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年宏观经济调查报告
2016年全年经济数据即将公布,本报发布“上海证券报——首席经济学家季度经济形势调查报告”,参与本次调查的7家银行和券商等境内外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宏观经济研究专家及宏观经济研究团队中,大部分机构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景气度的判断转为“正常”,显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已趋于稳定。从这些机构对2016年全年GDP、价格水平、流动性及宏观政策等指标变化所作的预测与分析看,经济增长持续稳定,预计2016年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实现预期目标。
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预期GDP同比增长6.68%,比2016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水平略有下降;预期CPI同比增长2.04%,与2016年前三季度CPI同比增长2.0%相比保持相对平稳,PPI同比增长预计为-0.5%,当前通胀压力较为温和;预期2016年12月末M2同比增长11.5%,与2016年9月末的11.5%数据相比保持不变。总体来看,推动投资需求内容的切换与增强,让2016年全年经济波动由“弱”转“稳”,全年GDP同比增长回稳、转暖。
投资需求初现稳定经济有望平稳扩张
针对当前国内经济景气度变化,除2家机构认为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偏冷”外,其余参与调查的5家机构都持有宏观经济形势为“正常”的判断。自2016年以来,季度GDP同比增速三次稳定在6.7%水平上,显示当前宏观经济的“筑底回稳”趋势较为明显。在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保持稳中有升,进出口负增长较为反复, PPP项目的加快推进和加速实施,使得投资需求增速首次小幅回升,对稳定全年经济增长影响重大,预期2016年全年经济增长速度约为6.68%,比前三季度GDP增速的6.7%略有下降,基本可以实现全年经济预期增长目标。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全年GDP同比增长的预测中,3家机构认为全年GDP同比增长水平将下降,4家机构认为与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水平相比将保持不变。其中,对2016年全年GDP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6.68%,预测的最大值为6.7%,预测的最低值为6.5%。这一预测均值显示,全年GDP同比增长比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水平有所下降,但仍落在年度GDP增长的预期目标区间内。
从目前来看,季度GDP曲线走势继续整理,但“触底回稳”迹象显著。从2014年以来季度GDP增长曲线变化看,2014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GDP同比增长分别为7.4%、7.5%、7.3%和7.3%,GDP环比增速分别为1.6%、1.9%、1.9%和1.5%;2015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同比增长分别为7.0%、7.0% 、6.9%和6.8%,环比增长分别为1%、1.7%、1.8%和1.6%;2016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均为6.7%,GDP环比增速为1.1%、1.8%和1.8%,预测中的2016年全年GDP同比增长为6.68%,季度GDP曲线回稳迹象较为明显。另外,从机构对2017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的预测看,除1家机构认为将维持不变外,其余6家机构认为将下降。其中,对2017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6.57%,比2016年全年GDP同比增长的预测值将有所回落。这表明,主要依靠PPP项目推进来维持投资需求增长,可能导致投资需求面临较大的波动,影响季度GDP曲线的上下波动,预期2017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将可能放缓。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参与调查的7家受访机构对2016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测中,1家机构认为将保持不变,还有1家机构认为将下降,其余5家机构表示将上升。其中,对2016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测的平均值为8.3%,预测的最大值为8.5%,预测的最低值为8.0%。这一预测均值表明,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似有结束下滑趋势的可能。
综合来看,2012年1-12月、2013年1-12月、2014年1-12月、2015年1-12月和2016年前三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同比增长分别为20.6%、19.6%、15.7%、10.0%和8.2%,预测中的2016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8.3%,再结合1-10月和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为8.3%,显示当前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有“触底回稳”迹象,先于季度GDP曲线走势趋于回稳。
从目前看来,PPP项目的加速推进和加快落地,对2016年第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暖影响深远。从1-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呈现持续较快增长数据中可见一斑。但是,依靠大规模投放PPP项目来刺激投资需求,这样的政策刺激效应是否能持续,以及是否会产生过度“保增长”的滞后效应,并引起未来季度GDP增长曲线波动的不稳定性,这些问题依然值得关注。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的预测中,1家机构认为将保持不变,3家机构认为将下降,3家机构认为将上升。其中,对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10.40%,预测的最大值为10.5%,预测的最低值为10.3%。这一预测均值表明,消费需求波幅收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从当前看,消费需求增速的“筑底—企稳—回升”进程仍在进行之中。回顾历史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在2010年5月和11月触及高点18.7%后震荡回落,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和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分别为14.3%、13.1%、12.0%和10.7%,结合2016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为10.8%看,消费需求增速仍处于“企稳—回升”的波动途中。
尽管当前全球经济不振,国际贸易活动依然萎缩,但美国经济数据持续向好,触发美联储在2016年12月加息,引发人民币汇率连续下跌,但这将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出口增长。与此同时,伴随中国经济逐渐企稳,进口需求也将可能逐步回升。但基于汇率波动对进出口增长的影响分析,估计新增贸易顺差规模仍将保持上升态势。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1)2016年全年出口同比增长的预测均值为-3.55%,与2016年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速-1.1%相比明显回落。其中,预测降幅的最大值为-7%,预测降幅的最小值为-1.0%;(2)进口同比增长的预测均值为-1.88%,与2016年前三季度进口同比增速-2.3%相比继续回升。其中,预测的最大值为0.5%,预测的最小值为-7%。
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机构认为,2016年全年贸易顺差规模的预测均值为3.3万亿元人民币,与2016年前三季度贸易顺差为2.58万亿元人民币的增长规模相比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对2016年全年中国宏观经济状况的分析与预测表明,第一,伴随国内外经济形势朝着转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人民币汇率下调趋势,将可能改善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长数据,但不改贸易顺差规模依然上升趋势;第二,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对稳定当前经济增长影响最大,尤其是对季度GDP同比增长的贡献最大;第三,受益于PPP项目的快速推进和加速落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触底回升”。但是,靠刺激投资需求来稳定增长,容易引起投资需求的较大波动,也会影响到季度GDP同比增长曲线的反复与波动。
通胀压力温和爬升步入“再通胀”周期
从目前看,尽管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通缩风险似已消解,但通胀风险依然较小,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价格水平仍可保持总体平稳态势。从参与调查的机构观点来看,认为2016年全年通胀水平为2.04%。另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对2016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及利率水平等国内价格水平的预测看,当前通胀水平符合市场预期,2016年全年通胀水平明显低于预期目标。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全年CPI同比增长的预测中,3家机构认为与2016年前三季度CPI同比增速相比将保持不变,4家机构认为将上升。其中,2016年全年CPI同比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2.04%,预测的最大值为2.1%,预测的最低值为2.0%。这一预测均值表明,与2016年前三季度相比,2016年全年CPI同比增长将微幅上升。
从2012年以来CPI的变化趋势分析,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前三季度CPI同比增长分别约为2.6%、2.6%、2.0%、1.4%和2.0%,再结合2016年10月和11月CPI同比增长分别为2.1%和2.3%来看,当前CPI同比增长波幅收窄,但显示出CPI同比增速有缓慢上升的市场信号。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所有参与调查的7家受访机构对2016年全年PPI同比增长的预测中,所有7家机构均认为将上升。其中,对2016年全年PPI同比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0.5%,预测降幅的最大值为-3.0%,预测降幅的最小值为-1.8%。这一预测结果显示,与2016年前三季度的-2.9%数值相比,2016年全年PPI同比增长指标继续得到改善,降幅明显收敛。
从PPI变化趋势看,2013年全年、2014年全年、2015年全年和2016年前三季度PPI同比增长分别为-1.9%、-1.9%、-6.1%和-2.9%,再结合2016年10月和11月PPI同比增长分别为1.2%和3.3%看,当前PPI已现正值,有望扭转几年来一直处于负值的波动趋势。
从目前CPI变化趋势观察看,核心CPI保持稳定中小幅上涨,同时食品价格出现温和上涨,使得11月和12月CPI呈现温和上涨。从目前来看,预计2016年全年CPI同比增长数据将显著低于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3%水平的预期目标。此外,从预测中的2017年第一季度CPI同比增长为2.3%看,通胀水平小幅爬升,当前通胀压力正在温和形成,但通胀压力是否会进一步扩大,仍有待于观察。
人民币汇率下调压力仍存国内流动性收缩趋势渐成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最令人瞩目的一件事是,美联储在2016年12月实施了加息,导致美元指数的突破与上升,其他非美元货币随之出现显著贬值。美联储同时表示,2017年将可能加息3次,加剧了市场对未来非美元货币进一步贬值压力的强烈预期。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央行势必会选择稳健略偏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据此预测,2017年,国内流动性中性偏紧,将是一个市场常态现象。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的预测中,除了1家机构认为将下降外,其余6家机构认为将上升。其中,2016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预测均值为16.9万亿元,预测的最大值为18.0万亿元,预测的最低值为16.0万亿元。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中,2家机构认为将下降,5家机构认为将上升。其中,2016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均值为12.2万亿元,预测的最大值为13.5万亿元,预测的最低值为11.2万亿元。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12月末M2同比增长的预测中,1家机构认为将保持不变,2家机构认为将保持上升,4家机构认为将下降。其中,12月末M2同比增长的预测均值为11.5%,预测的最大值为12.0%,预测的最低值为11.0%。
综合分析社会融资规模、新增人民币贷款及M2等流动性指标,2014年1-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为16.46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为9.78万亿元;2015年1-12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为15.41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为11.27万亿元;2016年第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分别为6.59万亿元、9.75万亿元和13.47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分别为4.67万亿元、7.48万亿元和10.0万亿元。另外,2014年12月末、2015年12月末和2016年9月末的M2同比增长分别为12.2%、13.3%和11.5%。再结合2016年10月和11月份的货币金融数据看,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分别为8963亿元和1.74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分别为6010亿元和8463亿元,M2同比增长分别为11.6%和11.4%。由此预测,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人民币贷款两项指标波幅较大,12月末M2同比增速的波幅继续收窄。与2015年货币金融数据相比,2016年12月末M2增速水平显著下降,但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增长规模仍超过2015年,说明目前货币政策仍相对宽松,流动性紧张只是结构性的。
结合影响国内流动性的贸易顺差和央行口径外汇占款等指标分析,参与调查的机构认为,2016年全年贸易顺差规模的预测均值为3.3万亿人民币,与2016年前三季度的2.58万亿元相比平稳增长;央行口径外汇占款规模约为22.1万亿元人民币,与2016年前三季度的22.9万亿元相比显著下降。
工业生产保持平衡增长工业利润涨幅继续扩大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工业生产增加值指标尤其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两项指标继续改善。结合月度PMI数据,尤其是2016年12月份PMI为51.4%,比上月略低0.3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从目前看,工业行业价格普遍上涨,对继续改善工业生产增加值指标影响深远。此外,工业行业价格普遍上涨及重点行业价格涨幅继续扩大,导致工业利润涨幅继续扩大。可见,过剩行业压缩产能,导致本轮工业行业价格上涨,引发工业利润大幅回升,这一趋势是否可持续,仍需进一步观察。从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工业生产增加值及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等指标的预测变化中可获知这一判断。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全年工业生产增加值实际增长的预测中,1家机构认为将上升,其余6家机构认为将保持不变。其中,对2016年全年工业生产增加值实际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6.0%,预测的最大值为6.0%,预测的最低值为6.0%。从目前趋势看,目前工业生产增速走势仍处于平台整理区间之中,后续情况是否继续转好仍需观察。
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前三季度工业生产增加值实际增长分别为10.0%、8.3%、-1.9%和6.0%,结合2016年1-11月工业生产增加值实际增长6.2%及11月份环比增长0.51%看,鉴于当前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小幅回落,当前工业增加值数据转好是被动性的,主要是受到了“去杠杆”和“去产能”等引发工业行业价格上涨的影响,维持对工业生产增加值回稳基础不牢的判断。
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受访机构对2016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预测中,7家机构均认为将上升。其中,对2016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预测均值为8.9%,预测的最大值为9.0%,预测的最小值为8.8%。
由2013年1-11月、2014年1-11月、2015年1-11月和2016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3.2%、5.3%、-1.9%和8.4%看,再结合2016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呈现持续较快的正增长。这一增长主要是受到工业行业产品价格上涨特别是重点行业产品价格涨幅持续扩大的深刻影响,除非工业利润由上游行业转向中游行业,整个工业行业回暖仍尚需时日。
净出口需求增长有望成为稳定宏观经济的新动能
在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中,综合参与调查机构对当前宏观经济及其政策趋势的观点与预期,当前经济增长趋势趋于稳定。考虑到未来人民币汇率仍面临下调的压力,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不断收窄,扩大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应将日趋明显。伴随2017年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纷繁复杂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与操作难度将不断加大,预示着中国经济增长仍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第一,宏观经济形势正逐步转好。其中,消费需求稳中有升,投资需求首次出现回升,但伴随人民币汇率下调,进出口增长形势将有望转好。综合来看,净出口需求增长,将有望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能。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参与调查的机构预测2017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为6.57%,比2016年全年GDP同比增长的预测数6.68%继续微幅回落,但从影响季度GDP的三大需求来看,宏观经济形势正趋于稳定向好。其中,消费需求稳中有升,投资需求“触底回升”,受到PPP项目托底经济的稳定作用的影响,近几年来季度投资需求首次出现回升,但投资需求增长是否会反复,仍需进一步观察。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美联储加息和美元升值,客观上将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也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由此预期,2017年净出口需求增长将可能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此外,受到“去产能”、“去杠杆”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工业行业普遍上涨以及重点行业价格涨幅继续扩大,在改善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利润指标的同时,也引起了PPP指标数据的快速回暖,PPP的影响是否会传导给CPI,更是引起了市场对“再通胀”的较强预期。从目前来看,尽管PPI涨幅继续扩大,但CPI涨势较为温和。从未来趋势分析,伴随供应侧改革持续展开,PPI涨幅将会有所收敛,PPI影响对CPI的传导效应也将继续滞后,预计2017年通胀水平将保持温和水平。
第二,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2017年国内流动性收缩,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去杠杆”将使得货币金融指标增长继续下降。
国内“去杠杆”进程持续,特别是对银行理财、保险资金等监管升级,都将对国内流动性的收缩产生深刻的影响,从2016年年末债券市场出现较快下跌中可以领略到这一影响。此外,美国经济持续转好,特别是目前美国就业数据相当亮丽,预期美联储将可能加快加息步伐,加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持续创出新高,对美元需求上升。2017年,国内流动性将呈现“紧平衡”的市场格局。
但是,货币金融的紧缩程度可能会弱于市场预期。因为,货币当局正采取多重措施来稳定国内市场流动性。例如,规范个人购汇及企业境外收购等事项,均有助于减缓外汇出逃的规模与节奏。另外,央行采取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如中期借贷便利(MLF),对国内市场的流动性需求展开管理。这些货币政策的新举措都将有利于缓解国内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
可以预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将成为2017年影响国内经济、货币金融等保持平稳的最大因素,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2016年全年宏观经济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全年会议总结11-14
全年销售计划书10-26
保险公司完成全年任务贺信范文11-25
2021消防安全年度工作总结12-20
2021社区食品安全年度工作总结12-21
安全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12-13
2021消防安全年度工作总结(通用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