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节能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29 11:37:48 报告 我要投稿

环保节能调研报告(精选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环保节能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环保节能调研报告(精选5篇)

  环保节能调研报告 篇1

  我们这次调研活动的主题是环保节能,目的是了解广州人的环保和节能意识,平时的有关保护环境的习惯,通过了解这些,可以看出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不足,并可以向学校或相关单位提出建议。

  我们采用的是调查问卷的形式,其调查主体是:在白云山上的游客(大部分都是广州人),这样我们的数据更加可靠,有效。本次调查共有57份,其中7份是疲倦,我们小组由十个人组成,没人约分得7张问卷,在登山过程中,有目的地派发问卷。

  问卷分析:

  1、您支持环保吗?

  a支持

  b不支持当然,

  这道题100%的人都支持,这道题的目的只是一个“承诺效应”,希望每一个人记住自己说过的话同时,这也是让游客更加认真完成问卷的效果。

  2、您对广州的环境满意吗?

  a很满意b一般般c很不满意,污染很多。在调查中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广州环境一般。占80%,很不满意饿占19.9%,根据当地人的口头及反映书面回馈表明,很不满意的原因有:

  ①公车的排放废气严重,造成空气污染;汽车数量太多,造成交通拥挤;政府的对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群众希望政府能够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②广州大部分地区环境很好,但部分地区,如小区还比较脏,有待改善。

  ③“走鬼档”较多,影响交通,人文环境,希望城管及相关部分更多重视。

  ④高楼维修多,灰尘污染多。由于有些高楼正在整改,噪声污染和灰尘在所难免,但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在繁忙时间施工(可以错开时间)。

  ⑤有些公厕卫生条件不太好,有待改进。

  3、您平时有无有对垃圾分类处理?

  a这是我的习惯

  b偶尔

  c没有

  选项百分比

  a这是我的习惯28%

  b偶尔56%

  c没有16%

  由上表可以看出,“偶尔”占了大部分,没有的占16%,养成习惯的约有28%。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节能,有72%的人偶尔有或没有,这也许是条件限制,也许是过去没有这种习惯,现在意识改不过来,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环保硬件设备,引导广州人养成垃圾分类处理的好习惯。同时,我们应看到28%的人有这个习惯,作为学校,我们应该提供良好的环境让人们从学校开始就养成这个好习惯,积极宣传和提倡这种环境意识。

  4、一般您是如何获得节能环保知识的?

  a、电视

  b、网络

  c、宣传栏

  d、没有

  可以看出,电视是主流媒体、宣传栏只是占16%、网络占30%,而电视占58%,以后宣传建议还是多用一点电视。

  5、明年广州就要举行亚运了,您觉得节能环保与您的生活密切吗?

  a、是的

  b、一般

  c、没感觉

  其中,选a的有42人,选b的有6人,选c的有2人,

  我们呼吁:环保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环保节能调研报告 篇2

  按照市政协主席会议部署,在王世清副主席带领下,“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调研组从4月下旬开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听取了市发改委、科技局关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通报,制定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调研方案》,召开了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企业、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和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赴国轩高科、阳光电源、三川自控、国祯环保、同智机电等企业调研;还前往常州、无锡、宁波三地开展比较式调研,考察了广源热电、新誉集团、无锡尚德等企业。经调研组认真讨论,现将调研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关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概念,国内外有多种提法。参考多方面意见,我们认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大致包括: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及产品为对象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销售和相关配套服务等行业的总和。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水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技术设备研制和服务、节能环保产品制造、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领域。

  近年来,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领域初显优势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我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在节能与环保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材料三大领域已初步形成优势。据《合肥市—20xx年工业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82户,超过1亿元产值的企业30家,完成产值240亿元(包括节能家电产值、部分新材料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5%左右。其中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的产值约150亿元,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体系的总产值约30亿元,与环境有关的建设体系总产值约60亿元。行业科技人员近2.5万人。

  2、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涌现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先后有45家企业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获得各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的有6家,国风集团、东华工程科技、通用机械研究院、国祯环保、继远电网等是我省第一批创新型试点企业。我市涌现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近两年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术攻关计划项目支持的近百项,新产品80多项,申请国家专利近200项,在太阳能光伏、生物能源、锂电池、污水处理、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产业化基础的关键和共性技术。

  3、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优化我市产业结构

  目前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涵盖的技术领域较宽,处于培育成长时期。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方面,产品涉及到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领域;在环境保护方面,产品涉及到水污染治理设备、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回收利用设备等;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产品(服务)涉及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在环境保护服务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门类和体系。

  4、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集群效应有所显现

  美菱、荣事达两家企业的太阳能热水器进入全国20个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行列,我市基本形成了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产业链;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可完全代替进口装备,荣事达、派雅新能源、景坤新能源、国轩高科、安兴高科等企业积极推进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工艺研发和产业化等项目,形成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重要结点;江淮汽车、安凯汽车、英科智控、同智机电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进展,使我市新能源汽车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我市已作为首批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城市。易能生物、格林生物等企业,生物质油生产的设备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祯环保的销售额排全国第8名(全省第1名),该公司主持或参加编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现已有6项行业标准获批准发布;利特环保、元琛环保等在烟气脱硫、除尘领域有一定的实力,利特环保是全国环保行业百强企业之一。工业节能、绿色照明领域也有一定产业基础,三川自控、云龙科技、大明电子等发展较快。

  二、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条件和机遇

  从目前看,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一是具有较丰富的资源。

  (1)农业资源。我市三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一方面,有利于家禽家畜的规模化养殖和肉类加工等食品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以农业秸秆、枝丫材、垃圾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纤维板、生物质发电、生物柴油、沼气、生物有机肥等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2)工业废弃物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皖能发电6号机组(600mw)项目、马钢(合肥)公司年产500万吨优质钢生产基地项目的投产,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将增至400万吨,铁渣等废弃物大量增加。其综合利用技术已经成熟,我市每年还消化外地粉煤灰、铁渣100万吨。

  (3)地热资源。据地质勘察发现,我市周边存在地热带,地热资源较为丰富,为地热供暖、地热种植养殖提供条件,为深度开发地热温泉、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是具有较广的本地市场需求。

  (1)新能源需求量大。随着一批重化工业项目的投产,全市用电量还将剧增。近几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已接近或达到大规模商业生产的要求,生物质能的技术不断突破且商业利用成本不断降低,符合节能环保要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看好。

  (2)节能环保产品需求旺盛。随着中盐合肥化工基地项目、安徽桑铌公司年产200万吨重油深加工项目、德国大陆轮胎合肥项目、京东方6代线项目、皖能发电6号机组(600mw)项目、马钢(合肥)公司年产500万吨优质钢生产基地项目的陆续投产,一方面,因技术和装备先进改变了我市原有重化工业“高能耗、低产出”的现状,另一方面,增加了我市能源消费总量,我市的节能环保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节能环保工作压力的另一面,又是我市节能环保产业面临的现实市场需求。

  三是具有较强的科技支撑。我市拥有一批具有雄厚研发实力的科研机构和学科,如: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大气环境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重点实验室,合肥工业大学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国家制冷设备检测中心;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拥有国家、省重点学科8个,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是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和省里高度重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有望近期出台;《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正在抓紧制定。这些意见在发展的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人才队伍建设、优势企业和产业园区发展、投资和财税优惠政策、市场环境的营造等方面都将提出明确的支持政策。我市出台了《合肥市—20xx年工业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近期又出台了《关于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小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若干政策》、《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和《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即合政25号、26号、28号29号四份文件),政策保障范围涵盖了新能源与环保产业。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面临挑战

  一是企业总体规模不大,缺少行业旗舰企业。尽管有阳光电源、国祯环保等一批发展势头很好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仍然处于成长期,与国内同行业排头企业相比,规模不够大、整体带动力不够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都是从自主知识性研发起步的高新技术企业,多数企业面对新兴市场,开发能力相对较弱,资本积累缓慢,企业发展资金难以筹集;企业对技术的衰减周期认识不足,引进社会资本时犹豫不决,担心股本结构中技术份额被低估,往往错过最佳利用时机,由于不能及时果断引进战略投资,企业竞争力不强。资金的缺乏导致企业规模难以扩大,当新兴市场迈入成熟阶段时,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将面临生存考验。

  二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业配套能力较差。为数不多的企业,其产品可以参与国际竞争,可以为国内龙头企业配套,但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重大带动能力较弱。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或不能持续,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不高,对产业链拉动效果不明显,且产业链不长也不完整。

  三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推广难,开发新兴市场难度较大。一方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一些核心关键技术的应用存在生产成本高、产品性能不稳定的问题,这些高科技产品受到传统习惯或管理因素的影响,难以得到应用推广;另一方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目前属于政府政策驱动型市场,没有各级政府政策的强力驱动,市场启动困难,步入成熟市场时间较长。而且国内外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开发新兴市场难度较大。

  四是产业规划指导力度不强,扶持的力度不够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层面确定的,市政府所作的产业规划如何与国家、省里规划衔接协调,市政府如何出台具体政策促进和扶持本地产业发展,不仅仅是制定政策的问题,更是体制机制建设的问题。近年我市也制定过产业规划和政策,由单一部门制定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在统一协调、先导性、成体系方面尤其是具体落实上存在不足,企业反映规划指导的力度不强、扶持的力度不够大。

  三、常州、无锡、宁波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为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三地都出台了相应的产业规划,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产业基地、培育优势企业、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实施人才战略、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同时积极举办高层论坛,鼎力筹办博览会。三地的做法和经验,见附件。

  四、推进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建议

  1、加强组织协调,着力规划引导产业发展

  首先,我市要尽快成立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全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工作。成立“节能环保产业专家委员会”,广泛吸纳我市以及省内外专家,把脉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现状、前景和规划,组织业内专家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诊断,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对重点项目和引进项目进行识别和市场前景预测等,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合肥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和重点领域行动计划,并做好与国家、省里相关规划的衔接,明确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各行业的优先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功能定位,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切实发挥规划引导发展的作用。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扎实有效的产业推进机制

  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驱动和保障机制。对国家和省里鼓励发展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项目要优先立项,优先安排土地;对符合国家标准、通过权威机构认定的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落实好我市刚出台的合政25号、26号、28号、29号四份文件所规定的各项政策,并希望出台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文件。

  设立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里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以外,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实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重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给予政策支持。

  一是税收优惠。参考上海做法,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的技术转让,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是资金和投资支持。借鉴外地做法,对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和关键项目,采取由政府性投资公司出资、跟进投资、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全力推动项目落地。

  三是市场支持。借鉴外地做法,对在我市设立独立法人资格的新能源项目系统集成商采购我市新能源企业产品,以及我市的新能源企业之间采购产品或委托加工服务,在一定年限内,给予资金补助;按照新能源企业出口额给予国际市场拓展费补助;对列入商务部“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进出口结构资金目录”的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四是政务支持。市县区政府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办法,及时帮助解决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进入市场销售,满足消费需求。

  支持应用项目建设。实施阳光学校(宾馆)工程,支持学校和宾馆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农村推广适用太阳能热水器,落实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扩大新光源led节能产品在城市、乡镇景观照明和宾馆饭店等方面的应用,生产企业投资,节约电费由生产企业与使用单位分享,实行合同管理。鼓励符合安装条件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安装大型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其中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论证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具备安装条件的,必须进行一体化设计,市建设部门结合建筑节能工作,每年安排一批项目,通过市场驱动,引进大型光伏企业。市电网企业要加快电网建设与改造,积极提供并网的条件。根据《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助,市财政应给予资金补助。对能耗大、占地面积大的公益建筑、大型工业厂房和商业建筑,逐步强制要求采取节能措施,帮助推荐好的节能产品和实施方案;对城市新建住宅小区,要求安装太阳能集热系统或预留管道以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循环水利用。借鉴“三市”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我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支持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对在本市生产的拥有专利技术的或经国家、省和我市认定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凡符合相关规定的,支持列入《合肥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对列入《合肥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鼓励财政性资金优先采购;政府支持新建和改造公共建筑、环保项目时,应予以优先采购。

  3、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鼓励金融机构丰富信贷品种和创新抵押方式,加大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选择成长性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实施重点培育,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支持鼓励企业通过bot(建设/经营/移交投资)、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种先进经营模式,加快企业发展。支持和鼓励企业拿出优质资产或技术吸引国内外企业参股、控股或收购,不断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企业。通过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加快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欢迎和鼓励境内外各类投资主体在我市设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投资机构,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进行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

  4、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一些先发城市经常组团来我市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沟通联系,我市更要注重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形成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建立共享机制和管理程序,建立起省级和国家级的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有效实现对资源的整合共享,加快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工作,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提高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5、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标准规范

  鼓励发展以工程建设、技术咨询、检测认定、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为主的产业服务体系。加快制定、修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技术、产品,在能效、建设、设计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逐步建立产品和工程标准体系,完善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方面建设。加强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产品的宣传教育与知识普及,倡导绿色能源消费理念,增强社会认同,营造有利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6、加快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

  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时机,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加快循环经济园建设,尽早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绿色电池产业基地,加快我市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与电动汽车发展相配套;规划建设环保产业基地;根据产业发展,视情规划建设光伏产业园、生物能源产业基地。完善产业基地准入标准,积极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入驻。

  分行业筛选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产品链条较长、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打造一批龙头企业。鼓励引导企业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兼并重组,尽快建立起产业带动效应大、辐射作用强的大企业集团,强化产业基地的竞争优势。

  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与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化重点项目的对接和配套。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加工服务。

  7、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加大人才培养引进的投入,重点培养和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专业人才。这方面我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关键在于落实到位。对引进的高端人才,愿意在本地落户的,可优先解决住房与孩子入学问题;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国有独资或参股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公司改制时,可规定将国有净资产增值中不高于40%的部分作为股份,奖励有贡献的企业骨干人员。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和分红权的激励。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面向产业基地建立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构,培养多层次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专业人才;鼓励产业基地与培训机构联合培养人才。支持企业自己开展人才培训,政府给予补贴。

  牵头领导: 王世清

  调研组长: 石新民

  调研组成员:金维平 方 敏 李 保

  张 红 金 萍 徐 易

  王 勇 胡 斌 袁德跃

  执笔人: 徐 易

  附:常州、无锡、宁波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常州、无锡、宁波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由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是新兴产业,各地在统计口径上不尽相同。我们所到三地,在统计上相当一部分产值统计到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新光源产业产值中,与我市的统计口径不尽相同。

  一、三地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发展情况

  1、常州市情况

  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主要涉及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生物柴油、动力电池、核电设备等领域。目前常州市已有30家规模以上光伏企业,拥有天合光能、亿晶光电、华盛天龙等龙头企业,光伏产业链比较完整,配套能力很强;风电产业已形成较为系统的风电设备产业链,相关制造企业40多家,拥有新誉风电、卓润风能、天山重工等骨干企业;生物质能产业、核电设备产业,也涌现一批优秀企业。常州市新能源实现产值198亿元,光伏产业产值为160亿元,风电设备实现产值30亿元。

  常州现有节能环保产业企事业单位452家,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38亿元。在环保设备生产、水处理、垃圾焚烧、污泥综合利用等领域,产业具备较强竞争力,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专利技术的高新企业。

  2、无锡市情况

  无锡市的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和风能两大产业,已经形成以尚德、远景等为代表的,技术水平先进,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无锡新能源产业的产值达到372亿元, 光伏产业302亿,风能产业70亿元,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30%和40%。目前无锡光伏太阳能产能产量、出口贸易额均居全球首位,是最大的光伏生产和出口基地,以尚德太阳能有限公司为龙头,近40家光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无锡风电制造业已经有完备的体系,风电设备企业30多家,核心部件电机设备配套率可达70%以上。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无锡市倾力推动的新兴产业之一,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宜兴的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全国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的领头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环保科技工业园。,全市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约1350多家,上市企业4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营业收入200多亿元,税利收入30多亿元。无锡市与全国7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启动建设了全国第一批国家认可资质的环保水处理设备(产品)检测中心、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研发、检测和支撑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环保产业的研发创新体系。

  3、宁波市情况

  在宁波,无论是风能、太阳能、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还是环保节能产品的生产以及生产设备的节能改造,都吸引了许多企业的参与。,宁波市有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新技术企业55家(未包括新能源材料、环保材料、新光源等领域企业),全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产值是177.2亿元。宁波市高新区新能源与节能照明基地,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是宁波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在太阳能热水器研制,环保电池,风力发电,沼气工程,地热采暖等领域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涌现出以宁波韵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宁波风神风力公司等20多家企业为代表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在行业内处于强势地位的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宁波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及系统,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现有500兆瓦的生产能力,除出口到欧美等地外,还参与国内中西部地区太阳能光伏的建设。led产业基础较好,目前全市已有4000多家中小型半导体照明企业,其中近150家具备一定规模和产品开发能力,形成200亿元产值。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并重在应用。在固体废物方面,全市无工业危险废物排放,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7.27%;四座垃圾污泥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营。

  二、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为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三地都出台了相应的产业规划,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产业基地、培育优势企业、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实施人才战略、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积极举办高层论坛,鼎力筹办博览会。三地的做法和经验有:

  1、常州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发展新兴产业

  常州市曾经大力推动it、基因产业发展,但成效不大,而太阳能、风能和输变电等特色产业却长足发展。原因在于,后者根植于常州发达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化工、电子、材料等产业基础之中。由于常州市积极调整思路、采取有效措施,从传统优势产业中精心培育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了这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常州市捷足先登,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较早研制兆瓦极风电装备,使常州占有战略先机;华盛天龙由小五金厂发展为光伏设备制造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多晶硅浇铸炉、单晶硅生长炉、单晶硅切断机、单晶硅切方滚磨机等设备。金坛晶磊石英为光伏企业配套生产石英坩埚、石墨热场;世界顶尖光伏装备企业瑞士hct,将华东砂浆回收中心建在常州。由于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集聚发展,使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方面,形成独特的思路,即培育静脉产业链推动动脉产业链发展。新能源作为动脉产业,回收利用“三废”使之再资源化的产业可称为静脉产业,它们共同构成了资源、环境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循环链条。动脉产业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静脉产业的支撑力度。从光伏产业来看,回收氢气经纯化处理后继续使用,可大大加快反应的速度;回收利用单晶锅底料、残次料、砂浆、切削液等废液废物等,能大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多晶硅生产产生大量的四氯化硅,是可利用的感光材料和光纤预制棒等产品的原料,回收利用并形成产业化,可大大提高副产品的附加值。常州市目前正致力于催生出一批专业化的“静脉”企业,提升动脉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壮大环保产业集群的规模。

  2、无锡运用政策强力推动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

  一是人才战略显现成效。无锡市自5月启动“530”计划(即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以来,已有276个“530”项目在该市落户发展,累计引进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各类人才近13万人,其中“双高”人才5388人,海外留学归国人才3000多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这些落户无锡的人才和项目,成为该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无锡市财政三年来用于人才工程建设的资金超过5.5亿元。

  二是积极牵手风险投资公司。无锡境内外上市企业50家,在无锡注册的创业投资和管理机构已有22家。早些年,无锡市政府担当风险投资基金,深度介入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尚德模式,无锡尚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桥联风电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5家投资机构联合完成了桥联风电7000万美金的融资,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桥联风电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是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无锡从财政资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投融资方面全面向创新型经济倾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0亿元,市级财政统一设立15亿元重点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全市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已达到72亿元。无锡市确定了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电集团第58研究所、省血防所3家科研机构作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向“530”企业开放,企业只需支付较少费用即可享受产品检验、数据分析、技术咨询等专业配套服务。

  3、宁波重视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示范项目推广

  在全国率先建成风力发电场,金轮集团与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合资建成慈溪杭州湾风电场,总投资6.43亿元,一期工程运行当年发电量9567万千瓦时。该风电场通过英国碳交易所,首次交易金额约300万元人民币,一年能“腾”出9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太阳能应用也走在前列,目前太阳能建筑光热应用面积达800万平方米,在建国家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1500千瓦。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在全省推广变频螺杆式空压机,宁波地区应用此项技术的3600余台空压机,一年可节约近2亿千瓦时电能。在企业节能改造投入方面,全市改造节能项目共283项,总投资110.7亿元,项目可实现节能170.8万吨标煤。作为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获得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7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为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提供了动力。今年市政府拟在节能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示范项目的补助,通过示范推广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和抢占先机,推动宁波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4、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三地已形成相当规模

  常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于3月正式进入商业运营。该项目日均处理生活垃圾75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27万吨,可处理常州市区80%的生活垃圾;每天向华东电网输送电量20万度;排放达到欧ⅱ标准。

  即将建成的锡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无锡市第三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也是全国日处理能力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分两期,日处理能力均为吨,建成后市区生活垃圾将100%用焚烧处理。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2660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省标准煤8.5万吨;工程采用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其中二恶英等重要烟气指标全部按照欧盟标准执行;废水经处理达标后部分循环利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6.82%。

  宁波已有四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营,其中第三座即慈溪市生活垃圾场焚烧发电厂,日处理垃圾量达1500吨,年处理垃圾量50万吨,日发电量60万千瓦时以上,年发电量2.16亿度,每年还可减排二氧化硫吨,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15万吨,是目前浙江省最大的垃圾发电厂。

  常州、无锡、宁波三地的做法和经验

  由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是新兴产业,各地在统计口径上不尽相同。我们所到三地,在统计上相当一部分产值统计到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新光源产业产值中,与我市的统计口径不尽相同。

  环保节能调研报告 篇3

  我国的污染情况逐日上升,空气浑浊、环境恶劣。空气和环境还有节能都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随着时间的流逝,科学技术不断攀登高峰,造成的污染极大。高楼大厦,工厂日增月旺。随着钢花四溅,废气和汗水不断排出,耗电量也严重超标。如果现在不及时提高对环境的环保意识。

  空气污染的程度不断上升。由于现在我国的工厂不断增加,并且不注意环保意识,因此污水排放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一切就令人类提心吊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流芳百世的话虽然已经家喻户晓。但是人类毫不重视,真是不见棺材不流泪。人类根本不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就是人类这种无视节能环保的态度。造成我国的渤海一带海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这种无视因为工厂毫不留情地向海里排放含有毒物质的污水,给海洋里的动植物生长情况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还有紧挨着工业区的河流。由清澈的河流而变成浑浊的污水,水面上还飘浮着一些垃圾,臭味传千里,使空气受到污染。这都是人类的环保意识而造成的结果。

  耗电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成了日益严重的问题。我国的能源消耗对发展有了严重的制约,群众对节能反应强烈。只有持续倡议节约发展建设,才能实现经济平衡。污染的行业占二氧化硫总放近70%的电力,各个节能问题不落实、协调不得力和状况及时治理。节能又利于我国的电力资源库,减少导致用电高峰期的可能性。还可以节约用电资源,提高我国广大市民的生活水平。

  耗电量大大增加,人们无制约使用宝贵的水资源。好象用完水龙头没有关紧……

  通过节能环保调查报告,使我意识到了:如果人类不痛改前非,节约资源,倡议环保和保护环境,地球妈妈就会陷入资源供不应求的不归之路。在此,我呼吁人类:“节约资源,倡议环保,保护环境。”

  环保节能调研报告 篇4

  当前,我国已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因此,对环保投入与环保产业发展进行跟踪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xx年上半年,包括节能环保产业在内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其中,在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17.9%,相关产品成为新亮点。

  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前景分析:抱团合作前景广阔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下发的《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中指出,到20xx年,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2.8万亿元,计划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元的环保企业。

  近年来,随着环境治理市场逐步开放,政策体系相继完善,环境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成型,越来越多的央企跨界节能环保产业,凭借自身强大的背景和雄厚的资本在环保产业市场占有重要一席,有效提升了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手中资源是“秘籍”

  据最新20xx-20xx年中国节能环保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显示,节能环保产业之所以被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近年来国家对环境的重视与投入密不可分。与民营企业相比,央企有着许多天然优势。央企自身需要节能环保,这就衍生出企业内部的节能环保企业,并逐步走向市场。以国电集团为例,火力发电企业本身就需要脱硫脱硝业务,再加上中国电力能源难以摆脱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现实需要,企业逐步从自身环保项目上延伸出来,涉足更多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

  与此同时,央企自身的客户资源也成为其布局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利器。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葛洲坝集团为例,该公司通过原有水利项目中积累的水处理客户做文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技术探索的经验,迅速成为市场中的佼佼者。

  高能环境修复公司总经理魏丽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央企在已有客户资源、人才储备、投融资等方面的优势,是民营企业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央企与民营、中小企业展开合作,共同拓展市场。”魏丽解释称,“这源于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央企和国企跨界进入节能环保行业中,像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样的企业,他们多年从事的是供给导向的产业,但是节能环保行业是需求导向的市场,央企和国企在节能环保行业中,往往受到以往思维定式的影响,这就给某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带来市场机遇。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更有针对性,服务意识也更强,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执行效率更高。”当然,这些都是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特有的优势,但这些企业也缺乏国有企业的优势,因此,从项目落地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合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成为央企跨界节能环保产业的主旋律。

  抱团合作前景广阔

  魏丽告诉记者,近年来很多企业“走出去”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收购海外企业,获得其技术和项目实施经验。

  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一点上央企同民企具有一定的竞争态势。首先,国外节能环保市场接近饱和,很多公司愿意出售自己的技术或者公司。因此,中国环保企业海外并购的成本并不算高。再有,海外的技术拿过来,通常水土不服,需要结合本国特点进行产品改良和技术创新。

  “收购、并购需要雄厚的资本,这是央企的优势。因此,这些央企愿意通过更多的并购,来实现自身的技术进步,从而在创新力方面与民企产生了一定差距。”业内人士指出,不可否认,民企较之央企更具灵活性,因此二者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前景将不可小觑。

  如今环保产业已经迎来整合、并购的时代,从公司规模来看,“目前,全国有5.3万多家环保公司,数量确实很多,但是大多数企业规模还比较小。”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央企进入环保产业,“大企业的磁力将加速行业秩序的重构,这对环保产业而言是利好。”

  有评论指出,央企跨界并积极并购民营、中小企业,就是看中了未来环保市场中像循环经济、海绵城市、环境修复等旺盛的市场需求。

  面对央企并购大潮,业界也有不同的声音。瀚蓝环境副总裁雷鸣告诉记者,对于有限的市场体量而言,节能环保的精细化服务将成为未来更高的要求,有些央企并不满足这样的需求,甚至是为了扭亏为盈才跨界节能环保领域。

  环保节能调研报告 篇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坏境的污染日益严重,环境逐渐恶化,自然灾难越来越多。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环境问题是个世界性的问题,是人人不能忽视的问题。我们不能再像以前只顾眼前的发展而把环境问题放在一边,而是应该做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了环境。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义不容辞地加入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行列中。为了更多得动员大学生参与保护环境中来使更多人关注环境,提高环保意识,我们组专门做了一个关于大学生环保意识与节能意识的调查。

  此次,我们一共发放100分调查问卷,其中纸质版60份,电子版40份。 回收了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份。调查范围除大学城各高校外,还有其它高校。在这次调查被访问的人员中女性占了65.4%,男性占34.6%。调查结果如下:

  1.您的性别是?(单选)

  □男(34.6%)

  □女(65.4%)

  2.平时在宿舍如果天不是很黑,您会不会关灯?(单选)

  □会(41.7%)

  □偶尔(36.7%)

  □不会(11.7%)

  □看情况(9.9%)

  3.您在宿舍会节约水、电吗?(单选)

  □会(60%)

  □有时(35%)

  □不会(5%)

  4.当您最后离开教室时,您会自觉把灯和风扇关掉吗?(单选)

  □会(78.3%)

  □不会(8.3%)

  □顺路就关(13.4%)

  5.您是否会按垃圾回收原则把垃圾放入相应的垃圾箱?(单选)

  □会(38.3%)

  □有时会(51.7%)

  □觉得太麻烦,随便放入(10%)

  6.日常生活您如何处理废旧电池?

  □放进专门的电池回收箱(16.7%)

  □扔进垃圾箱(81.7%)

  □随处可扔(1.6%)

  7.在你将离开宿舍到饭堂就餐前,你会如何处理开着的电脑? (单选)

  □关闭一切电源(36.7%)

  □只关闭显示器电源(28.3%)

  □不关任何电源(5%)

  □使电脑进入休眠待机状态(30%)

  8.你是如何使用手机的充电器的?(单选)

  □需要充电时再插上电源(85%)

  □充电器一直接上电源(15%)

  9.你所在的寝室是如何使用饮水机的? (单选)

  □一直处于通电状态(26.7%)

  □只要在需要热水时才接上电源(68.3%)

  □从不接电源(5%)

  10. 你对已阅的传单的处置方法?(单选)

  □随意扔掉(20%)

  □收集起来并回收(13.3%)

  □当草稿使用 (66.7%)

  11. 如果市场上禁用一次性筷子、饭盒,你会支持吗?(单选)

  □支持(56.7%)

  □反对(13.3%)

  □无所谓(30%)

  12.您所在的学校有没有上门回收的环保志愿者?(单选)

  □有(51.7%)

  □没有(38.3%)

  □不知道(10%)

  13.宿舍的废弃物您会怎样处理?.

  □自己分类回收(11.7%)

  □直接扔掉(75%)

  □等学校的志愿者上门回收(13.3%)

  14.您觉得在校园通常会碰到什么环境问题?(多选)

  □随地扔垃圾(31.7%)

  □浪费水、电(53.3%)

  □一次性饭盒、筷子、塑料袋使用过度(63.3%)

  □校园内的垃圾桶里的垃圾并没有严格分类,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51.7%)

  □其他问题(11.7%)

  15.您认为我们大学生在参与环保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多选)

  □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对环保意识认识不足(70%)

  □有“搭便车”的心理,希望别人多出力(40%)

  □当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会犹豫(43.3%)

  □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西式化,习惯消耗能源带来的便捷(30%)

  □其他方面(16.7%)

  16.您对增强大学生坏境保护与节能意识的态度?(单选)

  □支持(93.3%)

  □反对(5%)

  □无所谓,由别人决定(1.7%)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大学生的环境意识与节能意识还是令人担忧可以在如下方面分析;

  (一)在日上生活行为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40%以上的人经常有浪费资源的现象,而偶尔浪费的人也有30%,主要有随手扔垃圾现象严重、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使用过度、浪费水电资源等,而其中对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的使用和浪费水电资源的现象尤为突出只有占少部分的人真正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保护环境与节约能源,这部分人是值得我们赞赏的。只有把这种意识带到行动中,才能对环境保护起到作用。可能很多人有环保的意识,但很难将这种意

  识带到平时的行为习惯中,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日常生活随手关灯,关风扇,关水龙头,垃圾分类放回垃圾桶,少用一次性碗筷等这些举手便可的点滴小事应该从我做起,从人人做起。

  (二)环保意识与节能意识态度方面:

  对市场上禁用一次性筷子、饭盒支持的人56.7%,反对的人30%,无所谓的人13.3%,还有很多垃圾的摆放地方不对等,这些也给我们一个警示,在这样下去我们就是牺牲子孙后代的环境来为我们这代人的方便。不过还好有些方面我们还有些欣慰的对增强大学生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的态度方面有93.3%的人表示支持。这让我们知道很多人还是对环保很关注的,保护我们的环境还是有希望的。

  (三)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学校校园内的垃圾桶没有分类,只是摆设一个垃圾而已,因而所有的垃圾都是往同一个垃圾桶里丢,这垃圾不能分类回收造成不小影响。还有些学校的早餐用塑料袋子装的,塑料袋子是难分解的白色污染物,塑料袋是很难分解的,对我们的环境造成破坏。我们要意识到塑料袋打包对自身的健康有害。有些坏物质会随着你吃饭时带进胃里,造成中毒或疾病的出现。

  调查结果的总结、建议:

  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有这样一个结论:在保护环境与节约能源方面,无论是对环境知识和节能意识的宣传教育,还是具体的对环境的保护,能源的节约,我们做得还不够。在宣传方面,应该在全校都开设环境方面的课程,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环境知识;清楚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在保护环境的具体方面,要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保护环境的一些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习,参加更多的保护环境的实践中,让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脑,让同学们真正做到环保。同时,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这样才能改变现状,改善生活环境,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后代人发展的需要。

  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我们周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就需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大宣传力度,继续不断地发起倡导,并且对症下药,我们的家园才会越来越美丽,我们也将过的越来越好。关于这点,我们想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阅读或上网来获得环保知识的,所以要想让环保观念深入人心,可以采用发校刊或在校园网上发布消息来达到宣传的目的。增强同学们得不环保意识,多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及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2、浪费水电的现象很容易被忽略,但是解决的方法却很多,适当提高水电费应该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可以设计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相互督促关灯、关水龙头、双向使用纸张、多坐公交车几趟或骑自行车、多用淋浴等来节约能源。

  3、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学校统一增设垃圾箱,以便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要按类别把垃圾放入垃圾箱,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4、学校可以相应地增加关于环保意识与节能意识方面的选修课,从意识上增强大家对环保的重视。另外,学校应支持、重视环保与节能方面的的宣传,利用宣传日宣传环保意识。

  5、学生也可以通过做环保志愿者,组织回收废金属、废电池、废纸、废塑料等,也可以义务劳动,扫校园、扫街道等。

  6、社会媒体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保护环境与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环境与节约能源的队伍中来。

  地球是我家,保护环境靠大家。环保看是一个社会问题,其实环保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每个大学生的身边。我们举手投足都里离不开环境,捡起一片纸就多了一份贡献;少吐一口痰就少了一份破坏,多种一棵草生活就会充满绿色、充满清新,那样天会更蓝,山会更绿,水会更清,生活会更美好。改变现状,改善生活环境,创造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满足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

【环保节能调研报告(精选5篇)】相关文章:

环保调研工作简报12-06

节能低碳环保建议书04-11

农村环保调研工作简报12-06

镇环保调研工作简报12-06

县环保调研工作简报12-06

区环保调研工作简报12-06

市环保调研工作简报12-06

环保局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简报12-05

校车安全调研报告04-19

儿童护理调研报告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