阶段性的传播重点呢?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数据显示,对肿瘤药品,促销的作用不大,这说明这类药品不是快速消费品,也不是保健品,它是真正的以药效为主的一对一的专业产品,同时也说明它不是价格敏感型产品。了解这些药品特性后,企业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营销工作。

  药品市场调查报告 2

  一、基本情况:

  1、调查总人数:共回收调研表格113份。

  2、应用分类:用于养生11人,药食联用2人,药食交替2人,食疗94人,病后康复1人。

  3、有可比性材料数:具有应用保健食品前后对比数据的材料72份。

  4、材料来源情况:美罗国际按中华亚健康研究协会的要求,发放统一表格,由消费者填写后直接寄给协会。

  5、调研涉及产品:均为美罗国际产品,灵芝菌丝体胶囊、香杞胶囊、松茸胶囊、仙叶胶囊、慧源胶囊、新慧通胶囊、慧清胶囊、玫瑰胶囊、仁美营养胶囊、和中胶囊、红钙D将囊、欣舒宁胶囊、桑菊灵芝茶、多糖蛋……等。

  二、调查主要内容与结果:

  ㈠、产品应用定位:

  1、养生:单独应用食用菌类保健食品,目的是“治未病”即养生、防衰、强生(防感冒等疾病)。

  2、药、食联用:在应用明显毒性药物的同时,加用可减轻毒副作用的食用菌食品。如肿瘤化疗时,加用灵芝系列产品。

  3、药、食交替:在应用具有依赖性(成瘾)的药物(如药物)时,为减轻依赖性,开始服药时,同时加服于药物相似功效(如镇静、安眠)的食用菌类食品,然后逐步减少药物用量,最后仅用保健食品,完全解脱药物的依赖。

  4、病后康复:在病后或手术后,应用保健食品加快体力恢复。

  5、食料:对一些长期“药疗”无效的人群,干脆放弃“药疗”,改用“食疗”,用保健食品进行全身调理,让体内慢慢增强抵抗力,从而获得康复。

  ㈡、经济对比

  对72例保健食品应用前后有药物治疗作对比的人群,进行了经济负担分析,72例在应用保健食品前,曾以药物治疗花去医药费共计208.4352万元,人均花费2.8949万元,但结果均未获得满意效果,临床症状获得暂时缓解的人仅20人,占27%,其余均无效。这72位消费者因药疗效果不佳,停止用药。改为食疗,共花费25.1573万元,人均消费0.3494万元,取得显效的60人,占83.3%,有一定效果的12人,占16.6%。

  ㈢、治疗与时间对比:

  对上述72位消费者,在药疗和食疗上所耗的时间进行了对比,72位位消费者进行药物治疗所耗的时间总数为6558个月,人均消耗时间为91.08个月(相当于7.59年),停用药疗,改用食疗后,72人用于食疗的总时间是327.89个月,人均消耗为4.55个月。

  三、对调研结果的分析:

  1、保健食品应用定位的思考:

  保健食品应用定位,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定位不当往往会有违反食品管理的有关法规之嫌,但消费者是讲实效的。因此,这次调查出现了五种应用定位,这是消费者从实际需要出发,灵活处理“食疗”与“药疗”关系的结果,是群众自发的创举。这五种定位,从我国传统“食疗”的观点分析,应该认为是合理的,是符合科学的,对疾病的治疗,随着科学的发展,也开始强调不能单纯的依赖药物,而应该从全方位(包括饮食、环境、工作压力、生活习惯……)来进行综合治疗。因此,五种定位中提到的“药食联用”、“药食交替”都是十分科学的“药、食”结合。癌症的化疗药物公认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抗结核药亦是公认有毒副作用的.药物,而有些保健食品就能够减轻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能够减轻抗结核药对肝脏的损害,实际上“药、食”结合应该是今后医疗技术创新的一个方向。

  关于定位中的“食疗”,有人会认为是把保健食品当作药品,是违规、是误导消费者,这实际上是对“食疗”的认识问题。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指出“为医者,当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可见食疗为治疗之首选,以食治病由来已久。现在科学进步了,却否定了“食”与“治”的关系。把“药”作为治病的首选甚至是“唯一”,但在实际生活中单纯“药治”无效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这次调研中采用“食疗”的消费者,都是“药疗”无效后才改用“食疗”的,是消费者处于绝望的情况下,寄希望于“食疗”。《现代医学报》07.3.27题为“望闻问切、把脉中医”一文中,谈及中医是否伪科学时,引用了一位普通群众的一段话“科学不时最高目的,中医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并不重要,只要中医中药能够在西医之外,提供另外一种就医的可能性,就没有舍弃中医的理由,西医也不是万能的,那么多一种选择,对病人来说不是更好吗?”对待“食疗”,笔者认为也应该持有这种观点,“药疗”不是万能的,多一种“食疗”对病人来说有什么不好呢?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度”,食品和药品绝不能等同,“食疗”是“食疗”,要让消费者明白二者的区别,不要误导消费者。

  2、保健食品的经济意义:

  从调研材料分析,在“食疗”前,用于药疗的费用是人均2.894万元,开始“食疗”后人均费用为0.349万元,“食疗”费用为“药疗”费用的12.06%。有效率从“药疗”27%上升到83.3%的显效率。(这里的“药疗”有效率低,不是泛指“药疗”,而是由于调研中都是“药疗”效果不好的对象。

  医疗费用明显高于“食疗”,其原因除医、药本身因素外,很重要的一条,调研中的人群均属慢性、顽固性疾病,所耗治疗时间长,总费用相应较高,而食疗所耗时间均较短,见效快,费用就较低(实际上保健食品在一定的范围内,其费用不一定低)

  3、时间就是金钱:

  72位消费者,药料时间,人均所耗时间为7.59年,采用“食疗”后,所耗时间仅4.5个月,是“药疗”的4.9%。这不仅减少了疾病折磨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病人提早康复,恢复了工作能力,能为社会、为家庭创造新的财富。这是不可低估的效益。

  4、“治未病”尚需努力:

  调研材料中,保健食品应用于“养生、防病、美容、抗衰”的有11例,占调研总数的9.7%,其中纯粹是为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有5例,占4%,他们每年购买保健食品的投入数为4050元,人均每年810元,其中全年食用的有4人,每年仅服3月的1人。最突出的效果是抵抗力增强全年无感冒发生,年龄偏高者还呈现“年轻态”!

  每年花不足1000元,能获得全年无病灾,真正实现了“花钱买健康”。

  药品市场调查报告 3

  食品药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民之策。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物质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食品还是药品行业作为一类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关键性行业,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加强对食品药品市场的监督管理,是考验我县食品药品监管能力的现实问题。为全面掌握我县食品药品监管情况,进一步做好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对我县食药市场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食品市场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餐饮服务经营企业560家,学校、托幼机构食堂2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地食堂近52家。由于政府职能调整,原由卫生部门承担的餐饮服务监管职能划归县工质食药监管部门。

  (二)药品市场基本情况

  全县药品零售企业17家,药品批发企业1家,医疗机构24家。药品市场经过多年来的有效监管,假、劣药品发生率明显下降。

  二、存在问题

  (一)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校周边小饭桌缺乏监管。学校周边小饭桌多为私人经营行为,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在民宅内经营,其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监管缺位,给学生饮食安全带来隐患。二是建筑工地食堂监管有待加强。建筑工地食堂多为临时性,多则一年,少则半年甚至几个月,食堂经营者办理有效证件的意识淡漠,若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即为群发性食物中毒事故,危害严重。三是小摊点、市场内加工点、流动兜售盒饭经营者无部门监管。此类经营行为多为各部门联合监管范围,没有明确的单一监管要求,实际工作中也相应的产生出推诿扯皮现象,给百姓饮食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同时,即使是有许可的餐饮服务单位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和安全隐患。一是采购食品及原料索证不全,食品进货查验记录不及时、不全面,台账记录不完整。二是各种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欠佳,落实不彻底,贯彻不到位,有近三分之一工作人员无健康证上岗。三是不能按要求做到每餐食品留样,或者留样不足48小时,甚至无留样记录。四是防蝇、防鼠设施不完善。无纱窗或纱窗损坏后更换不及时,未设防鼠板等防鼠设施。五是餐具消毒保洁措施不规范。存在有消毒设施不利用,餐具不消毒,餐具消毒保洁措施不规范或无封闭式餐具消毒保洁柜现象。六是食品加工环境差。食品加工区清扫不彻底,食品处理区内存放个人用品。七是容器具及水池无功能标识,未按功能区分使用,存在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的风险。

  (二)药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软件、硬件设施差,给药品的贮存带来安全隐患,尤其无法保障一些有特殊温湿度贮存药品的质量。二是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都将危害百姓用药安全。三是药学专业人员缺乏,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差,不能够提供合理的指导用药,甚至给予不切合病情的'盲目指导也将带来用药安全隐患。四是技术监管手段严重缺乏,不能通过有效的技术保障杜绝假劣药品的出现,致使不符合规定药品流入市场,危害群众用药安全。五是虚假违法广告屡禁不止,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给群众带来财产损失和生命健康的危害。六是药品流通环节违规行为仍然比较严重,部分药品经营企业放松质量管理,违规出租出借经营许可证、出租出借柜台,采取非法手段销售药品、擅自扩大经营范围,违规使用医保卡,致使药品流通使用环节秩序比较混乱,带来用药安全隐患。

  (三)食品药品监管基础建设亟待加强。由于餐饮及保化监管队伍没有到位,监管手段相对落后,仍在采用落后的人工方式进行监管,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设备严重缺乏,技术支撑力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有效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基础建设亟待加强。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食品药品监管的投入和支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药品监管的人员配备,改善办公条件,配备相应的执法车辆,保障监管需要。要加大监管机构检测装备投入力度,提高检测能力,实现检测常态化。

  (二)继续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建议组成民间学术团体,采取有偿服务,聘请专家、学者及借助各相关部门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负责人和从药人员加强法律法规和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使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自觉依法办事。同时,要加大对广大群众的普法宣传,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形成食品药品监管的群防群治网络。

  (三)强化责任意识。一是强化政府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责任意识。进一步落实药品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定期分析评估本地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找准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二是强化监管部门齐抓共管的责任意识。食品药品安全涉及相关部门,在使用环节管理、广告监管和联合打假行动等方面,各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齐抓共管。三是强化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大力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生产组织化、加工集约化程度,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将生产使用伪劣产品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向全社会公布,促使企业真正成为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四)加大专项整治和综合监管力度。大力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和专项整治。监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地搞好食品药品各个环节的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认真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市场安全整治行动,坚决防控药害事件的发生。

  (五)增强执法的权威性。要将专项检查、食品药品抽检、日常监督、食品药品质量管理(使用)规范检查相结合,坚持教育和惩罚相结合,强化执法力度。针对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经常出现的问题,建立不良纪录档案,制定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检查预案,对查出问题并有惩处依据的,要不折不扣予以惩处;对尚无明确处罚依据的则下达惩戒通知书,责令规范整改;对不服监管、列为重点监管的对象,要增加监管频次。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对食品药品安全进行监管,形成专业执法队伍监管、有关部门协同监管、社会力量参与监管的齐抓共管格局。

  (六)切实加强监管基础建设。一要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充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的执法力量。二要加快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基础,搭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测分析、信息通报和公共服务水平;抓紧建立并完善企业监管、应急指挥等监管应用系统,对药品在线监控和动态监管,不断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七)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强化药事法律法规宣传,重点宣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以及省市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使用机构的责任意识、依法诚信规范经营意识,切实保证食品药品质量,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放心的食品药品消费环境。要通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增强公众科学饮食用药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形成全民参与抵制假劣食品药品的良好氛围。

  药品市场调查报告 4

  一、调查的有关事实新闻

  央视《新闻1+1》5月27日报道舆论剑指芦笋片下架,但是创造1300%利润率的芦笋片绝非独孤求败,今天有媒体在刊载发改委相关举措的同时,就配发了另外一种药的相关情况——恩丹西酮,也是和治疗癌症有关,也是同样令人惊叹的暴利。

  有国家正式批号的恩丹西酮原料药,每公斤的市场价为6万元,可以分装12万5000支,8毫克的针剂,平均每支的原料成本不足一元,加上包装及工资、管理等费用,成本也不到四元,而在医院的零售价却是每支80到90元。

  在陕西省物价局的网站上,输入恩丹西酮,我们就可以清楚地查到一支恩丹西酮的最高零售价为84.80元。也就是说,如果以出厂价为基准计算,这个药的利润率高达2000%左右,比我们此前曝光的芦笋片还要暴利。

  二、产生的主要调查问题

  谁是药价虚高的幕后推手?

  药价虚高缘何成为公开的秘密?如何解决药价虚高?

  三、药品价格存在问题的成因

  药品流通市场的主体由参与药品流通的机构和消费者组成,药厂,批发商,医院,零售商和消费者。由于实际情况的局限,我们在网上调查到了药厂,一级批发商和各种代理商,相信不会影响整个结论的严谨性与逻辑性。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物价网上查了20几种药物的最高价,对比医院,一级批发商与零售商的售一级价。将不同环节利润率作为因变量,计量结果表示:二级甲等医院对利润率的影响非常显著,平均利润率达到185.4%;而一级甲等医院,低级批发商对利润率的影响却不显著。

  一个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要经过多达十几个环节的利益链条。即从生产厂家到全国总代理后,依次经过省级代理、地级代理、政府采购招标、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院、用药医生等环节。此外,如果医院院长不同意你进院、药剂科主任不作申报、药事委员会不作临床鉴定、采购员不采购,这种药品就不可能进入医院。进入医院以后,还得打通仓库负责人的关节,让他配合你进货,最后到财务结算这个环节,没有一定的好处费,你还不能及时回笼货款。

  四、得出结论

  上述说明,当前药品价格存在以下问题:药价虚高问题严重,药品销售价格混乱,医院在当地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五、分析问题

  对于以上问题,表层原因分析

  1、价格隐性违规我国药品流通体制不健全,药品流通市场秩序混乱流通环节多,在这些环节之中层层有回扣层层要加价。药品的生产成本只占最终药价的20%左右,其余40%就是流通中产生的成本,在这部分中至少30%适用于回扣促销等不良成本;

  2、明扣暗扣问题严重。

  深层原因分析:

  1、医药收费增长困难,以药养医。大部分的医院仍然局限于“以药养医”“靠药赚钱”,这个制度已经完全扭曲了医生们的处方行为,他们往往不愿意为患者推荐物美价廉的药品,而推荐的都是价格相对较高,能够提取回扣的药品,这也直接导致药厂不愿意在生成廉价的药品。

  2、医院的特殊垄断地位。

  六、解决药品零售价格存在的问题的思路

  综上所述,药价的虚高显然并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环节引发的,因此,要改变高药价的状况也并不能通过出台一个政策对于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环节加强监管与打击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在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建立一整套的配套措施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提高药厂技术规范准则,关停小而重复的药厂,取谛各层次中间药品销售商。药品作为特殊商品仍由医药公司统一经销,取消地区间差价,实行全国统一定价。让更多药品和医疗服务纳入医保目录,或许是解决回扣的最简单的方式。各医院应开展反商业贿赂行动,严惩行贿者。同时,应让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限期在各级医疗机构组建专门的医院药事与治疗委员会,负责制订和不断完善医院的药品处方集,以减少医生处方的随意裁量权,并配以主要药品以通用名处方等措施,给患者知情权,从技术上减少回扣的.可能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人士25日介绍,国家发改委将采取四项措施,加强药品价格管理,加大对流通环节恶意加价、牟取暴利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降低虚高药品价格。参加会议的这位国家发改委人士说,国家发改委将采取的四项措施包括:对属于企业自主定价的药品,加强市场购销价格调查;对政府指导价药品加强成本审核;建立基本药物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改进药品价格管理方法。

  七、总结

  本次调查虽规模小,但表现出来的问题还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希望国家有关部门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新医改措施,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细则,贯彻落实到从生产医药原料开始直到消费终端的各个环节。

  第二要健全药品国家指导价格审批、监管机构和机制,严肃查处审核批准虚高药品价格的单位和个人,追究其渎职和法律责任。

  第三是采取措施堵塞杜绝医生吃药品回扣的难题。

  第四是采取得力措施减少药品这个特殊啇品的流通环节;

  第五要完善法律制度,依法行政,涉及医药价格,有损人民身体健康的违法犯罪人员从重处理。

  药品市场调查报告 5

  根据市局的工作要求,分局采用留村的工作方式,在全县农村开展专项药品管理工作。为了对全县涉毒单位进行调查监督,摸清情况,解决问题,了解涉毒单位在药品经营和使用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药品监管中的不足和不足。在套管工作中,我重点调查了泽州县村级卫生院的药品管理情况,现调查报告如下:

  一、村卫生所

  在金村、杜高、北一城,我们小组深入到了93个行政村,108个涉毒单位,78个村级卫生院,其中有2个运行不正常。

  (1)村卫生室是卫生保健网络的底层,对农村人口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但作为一流的医疗机构,现在的诊所,由于种种原因,本质上都变成了药店。在10家年药品流量在xx0元以上的卫生所中,药品收入占95%以上,其余5%多为送货或缝合收费。也就是说一个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只有5%,用药看病的情况非常严重。还必须提到的是,除了个别的乡村诊所,它们实际上是集体性质的,绝大多数诊所本质上已经是个人,乡村大队对诊所充耳不闻,像对待食品杂货部门一样对待它们,这也是三级保健网络崩溃的集中表现。

  (2)村卫生室作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势,因此村卫生室成为农村医疗行为。烫手山芋”。在今天的形势下,“一个村庄”在北一城调查时,北一城村有2个卫生所,西张村有1个卫生所,2个卫生所,南一城村有2个卫生所,西黄石村有2个卫生所,下呈贡村有2个卫生所,均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有合法证照。金村镇枣园村有3个村卫生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只有一个。在药科人员开设的卫生所,许可证上的卫生所负责人没有执照,家里也有卫生所。但是许可证上登记的负责人就是这个人,不能说没有执照。另一个持有合作医疗办公室出具的定点医疗机构证明,从而形成三个都有证明,三个都没有证明的尴尬,导致药品监管被动。

  二、村卫生室药品采购

  (1)法律渠道

  1、从具有批发资格的药品经营企业购买。在接受调查的保健中心中,100%的保健中心在这种合法企业中服药。只有这种购买方式才是合法的;

  2、接受相关渠道的药品,如防疫疫苗、糖丸等

  (2)非法渠道

  1、从药品零售企业购买药品。这种行为是违法的,虽然大部分卫生院负责人都知道这是违法的,但是在卫生院的业务中是做不到的。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部分药品批发价高于药店零售价,医保中心就近药店购药方便实惠;

  二是有的村卫生室药流小,有的药用的少。药品批发企业不会拆开包装,以小单位销售;

  三是药品配送企业定时配送药品,不能满足卫生院日常用药;

  2、从乡镇医院购买药品。随着新型合作医疗的发展,村一级诊所承担本村村民的门诊费用,门诊费用必须由诊所向乡镇卫生院兑换现金。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医院直接把交换的门诊费用换成药品。这种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医院无证批发药品和卫生中心非法购买药品的事实,这种现象在全县普遍存在。

  3、向个别非法毒贩购买药物。个体非法毒贩有三种基本类型。

  一是非法买卖毒品的职业。这些人通常以药品经营企业的名义销售药品,如镇的毒贩王,他以“河南医药经销部”的名义销售药品。这个不存在的企业兜售其药品。这些毒贩绝大多数是假药,严重扰乱农村药品市场秩序,危害极大,是我们打击的重点对象;

  二是合法的药品批发企业的业务员,在销售自己企业的产品的同时,也自带非自己的药品。一般情况下,他们带来的药品不是单手送达,而是在卫生所用药后才送达,避免卫生所索要发票,进而在药监部门查处时逃避责任;

  三是个人带一些药品到外地牟利。还有一种情况是农村最常见但群众不了解的,就是自己在其他医疗机构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还没用完,可以在卫生所一点一点的卖,在卫生所是无利可图的,但是卫生所的人员会因为好心把它们放在卫生所里卖。

  (3)验收记录

  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要求药品相关单位建立药品采购和验收记录。经过近两年的持续监管,药品采购和验收记录有所改善。但村卫生室记录药品时,只需参考购买发票,复制上述内容即可。如果票据上没有任何内容,它们就不能反映在购买和验收记录中。尤其是在最终验收一栏,诊所的填写基本空白,这一点很明显。验收记录仍然只是形式上的,甚至是对药品监管部门的回应。记录的重要性严重不足以被其他人理解,个体诊所也是如此。

  三、保健药品

  诊所的药品保管相对宽松。在接受调查的78家诊所中,只有9家定期清理药品。在检查过程中,会发现一些过期失效的劣药没有及时销毁。比如黄柳坡村卫生所的药架上就有近10种20多年前的注射剂。看起来诊所不会再使用这些药物了,但这反映了诊所对药物的管理不善。

  (一)毒品随意放置

  村卫生室的药品放置是非常随意的,我们在工作中一直提倡分类别放置药品,这是药品分类管理的最低要求。通过对村卫生室的检查,我们可以看到,药品摆放的整齐度和外观与药店的大小成正比,而且卫生室相当一部分药店都位于家中,药品、蔬菜、食品、日用品、杂物等物品都堆放在一起,让人从观感上怀疑药品的功效。

  (二)缺乏有效的药品管理

  药品的有效期管理直接关系到诊所的经济效益。购买药品时,越接近药品有效期,风险越大。在我县的村卫生室中,北一城、杜高、金村的村卫生室只有92%只有一名医生,经济上自给自足。因此,在药物的有效期临近之前,诊所的.医生必然会增加这种药物的使用频率。还有绝大多数村卫生所,因为是脱离集体的,药品没有报损,过期药品还在货架上。口服药物,尤其是中成药,只要没有严重污染,还是可以使用的。实际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四、保健中心药品相关人员的管理

  在检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保健中心有人开着门,但被问及时,门卫会说医生不在。如果给人治病的医生不在这里,那门是开着的?是的,在一家以家庭为基础的诊所里,药物科的工作人员往往是家里的“闲人”,既没有经过培训,也没有体检,对药物管理知识一无所知。他们只根据道听途说开药。他们是农村药品销售中最可怕的隐患。

  五、卫生中心缺乏药物管理知识

  村级卫生院工作人员缺乏药品管理知识,主要表现在:不开处方不用药,不了解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区别,把卫生院当成两用机构,既能看病,又能卖药。给患者配药时,不给予患者药物说明书,不说明服药注意事项;擅自改变药品包装的。在农村卫生院检查时,经常会发现一些卫生院把小包装的药品开成大瓶装,因为服用方便,不知道药品的外包装也是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擅自自行准备;未登记报告药品不良反应,xx村78家村卫生室无一例报告药品不良反应。除此之外,食物在这个医疗机构是作为药物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的购买和使用没有记录,使用后不销毁或销毁后不登记。

  六、对保健中心的监督

  (1)认真研究,依法行政

  在监管的同时,认真调查,了解村卫生中心的困难,严厉打击非法涉毒行为,是维护卫生中心生存的重要途径。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易贝镇三乡镇、杜高镇和金村镇有24名无证吸毒人员。这些无执照的吸毒者大多是家庭经营的。这种模式在监管中取证难、处理难、禁止难,重复性强。只有采取维持持续监管的高压态势,他们才能自动放弃,停止运营。

  (2)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渠道

  加强对我县药品批发企业销售行为的监管,在规范、合法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我县主要药品渠道的经营动态,与主要渠道建立良好的监管、合作、共同发展关系,同时形成各主要渠道之间的良性竞争关系。

  (3)加强培训,提高诊所人员素质

  农村卫生院造成药品管理不规范,主要与涉毒人员素质有关。在调查的三个乡镇中,63%的村卫生中心医生通过省卫生厅进行的一次集中培训获得了中专文凭,也就是说,这63%的人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即使获得了中专文凭,他们的管理思维和专业水平也令人担忧。和村卫生中心负责人谈话,他们第一句话就是经济效益太差,思维还停留在医疗资源统一配置的旧时代。卫生院作为一流的医疗机构,应该让村里所有的人都去村卫生院看病买药,把个体诊所、零售药店当成外来对象,认为他们的存在阻碍了卫生院的发展。从政策精神来看,应该是药店靠价格优势竞争生存发展,村卫生室靠信用和医疗技术优势。如果不改变上述卫生所工作人员的观念,必然导致恶性竞争,导致药品质量不稳定,假劣药品屡遭打击。

  (4)加强监督、管理和指导

  在调查中,78个村卫生室谈到希望药监部门多加指导和规范,及时发现问题,有政策及时告知大家。卫生中心应该按要求进行整顿,罚款越少越好。一方面反映出药品监管执法力度大,药品监管人员与同行缺乏沟通。诊所药品监管和药品管理要在依法行政的同时参与人性化管理,与局方沟通,与药品相关人员学习沟通。比如向老中医学习鉴别中药饮片真伪和优劣的知识,取长补短,让保健门诊人员在主观上产生合法用药、合理用药的想法,从而支配自己的行为。如果只采取简单强硬的措施,只会让诊所的违法行为更加隐蔽,危害更加大,药品监管更加困难。在规范引导的同时,监管不能放松,监管可以督促卫生院整顿规范。通过合法、人性化的模式,合法、合理、合理的管理,使药品监督员与被监督对象之间形成正常的监督关系,形成村卫生室和药品监督部门。双赢”情况。

  通过对北一城、杜高、金村的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放下一些错误。根据农村诊所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并付诸实践。

  药品市场调查报告 6

  一、我市食品药品安全现状

  我市下辖17个县(市、区)以及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总人口417.26万人,是山西省的主要的棉麦基地。目前,全市共有食品加工企业842家,其中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286家,小作坊556家。通过qs认证的企业212个,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食品经营企业10105家,餐饮单位6930家。全市共有1256人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6个部门可对食品进行检测,158人从事食品检验检测工作。

  全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14家(已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注册品种共计735个。医疗器械生产企业6家,医用氧生产企业5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236家。经营药品批发零售企业1519家,其中县级以上391家。销售额上亿元的企业有临汾市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和侯马通盛医药有限公司。全市共聘用药品监督协管员211名,药品监督信息员2890名,药品监督和供应网2738个,覆盖面占行政村92.2%以上,基本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确保了全市人民的饮食用药安全。

  1、构建了食品安全责任和监管体系

  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全市统一领导、各级政府负总责”的要求,不断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坚持“有事故必追究,有隐患必处置”的原则,健全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了食品企业信用档案、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体系、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全市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和相关部门严格执行《临汾市食品安全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建立起“指挥有力、政令畅通、动作快捷”的组织管理体系,各县市政府与乡镇签定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基本建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食品监督网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安全、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良好氛围。

  一是从源头抓起,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两级农业执法部门,广泛宣传《农业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培训农资经营户,制定规程,建立基地,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近年来,全市相继制定了69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9个产品获得了有机农产品认证,114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农业、畜牧兽医部门定期对蔬菜生产基地,以及市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渔业养殖、猪肉等进行例行检测,确保了种养业安全。

  二是严格生产加工,杜绝问题食品流入市场。质监部门严格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以食品质量监督抽查为重点,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准入要求,加强对生产企业巡查、回访、年度定期报告以及监督抽查工作。对842家食品加工企业,按照“一企一档”的要求,建立详实准确的档案和违法行为记录,并坚持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进行专项整治。同时,坚持“四包问责制”,责任到人头,充分发挥农村质监中心站的作用,延伸监管触角,聘请了262名食品质量协管员,及时掌握动态监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置,逐步使食品生产企业走上标准化生产轨道。

  三是加大查处力度,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工商部门从日常监管制度和企业自律制度入手,进一步细化《重点区域食品流通分布图》,保障基层监管人员的监管责任落到实处。曲沃、侯马等地都与食品经营户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在市场巡查中,严格按照“六查六看”的内容,逐户逐项进行检查,加大对农村销售伪劣和不合格食品行为的检查力度。认真开展元旦、春节、“315”活动月、五一节期间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并及时收集有关案件线索,查处违法行为。商务部门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监督检查,并会同公安、卫生、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不断加大酒类市场和肉品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不法行为,通过查处,及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杜绝不合格食品,维护了消费者利益。

  四是严格餐饮消费监管。卫生部门对餐饮和食堂卫生进行时时跟踪监管,定期对餐饮业、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在5600家企业推行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组管理,实行了餐饮业、集体用餐配送企业卫生规范化。建立并严格执行餐饮业、集体食堂原料进货溯源制度,有效解决了餐饮业中存在的设施差、管理差、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以防控食物中毒事故为重点,对农村集体用餐实行了申报制度。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与食品药品监管、卫生、教育部门联合下发了《临汾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和市食品安全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同时,认真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加强对农村小食店、小餐馆及自办宴席的监管,进一步理顺了农村食品监管体制,下大力解决监管空白问题。民族宗教部门开展清真食品安全专项治理,严禁假冒清真食品流入市场,建立和完善了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机制。

  2、对药品安全实施了全过程监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取得力措施,依法严格加强药品注册、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管,探索创新监管方式,实施科学有效监管,使药品安全工作始终处于有序、可控的状态。

  一是整合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换证、认证等手段,淘汰规模小、质量保障水平低、管理混乱的药品生产企业,为优势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企业管理水平和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迅速提高。全市14家药品生产企业已全部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并在全省率先全部推行了综合监管软件系统。

  二是整顿医疗机构。在全市开展了医疗机构制剂整顿,结束了医疗机构制剂无固定处方、无固定工艺、无标准、无说明书和审批管理混乱的局面。

  三是整治药品流通市场。在药品流通环节,以调整理顺购销渠道为重点,坚决治理药品批发企业、连锁企业不统一配送药品、零售药店出租(借)柜台、超方式、超范围经营,规范净化市场环境。在全市开展了农村药品“两网”(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统筹城乡市场监管,全市零售和零售连锁药店1519家,基本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有效改变了农民“用药难,用好药更难”的局面。在医疗机构开展了药房规范化建设,加强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使药品不良事件早期发现、及时处置,药品经营使用规范化建设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开展经常性的药品安全隐患摸排,对涉药隐患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对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制假、售假药械行为进行惩罚,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惑。《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后,规定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实行各部门分段管理,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从监管职能看,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到10多个部门,存在重复监管现象,造成有效监管资源的浪费,影响监管效率。目前尚没有更细的实施办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认识不清、职责不明、互相扯皮等问题,甚至在监管上出现一些空白和盲区。特别是食品生产、养殖方面没有规范的法律法规,有些食品安全标准不健全。

  2、食品行业整体设施管理水平较低。一是农业种养殖环节的污染严重。由于目前农产品生产主要以农户为单位,农产品全过程质量监控难度大,有些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含激素类药物、剧毒农药的使用引起的牲畜中毒或影响健康情况难以控制,对食品安全影响较大。二是食品生产企业相当一部分为家庭小作坊,特点是“小、散、乱、脏、差”,这种生产单位缺乏合格食品的基本条件,食品标准难以达到要求,食品安全难以保障。三是城乡食品经营单位大多数为个体工商户,缺少必要的设施,经营管理落后。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验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成为假冒伪劣集散地。经营业户贪图私利,蓄意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现象屡禁不止。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时常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四是农村食品市场分布面广,监管网络不健全,导致无证生产、经营食品现象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隐患比较多。

  3、食品安全协调工作难以开展。目前,虽然《食品安全法》已经颁布并开始实施,但正面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正处在从“条条”向“块块”的过渡期间,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改革到位之前,卫生部门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继续承担原来各自的食品监管职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依旧是“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事故的查处。”但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确实存在组织协调难、综合监督难、活动开展难、信息收集难的问题。

  4、药品市场监管力量薄弱。由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人员少,监管范围大,机构体制难以适应任务的要求,形成“小马拉大车”的局面。特别是乡镇村级没有监管机构,乡镇村虽然建立了协管体系,从社会各界聘请了监督员,但全市没有几个县落实监督员的待遇,待遇也不高,现有的制度对他们缺乏必要的制约力,他们对药品协管工作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加之配套政策不完善,因此实际上并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5、药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药品供应不足。部分药品流通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按照国家gsp认证规定规范经营,“有令不行”,与监管人员玩“猫捉耗子”游戏,使得药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药品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不高,流动性大,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和药学知识。部分县市农民用药主渠道仍以乡、村医疗机构为主,而村级医疗机构规模偏小、品种不足,价格较高,给农民用药带来不便。县、乡、村、个体药库、药房条件较差,药品贮存养护达不到保证药品质量的规定要求,难以保证质量。

  三、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1、建立综合监管长效机制。按照“政府重点抓牵头,依靠牵头带队伍”的工作思路,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监管体系建设。设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牵头机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部门的协作机制,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整合食品监管资源、检验检测资源,搭建好各食品监管部门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努力做到信息互通共享,形成综合统一高效的监管体系。强化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继续完善我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食品监测与监督抽查制度、食品安全科学评估制度、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制度等,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规范化水平,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2、建立安全信息网络。介于监管部门人员少的现状,结合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四类药品”电子监管码工程,积极探索将县级医疗机构、中心卫生院、药品批发企业的所有药品购销情况实行计算机管理,药监部门通过在线监控,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及时开通地方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在网页设置法规咨询及指导、国家及各省发布的假劣药品信息、网上办公、安全用药咨询等栏目。让群众登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了解药品供应相关信息及食品药品安全动态,学习安全用药相关知识,获得相关服务。

  3、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一是突出把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粮、肉、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保健品等作为重点品种,紧紧抓住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加工生产、食品经营和消费等四个重点环节,在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特别是农村市场等重点区域,各类批发市场、超市、集贸市场等重点市场,加大检查力度,强化日常监管,规范经营行为。二是着重抓好大案要案的查处。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团伙和首恶分子,取缔一批无证生产经营食品行为,始终对制售假劣食品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三是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可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个层面的人员担任食品安全工作监察员,充分发挥他们参政、议政和监督作用。要通过新闻媒体,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曝光,以震慑违法分子,教育广大群众。

  4、加强安全监管队伍设施建设。从目前食品药品安全严峻形势和从事安全监管队伍素质来看,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机构建设,健全监管职能,充实监管力量,通过法律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执法行政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安全监管形势的需要。同时,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监管机构装备水平,加强食品药品检测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整合监测资源,建立起区域性的食品质量公共检验机构,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免费的技术保障。要大力扶持建立医疗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及时、方便、快捷、全面辐射的供应网络。

  5、抓紧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由于缺乏实施细则,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出现一系列对接问题。建议立法部门尽快组织力量,加速制定食品安全法配套实施办法,为执法监管部门提供法律依据,使各项监管职能真正落到实处。

  药品市场调查报告 7

  长岭县是从20xx年1月份开始启动农村“两网”建设工作的,此项工作开展以来,长岭县政府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两网”建设工作,长岭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自身工作职责认真开展这项工作,三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民群众用药更加方便及时和安全有效,通过调查,我们掌握了该县药品市场基本情况和“两网”建设的基本做法,具体如下:

  长岭县共有22个乡镇,2个开发区,1个农业园区,1个牧业园区,共有210个行政村,1066个自然屯,全县总面积5728.4平方公里,总人口64.04万人。该县在未开展“两网”建设前,全县药品经营企业只有120家左右,并且多集中在县城和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屯药店仅1家,药品批发企业为零,而且药品购进渠道紊乱,药品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群众用药安全存在较大隐患。20xx年以来,长岭县按照省市局文件精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药品“两网建设,截止到20xx年4月,该县药品经营企业已经达到265家,其中1家药品批发企业,农村药品经营企业达到202家,药品供应网覆盖率达到了95%,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到了98%,药品同意配送率达到了100%,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群众购药难、购药贵的问题。

  农村“两网”建设带来的益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规范了农村药品流通秩序,净化了药品市场环境,畅通了药品流通渠道。

  二、减少了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的环节,降低了采购成本和药品价格,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

  三、为药品供应网配送的药品都是由通过GSP认证的合法药品批发企业提供的,药品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

  四、村村有药店使农民不出村就能买到质量好、价格廉的药品,农民购药更加快捷方便。

  五、由县、乡、村构成的三个层面的药品监督网络,极大地遏制了农村“黑诊所”、“地下药铺”、“游医药贩”活动猖獗的局面,药品市场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六、为农民开辟了很好的就业渠道,使部分学医学药未分配工作人员有了合法的“用武之地”。

  “两网”建设工作的开展,很大程度上给农民群众带来了益处,但是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个别村屯药店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客观上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的局面,致使药品监管工作出现了鞭长莫及的现象。

  二、由于未能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致使聘请的药品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乡镇村屯中的涉药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举报和有效打击。

  三、由于药品供应网络尚不完全健全,在村屯的覆盖率未能达到100%,使部分偏远地区农民采购药品仍不方便,个别村屯中“黑诊所”、“地下药铺”仍然存在,农民群众用药安全仍存在隐患。

  四、由于村级药店资金有限,经营规模小,销售额低,政府没有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村级药店承受了过高的税费,导致大部分村级药店负债经营,部分村级药店面临倒闭的局面,而同级村卫生所的费用还不及村级药店的一半,村级药品经营企业的经营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五、由于村级药店的人员对药品法律法规了解的不够,又缺乏药学专业知识,不能很好的为群众用药提供咨询服务。

  针对“两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当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继续巩固“两网”建设成果,努力提高“两网”运行质量,继续鼓励偏远乡村中信誉度高的.人员开办药品供应网点,力争药品供应点覆盖全县各行政村

  二、中央和地方都应当加大投入,增加中央补助地方“两网”建设专项经费的投入,地方政府应当尽量从财政预算中拨出适当的经费支持“两网”建设工作。

  三、药品信息员举报奖励措施应当落实到位,并列入在给予县级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划拨的日常经费中。

  四、加大对无证经营药品特别是“游医药贩”的打击力度,切实保证合法企业的利益,同时建立农村药品市场定期巡查制度和县、乡、村三级监管联动机制,定期组织药品监督员和农村药品信息员对农村药品市场进行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加强对农村药品供应网点从业人员的培训,在每年的农闲季节组织学习,提高药品从业人员的素质,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同时,药品主管部门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定期在新闻媒体公布有关药品法律法规和监管动态,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点向规范化发展,杜绝非法药品流入农村。

  药品市场调查报告 8

  (一)据统计

  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存有储备药品,其中30-40%的药品超过有效期三年以上,82.8%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药品的习惯。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目前药品不良反应案例中,有近1/3是由过期药品或药品保存不当引起。我组成员调查的地区过期药品存放量并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农村居民使用过期药品以及随意处理过期药物的比列大大高于城镇居民。使用过期药品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且乱认过期药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二)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xx年8月15-8月22日

  调查地点:新疆托克逊县,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嘴镇、涪陵区白涛街道、璧山县、巫溪县、北碚区、永川区何埂镇,浙江省慈溪市长河镇,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玉津镇等十多个地区

  调查组员:

  调查对象:居民、药店、医院、诊所等

  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问、上网

  调查内容:药品的基本情况(如家庭储备药等)、过期药品的处理方式、过期药品处理不当所带来的危害

  (三)综合上述调查地区,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1.在被调查居民中,约60%为高中学历、20%左右为大学本科学历,有25%家在农村,75%家在城镇,说明被调查者的整体文化水平较高。

  2.在被调查家庭中,有80%左右的家庭有储备药品,20%没有。其中约60%的家庭是为了应付生活中出现的小病,25%则是看病时医生开的药,还有近10%的家庭所储备的药品是用于保健。

  3.家庭储备药品的种类以感冒药、解热镇痛和消炎药居多,少数家庭还备有胃肠药和外用药等。约有75%的家庭家里药品的主要来源是药店,而15%的家庭选择去医院开药。

  4.关于药品放置,80%左右的家庭都将药品集中放置在抽屉、盒子或箱子里,15%的家庭集中摆放在桌面上,仅有5%的家庭随意摆放。

  5.关于药品的存放条件,有90%左右的家庭将药品保存于阴凉干燥处,而剩余仅10%的家庭能够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存放在相应的适宜环境条件下。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

  大部分家庭都认识到药品是重要的生活必备品,对于疾病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居民的健康意识较强。家庭药品种类比较齐全,公民对于药品的了解日渐深入,这些储备药品主要来源于药店,反映出居民主动购买备置家庭药品的意识增强,但仍不免存在少部分家庭生病后才储备家庭药品。有些医院开的药品量较多,造成药品有剩余,从而成为平时家庭储备药。同时,居民对于药品的放置和保存比较重视,对药品的保护意识较强。

  1.在被调查居民中,有50%家庭没有过期药品,50%的家庭有不超过总药量一半的过期药品。在用药时,有65%左右的人表示会注意有效期,35%只是偶尔会。

  2.对于过期的药品,约有50%的家庭表示只有在偶尔想起来的时候才会清理一次过期的或失效的药品,35%会在每次用药时清理,只有5%的家庭定期半年清理一次,还有10%的家庭从不清理。

  3.在如何处理家中过期药品问题上,有95%左右的居民选择直接扔到垃圾桶里,仅有5%的居民会送到指定的过期药品回收机构。同时,30%左右的居民不知道当地是否有药品回收处,约有65%的人认为没有,10%的人知道但不会将家里的过期药品送往回收处,仅有5%的人知道有而且会将家里的过期送去。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

  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存在过期药品,但过期药品量占总量的'比重不大。但是,居民定期清理过期药品的良好习惯需要加强,用药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大多数家庭对于如何正确处理过期药品都不太了解,而且他们并不关注过期药品的回收,这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在过期药品正确处理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强。

  1.当问及“家中是否有人服用过期药品并出现不良反应”时,约有65%的家庭表示没有,仍有10%的家庭有人曾服用过期药品,但未出现不良反应,25%的家庭有人服用过期药品并出现不良反应。

  2.当谈及“过期药品对社会的危害”时,约有20%的居民认为只要不服用就不会产生危害,20%认为有一点危害,60%左右的居民认为危害比较大,应该受到重视。同时,问到“过期药品处理不当可能产生的危害”时,将近一半的人都能够认识到直接服用或通过不法商贩流入市场后对于公民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只有少数人认识到其对于环境的污染。

  3.问卷最后,约有95%的居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过期药品处理系统,而5%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

  居民对于过期药品危害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但广大居民都期望能够建立健全社会的过期药品处理系统。

  在走访调查了县里的药店、诊所和医院后,了解到:

  药店由于定期每月清理即将过期的药品,因此不存在过期药品,同时药店会将未售完并即将过期的药品提前两个月返回制药厂,再由制药厂负责处理或者合理销毁。但是在调查的所有药店中,只有几家药店设有药品回收点,且前来送过期药品的居民很少。 据诊所和药店的相关负责人说明,一旦发现过期药品后会按照规定上交药监局,由其代为处理。同时,药监局会不定期的监察各大药店、诊所和医院是否有过期药品并组织会议学习相关规章制度。

  (四)应对策略:

  对于过期药品的危害提出的一些措施:

  1.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过期药品:不盲目买药;制药厂设计的药品包装不要过大或者可以针对不同购药对象设计不同大小或容量的包装;医生给病人开处方时,不要开出超过病人需求量的药品:定期清理药箱。

  2.加大有关过期药品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居民处理过期药品。积极通过电视、电台、广播等媒体加强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公民科学合理处理过期药品的方法,提高公民此方面的意识。

  3.加强过期药品流向的监管力度。

  4.由政府鼓励扶持,在药厂或药店建立更多更具吸引力的过期药品回收站点。

  5.开展有偿回收,或以药换药。回收时最好按药品原价的多少付一点费,或者以过期药换一些便宜的常用药,这会让老百姓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6.药监部门加强对回收站点的监督检查。医疗机构、药店要强化内部管理,并对医护人员、营业员广泛动员,使其在服务活动中能主动向消费者宣传、讲解安全用药的道理,自觉承担起回收过期药品的义务。

  7.厂家要担负起回收过期药品的责任,定期地回收本厂的过期药品。不仅可以宣传本厂,也会让老百姓加深对他们的印象,有时比广告还有效果的,回收时发此奖励,就更好了。

  8.厂家生产药品时,可否在包装上注明危害性,然后过期时会另有哪些危害,污染,这样可以让人们多了解些,慢慢的也就可以接受正确处理过期药品了。

  9.倡导“科学用药、定量用药、不要存药”。特别是医院在给病人配药时应合理配药,避免药品的浪费;而病人则应及时把药吃完,药吃完不够了再去买,避免过多的药品积累,成为过期药品,从而从源头上进行遏制。

  10.防止落入不法分子之手,危害群众;定期清理储存过期药品,防止被家人误食;一些对过期药的正确处理方法。

  经相关调查收集到一些正确“处理”过期药品的方法:

  1.将剩余的药水倒入密封袋。

  2.冲洗药罐的水也要倒入密封袋。

  3.将剩余药丸从铝箔、药袋等包装取出,全部药丸集中在密封袋里。

  4.利用泡过的茶叶、咖啡渣或用过的擦手纸等,废物利用,把它们和药水药丸混合在一起。

  5.将密封袋密封,即可随一般垃圾清除。

  不论怎样,关于过期药品的危害及处理方式都需要政务、社会、药品生产商、医疗相关部门及居民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居民多一点健康,让社会多一点和谐,让生命多一点延续。

  (五)结束语:

  一、在调查期间,对于过期药品如何处理的问题,我们特意在网上搜寻了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好的做法:

  1.在日本(避开中日关系不谈),每月有专人上门收药。一些企业开展了登门送家庭药箱的业务。企业会事先准备好一个装有各种常备药物的药箱,然后让推销员走家串户去推销。不过,推销员不是把整个药箱卖掉就算完事,而是先将其免费放在客户家中,以后会每月登门拜访一次。一方面,如果他们发现药箱里的药物被服用了,会按照服用的数量收取药费;另一方面,这些推销员也会牢牢记住药品的有效日期,一旦发现药品过期,就会及时将其拿走处理掉,再补充上新的同类药品。这种方式,让老百姓对过期药的安全管理更放心了。

  2.在英国,随便乱扔药品会被记大过。一直以来,英国对药品的监管都非常严格,一般家庭很少会有“库存药”。即使有机会接触,也会被很多法规限制,不敢随便处置。英国政府以及一些民间组织都出台了一些措施以加强对过期药的管理,并不断地予以完善。

  3.在德国,采取的措施是统一焚烧过期药。一般由各联邦州的环境保护部门做出规定。各州的规定大体一致,都以全国性处理医疗垃圾的法律规定为准,强调安全和环保。在德国各大药店,都摆放着如何处理过期药品的宣传册,有义务免费回收居民手中的过期药,并进行集中销毁。

  因此,环保部门建议,一般人只要将过期药品交给附近的药店即可。过期药被收上来后,药店会将其交给垃圾回收部门做高温焚烧处理,对一些特殊的、有害的药品进行特殊保管、运输和处理,同时向垃圾处理部门支付费用。这样可以防止药物散落、污染环境。另外,通过这种专业、集中的处理,可以防止药品不慎落入孩子手中。这些经验都是我们在开展过期药品回收工作中可以借鉴的。

  二、通过这次对过期药品回收的调研,使我们认识到大学生不能只知道学习,更要学着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们接触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走访了社区、工地、学校、机关等许多的地方,通过对这些人这些地方的走访,我们发现在过期药品回收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首先,居民的意识不高,我们发现过期药品的回收率普遍较低。

  其次,过期药品回收机制不够健全。

  最后,城乡差距较大,我们发现在城市中过期药品回收工作做的较好,而农村的过期药品回收工作还是一片空白。过期药品一旦由非法途径进入市场,将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过期药品的回收工作要不断的深入和扩大。

  通过这次实践,也让我们意识到了自身的知识的匮乏,在学校时还不知道,真的走到社会上我们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真的是冰山一脚。

  这次实践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思考怎么与人相处,思考如何同心协力完成一件事,思考怎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如何服务大众。

  这次实践我认为重要的不是我们获得了什么,而是我们学到了什么。通过这次实践让我们学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让我们学到要用开阔的视野看待问题,最重要的是学到了大学生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

  最后,我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都要在打好基础的同时,更加积极的了解社会和接触社会,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品市场调查报告 9

  现代社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等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极大的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现代人带来了新的挑战,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生事物:地球村、网上购物、等等。世界上任何个人、行业(部门)、地区或国家都因此而有或多或少的改变,作为我们药监系统,也不例外,而作为药监系统中的药品稽查人员,它给我们带来的首要挑战则是怎样做好即将到来的网络药品销售稽查,怎样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网上药品销售的现状

  首先,用两组数据来帮助理解一下目前国内药品网上销售市场的现状。

  而据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的统计数字表明,在常规市场(非网络渠道)上购买的药品,假药率为1%,而在网上购买的药品,其假药率为50%。这些数字再次证明了,网上药品销售市场的混乱。

  其次:对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事项的企业资质审查和审批程序也存在问题。

  从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总局了解到,国家药监总局对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事项的企业和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的资质做过明确规定,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事项的企业和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必须具备如下的资质,才能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和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

  1、《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中规定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事项的企业和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必须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

  2、《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第六条中还提到:

  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提供服务的企业和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企业,应当具备:

  (一)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

  (二)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网站已获得从事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资格;

  (三)拥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并具备自我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四)具有健全的网络与交易安全保障措施以及完整的 稽查思路

  针对目前网络药品销售企业的混乱局面,我们必须采用什么样的稽查策略来规范网上药品销售渠道,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呢?笔者认为从三方面来采取措施进行稽查。

  进行稽查培训,提高稽查人员的网上稽查的`能力。

  提高稽查人员的网上稽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电脑应用及互联网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是网上药品销售企业相关法律规定的学习。具体能力要求如下:

  ⑴、电脑及互联网应用能力的学习。

  这里所讲的电脑及互联网应用能力的培训学习不仅仅是指我们日常所讲的电脑及网络的基本操作能力,它应该更偏重一点网络知识,包括互联网运协议、运营商之间的具体运作方式、上下级之间的承包关系和方式、从源头上稽查。

  从源头上打假,我们药监人员就必须和信息产业部门联合、交流,依靠信息产业部门来帮助我们完成网络化稽查。我们依靠信息产业部门打假有几个好处:

  一是信息产业部门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对网络药品销售企业资质和资格的审查和审批,我们可以和信息产业部门联合起来,把好网络药品销售企业审批的第一道门槛,确保网络药品销售企业从源头上的规范和合法。

  二是联合信息产业部门,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取那些已经在网络上开展药品销售业务的企业或者个人的资料,再根据这些我们获取的资料来进行现实世界中的稽查工作。

  ⑵、从过程中稽查。

  从过程中打假,是指我们主要联合各种物流部门,包括邮政、公路、铁路、航空、快递公司和近期才兴起的物流公司等等部门,依靠他们我们可以对已经销售出去的通过他们运输销售的那些药品进行稽查,从另一个角度确保广大人民饮食用药安全。

  ⑶、事后稽查。

  事后,是源自管理学领域的一个名词,是相对于事前和事中而言,这里事后稽查我们主要是指从药品消费阶段来对药品进行稽查,是指我们对药品消费者进行教育,使他们知道目前网上药品销售的现状,同时,也可以向他们了解一些我们有可能不知道的网上药品销售企业和个人的信息,从而帮助我们完善网络药品销售稽查。

  注意事项

  进行网络稽查时应注意的问题:

  ⑴、不能打消那些符合规定的药品销售企业的积极性。

  本文虽然讲的是网上药品稽查,但我们的目的不是打击药品网上销售行为,而是要促进网上药品销售行为的发展,使他更规范,更健康。因此,我们在进行网络药品稽查时应考虑到不能打击那些正规的、合法的、有相关资质的网上药品销售企业的积极性,并尽可能的为这些正规的、合法的、有相关资质的网上药品销售企业大开绿灯。

  ⑵、做好地区协调。

  网络,其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络药品销售行为一样,也没有现实中的地理区域之分,但是我们的药品稽查力量又是有区域之分的,这中间就有了一个矛盾网上药品销售的地域虚拟化和稽查力量的现实地域分区化之间的矛盾,怎样解决这个矛盾,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我们药品稽查力量的区域之间的协调来实现,具体的就是实现我们稽查系统内部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已建立的信息共享机制,我们就能解决网上药品销售的地域虚拟化和稽查力量的现实地域分区化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网络化稽查的目标。因此,网络化稽查就必须做好各地区稽查力量之间的协调,互助。

  ⑶、做好部门协调。

  网络化药品稽查,不同于我们现行的稽查,它不仅要依靠本部门的力量,还要依靠其他部门的配合和帮忙,尤其是能为我们提供帮助的部门,如:信息产业部门和邮电部门。

  结束语

  目前,网上购物行为已成为一种时尚,且有普及之势,同样,药品的网上销售行为现也已初显规模,其泉涌之势也是即将到来。作为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守护者,我们不仅要立足于现在,还要看到未来、预测未来、把握未来,药品的网络化销售就是我们要看到、预测和把握的药品安全工作的新趋势,对于着个新趋势,我们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争打有准备的战。

【药品市场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宠物药品市场调查报告04-07

药品市场调研报告范文06-09

市场的调查报告01-16

药品市场调研报告(通用10篇)06-09

药品市场调研报告(通用8篇)05-11

市场现状调查报告04-02

市场建材调查报告04-03

手机市场的调查报告04-17

精选市场调查报告04-17

市场材料调查报告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