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农合调研报告3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农合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农合调研报告1
“xx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xx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自xx年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浦东周南村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笔者的维持一周的调研中,笔者也对“新农合”的影响以及周南村新农合推行过程中可借鉴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一、调研点选择:
1、xx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xx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时间安排:
1、7月21日上午及下午。
2、时间安排上可以按调研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三、目标研究成果
本次实践将走访浦东新区各级街道及镇政府卫生部门的主要领导,深入大部分街道及镇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对社区及乡村医生及就诊市民进行实地采访等方式,系统地了解当地市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状况,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当地的实施情况,力争全面真实地反映当地农村医疗体系的现状并给出建设性意见。
1、农民:实惠与关注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91。2%以上的市民认为,新农合是一项惠民政策,市民从中得到了实惠。目前周南村的新农合参合率已经达到99。3%以上,市民看病能根据医院层级和费用类别得到不同比例的报销,且在社区及乡村卫生室看病实行现场报销,十分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市民的负担。
新农合报销便利现场回传
现场回传与新农合几乎同时实行的是卫生室“一体化”政策。xx年,每个街道及镇建立起多个农村卫生社区服务站,周南村也对卫生室进行了整改和合并,归市卫生院统一管理,这意味着医疗卫生的更加规范化。不少市民提及,社区服务站距离家里不远,环境非常好,医生态度也很好,为市民就医带来很大方便。
新农合所带来的,更多是市民对自身医疗健康的关注。一位医生向笔者提及,近年来,市民的健康意识在逐步提升,病人看病时会主动提出测量心跳、血压等。市民在农村医疗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正在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这将会给国家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2、基层医院:更多的病源,更少的竞争者
对社区卫生室、街道及镇卫生,新农合给市民带来的实惠意味着医院病患的增加。原先看不起病的一些农民在新农合的帮助下也走进了医院,为医院创收和经营提供更多保障。此外,新农合规定,在越基层的医院看病报销比例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小病也往市医院跑的状况,基层医院的医疗资源得到了更多的利用和开发。
新农合还意味着更少的竞争者。在周南村各地,卫生室实行“一体化”后,个体卫生室(赤脚医生)已经越来越少,尤其受新农合的影响,更多市民选择了能够报销40%药费的村卫生社区服务站。
3、我们的期望
在新农合的施行过程中,还有药价不太明细、医药报销的限制太多比例不高、医生收入较低等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新农合的实施为村医疗卫生的发展的确带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新农合将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终能得到解决,我们也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四、是结束,也是开始
今天,笔者已经完成了维持一周的调研。
在这短短的一周里,笔者走访了浦东新区的各级街道和镇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15份医生问卷和近259份市民问卷。短短的7天,有疲劳,有欢笑,有思考,有冲击。本着对村医疗卫生现状和发展产生了许多的认识和思考,也在合作中收获了友谊。
调研结束了,但这正是一个新的开始。
医疗卫生改革,这是一个关系到国民生计的重要方面。然而在政策施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必然或者随机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的挖掘与修正,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而这也是这次实践的主要目的之一。
就这次实践过程中来说,笔者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政策制定与实地发展情况相脱节:
举例来说,体现在药品相关政策和镇卫生院定位的转变上。在前文中也有提到,药品收入是医院的业务收入一大重要来源,零差价使得这块完全不存在,然而相应地,其配套措施(如补偿机制)并没有跟到位,导致了医院的尴尬处境。另外,镇卫生院也普遍存在基本药品目录很难满足患者医疗需求。对于镇卫生定位向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的角色的转变,就其目的来说,是非常合理的,但笔者在调研过程中,也听到了不少“其他措施没有跟上,转变太早,面对需求量很少”这样的声音。
2、市民缺乏对合作医疗政策的了解:
在对市民的采访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对于这些政策本身并不是非常了解,甚至存在对合作医疗的误解,比如鲜有人知道报销的起付和封顶线、可报销的医疗服务类别等等。这种政策作用对象不了解政策的情况,对于政策的`推行和完善是极为不利的,也就是说,他们只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却很少发出自己的声音,作为政策完善的参考依据。
3、基层医疗从业人员待遇有待提高:
这点集中体现在非编制医生。当地的非在编的医生的工资的计算方法为:无基础工资,完全根据业务收入乘以某百分比得到(一些医生的月收入仅在1700余元),没有保险等福利,“工作量大,报酬低”成了很多医生的写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药价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未实施零差价的卫生服务站,并且有人觉得存在药品经新农合报销后还不如原药价便宜的情况)等。
一路走来,笔者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领导紧锁的眉头和无奈的神情,除了被动地等待市政府优惠和扶持政策的出台,缓解目前紧张的财政经营状况以外,卫生院又该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内寻觅发展之路,改善医院的业务开展情况和管理效率,在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服务的同时,拓宽收入来源优化资金运转呢?总结各家医院的经验和尝试,我认为镇医院不能因为资金、人员和设备等各方面的局限就放弃对业务范围的拓展和结构的优化。人民的健康观念和医疗需求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作为基层的卫生机构,只有适应老百姓的需要,及时的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才能获得长期发展的活力。比如可以在居民中大力宣传体制检查的重要性,普及以预防为主的科学的健康观念,鼓励或组织居民参与查体工作,既能对该地区民众的健康状况有积极作用,又可以在低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医院设备的利用率,创造新的利润点。又比如保持医疗技术的提升和更新,调整医疗人员的结构,重点培养特色科室、开展高增收的业务,比如许多医院正准备建设但由于人才队伍不健全而还没实现的中医科,只有加大对重点科室人员的技术培养和业务更新,相应合并和减少一些技术陈旧落后、收入偏低的科室,才能实现人员的最有效配置,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新农合调研报告2
新农合制度是构建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切实缓解广大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要途经。为全面深入了解我县新农合制度近三年来的实施情况,近日,县妇联根据工作安排,组织相关人员,分赴清泉、桥头、黄洞等乡镇进行走访调查,通过听取汇报,深入乡镇有关部门、村卫生室以及农户家中,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深入掌握第一手资料。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情况
我县从20xx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通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是成功的,在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绩。20xx年全县共有13.8254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8.91%,筹款总额1106.032万元(其中参合农民缴费138.254万元,各级财政补助967.778万元)。20xx年1——10月份,共补偿25642人次694.59万元,其中:住院补偿8057人次635.56万元;门诊补偿17585人次59.03万元。累计补偿超过1万元的有40人,平均住院补偿率达44.58%,同比20xx年住院补偿率提高17.27%。由于制度健全,管理到位,监管有力,保证了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运行。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知情与参与是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我县各级合作医疗管理、经办部门切实履行合作医疗补偿的“三级公示”制度。为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报帐,我县从20xx年10月份起实行即付即补的补偿兑付方式,参合农民在县内定点医院就医,出院时可在医院的兑付窗口办理补偿手续。
二、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存在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乡村干部对参合农民的就医与报帐程序、医疗费用补偿办法普通门诊和慢性病门诊补助等政策了解不够透彻,农民群众更是一知半解,不少农民对如何办理住院手续以及转诊,转院、结报等程序均不了解,影响了参合农民的正常就医和受惠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宣传的不到位,农民群众对以“大病救助、互助共济、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目标的新农合制度的精神实质了解不透,对新农合的补偿期望过高。
2、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落后,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政策规定,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民第一级医疗保障机构,补偿标准高于县级及县外医疗机构,但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差,医疗技术不高,服务水平跟不上,农民患病后,难以从乡镇卫生院得到有效的治疗。而且,真正在乡镇卫生院看病的一般都是生活较为困难群众,更需要有方便的生活辅助设施,一位农民曾反映:在卫生院住院没饭吃、没水喝,生活不方便。在有的卫生院,我们发现:医院房屋陈旧、光线阴暗屋顶不时有泥块脱落,门诊打“点滴”,只能在走廊上进行。有的卫生院,还没有住院病房。农民的医疗需求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
3、经费投入不足。新农合的实施是一项长期工程,参合人数多,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网络不通畅,给参合农民的报销结算以及补偿资金及时下拨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经费投入不足,各乡镇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没有单独的办公场所,每逢赶集的日子,报账的村民蜂拥而至,报账的队伍排成长龙,煞是壮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朋友们报账的.速度。
4、村干部工作难度大。一些村干部反映,他们在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有“三难”:宣传动员难,筹集资金难,政策解释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着的是自愿原则,但又要完成上级任务,各乡镇都把“新农合”工作纳入对村级年度考核,村干部普遍感到工作台压力大。再加上无经费投入,严重影响他们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有待加强。尽管合作医疗的各种管理规定在不同程度上约束了医疗机构的行为,但合作医疗管理规则受到了医疗机构“对策”的挑战,部分医疗机构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想尽办法使自身利益最大限度的实现,采取了一些对策,一些医疗机构存在着不规范的医疗行为,影响到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率。
三、对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参合率。各乡镇及卫生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以及各种宣传形式如利用宣传车、宣传月、一封信、等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时要注意文字表述的严谨性、准确性和易理解性,要用通俗语言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进行宣传。必要时可在学校学生中进行专题宣传。尤其要注意突出宣传“大病救助、互助共济”、“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新农合精神,以免农民群众对新农合期望过高而产生负面影响。对报销程序、比例、惠及面、转院手续等各个方面都要宣传到位。要用农民看病报销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使群众充分了解住院、结报等各项程序和优惠条件,从而提高参合的积极性。
2、加大投入,切实改善乡村医疗条件,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群众对乡村医疗要求愈来愈高,特别是医疗服务水平。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议规划。
3、加大投入,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议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经费,对医护人员实施定期强化培训,开展职称评定。要改善医疗设施和服务设施,尤其是乡镇医院(室),要增添必要的医疗设备。使各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服务向基层延伸,让农民能够就近享受到较好的优良医疗服务。
总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使广大农民真实感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好事要办好,要靠好的制度保证。一定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积极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迈步向前,健康发展。
新农合调研报告3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工作从20xx年5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先后经历了起步实施、制度完善和规范运行三个阶段。几年来,在各级领导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监督下,我县新农合工作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并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群众对新农合政策的认知程度逐年提高,满意度不断上升。关于当前新农合运行过程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县政协新农合调研组于20xx年6-7月,深入县级医疗机构、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调研,并走访部分村委会及参合农民,获得大量信息材料,本着少谈成绩、多谈问题的指导思想,现整理归纳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农合实施8年来,实现了三个提升:一是参合人数、参合率持续提升。20xx年共有647168人参合,参合率83.7%,20xx年825894人参合,参合率99.8%,比20xx年提高16.1个百分点。二是国家补助资金大幅度提高。20xx年各级财政补助资金40元、个人缴纳10元,筹资总额为人均50元,提升到20xx年各级财政补助资金320元、个人缴纳60元,筹资总额为人均380元;三是群众受益程度不断提高。报销比例从20xx年的最高60%提高到20xx年最高90%,报销封顶线从20xx年的1万元提升到20xx年的20万元,享受新农合补偿人次从20xx年的13万人提升至20xx年的62万人(20xx年1-6月已有368432人享受了新农合补偿)。
二、基金使用情况
20xx年住院报销103482人,住院总费用:43609.46万元,补偿费用:21958.95万元。实际补偿比:50.35%
门诊报销474576人,门诊总费用:4125.95万元,补偿费用:3687.83万元。
慢性病报销41675人,总费用:1704.19万元,补偿费用:1146.06万元。
20xx年1-6月住院报销:54389人,住院总费用:25671.73万元,补偿费用:13205.06万元。实际补偿比:51.43%。
门诊报销:283339人,门诊总费用:2599.01,补偿费用:2364.96万元。
慢性病报销:30704人,总费用:1163.03万元,补偿费用:764.89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住院率过高,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住院率每增长1%,合作医疗费用相应增长10%,按照临床诊疗规范住院标准,统筹区域年住院率应控制在5-7%较为理想,未实行新农合之前,我县农村居民年平均住院率为3%以下。而今我县参合农民年住院率一直处于高位,如20xx年住院率达 12.02%,名列全省第二位,导致住院率过高的根源,一是医疗机构住院指征把关不严,本应在门诊就医的病人转为住院治疗,致使医疗费用大幅增长。二是部分患者小病大养,积极要求住院治疗,但这不是主流。
2、医疗行为不规范,也就是过度医疗问题,主要表现一是乱检查,几乎所有住院病人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如核磁、CT、彩超等)为必检项目,而且重复多次检查,甚至许多检查项目与所患疾病几乎毫不相干。二是不合理过度用药、开大处方、开贵重药现象非常普遍,以致次均医疗费增速直线上升,例如20xx年次均医疗费为982元,20xx年次均医疗费为3483元,20xx年次均医疗费为4245元,次均医疗费年均增长超过24%。统计数字表明,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超出政府的财政投入的2倍以上,超过GDP增速的3倍以上。
3、总额预付执行情况。按照省卫生厅新农合总额预付文件指导方案,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对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住院基金进行了合理分配,通过两年多的执行情况来看,除极个别乡镇卫生院出现基金超支现象,绝大部分卫生院达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县级医疗机构除妇幼保健院略有结余,其他医疗机构均出现总额预付严重超支现象,例如县人民医院20xx年20xx年两年度累计超支4000多万元,县中医院两年度累计超支700多万元。
4、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现行的卫生政策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严重不足,以至于医疗机构为了自身建设与发展以及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主要靠创收予以弥补,这势必增加患者的负担,因此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受到严重损害。这种创收现象不是一城一地的孤立表现,而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尤其在大城市更高层次的医院表现的更加恶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衬出国家政策方面的缺失。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国家对需方(即患者)的投入逐步不断加大。医疗机构如何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回归到公益性,从而将需方的投入转化为规范合理的收入,这将是一个长期而又深远的探讨课题。
5、医用材料及药品招标问题。药品及耗材虚高定价(多年来焦点访谈多次曝光),医用器材及药品经销商暗箱操作,非中标产品不允许采购,标的超招超高,医疗费用也水涨船高,医务人员为攫取灰色收入,不惜抛弃职业操守,损害自身形象,增加了患者负担。
6、医疗机构自身管理问题。国家自实施新农合制度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费用控制方面的政策措施、规章制度,但是在医疗机构执行过程中,未得到中规中矩的落实,甚至臵若罔闻,对抗政策。例如按病种付费项目,既能降低医疗费用,又能提高住院病人的受益水平,如果该项目能执行到位,新农合基金就不会出现风险,但是医疗机构实施该项目等于形同虚设,基本没有执行。再如一张彩超检查报告单,纸质报告单成本不足1元,而换成塑料报告单成本达到12元,其实1元和12元的报告单所起到的作用没有两样。再如医务人员的收入与患者的医疗费用直接或间接挂钩也是导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7、县外转诊转院问题。近几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县外诊就医病人仅占全县住院病人10%多一点,但是其医疗费用报销数额却占全县住院基金的30%以上,而且这种苗头正在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一是打工人员患病在外地就医占主要部分。二是部分患者就医门坎和期望值过高,本来在县级医疗机构完全可以诊治的病人,坚决要求转上级大医院,造成资源不必要的浪费。三是近期由于相关部门的介入,医疗机构不愿多接病人,导致部分病人外流。
8、关于家庭账户资金。我县20xx年开展新农合工作以来,一直实行农民个人缴款纳入家庭账户,归个人所有,用于门诊就医使用,但是有相当大一部分农户很少使用家庭账户,有些家庭账户结余资金达一两千元,截止目前全县家庭账户资金累计结余6千多万元,造成大量基金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9、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新农合筹资额度及补偿水平逐年提高,新农合补偿政策每年都有所调整,虽然已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新闻媒体报道、公布咨询电话等方式
【新农合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新农合实践报告12-16
新农合调研报告01-13
新农合自评报告02-18
新农合自查自纠报告02-17
新农合自查报告06-06
新农合的自查报告01-28
新农合调研报告(3篇)01-13
新农合基金自查报告09-03
新农合工作自查报告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