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报告

时间:2023-06-11 08:33:18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质量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质量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质量报告

教育质量报告1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教督〔2017〕6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教督字〔2017〕3号)精神,按照市政府教育督导室部署安排,对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开展了认真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截至2020年9月,沂源县现有义务教育段学校65所,其中初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41所(其中民办1所,已多年不招生)、小学教学点6所(其中50人及以上教学点1所);全县小学在校生人数20176人,初中在校生人数17948人;在编教职工4280人,其中小学2147人、初中2133人;专任教师4076人,其中小学2079人、初中1997人。小学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巩固率达到100%。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政策引领

  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会,印发了《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推进方案》,明确了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确立了“到2020年,沂源县教育体育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义务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完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的工作目标。2019年,印发《沂源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年度工作方案》(源政办字〔2019〕13号),明确了创建工作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确保2019年年底基本达标,2020年通过市级评估。

  (二)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建立并完善了以县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教育事业的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2019年,公共财政教育经费103376万元,同比年增长0.32%;公共财政教育经费的增长比例比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高12.42%;初中、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18957.09元和16886.26元,同比分别增长3%和3.44%;初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6257.04元和3484.14元,同比分别增长0.01%和0.02%;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2020年,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全县义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得到较好的落实。

  (三)实施重点工程,持续改善办学条件

  1.持续推进教育项目建设。实施解决大班额工程,2015—2017年,先后完成了振华实验学校、鲁阳小学、振兴路小学3个建设项目,新建校舍总面积80635平方米,总投资3.9亿元。2018年完成了8个学校11个校舍新建项目,新建面积30977平方米,总投资6386万元。2019年启动实施了2个学校的校舍建设项目,规划面积11753平方米,总投资2536万元,已全部竣工。2020年,启动城西初级中学新建项目和7处扩建项目,扩建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完成全县“全面改薄”规划工程,累计投资2.2亿元,校舍建设竣工面积83697平方米,运动场竣工面积74716平方米,设备购置项目涉及学校75个(撤并前),已经按规划配备到项目学校,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提升。启动实施了农村学校校舍、运动场地双提升工程,共涉及49个学校,104个项目,累计投资4亿余元,项目已经全面完成。全县农村完小以上学校全面实现校舍楼房化、操场塑胶化,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校舍安全等级水平实现质的提升。

  2.持续加强教学设施设备配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实现城乡教育的互联互通、均衡发展。所有学校均实现电子白板或触控一体机为终端的“班班通”和教师人手一机,配备了网络计算机教室,所有中小学校实现100兆光纤连接,部分学校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投资518万元,建成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县级创客活动中心、学校创客空间78个,新增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班50个。投资280万元,更新计算机、新建录播教室、创建创客活动室,全县智慧校园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进一步深入,创成数字化校园59所,NOC活动、创客大赛师生参与率、获奖率逐年提高。强化图书资料更新配备,县教育部门根据各学校更新情况制定配备计划,每年投资65万元采购图书资料,并监督落实情况,学校图书年更新率达1%以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图书室、阅览室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落实,提高了图书阅读率,开阔了学生视野。

  3.持续加强生活设施建设。在保障师生就餐方面,近年来累计投资1.7亿元,建成食堂49处、就餐餐位3.4万个,就餐学生3.2万人,满足了全县师生就餐需求。同时,学校食堂为自带饭学生、跑校生专门设置了热饭窗口,保证了学生吃上热饭,喝上热水,师生就餐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在住宿方面,学生住宿公寓化,为学生宿舍按标准配备了取暖、降温、淋浴、生活物品存放等设施设备,并进一步规范对学生宿舍的管理,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休息环境。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1.全面落实教师待遇。全县城乡教师工资全部纳入县财政统一发放。建立教师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全县教师平均工资待遇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待遇。按照规定为教师办理了各项社会保险,建立了教师职业年金制度,落实住房公积金待遇,所需经费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城乡教师均按标准享受年终一次性奖金。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度,建立起多劳多得、优劳厚酬的激励机制。落实班级管理激励机制,为寄宿制、非寄宿制班主任每月分别发放500元、400元班级管理激励资金,调动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2.高度重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补充配置。按照不分城区、农村,统一招聘、统一分配,优先保证解决大班额和农村短缺学科师资需求的原则,完成新教师招聘153名,其中,义务教育段新教师115名,为解决大班额新建扩建学校配备教师90名,其余25名新招聘教师全部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升了农村教师队伍师资水平。

  3.建立健全干部教师合理流动工作机制。印发《沂源县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源政办字〔2016〕118号),成立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中小学编制总量控制,实行县域内中小学职称岗位总量控制,扎实推进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了《沂源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源教体发〔2017〕19号),出台了《关于实施城乡教育共同体办学模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源教体发〔2017〕15号),创新深化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模式。完善交流轮岗激励机制,对城乡交流人员按照相应比例单独确定考核优秀名额,不占用派出和派入学校的考核指标。2020—2021学年共计交流轮岗196人,占应交流人数的25.1%,骨干教师参加交流102人,占52%。

  4.加强教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印发《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源办发〔2017〕30号),成立了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沂源县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审认定办法(试行)》等配套文件,完成了对54名校长的职级评审认定,认定一级校长14人、二级校长31人、三级校长9人。制定了《沂源县名校长遴选培养管理办法》,加强对名校长的培养培训,开展了名校长遴选工作,确定首批县级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5人。2019年,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培训班,培训校长47人;与青岛民盟联合举办“农村教育烛光行动”2019年暑期培训班,培训初中校长10人;青岛市慈善总会爱基金、支教岛志愿服务团队学联合举办“爱心助教”跟岗研修培训,培训小学校长及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共56人。二是加强教师培训。相继出台了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中小学名优教师梯级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及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培养和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引领教师队伍专业发展。①全员培训注重多样化。每年组织5500余人参加全员远程研修、7000余人次参加联片教研、4000余人次参加学科研讨会等活动。②分类培训注重实效性。遵循“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特级教师”的教师成长规律,积极组织参加教学技能培训、教材培训、网络研修、城区跟岗实践、研讨交流及外出学习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发老教师业务优势和潜能的发挥。③骨干培养注重带动性。建立以各级特级教师、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等为核心成员的专业发展团队,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赴青岛跟岗学习、外出学习提高、送教下乡、师徒结对、课堂展示等活动,促进骨干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及带动作用发挥。④名优培养注重引领性。积极探索培养新机制,打造领军团队,全县现有齐鲁名师1人、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2人、市名师17人、市名师建设工程人选17人、名班主任工程人选6人、沂源名师19人、名师建设工程人选10人,积极开展名师外出提高性培训、参加名师论坛、送教到校、跨校指导等活动,成立名师工作室,带动全体教师主动发展,全面发展。

  (五)均等入学机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1.保障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入学权利。印发《沂源县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接受普通教育的暂行办法》,统筹安排义务教育段学校招生工作,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明确相关科室职责,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与本地学生同等对待,并纳入县级财政保障体系,年初按照省定每生每年公用经费初中910元、小学710元的标准及时将资金拨付到相关学校,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等入学机会。

  2.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一是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县教育和体育局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困境儿童关爱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20年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困境儿童关爱工作的要求与目标。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二是动态管理、认真摸排。县教育、民政、扶贫等部门联合,确定了2020年我县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困境儿童的基础数据,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学校对基础数据中的'学生逐一摸排核实,同时实施动态管理。三是一生一案,结对帮扶。为每一名留守儿童和孤困境儿童量身定制帮扶关爱方案,由学校协调支持、帮扶教师牵头实施,学校、城区教师、学生分别与留守儿童、孤困境儿童全部进行结对帮扶,履行好帮扶关爱责任。四是阵地管理,落实到位。进一步规范留守儿童关爱室的日常使用,更新充实设施设备,充分发挥关爱室功能,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把关爱室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3.关爱特殊孩子成长。实施《沂源县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全力办好特殊教育学校,关心支持特殊教育,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权利。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免费教育。建立完善以县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服务、抢救性康复等形式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认真落实《关于推行个别化教育的实施意见》,为每一名学生制定了个别化教育方案和个别化教育计划(IEP),深入实施个别化教育。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落实,做好了全县未入学的6至14岁残疾儿童少年摸排工作,对不能到校上学的重度、极重度残疾儿童积极开展了送教上门服务,制定了送教上门实施方案,组织专业教师对86名残疾儿童少年每月开展至少两次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并为特需儿童送去各种康复器具、学具,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称赞。

  4.控辍保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根据省市控辍保学全面“清零”工作任务目标,我县启动控辍保学“清零行动”,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全面掌握失学辍学儿童底数。一是组织开展逐村逐户全面摸排。县教育部门下发《关于对义务教育段辍学情况进行逐校逐村摸排的通知》,县教育、公安部门根据建档立卡学生名单,组织学校进行逐村逐户摸排,做到一校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二是做好数据筛查登记。对排查出的疑似失学辍学儿童少年,由教育、公安、卫生健康、残联、乡镇政府(街道办)、村居开展数据甄别,审慎排除非真实性数据,逐一记录甄别情况,确保工作扎实、数据真实、记录清晰、随时可查。三是建立控辍保学工作台账,一人一案有针对性地制定劝返方案。经摸排,除1名不具备学习能力已开展送教上门外,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

  (六)强化学校内涵管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1.坚持德育优先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积极开展好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全面展示素质教育成果,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全面展示、全面提升平台。

  2.全面实施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扎实推进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提升学校管理效能,激发学校管理活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心由重硬件建设向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转变。

  3.全面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各学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按照章程修订的13要素,完善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资产与财务、后勤、安全、对外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做到“一校一章程”,真正做到学校办学有章可循。

  4.学校文化内涵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的真理念,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切实发挥文化和理念的力量,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5.规范学校管理。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发展理念,以提升工作执行力,提高管理效益为出发点,以各项管理制度的细化落实为重点,细化工作分工,明确工作标准,完善工作流程,着力构建职责清晰、管理科学、运行顺畅的精细化管理体系,为推进教体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6.完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对基层学校目标管理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了学校发展的内驱动力,激发学了校内部活力。

  7.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认真执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要求,重点落实“五个严格、四个鼓励”,确保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规范、有序。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坚决杜绝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严格划片招生制度,制定遏制择校现象的有力措施。严格规范学生到校时间、上课时间、早晚自习以及节假日安排,控制各学段家庭作业时间。坚持做到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考试安排、节假日安排“四公开”。县教育部门每学期开展家长满意度测评,切实把规范办学行为及学生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严格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

  (七)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扎实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广泛开展教学视导,教研效益进一步增强;送教到校、同课异构、观摩研讨、评课议课、专题讲座等成为常态教研形式。扎实开展联片教研,联片教研内容、形式不断优化,实现智慧共享、城乡教研一体化,城乡教研水平差距缩小。

  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小学深化落实“多维合作.高效生成”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初中探索开展互动、生成,低负担高效益的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扎实做好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工作,完成录制课程1600余节,广大一线教师,克服当时遇到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网络、技术、资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困难,主动学习、尝试、优化新教学技术,利用网络平台开启了线上直播教学,从普通教师变身教学“主播”,教学效益不断提高。创新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教科研活动,170余节获市级及以上奖励,中考高考成绩稳中有升,2020年高考本科上线1952人,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率实现新突破。

  (八)加强家校共育水平,不断提升公众满意度

  1.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全员育人机制。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家长学校的课程实施管理,加大家长课程研讨力度和深度,提升教师家长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水平和心理援助工作精准化。

  2.凝聚家校育人合力。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家校沟通途径,密切家校联系,更好发挥家校育人合力。加强课题引领,运用“交互式整体推进”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片区内、片区之间学校纵横交互的优势,共享资源,比学赶超,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机融合。

  3.切实发挥“沂河之爱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精神,夯实专业技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素养水平,指导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助力家长提升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素养,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个人及家庭的幸福指数。

  4.持续推进家庭教育进学校,家庭教育进社区送教活动。针对农村偏远社区,设置沂源智慧家长夜间学校,学校选派家庭教育骨干教师送教到村居大院,每学期不少于四次八课时,家长学习蔚然成风,教育满意度得到不断提升。

  三、自评结果

  对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评估内容与标准,我县不存在“评估内容与标准”中第十条列举的6种一票否决现象。通过自评,我县自评结果如下:

  1.资源配置方面。全县义务教育段小学47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50人及以上教学点),达标44所,占93.62%;初中18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达标15所,占83.33%;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综合差异系数小学为0.421、初中为0.325。

  2.政府保障程度方面。共15项指标,12项指标达标,学校规模、大班额、音乐美术教室面积3项指标不达标。

  3.教育质量方面。共9项指标,其中第9项,我县未迎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其余全部达标。

  4.社会认可度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我县群众满意度达97.89%。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农村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导致超编缺人,全县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及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分布不均衡。

  2.全县小学、初中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面积达标率低,城区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达标率低。

  3.城区部分小学毕业年级存在超班额、3所城区学校存在超规模的现象,新建项目受疫情影响延时开工,城区教育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

  4.学校内涵发展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相比,仍然有差距,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下一步的打算

  1.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完善教师招聘办法,坚持新招聘教师向农村一线倾斜,促进教育人才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继续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完善教师调配制度,搞活内部管理。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加大交流力度。落实《沂源县中小学名优教师梯级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加强各层级教师培养。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加快2020年项目建设,切实解决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音乐和美术教室面积不达标问题;在内配达标的基础上,重点做好音乐美术教室的管理和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育人功效。加快推进新建城西初级中学项目建设,逐步解决城区学校超规模、超班额问题,进一步优化城区的教育资源配置。

  3.强化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深入实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扎实开展好布谷科技节、百灵艺术节、读书节和体育节活动,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扎实落实课后服务工作,所有小学实现课后服务多样化。继续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发展,分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快推动各类试点学校建设任务。聚焦教学工作中心,加大学校教学指导力度,强化教学管理落实,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丰富、创新教研内容与方式。积极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带头作用,通过先进课改经验的学习、推广、本土化,引领教师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发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向课堂教学改革要质量的目标。

  4.优化校内设施配备。深入分析反映学校校际间综合差异系数的7项指标,重点关注指标特异值,进一步优化学校内配设施设备,尽量缩小校际差距。

教育质量报告2

  国学,不仅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和推动者。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授课本知识,同时还应寻根溯源,增厚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汲取国学精髓。弹指一挥间,我执教国学已一年了。一年间,我既深深地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甚感国学教学的艰难。回顾国学教育,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认识国学,让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

  一提起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同学的认识是“之乎者也”之类,印象中是摇头晃脑的读背,感觉甚是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所以老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国学,感受到国学的魅力。我跟他们谈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论述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告诉他们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他文化体系不可比拟的。我们有八百年的周文明,我们有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有百科书之称的《三字经》,有为人处事的蒙学经典《弟子规》。我们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骨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有“以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之乐而乐”的.普世情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我们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工艺文艺,有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古典诗文,琴棋书画……数不胜数。同学们听得很入神,并在我慷慨激昂的演讲中,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备好课,让学生享受国学课

  学生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了,下一步我们就要备好课,上好课。上国学课,首先我们老师要懂国学。我们不可能都是博学的大儒,但是对于我们要上的那节课的内容,我们要研究透彻,尽量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问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能对答如流,给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形象。就像有位老师说的:“我们也许只需讲40分钟,但准备这门课的时间却是你走过的整整20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三,保障时间,落实诵读

  识记与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方法。小学高段的国学经典都是长篇累犊的文言文,教师应给予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放声诵读,达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我利用每天晨读中的20分钟时间带领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经典,如接读,分男女生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每周布置学生背诵指定的段落并落实检查。这样一期下来,少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到了篇篇能背;稍逊一筹者也能背其三分之二;大部分学生能熟读成诵。

  四,不足与困惑

  初涉这门学科,我也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方法上还欠灵活,在深入浅出上还欠火候,唯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取长补短。

教育质量报告3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行为心表”。讲文明懂礼仪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更是展现自身修养和素质,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手段。任何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应该从小就开始。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具有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举止,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结合我市文明城市的创建,特召开文明礼仪教育质量分析会,从平时的检查,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反馈,反应出我校近阶段对于文明礼仪教育方面的得与失,如二(1)班、六(3)班的总体情况比较好,也涌现出一批有礼貌讲文明的好学生,如x、xx等。今天就总结出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途径与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

  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时过境迁,物换星移,礼仪规范也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归纳起来,无外乎有这样几个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此外,还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说声“对不起”也是最常用的礼仪用语之一,它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使人与人之间紧张的矛盾关系松弛下来,有助于我们与他人相处融洽,能让他人相信你,接受你,更能让自己亲近别人。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低、中、高年级开展丰富多彩的普及活动,培养学生对文明礼仪的兴趣。低年级的文明礼仪活动中结合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让学生讲文明礼仪小故事,朗读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小知识。中年级学生进行小话剧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提高自己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还掌握了文明礼仪知识。高年级学生的文明礼仪活动更是精彩,可以通过文明礼仪演讲比赛和知识抢答比赛,不但把文明礼仪小知识牢记于心,还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注重营造浓厚的氛围

  徜徉于我校,你会时时处处感受到校园浓郁的文明礼仪知识。校园的墙面上警言警句、名人名言时刻提醒学生要文明说话、文明做事、文明为人。由同学们精心设计的文明礼仪知识黑板报,内容精彩纷呈:有从书本获得的文明礼仪小知识,有以文明礼仪为题的想像画,有践行文明礼仪撰写成的小文章......件件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同学们在活动中的收获,诉说着同学们在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在各班教室的黑板报上,展示了每班同学在学习文明礼仪、实践文明礼仪活动中的独特感受,各个年级,各具特色,它好比一面对外的窗口,展示着各班同学在文明礼仪活动中获得的成果。同时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天都会定期向同学们介绍文明礼仪知识并表扬在文明礼仪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浓厚的文明礼仪教育氛围,都能让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同春天的鲜花吮吸着甘甜的雨露。

  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而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启蒙经典。这些启蒙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永恒的价值。自古以来我们的读经教育就是从儿童时代开始的,因为这是一个人记忆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文化素质和形成高尚人格的关键时期。在孩子的心灵还是一片净土的时候,用代表中华民族的经典之说来滋养孩子,为他们未来修身立世打下深厚的基础。结合传统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能提升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四、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终严以律己。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除教师外还有同学,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根据他们爱表扬,具有向上心理这一特点,我校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

  五、在活动中体验生成

  文明礼仪是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要渗透礼仪教育,还要寓礼仪教育于常规活动中。红领巾监督岗的常规检查就包括学生上课、课间、放学时的文明礼仪情况。组织学生开展“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针对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以蕴藏于儿童生活中的事件为素材,把文明礼仪教育寓于趣味的活动中,让孩子们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说一说、演一演、看一看、想一想、评一评。让队员们互相影响、熏陶,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使他们从中受到礼仪教育。说十句说教,不如来一次活动,文明礼仪教育同样在活动中不断生成。

  六、要持之以恒

  小学生礼仪表现有反复现象。小学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强化礼仪训练是比较容易取得效果的。但由于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礼仪表现具有时好时差的反复性特点。有的学生明明知道礼仪规范的具体要求,就是不能很好地去执行,或始终如一坚持;再有常规训练的松懈、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等也会使学生的礼仪表现产生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要气馁,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我们经常提醒学生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现在我校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在哪儿见到客人、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或者行鞠躬礼,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总之,文明礼仪教育靠老师和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依靠家长、社会共同来完成,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育质量报告4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教督〔20xx〕6号)《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细则的通知》(皖教督〔20xx〕8号)和《滁州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计划(20xx年—20xx年)》(滁教督〔20xx〕9号)等文件精神,全椒县委、县政府决定在20xx年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基础上,持续发力,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五年来通过深化改革,加大投入,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力促义务教育发展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现将我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全椒县地处安徽省东部,位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交汇地带,是安徽东部发展的桥头堡,同时又处于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的叠加区域,紧邻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全县国土面积15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56万,下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0个镇。

  20xx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1.8亿元、增长4.4%;规上工业增加值57.7亿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155.6亿元、增长13.9%;财政收入33.6亿元、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9亿元、增长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8.8%。

  (二)教育发展概况

  全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3所,其中完全小学19所、村小及教学点6所、独立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完全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8758人,其中小学19567人、初中9191人。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2288人,其中小学1364人、初中924人。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有学生124人,专任教师33人。

  近年来,在全椒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20xx年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xx年成功创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荣获20xx-2017年度“全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20xx—20xx年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优秀”等次。有6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所“全国小手球传统项目学校”、1所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第二实验小学荣获20xx年度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江海小学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江海小学在“健康中国我行动”全国广播体操工间操云比赛和活动中,荣获专区二等奖和网络人气奖。江海小学被评为“全国首届文明校园”,全椒中学、第四中学、城东小学、古城小学、实验小学、城南小学、二郎口小学等7所学校被评为“滁州市文明校园”,县级文明校园实现全覆盖。

  二、主要指标达成情况

  (一)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情况

  全椒县义务教育阶段完全小学19所、独立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完全中学3所,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等7项指标,截至20xx年秋季7项指标均达到评估标准。具体情况详见表1:

  (二)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均衡情况

  对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评价标准,我县小学、初中七项指标校际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326、0.321,均达到指标要求。具体情况如表2:

  (三)县政府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

  对照评估办法,全椒县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保障程度的15项指标自评,14项达标,1项暂不达标。自评情况如下:

  1.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确保教育设施建设与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相适应,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通知(皖教基〔20xx〕24号)精神,全椒县出台了《关于印发全椒县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全政办〔20xx〕142号)。县政府规划出台了《全椒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椒县城区学校五年布局调整方案》《全椒县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xx-2030年)》。

  全椒县教体局会同县规划、住建和财政等部门对全县中小学校统一调整规划布局,达到了城镇及人口密集乡村全面布局,就近入学。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校车等公共服务完善。全县10个镇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3所,其中完全小学19所、村小及教学点6所、独立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完全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做到布局合理。

  自评达标。

  2.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通知(皖教基〔20xx〕24号)精神,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全政办〔20xx〕142号)。学校建设由县教体局、规建局等部门统筹规划、统一实施。教师编制由县委编办统一核准,初中师生比为1︰13.5、小学为1︰19、特教为1︰4。教育装备由县教体局统一采购、统一验收、统一配发。生均公用经费由财政统一保障,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分别为:小学675元/生,初中875元/生,在此基础上本级财政按照年生均120元增加公用经费。20xx年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核付公用经费2341.2925万元,目前已拨付到位2341.2925万元,占全年公用经费的100%。

  自评达标。

  3.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我县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均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1间以上。其中,部分学校建于20xx年以前,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面积小于96平方米、90平方米,大于73平方米、67平方米。

  自评达标。

  4.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xx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我县20xx年初中规模没有超过20xx人,九年一贯制学校有1所超过2500人,超过20xx人规模小学有2所。通过将原职高改建为南屏路小学,改扩建城南小学、实验小学、前进小学,调整江海小学、第六中学招生;在南屏粮站附近拟建一所24个教学班的城西小学,调整第二实验小学招生,确保20xx年秋彻底化解县城大校额问题。

  自评不达标。

  5.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

  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小学45人、初中50人,班额均达到要求。

  自评达标。

  6.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

  20xx年春季我县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共8个,在校学生数287人;秋季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共6个,在校学生数58人,公用经费69.285万元。

  自评达标。

  7.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

  我县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20xx年春季在校生125人,20xx年秋季在校生124人,核发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公用经费76.96万元,生均6000元。

  自评达标。

  8.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我县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人均基本工资5.1045万元、绩效工资(不含班主任津贴)2.2708万元、奖励性补贴1.2万元,三项合计教师人均工资收入为8.5753万元。我县20xx年机关公务员人均基本工资3.7354万元、规范性津贴补贴1.9285万元、年终一次性奖金0.3113万元,奖励性补贴1.2万元、四项合计公务员人均收入7.1752万元。

  自评达标。

  9.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完成5年360学时培训教师20xx人,工龄未满5年的135名教师每年继续教育培训课时不少于72学时,培训完成率为100%。全县教师主要通过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培五级培训完成教师继续教育。每年9月份教体局会同人社部门对全县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进行审验,对培训学时合格的教师继续教育证书进行盖章验印。

  自评达标。

  1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我县认真贯彻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县教育体育局在县编制、人社部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进行统筹分配,动态调整,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20xx年我县编制部门会同教育、人社和财政等部门对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了动态调整,重新核定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数20xx人,周转池94人。

  自评达标。

  11.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20xx年全县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927名,交流轮岗教师119名,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2.8%;其中骨干教师42名,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35.29%。

  自评达标。

  12.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20xx年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小学、初中专任教师2288人,其中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任教师2288人,持证上岗率100%。

  自评达标。

  13.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

  20xx年我县公办小学在校生19310人,其中城区和镇区公办学校19252人,全部就近划片入学,入学比例为100%;公办学校初中在校生8024人,其中城区和镇区公办学校8024人,就近划片入学8024人,入学比例为100%。各校在招生过程中,不举行任何形式的与入学相关的学科文化知识笔试或面试。

  自评达标。

  14.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8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

  近三年,全椒县每年下发高中阶段招生相关文件,在《关于做好全椒县20xx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全教体基〔20xx〕4号)文件中,明文规定全县省级示范高中招生名额按照80%的比例分配到全县初中生源学校,并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20xx年高中招生名额总数1600人,其中省级示范高中全椒中学、第八中学合计招生1270人,分配名额1016人,占比80%。分配名额中农村学校466人,占分配名额总数的45.9%。

  自评达标。

  15.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

  为确保每个农村留守儿童能够上好学、读好书,全椒县委、县政府建立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监护留守儿童成长、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使用养护等工作。我县坚持家庭、政府、学校三方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留守儿童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为确保随迁子女正常入学,享有与流入地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实现“三个一样”。我县根据学校布局、建设、承载能力和学龄人口数量、居住分布,坚持“两纳入、两为主”,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全部纳入我县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公办学校随时接收随迁子女就读。20xx年我县共有留守儿童1428名。随迁子女共1062名,其中973名分别在各公办学校就读,在公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占比为91.62%。

  自评达标。

  (四)县域内义务教育教育质量自评情况

  对照评估办法,我县9项指标均达标。具体情况如下:

  1.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20xx年全县初中毕业生数为2893人,三年前初中在校生数为2866人,转入学生数为205人;转出学生数为179人,死亡学生数为6人,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9.72%。

  自评达标。

  2.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全县残疾儿童少年为 183 人,入学 177人,缓学5人,失联1人,入学率为 96.72 %。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79 人,占比 43.17 %。

  自评达标。

  3.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20xx年根据省、市“开展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工作要求,全县各中小学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制定章程。20xx年年底全县所有中小学已完成章程审核、修订。目前,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制订章程,并依据学校章程实行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达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实现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

  我县一直高度重视现代教育装备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全县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装备都按城乡统一标准由县教体局集中采购配备到校。目前智慧学校建设已覆盖全县所有学校。

  自评达标。

  4.全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足额安排教师培训经费。20xx年度拨付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总额2341.2925万元,教师培训费预算180.07万元,占比7.69%,实际支出145.02万元,占比6.2%。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教师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教育视野得到进一步扩展。

  自评达标。

  5.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我县高度重视现代教育装备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硬件上持续加大投入,开展智慧学校建设,软件上深化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每年开展白板教学应用全员培训,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人人用、网络学习经常用,区域内信息化设施设备的利用率较高。近几年来,教研、电教等部门通过开展优质课、微课、优课、信息化教学基本功等比赛,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几年来在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多媒体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在线课堂教学应用评比、信息化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自评达标。

  6.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

  坚持立德树人,全县中小学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实现学生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接受德育教育。严格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充分利用纪念日、校园节(会)、社团、团队等扎实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切实加强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校外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全面推进家委会、家访、家长学校制度。将学校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和目标管理考核,与学校评先评优、校长绩效工资挂钩。

  夯实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校“三风一训”建设,校园硬件环境设计布置注重彰显教育性、艺术性、特色化,利用校史陈列馆、图书馆、宣传橱窗、文化石等强化文化教育氛围,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各校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校园文化艺术、科技活动和体育运动会。

  自评达标。

  7.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课程方案和标准,开齐开足各类规定课程,特别是音、体、美、劳动、书法、综合实践等课程。加强教学视导和教育督导,做到学校、班级、学生的课程表“三表一致”。通过增加编制和转岗培训,优先保证音体美等课程师资,保障开齐开足规定课程。目前全县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规范。

  严格执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各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计划、有活动、有交流,其中劳动教育课占综合实践课程达到50%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劳动教育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同时,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为确保工作落实,县教体局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教学视导和教育督导,检查督促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自评达标。

  8.无过重课业负担。

  我县各校严格执行双减政策、五项管理制度和安徽省办学行为规范的相关要求,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和初中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时间分别不超过1小时、1个半小时;安排学生课间和课后服务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达1小时以上;家校配合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小学、初中分别达到10小时、9小时。我县不把学科成绩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唯一依据,要求教师精选作业,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认真开展“双减”“五项管理”“课后服务”工作。学校没有违规组织补课现象。

  自评达标。

  9.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我县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尚不清楚。

  自评以省统一口径。

  (五)关于《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第十条的自评情况

  我县不存在以考试方式招生、违规择校、设立重点学校或重点班、“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用编外教师等情况,教育系统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没有弄虚作假行为。

  三、主要做法

  (一)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发展保驾护航。

  20xx年3月份县委书记杨光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县城相关义务教育学校实地调研优质均衡发展状况,3月22日县政府专题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全椒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4月15日,县政府召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推进会,决定“要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现全椒县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成功迈入优质均衡行列。”7月29日县委书记杨光主持召开全县教育工作座谈会,倾听教育界人士的心声,深入剖析全椒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不断提高办学条件,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为抓手建设美丽校园,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确保建一所成一所,不断提升全县教育水平。8月县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10月28日,县人大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视察组,就全椒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开展视察。11月30日,县委书记杨光再次深入部分学校调研,并召开相关单位和部分学校负责人座谈会。杨光指出,实现全椒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夯实基础教育为支撑,不断提升群众对全椒教育的认可和满意度。

  为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落在实处,成立了以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椒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为全面推进我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确定目标,绘制蓝图。

  2.全员发动,全面参与,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造势发力。

  为协调解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县委编办、教体局、人社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对照职责分工,瞄准目标任务,着眼均衡,聚焦优质,按照指标要求,加强统筹沟通和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召集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专题会议,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为我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出谋划策。

  (二)统筹资源配置,确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做好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工作。

  为适应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进一步优化全县教育资源布局,县政府根据我县城乡人口变化和义务教育布局现状,出台了《关于印发全椒县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全政办〔20xx〕142号)。县政府规划出台了《全椒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全椒县城区学校五年布局调整方案》,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2.加强县级统筹,做到教育资源均等配置。

  在认真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政策的过程中,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在全县范围内统筹义务教育资源,力求办好每一所学校、关心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为科教兴县战略提供人才保障。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均衡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根据我县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情况,认真落实“四个统一”,达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努力实现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政府保障有力,加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全椒县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全面落实“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县政府相关部门和各镇教育工作职责,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标准,高规格、高质量建设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做到城乡学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在我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费投入机制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价机制,基本建立与全椒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我县义务教育的满意度。

  1.加大教育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1)加快城区学校建设步伐,有效化解大校额、大班额难题。我县不断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育财政保障力度,做到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教学条件逐年改善。全椒县教体局会同县规划、住建和财政等部门对全县中小学校统一调整规划布局,对新建学校制定统一标准,达到了城镇及人口密集乡村全面布局,就近入学。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校车等公共服务完善。根据规划新建了城南小学、南屏路小学、第六中学小学部;改扩建了第二实验小学、第四中学等学校,总建设面积约3.7万平方米,资金投入约6540万元。努力实现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

  (2)加强学校信息化和装备建设。坚持以信息化教育装备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智慧学校建设。通过常态录播互联互通让城内学校通过在线课堂模式解决边远小学学生少、缺教师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有序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所有学校完成了校园网络建设,教室网络通达率达100%,学生空间和教师空间开通率达100%。

  (3)加快补齐学校短板。扩建城南小学、古河学校综合楼,新建前进小学综合楼和运动场、实验小学综合楼、江海小学综合楼、襄河中学综合楼、城东中学综合楼,补齐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短板。

  (4)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全椒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工作,成立了全椒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全椒县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全县残儿通过全椒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入学,落实残儿“一人一案”,全方位为残疾儿童少年做好教育安置工作。按照每生6000元按时足额发放特殊教育学生公用经费,确保残疾学生正常接受义务教育。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力求师资队伍均衡配置。

  (1)切实解决乡村学生向城区集中,破解城区教师严重不足的难题。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乡村超编学校分流、城区优质大规模学校分流和调整学校布局、盘活存量师资资源等方式解决城区新建学校的教师需求。三年来,公开招聘62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到城区学校。通过公开竞聘从乡村学校分流470名教师补充到城区学校任教。

  (2)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近两年,在全县教体系统评选表彰优秀教师201人、骨干教师100人、学科带头人30人、教坛新秀30人、全椒县首届椒陵十大名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3人、滁州市最美教师10人。今后还将加强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坛新秀评选工作。

  (3)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我县从20xx年起,在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县教体局、人社局、财政局印发了《关于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方案》(全教体〔20xx〕189号)等文件,规定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范围、对象、类型和实施办法,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和职称评审、评先评优挂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xx年全县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927名,交流轮岗教师119名,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2.8%;其中骨干教师42名,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35.29%。

  (4)努力提高教师待遇。每年严格按照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同时,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奖励性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近年来,我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我县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5)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按照国家关于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县每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主要通过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培五级培训完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任务,教师每年继续教育培训课时不少于72学时,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开展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兼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实行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严格培训管理,参加培训的兼职教师已经能够完全胜任音体美学科的教学。

  (四)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1.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为切实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我县按照省文件精神,指导各校制定学校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以学校章程统领学校各项工作,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覆盖学校所有工作环节的责任体系,优化办学理念,努力实现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大转变,力求向教学研究和教育信息化要质量。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鼓励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2.重视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方向。坚持把德育工作置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和效果,依据各校现有状况和办学特色,按照“一校一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引导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通过常态化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等品德修养。

  3.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我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等文件,按照国家和省颁课程方案和标准要求,坚持开齐开足义务教育课程,特别是体育、音乐、美术、劳动、信息、综合实践等课程。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学生作息、考试等办学规范的相关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认真落实学生就近划片入学和优质高中招生80%分配的规定要求。

  四、存在问题

  (一)是城区学校大校额问题。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总量也呈加快增长的趋势,导致城区接受学生入学压力大幅增加,“城区学校挤”仍然是教育提质的肠梗阻。城区少数学校存在大校额现象(如江海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第六中学)。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尚需加强。1.20xx至20xx年我县有近800名教师将退休,占教师总数的25%;2.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情况严重,我县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艺体、思政学科见识相对紧缺,其中现任部分教师还是其他学科转岗培训后任职的;3.受城镇化进程影响,农村学校学生逐年萎缩,部分学校学生人数不足100人,但教师配备不能减少,农村教师配置不优。

  (三)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县义务教育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范围、场地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加强,但在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特别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教育质量报告5

  紧张而又忙碌的学期工作结束了,回首这一学期来的工作,我们倍感欣慰。虽然说不上创造了一流业绩,但是我们学府幼儿园立足市一级评估为契机,锐意进取,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园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领导班子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带领教职员工努力探索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办园策略与方法,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实践与探索中,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各项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做以回顾总结:

  一、规范教育教学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规范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加强了对教师的业务工作检查制度,通过教师业务必查项目与随机抽查项目紧结合,使广大教师在备课、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户外活动、家长工作等方面养成了一定的常规,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开展紧紧围绕师资培训进行。在师资培训方面,我们采取了集体有组织地开展业务练兵和个人自学幼教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我园进行了环境评比、早锻炼评比、公开课评比、优质课评比、简笔画评比、优秀案例反思评比等等练兵活动,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培养了自信心。经过一学期努力,各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进步。

  其次是自修笔记,要求广大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并结合先进经验谈体会,切实帮助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教养笔记则根据教师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要求,每月一篇教学心得,每周一篇教学反思。从不同方面总结自己在工作中小经验,努力寻找理论支持点。通过积极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我园今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组织教师走出园门外出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新的教学技能。外出学习的教研组长及时把了解的新信息传递到每个教师,并把新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以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为契机开展幼儿园中青年教师教学展评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三、学习新《纲要》转变教育思想

  我园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活动,以《纲要》为依据,将《纲要》的内容与本园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并根据《纲要》的划分的五大领域,组织教师对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的教材内容进行学习。通过一学期的积极摸索,教师的适宜引导来设计、组织活动。

  为了丰富幼儿的在园生活,20xx年10月份,根据《我爱祖国》主题活动,我园举办了幼儿古诗文比赛活动,并对这些在活动中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颁奖。这些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受到幼儿与家长的欢迎与好评。广大教职工通过筹备、组织活动进一步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

  四、深入一线,加强管理

  1、为确保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好教学质量监控是。园长、业务园长组织教师深入各班进行听课、看活动,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听课后和教师及时进行反馈本学期听课率达100%以上。

  2、根据幼儿园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估操作体系,分层次地的运用检查评比与记分相结合,科学、合理、公正地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

  3、完善班级工作手册,以利于加强检查与管理,同时有利与资料的整理与收集。

  五、家园协调,合作共赢

  1、各班开学初,教师都向家长公开了幼儿园以及每个教师的联系方式,使家园联系的方式更多元化,联络更畅通。

  2、每月出好一期家园之窗,栏目不断丰富、内容不断充实,同时通过家访等形式密切家园联系。

  3、11月份各班运用不同的形式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一次,通过观摩教学活动,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情况以及孩子的发展情况。

  4、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在组织好常规教学的同时,我园还积极参加蚝二社区组织的“金蚝节广场舞表演”活动,从而使不仅促进了家园互动,也使老师的文艺表演水平有所提高。

  六、存在的不足

  1、教育理念和教师的教学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教师在活动中帮助幼儿梳理提升经验的能力有待提高。

  2、教研组教研活动的质量还不是很高,用怎样的方法吸引教师,让教师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去思考。

  3、区角活动开展不扎实、有效。

  一学期来,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仍存在着许多不足,我们将在下一学期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提高。

教育质量报告6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呢?这就不得不涉及一个问题——学习说话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每天要跟各种各样的学生打交道,那么,当我们面对他们的时候,当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之下,要怎样的言语才能恰当的演绎好自己教师的角色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这些天的一些实际教训,让我感悟颇深。比如今天就特别的失败。在我所教的一个班上(他们将来都是要考大学的),我讲起了有关于大学的一些情况。当时并没有多想,头脑里也没有打任何草稿,于是就信口拈来。讲了很多大学里的消极状况,讲初到大学的迷茫与空虚,讲每天三点一线的'单调与枯燥,我甚至总结性的告诉他们大学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那时,我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教师的角色。把自己个人的一些偏见当成至理告诉给我的学生。直到后来我突然发现学生们的表情都不对,唉声叹气的,一脸的失望。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完了,怎么能给学生这样讲呢?她们以后都是要进大学的,假如我今天这样的打击他们,打破他们对梦想的期待,那么,我不就是在耽误他们的前程吗?我不就成了一个罪人了吗?虽然很多话都是我的真实体会,但是,又为什么非要告诉给他们呢?作为一个教师,我真的太幼稚了。我以为只要说真话就可以,我以为跟学生在一起就不用考虑太多。可是,事后我才发现,我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你是人民教师啊,在学生面前,你说的哪一句话不是要认真负责呢?要知道,老师的一句话,对学生有着多大的影响啊!

  我庆幸我及时的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当然,我更要积极地去努力改正。学着做一名会说话的老师。知道在学生面前,什么话该说,该怎么说。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始终记着: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的学生!

  努力!相信在教师的征途中,我会越做越好!

教育质量报告7

  一、基本情况:

  含山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皖中东部,地处马鞍山市与省会合肥对接前沿,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辖8个镇、96个村和24个社区,总人口44万人。截至,20xx年底,全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5所(不含50人以下村小教学点);在校学生小学22441人,初中10687人;现有教职工小学1510人,初中1177人。

  自20xx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检查认定以来,我县继续以实现教育公平为导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推动政府切实履行义务教育发展法定职责为核心,突出“均衡”、 “优质”发展主题,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消除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差异,推动域内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方向迈进。

  现将我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专项领导组织。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县政府办、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编办、发改委、住建局、公安局等部门及各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组成员,负责领导和推进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

  2.专项工作纳入规划。制定《含山县“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方向和总体目标,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相应制定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相关文件制度。

  (二)推进城乡均衡

  1.实现城乡规划合理。县政府把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合理布局,逐步缩小义务教育学校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

  2.统一城乡办学标准。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由县教育局统一规划、招投标;教师编制标准统一,按照初中1/13.5,小学1/19统一落实到校,同时给村小教学点每个班级增加0.8个系数;生均公用经费统一,按初中生均公用经费800元/生/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600元/生/年划拨到位;义务教育学校配置标准统一,均以国家一类标准配备。

  (三)促进教育公平

  1.落实就近入学政策。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高中入学落实指标到校政策,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总数1758人,分配名额1758人,占比100%。其中分配农村学校的名额1120人,占分配名额总数的64%,全县初中毕业巩固率为97.3%。解决随迁学生入学问题,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数796人,在公办学校就读796人,占比100%。

  2.关爱特殊学生群体。关心残疾儿童和留守学生入学问题,全县残疾儿童少年为252人,入学252人,入学率为100%,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18人,占比7%。制定《含山县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管理考核办法》,成立了含山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构建关爱网络,校校(包括教学点)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落实专人负责,建立包保制度,服务留守儿童。

  (四)落实经费投入

  1.公用经费保障到位。全县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学生数2146人,投入公用经费234万元、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2.4万元,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6000元

  2.教师工资保障到位。落实教师待遇政策,及时发放教师工资和绩效,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为72348元,略高于当地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收入62908元水平。

  (五)加强师资建设

  1.师资队伍稳定合理。每年招聘新教师补充师资队伍,保持全县教师队伍稳定,目前,全县在岗专任教师2514人,其中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任教师2514人,占比100%。

  2.开展教师培训交流。全年完成360学时培训的教师2542人,教师培训完成率100%。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成效明显,全县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全县义务教育学校预算安排教师培训经费180万元,占公用经费总额2385万元的7.6%。全县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20xx名,上一年度交流轮岗教师306名,交流轮岗教师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比例15.1 %;交流轮岗骨干教师55名,占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比例23.3%,均超过指标要求。

  三、达标情况

  通过对全县学校的摸底调查,对照指标要求来看,目前我县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所有学校建立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达到良好以上;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等指标上达到或基本达到要求。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县在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所有小学、初中学校规模不超过20xx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等三项指标上还没有达到要求,表现在:音乐美术等功能室在城学校均有配备,乡镇中心学校音乐、美术室虽有,但不标准;城区四所小学规模超过20xx人;全县小学有59个班级超过45人。

  四、下一步措施

  从目前的短板来看,主要是学校资源配置标准不高,与优质均衡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城区学校现有规模过大和部分学校功能室缺乏、每百名学生拥有音体美专任教师的不足。我县城区规划新建1所小学,待建成后可分流环峰小学、环峰二小和环峰三小、环峰四小的入学压力,解决城区小学规模过大问题。下一步我县将对照标准逐校核实,找出差距,列出清单,编制规划,加强农村学校功能建设和音体美专任教师的聘任、培训。

教育质量报告8

  我认为本次考试的试卷是一份比较好的试卷,涉及到本册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难易适中。具有如下特点:

  一、试题分析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试题内容全面,共计六个大题。有万以内数的认识;估算;认识时间;长度单位的运用;周长的计算;混合运算;统计知识和解决问题,共八个方面的知识。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

  2、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例如:(1)一列火车应在11:20到达济宁站,途中晚点25分钟,火车现在( :)到站。

  (2)解决问题中的第2、3题。“二年级有学生425人参加郊游活动,租8辆这样的客车够吗?”“一、二年级同学去剧院看表演,剧院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以上题都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和物,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也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起到了导向作用 。

  3、试卷总的“形式”上与平时做的试卷相比,在题目类型上没有明显变化。由填空、判断、连线、计算、统计及解决问题组成。在“难易程度”上来说,有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不过总体情况难度适当。在“题量”上来看,我认为有点大,少数学生有完不成的现象。

  二、答卷分析

  在试卷的批改和统计过程中,我们认真、仔细,尽量避免在批改中出现错误。从最后的结果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一些不足。

  填空题正确率大约95%

  判断题正确率大约92%

  连线题正确率大约97%

  算一算正确率大约99%

  统计正确率大约94.5%

  解决问题正确率大约90.5%

  1、取得成绩:(1)学生书写整体不错,大部分试卷,试卷清晰,书写规范。(2)学生的基础计算总体还不错,计算题得分率较高,可以看出计算能力较强。(3)多数学生能按题目要求正确答题。

  2、存在的问题:(1)部分学生在计算中粗心,导致错误,尤其在解决问题中体现:有的在列横式时就把题目中的数抄错;有的算式正确,但横式上得数错误。(2)读题时马虎没有弄清理解题意就开始做题,导致错误。第一大题中的6小题,画“O”和“√”。第六大题中的解决问题。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

  2、低年级学生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3、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有些错误,可以窥见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 ,教学的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

  4、要加强平时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5、要抓好作业的质量和完成量。及时查漏补缺,抓好待差生的转化工作。

  6、努力培养学生细心做题,认真检查题的学习习惯。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及培养学生读题习惯。狠抓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及计算速度。

教育质量报告9

  我国首份的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出炉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详情吧!

  “中国高等教育的作用已不仅仅是过去的‘全面支撑’,更要转变为当前和未来的‘率先引领’,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由‘大’变‘强’的源动力。”在今天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发布了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其中,总报告《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是世界上首次发布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家报告”。

  从20xx年开始,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着手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研制探索工作。此次发布的由该中心会同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教科院、合肥学院等机构专家团队研究制定的系列质量报告,包括1本总报告和3本专题报告,紧紧呼应“十三五”阶段提出的高等教育“提高、争创、优化、转型”四大主要任务,积极回应了“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质量”的战略主题,以及社会各界和公众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热烈关切。

  此次发布的4本报告统分结合、各有侧重。《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力图全面回答、全方位展现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状况;《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全景展示中国工程教育质量现状、问题与出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用“大数据”精准监测新建本科学校的“三基本”实现情况;《新型大学新成就—— 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客观展现近170所经过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

  系列质量报告显示,中国高等教育水平跃升世界中上水平,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分层分类培养多样化人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数据显示,中国高等教育“体量”世界最大,人才培养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xx年在学总规模 3647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2625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及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并适度超前。20xx年以来,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中国主动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步调保持协调。新建院校助推中国高等教育大转型,体现了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分类指导的.思想。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中国高校各安其位、各显其能、特色发展,扭转了以往“千校一面”的状况。

  系列质量报告显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软实力”显著增强,特色发展势头强劲;质量的“硬指标”高速增长,部分“985”大学硬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质量的 “保障体系”开始迈入世界先进水平。在此过程中,在新时期高等教育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背景下,各类监测评估发挥了指挥棒作用,走出了一条“主体多元、形式多样、以外促内、公共治理”的质量保障新路子。

  数据显示,中国高等教育“硬件”建设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各级各类高校面貌焕然一新。与20xx年相比,20xx年全国高校教育经费总收入增加了3。6倍。从20xx年到20xx年底,全国高校固定资产总值增加42。xx%,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增加57%;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数增加两倍多,且过半数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位,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

  与此同时,各类高校基础设施和教学、生活环境等整体提升幅度较大,在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加大人员、资源投入和制度保障,学生的在校学习体验和生活环境的满意度较高。教育部学信网的相关调查显示,总体上看,全国高校的学生院校满意度分值为4。09(5分制)。579所普通高校的抽样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总体认可,高校学生评教的“优占比”达7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表示认可,对院校提供的就业服务质量满意度较高。

  在“十三五”规划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的背景下,系列质量报告着眼于为落实“十三五”规划、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方向,研制出台过程充分体现了大数据理念、全新质量标准、国际可比性、全面客观等特点。

  据介绍,系列报告突出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研制过程中参考了4000多位评估认证专家的质量评估报告、700多所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基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的40多万个数据,并对20多万份专门调查问卷、数百人次深度访谈进行了系统分析整理统计。

  在国内评估和国际认证的成功实践基础上,系列质量报告推出全新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无论是全口径高等教育质量的“五个度”质量维度,还是工程教育质量的 “三个面向”,或者新建院校“三基本、两突出”,都基于中国高等教育实际,借鉴国际教育质量评价先进经验,建立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质量新标准新体系,作为中国质量标准领域的新探索,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欧盟、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等国际组织与专家的高度评价。在工程教育质量评价方面,更是强调国际完全实质等效,突出了国际工程联盟组织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red)、成果导向(OBE)、质量持续改进(CQI),得到了《华盛顿协议》组织来华考察专家的高度认可。

  从总体上看,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硬指标”成倍增长,“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国高等教育正由“大国”向“强国”大踏步迈进,我国理应具有充分的高等教育自信。但系列质量报告同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仍存在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不够、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高水平教师和创新团队不够、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不够、就业与专业相关性不高等问题。

  据吴岩介绍,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体量和质量已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今年将以评估专家的身份参加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对中国高校的评估。20xx年10月至12月,该中心首次受邀分3批赴俄罗斯评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正式走出国门,“中国模式”“中国标准”正受到国际认同和采纳。

教育质量报告10

  一、前言

  美国高等教育的实践证明:“重点关注学生需求、不断地改进教育经历的质量、利用学生满意度测评调整未来方向”是成功院校的三个基本因素。重视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要,通过学校与学生的互动来提升教育品质,而学生满意度调查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善学校和学生之间关系、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实施满意度调查,也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着陆点”。

  二、调查目的

  学生满意度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测评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方面的满意程度,以此作为改善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监测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1.了解学校学生对本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为以后的教学质量改进提供客观依据。

  2.从各个因素方面了解本校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以及提出改进方案,及时完善不足,从而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为本校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三、调查对象及抽样

  对大理学院古城校区的部分学生通过随机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当场进行问卷填写。问卷设计共100份。

  四、调查内容

  本专业所涵盖课程

  2.本专业所使用教材

  3.对学院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

  4.学院的图书馆的设备5.对专题学术讲座6.对学院师资力量

  7.对老师与学生交流8.对课堂上的教学形式

  9.对课时安排10.对教学效果

  11.本专业对综合能力

  12.作业布置

  13.对课堂教学14.对本校古城校区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

  五、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其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对象为不同年级和专业进行调查。

  六、调查的任务及安排

  (一)调查任务

  第一阶段: 计划阶段

  撰写调查计划书10月18日

  2.观察法收集相关一手资料10月19、20日

  第二阶段: 问卷阶段

  3.设计调研问卷10月22日

  4.拟定出小组问卷,打印问卷10月23日

  第四阶段: 实施阶段

  5.实地调研10月24日至10月26日

  第五阶段: 研究分析

  6.整理统计分析、补充调研10月27日

  7.撰写调研报告10月28日

  8.提交报告,进行小组总结10月29日

  (二)人员安排

  组长:组员:

  1.调查计划书撰写2.问卷制作3.问卷发放及统计4.调查报告的撰写

  注:我们此次调查活动从选题到最后报告都是由我们小组成员共同来完成,以上只是

  个人主要负责的方面,但都离不开其他成员的帮助和配合。

  七、预期结论

  预期在2周内,对本校学生进行调查,得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对其整理和分析,准确地反应本校教学质量在学生心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完善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在学生心中的满意度。

  另外,通过本次调查,锻炼我组成员的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从而更加理解专业课知识,能够很好的应用在实践中。虽然在调查中会存在很多困难,最后结论也有可能出现偏差,但我们相信我们会努力的做好,我们积极地参与就是我们期待的结果。

  八、经费预算

  问卷费用:0.2元*100份=20元

教育质量报告11

  一、高度重视机制建立,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效推进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和区教委主任为副组长、区政府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教委,由区教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创建工作。同时成立建设项目协调工作组,确保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订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明确了区政府各部门工作责任,分解了创建目标任务,按照均衡发展专项规划抓落实。

  二是制定方案,打表推进。区政府及时研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印发綦江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綦江府发〔20xx〕19号),对创建工作及时作出安排部署,确定了我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项目推进的办结时间,区级相关部门和单位(学校)严格按要求打表推进。

  三是明确监督、严格问责。我区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由监察局牵头负责,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二、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在市、区各级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区教委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认真贯彻十八大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战略部署,在全市范围内率先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召开全区教育综合改革报告会,将专项改革上升为区级战略部署,争取形成区域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模式,为全国农村区县教育改革探路。

  一是变单一强力推进改革为多元化自主改革

  遵循“政府主导、教委主管、学校主体、教师主人”原则,由学校根据校情自主选择项目,征集改革项目100余项,实现项目动态管理,定期优化淘汰,增强了改革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将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划拨学校自主制定政策发放。精简年度考核指标60%,减少对学校办学行为干扰。指导南州中学等24所试点学校自主制订发展规划,实现一校一目标,一年一诊断,一校一评价。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了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人终身学习、全面发展、愉快工作、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的科学教育政绩观;把教育综合改革纳入区委区府工作重点。区教委提出了“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位师生”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了“健康尊严,张扬个性”的先进办学理念。全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的教育观得到了优化、更新,校长确立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师树立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家长形成了正确的成才观,达到了办学理念的均衡。

  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均衡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经过实践,创造出了10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但爱学习,而且会学习,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大批农村孩子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学习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敢于超越教材,敢于超越教师,敢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是城乡共享课程资源,促进课程开设均衡

  整合体育、艺术、科技、劳技等课程资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选修与必修相结合,在所有学校广泛实施2+X项目,培养伴随学生终身的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兴趣、劳动和阅读习惯。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农村学生享受体育、艺术、科技、劳技专业教育的公平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公平;编写了校本教材,免费提供学生使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了全区城乡教师共享的数字课程资源库,做到每所学校有数字校园,每位教师有工作室,解决了农村学校课程资源瓶颈问题,做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经过几年的努力,城乡学校开齐开足课程的比例大致相当。

  四是改革学校评价制度,促进发展机会均衡

  “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质量发展性增量评价,农村学校有了奔头,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明显提升,30多所农村薄弱学校在区教委的'素质教育质量目标考核和办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一等奖,成了硬件不优办学水平优的学校。近两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数据显示,除农民工子女入学和居住地变换正常转学外,择校现象在我区已基本消失。实施“指标全到校、综合素质评价、多元录取”的中考录取制度改革。将高中学校计划内招生指标划分为综合录取、多元录取、诚信推荐录取三类,各占88%、10%、2%。重点高中综合录取计划内指标均衡到校,城乡学生升入重点高中机会均等,多元录取、诚信推荐,特长学生升学机会公平,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五是成效初显,示范引领

  综合改革案例全国表彰。《区域推进农村地区课程改革》教研成果被国务院评为基础教育最高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多元协同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案例被21世纪研究院评为第四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最高奖—优胜奖,是全市迄今唯一获该奖项的单位;改革经验各级会议交流,《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綦江探索。素质教育督导工作经验6次在全国会议和国际会议上交流,并2次举办全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研讨会。创新课堂教学“五步教育督导法”,得到国务院督导办充分肯定,市教委印发专报全市推广。

  在全国率先实施学区自治试点,得到教育部、市教委高度关注。

  三、大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解决人民群众入学难问题

  区规划局在组织编制《綦江区城乡总体规划》以及指导各镇编制镇总体规划时,在用地布局上,保证优先考虑中小学用地,并根据规划人口合理确定各类中小学用地规模,确保学校满足使用要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区国土房管局坚持按照特事特办、专人专办、限时办结原则,对学校教育用地予以大力支持。在解决学生就近入学时:

  一是科学合理划定招生区域。区教委统筹,各学区、学校提前半年调查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数据,及时划分招生区域,及时制定招生程序、及时确定招生对象。

  二是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划定就读学校,解决随迁子女、进城务工子女、拆迁户子女、中途返回户籍地子女入学问题。

  三是保障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有接受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均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特殊学校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三种方式确保残疾儿童接受教育。

  四是坚持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根据初中学校生源数量、学生就读习惯等因素,把每年高中招生统招计划85%划分到初中学校,很大程度解决了义务教育择校难题。

  五是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实现“零收费”,为低保、贫困、孤儿、残疾等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并实现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大学的资助体系,保障所有适龄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

  四、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确保三个增长达到国家要求

  区政府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逐年提高区级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比重,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落实到位。落实教育费附加征收政策和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城市建设配套费等政府性收入按一定比例计提取教育资金。区财政局千方百计拓展经费渠道,保障全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资金投入的同时加强资金监管,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近三年,基本做到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两个比例”。每年财政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预算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学校按不低于公用经费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近三年累计投入教师继续教育经费1027万元。在教育经费使用上,重点向农村边远薄弱学校倾斜。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近三年,累计征收拨付城市教育费附加9090万元,征收拨付城市建设配套费8504万元,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11743万元。20xx年11月市综合督导指出20xx年我区“实际欠拨教育经费10680.2万元”,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五、加快学校基础建设,确保基本办学条件到达要求

  我区在20xx年政府投资项目的基础上新增教育类建设项目11个,其中整体迁建项目4个,改扩建项目7个,总投资2.3亿元,新增校舍面积约7.5万平方米。该批项目于20xx年5月启动建设,目前有1所学校已完工,10所学校完成主体工程,预计20xx年底即可完工。同时,按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本着高效节约的原则整合学校资源,以保证达到要求。在精细化管理学校附属设施项目建设中,赶水中学、羊角学校等27个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6845万元,可让3000多名学生住宿,有效解决边远学生“就学远”的难题。另外,还科学布局了莲石中学、民族小学等24个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总投资2360.5万元,可解决500余名边远学校教师住宿难题,让边远学校教师“分得来”、“留得住”。

  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增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后劲

  一是统一城乡编制标准,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区教委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报同级编制部门核定,城乡统一按小学1:19、初中1:13.5的标准核定,村小及教学点按班师比1:2的标准据实配备。20xx年印发《关于教育卫计系统补充工作人员的意见》明确了通过公开招聘、考核招聘、特岗计划招聘等形式每年补充教师300名左右的长效机制。20xx年公开招聘补充教师272名(其中特岗计划招聘音体美教师26名),20xx年招聘教师219名(实验员15名,信息技术、综合实践20余名),有效解决了中小学体艺学科教师紧缺矛盾。新进教师优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充实和提高了基层师资力量和素质,保证各学校开齐开足课程。

  二是政策倾斜支持农村,吸引教师留在基层。20xx年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时,结合綦江区情,根据学校地理位置、交通和艰苦程度,对边远农村学校教师每月100—450元农村教师津贴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国家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及街镇工作补贴,全区乡村教师津补贴最高达每人每月1200元,居全市最高水平,有力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备。极大鼓励了山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我们还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方面向广大基层学校倾斜,对有村小和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实行加分政策,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留在基层,扎根山区。边远学校教师“招不来、派不去、留不住”的现象逐步得到改善。

  三是骨干名师带动成效显著,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20xx年起,开展区级名师、学科首席教师和校级骨干教师评选,对评出的区级名师、学科首席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实行严格的管理与考核,不搞“终身制”,并对三类骨干教师给予每年3000元、20xx元、1000元的经费鼓励。组织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每学期开展“送教下乡”、“送课下乡”等活动,带动、引领和辐射基层学校和山区教师,促进共同成长。

  四是率先探索教师管理模式,引导师资有序流动。20xx年全区率先在全重庆市成立“教育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将“学校人”变成“系统人”。20xx年制定了《关于印发綦江区教育系统教职工调配管理办法的通知》,对教师流动的原则、程序、办法进行了明确。20xx年通过支教、顶岗学教、巡回走教、校际交流等方式交流教师259名(其中:乡镇间调动25人、城区考调71人、秀山支教8人,校际交流155人),教师交流面已达5%。建立了“城乡结对”、“联盟学校”共同教研等“柔性交流”,开展了年轻后备干部异校提拔、挂职学习制度,鼓励优秀骨干教师到其他学校挂职锻炼。

  五是实行了校长任期制,建立了校长交流制度。20xx交流轮岗校级干部114名,校级干部交流面达28.4%。我区还强化了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多方支持争创教师进修学院,启动教师继续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得到市教委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集中80学时的集中培训学习。

  七、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确导向

  按照国家《教育督导条例》、《重庆市教育督导条例》的要求,区政府于20xx年7月成立了綦江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和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并在全区建立了督学责任区制度,确保教育督导长效推进。任命各类督学75名,建立起责任片区督学制度、督学公示制度,工作管理进一步完善。贯彻落实市教委“减负提质”十项规定,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依法依规开展镇街教育督导和学校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教育质量报告12

  五原县被确定为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县,四所初中学校、十四所小学被确定为样本校,被抽取样本学生599人,实际参加数学测试和相关因素问答的595人,参加体育测试的578人;参加问卷填答的校长18人,班主任93人,数学教师56人,体育教师32人。依据《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内蒙古自治区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工作手册》、《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现场操作手册》、《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抽样系统操作手册》和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培训会议精神,精心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了监测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周密部署、精心安排

  (一)组织工作到位

  1.20xx年4月22日接到我县被确定为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县通知后,4月23日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做好迎接国家教育质量监测有关工作的通知》,对监测工作进行了初步安排部署,并下发了相关文件资料,4月24日教育局召开党委会,研究成立监测工作组织机构、制定实施细则等相关事宜。

  2.5月8日,政府办下发了《五原县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成立了政府分管县长为组长,教育局局长、政府办副主任为副组长,保密局、卫生局、食药局、行政执法局、交警大队、供电局、公安局、政府教育督导室、教育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样本校校长为成员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领导小组,加强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组织领导和协作机制建设。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尚晓龙担任,办公室下设实施组、保密组、联络组、信息报送组、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各样本校依据《五原县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制定本校的实施细则,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3.按照《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工作手册》有关要求,精心安排测试工作人员,我县共安排现场测试工作人员312人,其他工作人员41人。

  4.全县统一标准、统一规格制作了宣传横幅、现场测试办公室门签、保密文件柜标签、测试教室门签以及测试学生座签等,设置并公布了社会监督专线。

  (二)动员、宣传、培训工作到位

  五原县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组织6次集中培训。

  1.5月4日召开了全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动员会,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各股室长、政府教育督导室全体成员、责任督学及样本学校校长、副校长、信息员、非样本校校长。动员会由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田福栓同志主持。会上,县政协副主席、教育局长尚晓龙作了动员讲话,教育局副局长崔诚宣读了《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细则》(初稿),就做好五原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田福栓就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工作有关事宜进行了解读说明,强调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主要工作和时间节点。教育局教育管理办主任屈虎明辅导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抽样系统工作流程,强调了信息上报有关工作。

  2.5月20日上午在第五中学多媒体会议室召开了全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培训会。参会人员有: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五原县教育局领导小组成员;政府教育督导室专职督学和全体责任督学;教研室全体人员;18所样本校的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司时员、保密员及全体测试人员。会议由教育局副局长崔诚主持。培训会上,教研室主任秦慧珍解读了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人员职责并进行了工作程序培训,组织观看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宣传视频》、《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学测试现场操作程序视频》、《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育现场测试操作程序视频》。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田福栓强调了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重点环节工作及应急事件处置办法。县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尚晓龙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目的、意义,强调了相关工作纪律和要求。

  3.5月28日召开了校长工作会议,对25日至27日领导小组检查各样本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强调,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4.6月xx日,召开了质量监测考务工作会议,各监测点校长、教学副校长、责任督学参加了会议。会上教育督导室主任田福栓就前期准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预设,并明确提出解决办法,对宣传氛围的营造、各类监测室的选定、安全保卫等工作做了细致的'安排,要求各样本校对学生的检录、应对意外事件的发生进行提前演练。对监测点各类工作人员职责予以明确和强化,严防在监测试过程中出现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

  5.5月18日和6月8日,督导室对责任督学进行了集中培训,强化了责任督学的责任意识,提高督查水平。

  6.各样本校采取分散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测试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3次,6月17日,各样本校组织测试人员进行了考前工作培训。各样本校采用悬挂宣传标语、校信通、观看宣传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进行宣传。

  (三)信息上报及时准确

  按照《20xx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抽样系统操作手册》,及时准确上报了学校、教师和学生信息。4月27日我县上报了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信息。4月29日我县有18所学校被抽样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校,我县进行了抽样结果确认。5月4日,我县向各样本校下发了监测点编码和登录账号,5月11日18所样本校均完成了学生信息和教师信息上报工作,教育局审核学校上报的相关信息后,于5月12日提交。

  (四)检查指导工作到位

  1.五原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先后下发了4个文件,对质量监测组织工作、监测工具接送和现场操作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地安排部署,并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要求,组织专职督学和责任督学多次深入样本校检查指导。

  2.6月4-5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秦建军主任一行深入我县对各样本校的准备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进行了意见反馈。

  3.6月9-11日,内蒙古自治区督导评估中心郭天祥主任、孙梅老师、市政府督学任保华一行对五原县测试工具保密情况和各样本校的准备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并进行了现场指导。

  4.6月xx日各责任督学深入各样本校对测前准备工作进行了全面排查;区、市两级巡视员监测前三天来到我县,对所有样本校的准备工作进行了现场指导。

  (五)保密工作到位

  6月8日监测工具到达我县后,及时送到县委机要室进行保管,在县委机要室保管期间,严格履行出入库登记手续和值班交接手续,6月18日监测工具专车接送到样本校后,采用保密柜双人双锁管理,严格履行出入库登记管理。

  二、严密组织、有序推进

  1.测试当天,为保证监测工具的保密性和测试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对监测工具领取时间、人员、车辆进行了科学安排,领取时间从早上6点开始,7点结束,按照路程远近分四批进行领取,领取人员为责任督学、校长和保密员,领取监测工具包的整个过程是在区、市两级巡视员的全程监督下进行,无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2.6月18号测试当天,学校在试卷的接收、保管、开启、封装等环节和监测过程,严格按照国家监测流程进行操作,所有样本校测试工作安全、顺利 、规范,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应急事件、泄密事件。

  3.为了及时掌握各学校测试过程的基本信息,要求各学校在监测工具安全到达学校入学校保密柜,上下午的监测工作结束、监测工具安全送达机要局后的四个节点,向领导小组汇报。

  4.为了保证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在区市两级巡视的同时,政府副县长包巍,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尚晓龙亲临学校检查指导,教育局同时派出四个巡视组,对所有的样本校都进行了检查,没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5.6月18日下午测试结束后,各样本校专人专车将监测工具送到县委机要室。6月19日早九点,在区市两级巡视员监督下,专人专车从县委机要室将监测工具送到机要邮局,完成了监测工具邮寄工作。

  三、注重细节、彰显特色

  1.政府重视,协调有力

  政府副县长包巍同志亲自组织召开有关部门协调会,明确各部门在教育质量监测过程中的职责,安保人员由公安局统一配备,医护人员由卫生局统一配备,保障了监测工作的安全。测试前一天和测试当天,包县长亲临现场指导工作。

  2.教育局组织有方,安排到位

  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担任专项工作组组长,参与了监测的整个过程。

  3.督导室注重细节,强化指导

  动员部署、信息报送、监测点布置、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督导室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并进行了多次跟踪督查。

  4.各样本校组织严密,操作规范

  在整个监测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各样本校做到了领导重视,组织协调工作到位,宣传工作到位,培训工作到位,训练工作到位。第三中学准备工作细致充分,校内集中培训5次,培训后对监测工作人员进行了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的考试。第二小学利用家长会让全体家长观看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宣传视频》,使全体家长充分认识到国家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目的意义;利用体育课多次进行xx米折返跑规范训练,测试中样本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瑞峰小学开展校内集中培训5次,并利用《荷雅校报》、教师会、国旗下讲话、校信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目的意义、内容程序等。第四小学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训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多次对师生进行规范培训,并与牧羊海中心校进行了捆绑式模拟训练。

  总之,由于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局周密布署,督导室督查指导,学校认真落实,使我县质量监测工作顺利圆满完成,客观地反映了五原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和体育健康水平,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育质量报告13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进一步推动初中教育改革的工作进程,确保数学考试能够准确地评价学生,现对这学期期中考试进行客观真实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选择有效措施,争取在20xx年中考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九年级试卷分析如下:

  一、试题的评价

  1、命题类型

  全卷由23道题组成,严格控制基本技能题的难度,适当增加体现过程方法的题目,增加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的问题;试题按“新课标”中新的教学要求进行命题,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试卷注重目标层次和内容结构,注重思想方法和新背景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由三个大题组成,其中,第一大题:选择题,共8题,24分;第二大题:填空题,共7题,21分;第三大题:解答题,共8题,75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命题范围:

  试卷的考查内容涵盖了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前四章及第五章前四节的主要内容,各领域分值分配合理,具体如下:

  3、试题难度

  本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为7:2:1,这样的比例符合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要求。

  4、试卷特点

  (1)试卷贴近教材,覆盖面广,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并通过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自主研发试题,既体现教材的作用,又考查基本问题中的过程和方法。总体难度不大,非常灵活。

  (2)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全卷试题总体上从易到难构成了三个台阶,分别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3)强化对数学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考核。试卷通过新的试题情景和呈现方式,给学生提供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解释、比较、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结合考试过程考查学生的数感、算理、几何语言转换、说理、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思路等。

  (4)反映新的评价要求和试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重视合情推理,注意联系实际,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试题贴近新的课标要求和新的理念,适当降低了有关技能的难度。

  二、试题解析

  1、立足教材,体现双基。试题基本上源于课本,能在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中找到原型。如第1、3、4、5、6、8、9、11、12、13、14、16、18、19、21、22、题,与以往比有所增加。

  2、适当控制了运算量,避免繁琐运算。在考查计算时,减少运算的难度,重点考查算理。即对运算的意义、法则、公式的理解。如第1、2、3、12、题。

  3、突出考查基本图形的认识和基本方法的分析。如第7、11、17、18、20题,考查学生对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说理的逻辑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第3、8、9、14、16、题通过图形与变换的结合,强化数与图形的联系,使基本作图、问题转换、推理能力的考查结合在一起。

  4、设计了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如第8、9、14、16题,渗透了的数形结合思想,第2、6、13、25题中的方程思想,第3、7、10、19题的变换和转化的思想方法等。

  5、关注数学应用的社会价值。全卷带有实际意义的应用问题第5、6、15、20、23、题,占总分的30%。这些试题中所设臵的背景都是学生熟悉的和可以理解的。这些问题重在用数学的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情推理、操作探究能力。如第22题,需要读懂题目的要求和图形中的信息,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对今后教学及中考复习的启示: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出现偏差较大。

  3、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导致因书写乱、不规范失分。

  4、缺乏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经验,在解答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实际的问题时,出现理解困难,导致解答失误。

  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训练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落的不实。

  2、复习过程中存在过偏超难现象,导致学生在解答基础题目时反而失分。

  3、对学生的书面表述能力培养不够,导致学生表述能力不高、书写较乱。(可能有些老师认为那是语文老师的“管辖”范围,与自己无关)

  4、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到位。

  四、教学建议:

  1、重视“双基”训练

  ①把好计算的准确关:平时计算时要强调稳,分步计算,注意检查。

  ②把好理解审题关: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训练,题意不清,不急于动笔答题。

  ③把好表达规范关:一是注意表达要有逻辑性,推理要力求严谨;二是要书写整洁规范。教学中不必将“演绎推理”提早于教材的要求,但呈现形式可以提前出现,让学生在经常接触中不断熟悉。

  2、重视回归课本、回归课堂

  中考试题多来源于课本或从课本的基本要求出发加以拓宽,而不是加深,这样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逐步改变“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亲历数学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关注当前课改的新理念,给学生以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空间,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应摒弃“重结论,轻过程”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索过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理解、分析、探求的能力。

  3、重视问题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在问题变式教学中,教师或通过对命题结论的改变,引出新命题;或通过对命题条件的改变,引出新命题;或通过特殊到一般联想,引出新命题;有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一问题有哪些特例,还能否推广,它的反面情形如何,逆向思考结果怎样,与其相关问题结合起来情形如何。这样的变式训练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解决开放探究性问题的能力。

  4、重视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

  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是新课程、新教材的特点和亮点之一,但在实际使用时,走过场,流于形式,甚至不加处理的现象非常普遍。事实上,开展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能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能有效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这些都是解决开放探究性问题所必备的。

  本次考试已经结束,但它的导向性将作用于今后的教学全过程。我们应全面总结本次考试的成功与不足及发现的新问题,坚持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坚持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改革,更好地引导课堂教学,为提高我县的教学质量而不断努力。

教育质量报告14

  20xx年9月9日,在xx教育质量分析会暨教育工作会议上,x局长就全县发展、教育质量、新学期工作重点讲三点意见,使与会的每位校长都受益匪浅。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自查自纠,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中缺乏学习。

  当今教育科研发展日新月异,新思想新理念层出不穷,教师自身原有的知识不断老化、僵化,因此需要不断学习来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们每天忙忙碌碌,埋头苦干,家、校、教室三点一线,备讲辅批考兢兢业业,但却缺乏足够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决不是一句空话、大话、套话,每位老师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严格践行之。

  2、工作作风不够细。

  一个学校要想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要有细致地工作作风,“向细致要质量,向细致要效益”,“细节决定成败,细节铸就辉煌”,抓好细节不放松,一切从细微处发力,细细致致,认认真真,才能扎扎实实搞好每个环节的工作,这一点我们做得还不够。

  3、各项管理制度不明,制度执行不够好,纪律要求不够严。

  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再加上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方能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顺利进行。我校存在管理制度不够明确具体,过于简单粗糙,另外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要求不严现象,因为是老同事、老部下、老朋友,所以执行起来小有折扣。

  4、办学目标不够明确,未能妥善处理好素质教育与教育质量的关系。

  我校于新学期中开展了“唐诗背诵”和“珠心算”特色教育,深受广大群众好评。但是怎样才能做到素质教育和教育质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呢?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值得我们去研究。素质教育与教育质量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任何把素质教育和教育质量割裂开来的观点是非常错误和有害的,但在实际操作中确需要广大老师耗费大量地精力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方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也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5、教学管理方法不够科学,不能建立一套科学、实际、扎实、有效地评价机制去管理教学,管理教师,去衡量工作的优与劣。

  “以德治校,以人为本,以身作则,以学育人”是各级各类学校始终不渝的工作方法,我们也进行了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索,但目前来看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

教育质量报告15

  在园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这其中的点点滴滴值得大家反思、总结,同时也将促进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加强学习,让老师们在学习中感悟,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每周星期四中午为业务学习日,大家加强了教育理论学习,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方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

  2.拓展学习的时间、内容空间,组织好不同层次的业务学习。

  除集体学习之外,还引导教师自主学习,业余学习,每周一篇学习笔记。给他们罗列读书目录,让她们选择。学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还有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既有最新信息的传递,又有已有经验的交流,让教师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新信息,新知识,不断地调整、充实自己,既提高了老师们的文化底蕴,又促进了专业成长。

  3.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学习。“请进来”就是抓住每一次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到本市、外地一些幼儿园观摩活动,听讲座,让教师走出去,看一看,学一学,开阔思路。本学期大家走出去累计10多人次。“走出去”就是把教育专家请进来指导大家的工作,以此快速提高实践操作课程的能力。通过学习,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逐步树立起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尊重、信任幼儿,关心、激励幼儿的观念,明确了幼儿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整体。

  二、加强教研力度,让老师们在实践中收获,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做好各类计划制订工作。大家依据《幼儿园教育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再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在活动整合课程的基础上,设置适合我园的园本课程作为补充。再根据大家设置的课程制定确立具体教育目标、幼儿发展目标、以及各层次的目标,把目标落实到各类计划中去,再把计划分解到新提出的、预成的、和生成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去。这样大家的计划就更趋科学、更趋系统、更趋完善。大家的软件资料很完善,教育局领导评价说:“应有尽有”。

  2、抓好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作用。每个年级组每周一次的集中备课,鼓励老师们分析教材,挖掘教材,针对不明确的,有异议的地方,互相探讨、相互指导,改变教学策略;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有效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育教学水平有大幅度提高。

  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加快我园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和造就一批骨干教师,促进我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提高课堂效率,4月份大家进行了全园教师上课比赛。老师们在课堂中注重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更多地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有集体、分组、个别等形式;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材料、用具,让他们多看、多摸、多闻、多想、多动,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获得经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次活动老师们上出了水平,显示了能力;对于课堂的各个环节的把握越来越有条不紊,切实提升了老师们课堂的驾驭能力。

  4、加强教师技能技巧训练,为教师构筑施展身手的平台。

  3月份开展了环境布置特别是主题墙布置展示,努力创设与幼儿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环境即课程”,大家着力建设园内走廊文化,根据季节、节日、教育教学主题及时更换。幼儿园各个区角,都根据相应的大小设置成幼儿喜欢的、操作性、互动性很强的游戏角,让孩子走到哪儿都能有所玩,有所收获,使幼儿在快乐的生活中获得发展。

  4月举行了教师自编幼儿体操及教师表演幼儿早操比赛。首先老师们为了丰富幼儿早操锻炼内容,增强幼儿早锻的兴趣,小、中、大班都将幼儿早操重新进行了编排,从音乐的选择到动作的变化,都经过反复推敲、揣摩,最终才编排出韵律明快、动作优美的幼儿早操。每天,孩子们听到早操音乐,立即会振奋精神,抖擞地随着音乐节奏跳出优美舞姿,看得出孩子们对大家编排的操节很感兴趣,因为直到学期结束,他们都能兴致勃勃地认真做操,达到了锻炼身体和愉悦身心的目的,比赛活动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带操质量。

  5月份开展了校园艺术节。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效应文化氛围,展示艺术教育成果,我园成功组织了幼儿园的`“两节”(校园艺术节、六一节)活动。为使活动能扎实、高效、有序地开展,各年龄班制定了详实的活动方案,本届活动主题为“快乐、幸福、文明”,各班老师排练了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活动具有艺术性、观赏性、游戏性、趣味性、亲子性,教育性强,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展现了老师、幼儿、家长的艺术才华;获得了圆满成功!大家的“两节”活动方案喜获如皋市一等奖。

  6月份进行了自制玩教具的比赛。

  中班年级组举行的“秸秆变变变,创意无极限”“小手拉大手”亲子创意活动,300多名家长和孩子一起,利用农村唾手可得的麦草、稻草——这一实用、环保的材料,制作了草篮、稻草人、草屋、草蜻蜓、草蝴蝶、草鱼、草龙、草马、草长颈鹿......等等,花草鱼虫、亭台楼阁,组成一个秸秆农庄。

  中班还发动家长带来费布制作了“民族大团结”(五十六个民族服饰吊饰)。在制作过程中,首先大家根据各民族的服饰特点,设计出相应的民族服饰图片,利用彩色碎布剪、贴、缝在一块圆形的布上,然后把圆形的布系在幼儿喜欢的呼啦圈上,可作吊饰、玩具、教具,一物多用。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各民族服装,感受各民族不同服饰的美,从而激发幼儿爱民族、爱祖国的情感。这件作品被选送南通市参加玩教具制作比赛。

  小班年级组利用废纸箱制作的“迷宫乐园”,是一个神秘而富有乐趣的综合性大型玩教具。迷宫外是黑色泡沫板雕刻的白色写真画,黑白分明,格调高雅,勾勒出港区日新月异发展的面貌。迷宫内是充满智慧与趣味的四种探索性游戏。整个活动中,老师们积极组织、孩子们动脑动手、家长们兴致勃勃,在合作与分享中感受着民间工艺的质朴与实用,体验着创作和“变废为宝”的快乐。

【教育质量报告】相关文章:

教育质量提升方案03-29

教育质量提升方案(通用16篇)04-25

教育质量提升方案范文(通用7篇)12-10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日工作总结04-01

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方案(精选18篇)02-06

高中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方案范文(精选5篇)12-09

实施提升教育质量项目教学工作总结07-25

学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工作总结范文(通用8篇)01-07

报告员述职报告02-07